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9000萬人口大腹地 「主幹」成都將與市州兄弟這樣牽手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蔣君芳 陳碧紅 冉倩婷 羅嚮明 張明海 張紅霞 吳亞飛)

7月20日,“解讀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精神(第四場)——加快建設全面提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新聞發佈會上,成都提出,全省9000萬人口是成都發展的最大腹地、最大優勢,成都將堅定不移做強“主幹”,切實增強“主幹”責任擔當。

目前,成都已與16個市州建立起政府層面合作關係,達成並組織實施合作項目上千個。比如,與市(州)共享中歐班列(蓉歐快鐵)等開放平臺資源,市州貨源佔中歐班列(蓉歐快鐵)發貨總量的40%。在全省“一干多支、五區協同”的區域新格局中,成都與市州之間的手如何牽得更緊?發佈會上,成都提出——

共同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生態圈,形成以電子信息和裝備製造為重點的成德綿產業聯動區,以汽車、機車和機械加工、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為重點的成德資產業聯動區,以新材料、新能源產業為重點的成眉樂產業聯動區。深化成都科學城與綿陽科技城互動合作,加快建設成德綿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推動自貿試驗區共建共享;共同推進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加強與眉山協作高標準推進天府新區規劃建設;與資陽共同加快建設國家級內陸空港經濟發展示範區。共同建設以大成都、大峨眉、大熊貓、三國文化、環龍門山、環龍泉山精品線路為品牌的世界級旅遊目的地。

圍繞與川南經濟區協同,加強成都國際鐵路港、國際航空港與瀘州港、宜賓港的互動合作,推進成都經自貢至宜賓南向出川高鐵通道建設,共同打造南向開放通道新優勢。圍繞與川東北經濟區協同,推進成都經南充至達州東向出川高鐵通道建設,支持川東北經濟區主動承接成都市產業轉移和配套產業發展,幫助川東北各市提升傳統特色產業規模和品質。圍繞與攀西經濟區協同,聚焦戰略資源開發合作共建技術研發中心,推動技術研發和科技成果異地轉化,助推攀西地區打造具有世界競爭力的釩鈦新材料基地。

完善合作共建機制,深化成阿、成甘工業園區合作,推進共建成都•大涼山農特產品加工貿易園區,支持“三州”優質農副產品進入成都。滿懷真情繼續做好援藏援彝對口支援工作,大力實施資金項目、民生事業、產業提升、園區合作、社會力量、人才智力六項援助,務實組織實施好20個區(市)縣對口支援19個藏區貧困縣(市)五年規劃,助推“三州”與全省同步實現全面小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