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沙面是近代史租界史縮影,周總理視察後批示要保舊貌 作見證


沙面,曾稱拾翠洲,因是珠江沖積而成的沙洲,故名沙面。 沙面位於廣東省廣州市市區西南部,南瀕珠江白鵝潭,北隔沙基湧,與六二三路相望的一個小島,有大小街巷八條,面積0.3平方公里。沙面在宋、元、明、清時期為中國國內外通商要津和遊覽地。鴉片戰爭後,在清咸豐十一年後淪為英、法租界。

沙面是廣州重要商埠,歷經百年,曾有十多個國家在沙面設立領事館,九家外國銀行、四十多家洋行在沙面經營,粵海關會所、廣州俱樂部等在沙面相繼成立。沙面見證了廣州近代史的變遷,留下了孫中山先生、周恩來總理等偉人的足跡,沙面已成為我國近代史與租界史的縮影,沙面島上歐陸風情建築形成了獨特的露天建築“博物館”。

廣州沙面租界形成於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1857年12月,英、法聯軍攻佔了廣州城。對於外國人頻年橫暴,廣州人民奮起反抗,亦就在英、法聯軍佔領廣州期間,廣州民眾多次對外國人聚集的商館區縱火焚燒。


1858年11月,英、法藉口要恢復被焚燒的十三行商館,由英國人柏克選定沙面,用《天津條約》賠款把沙面建成四面環水的小島,強行遷走中國居民,拆炮臺,架東西二橋出入。1861年9月3日簽定為期99年的《沙面租借協定》,0.23平方千米的沙面正式從廣州割裂出去。

六二三路騎樓商業街與沙面隔水相望,沙基慘案紀念碑、十三行街、文化公園都在沙面近旁。

沙面的大量建築基本上是在19世紀末以後建造的,最多時,外國洋行達30多家,一個世紀來有近70座樓宇由14個不同國家用作領事館、銀行、商行和教堂。沙面南端為公園等公共場所,形成對外屏障,領事館區亦處於較好區域。

沙面建設之初,劃西部44英畝為英國區,東部11英畝為法國區。儘管英法各霸一方,但在興建之始,就有比較完整的規劃:一條貫通東西的主幹道輔以5條南北向次幹道將全島分作大小不等的12個區,周圍環狀道路處處臨水,寬闊的綠化帶分佈在各主次道路的中間形成街心花園。據《廣州坊志》記載:清道光26年,沙面書舫尤盛,妓船鱗集,咸豐丙辰6月焚燒殆盡。

真正的建設在20世紀前後:築路、植樹、修建公園。現其規劃格局保留完好,158株古樹,150餘棟西式建築保存完好。1865年最早遷入沙面的是英國領事館,法國領事館於1890年遷入。1915年在西側建新館。


沙面有“拾翠洲”之譽,島上鬱鬱蔥蔥,現存古樹中也有超過300年樹齡的。道路結合綠化佔了相當大的面積,古榕參天,綠草茵茵,為沙面徒增畫意。

當然,這些異國風情的建築畢竟還是由中國的工匠,在中國的土地上,力圖適合當地的氣候條件建造的,糅合了嶺南建築的特點,亦有折衷手法的痕跡。

按建築形式而言,沙面建築大致可分4類:新巴洛克、新古典、殖民地券廊式和仿哥特式。沙面島上主要建築有:露德天主教聖母堂、廣東外事博物館、沙面基督堂、海關館舍、英國雪廠、匯豐銀行、蘇聯領事館等。

沙面大街14號的露德天主教聖母堂是仿哥特式的建築,越南也有不少這種風格的小教堂。規模雖小,結構簡單,但在其入口處仍然為仿哥特式。

露德教堂是樑柱結構,外形仍仿哥特式,是一種興盛於中世紀高峰與末期的建築風格。它由羅曼式建築發展而來,為文藝復興建築所繼承。

與其東西相呼應的沙面基督堂(沙面南街60號),塔頂是羅曼式的穹隆。

沙面島上有150多座歐洲風格建築,其中有42座特色突出的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及中西合璧風格建築,是廣州最具異國情調的歐洲建築群。

沙面大街2號-6號的樓房,俗稱紅樓,原是海關洋員華員俱樂部,高三層,紅磚砌築,南面和北面建有尖頂閣樓,仿19世紀英國浪漫主義建築風格。

沙面大街54號的建築,原是匯豐銀行,仿西方古典復興建築風格,高四層,二層的外牆砌有通柱到三層頂,在西南面樓頂建有穹窿頂的亭子。

沙面大街48號的樓房,是最具代表性的券廊式建築,高三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四周的走廊均為券拱形,外牆刷水洗石米。

沙面大街54號的匯豐銀行以粗大的石材砌築底層基礎,以古典柱式和各種組合形式為建築主體,加以細部裝飾。平面規整,立面處理採用不同的柱式組合,轉角處頂樓為小遜頂,底層入門處為裝飾性的門框及圓窗。

沙面南街18號的法國東方匯理銀行、沙面南街60號的英國聖公會也是新古典主義作品。

1941年12月8日,美、英對日宣戰,當時佔領廣州的日偽軍遂實行軍事接管沙面,把英、法、美等外國人都關入集中營。1942年3月日軍為了籠絡人心,雖然名義上將沙面移交汪偽政府接管,但從1941年至1945年日本投降這四年多時間,沙面實際上是操縱在日本人手中。日本投降以後,國民黨政府雖然接收了沙面,但是整個沙面仍然是美、英、法等外國人的勢力範圍。

1949年廣州解放後,沙面才正式迴歸中國。1959年,周總理視察沙面,批示要保持舊貌,作為歷史見證。

街心花園裡新佈置了多處雕塑作品。古樹分列在沙面北街的49株,沙面南街的20株,其餘分佈在現沙面公園內及北邊,沙面大街和沙面島東、西端。樹齡300年以上的那株古樟則位於沙面南街。

沙面有眾多的酒店、酒吧、餐廳、領事館、教堂、會展中心、美術館、網球場,真是個廣州最感動人之處。

1984年10月,在古樹名木鑑定中,沙面佔102株:其中細葉榕77株,樟樹25株。有100株樹齡在百年以上,僅兩株為80年。樹齡最長的是300年以上一株,200年以上一株,其餘為80~100年;胸徑最大165釐米,最小50釐米,100釐米胸徑的達49株。

沙面自1858年割為租界區以來,一直是一個獨立的市政區域,興建之始,就有比較統一完整的規劃,現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現在僅有2個這樣保護級別的近代建築群,另一個是上海外灘。而且,它是一處實實在在的可以遊覽的文物。沙面已被開發成國家5A級景區,是廣州著名的旅遊區、風景區和休閒勝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