川網提問成都如何做強「主幹」?「五中心一樞紐」了解一下

川网提问成都如何做强“主干”?“五中心一枢纽”了解一下

四川新聞網記者提問

四川新聞網成都7月14日訊(記者 李丹 張宇 攝影報道)成都將力爭通過3-5年的努力,形成2個萬億級產業集群、2個五千億產業集群、6個雙千億產業集群和一批成長性好的新經濟產業集群。同時,加快在全球佈局一批科研、招商和旅遊項目,提高成都國際高端要素資源聚集和運籌能力。此外,成都還將加強雙機場建設,以天府國際機場和國際空港新城為重點,加快構建國際航空客貨運戰略大通道,打造以天府國際空港為戰略支點的高鐵交通圈,形成連接國際國內重要節點城市的高效客貨運輸網絡。

14日,解讀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精神第二場新聞發佈會在蓉舉行。以上內容,都是四川新聞網記者從新聞發佈會現場獲悉的內容。據此,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著眼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推動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構建“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以更好實現各區域優勢互補、錯位發展、同頻共振,整體提升全省的經濟實力。

四川新聞網記者提問:“一干多支”發展戰略的主要內容之一,是做強成都“主幹”,充分發揮引領輻射帶動作用,那成都將如何做強“主幹”?針對記者提問,謝瑞武回答道,四川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明確提出要構建“一干多支、五區協同”的新格局,這是省委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推動區域協調發展重大要求的重要部署,是破解四川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重大決策,完全符合區域發展規律、城市發展規律、經濟發展規律。成都市委市政府堅決擁護並且已經開始全面落實,成都已經召開市委十三屆三次全會,對此進行了全面部署。

川网提问成都如何做强“主干”?“五中心一枢纽”了解一下

謝瑞武答四川新聞網記者問

謝瑞武介紹,具體講,成都將堅定不移增強成都國家中心城市“五中心一樞紐”功能,提升六種能力,落實省委做強“主幹”的要求,履行好“主幹”的責任,體現好“主幹”的責任擔當。

一是圍繞提升區域帶動能力,加快構建高質量經濟體系,建設全國重要的經濟中心。準確把握高質量發展總體要求,聚焦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和新經濟構建現代化開放型產業體系。力爭通過3-5年的努力,形成2個萬億級產業集群、2個五千億產業集群、6個雙千億產業集群和一批成長性好的新經濟產業集群。推動產業經濟地理重塑、產業功能區建設、新經濟新動能培育和產業政策創新。加強與市(州)的產業協同連接,打造以成都為中心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生態圈。

二是圍繞提升金融資源的集聚輻射能力,加快建設國家西部金融中心。把握金融創新和金融開放的大趨勢,用好國家新一輪金融開放的機遇,增強成都資本市場、財富管理、結算中心、創投融資、新型金融等核心功能,大力實施“交子之星”上市倍增行動計劃,探索建設“一帶一路”金融服務中心、知識產權交易中心、大數據交易中心,打造一批全國特色金融“單打冠軍”,從而增強對市(州)的經濟輻射能力,提升對成都和市(州)實體經濟的服務能力。

三是圍繞提升國際影響力,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對外交往中心。據悉,成都將爭取更多的領事機構、國際組織落戶成都,爭取更多的國際重要會議、國際重要賽事活動在成都舉辦,加快在全球佈局一批科研、招商和旅遊項目,提高成都國際高端要素資源聚集和運籌能力,發揮好四向拓展起點、全域開放支點的作用,帶動全省市(州)的對外開放。

四是圍繞提升創新引領能力,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科技中心。成都將充分用好全省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建設的機遇,以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國家產業創業中心為牽引,大力引進公共研發轉化平臺,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注重在應用研究和成果產業化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和股權激勵力度,建立跨行業跨部門的協作體系,推動新經濟發展。支持企業高校研究院所引進建設國家大科學裝置、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技術創新中心,培育一批具有行業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型企業,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創新創業生態。

六是圍繞提升門戶樞紐能力,加快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通信樞紐。成都將充分發揮“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的優勢,發揮南絲綢之路起點的區位優勢,加強雙機場建設,以天府國際機場和國際空港新城為重點,加快構建國際航空客貨運戰略大通道,打造以天府國際空港為戰略支點的高鐵交通圈,形成連接國際國內重要節點城市的高效客貨運輸網絡,構建“空中絲綢之路”和“國際陸海聯運”雙走廊,加快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