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是枝裕和的電影《小偷家族》?

用戶64079275


昨天和朋友去看了這部電影,影片樸實無華且觸動人心,影片講述了一個關於“親情”的故事,這份“親情”沒有血緣,但卻很深沉,一對生活艱苦的夫婦因為內心的善良收留了和自己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幾個親人,影片並沒有刻意煽情,更沒有刻意地向我們講述什麼道理,而是向我們講述了一段感人的故事!



這段故事發生在一件窄小的屋子裡,這個屋子裡的一家人雖然住的擁擠,卻其樂融融,和以往的電影不同,《小偷家族》的主人公並不是十全十美的完人,因為窮困潦倒他們做著一些“順手牽羊”的事情,這是一種無奈,但是這種無奈之下卻有著一股溫情!

當《小偷家族》男主人公被問及為何會教孩子們偷竊時,主人公沉默了幾秒鐘,低沉地說:“我又能教他們什麼呢?”這句話聽起來有些刺耳和扎心,沒有多大本事的男主最大的本事就是偷竊,他自知自己無法交給孩子們別的生存技能,但是年事已高的他總要教會孩子如何生存,這是生活,也是命運!


而被男女主公收留的兒子帶著妹妹去一家雜貨店偷竊時,雜貨店的老闆發現了他們的行為,雜貨店的老闆是一位老爺爺,他並沒有責怪他們,因為他知道這不是兩個孩子的錯,雜貨店老爺爺給了哥哥兩個冰棒,告訴哥哥以後不要讓妹妹再做這種事了!

哥哥被雜貨店老爺爺的話觸動了,哥哥已經十幾歲,他對於世事的對錯已經有自己的判斷,他明白老爺爺所說的話的含義,妹妹還小,不應該被這樣的惡習所侵擾,於是在一次“行動”中,哥哥為了阻止妹妹的這種行為故意暴露自己,在被抓捕的過程中摔傷了自己!


《小偷家族》的高潮可以算是從這裡開始,當得知兒子翔太被警察送進醫院時,男女主人公內心是糾結的,他們一方面不放心翔太,一方面又擔心自己的“家庭”的安慰,這是人性最真實的一面,當他們被警方抓獲被各自詢問時,影片由告訴了我們人性的脆弱!

女主人公是這部電影的核心人物,是她主導收留這些和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親人”,是她為了自己剛剛收留的女兒心甘情願放棄工作,她抱著小女兒由裡深情地說“他們一定不愛你,如果愛你的話就不會打你,而是會像我這樣抱著你”,簡單的敘述就交代了很多事情!


當女主人公被警察問及她收留的兒女都怎麼稱呼她時,她哭了,因為他們從來沒有叫過她媽媽,此時她用兩行熱淚詮釋了悲涼,而影片的結尾並沒有讓這股悲涼侵蝕,但影片也並沒有用一個庸俗的大團圓來蠱惑觀眾,大女兒獨自一人回到了曾經的“家裡”,影片只是用一個開門的鏡頭告訴了我們她對於這個“家”的熱愛!

在寄宿學校上了一段時間的翔太抽空來看了男主,深夜兩人背靠背而睡,沉默了片刻,翔太終於問出了那個問題:“你們當初是打算拋棄我嗎?”男主沉默了許久給予了一個肯定的回答,他沒有欺騙翔太,但是說實話卻比較刺痛人心!


當第二天天亮,男主送翔太來到車站,兩人無趣地聊著天,當翔太上了車,男主終於忍不住地追趕,不斷地叫著翔太的名字,而一直沒有回頭的翔太終於在最後那刻回頭叫了一聲“爸爸”!

影片的結尾給了妹妹由裡,由裡獨自一人玩著玻璃球,那是曾經翔太愛玩的玩具,曾經由裡認為玻璃球裡有全世界,而此時她嘴裡喊著女主教過她的兒歌,最後她站在板凳上看著陽臺外的遠處,影片便戛然而止!

影片的整體節奏很平淡,基本沒有什麼背景音樂,更沒有太多的豪言壯語,有的只是小小屋簷下的歡笑,整部影片就像是我們兒時經常聽的故事,聽完讓人難忘,也讓人懷念那純純的童真!


草根說電影


在影片快要結束時,中川雅也飾演的柴田治與城檜吏飾演的柴田祥太睡到了一塊。

他們同床共枕,頭卻朝著相反的方向。是枝裕和導演的電影畫面固定了下來,以一個近景俯視著他倆。時值冬日寒夜,兩人在溫暖的被窩裡背貼背地開始交心談天。

閒聊幾句之後,祥太像是鼓足了勇氣似的,問柴田治:“聽說你們本來打算偷偷溜走,不管我了?”

像是被什麼刺到了一樣,本來已經眯著睡眼的柴田治突然睜開了眼鏡。一向擅長聊天的他突然陷入了一種沉默。是枝裕和的鏡頭沒有變化,也沒有做任何聲效處理,任由這沉默發生。很安靜,彷彿聽得見兩顆一大一小的心在跳動。

半晌之後,柴田治如實回答祥太,交待他們的確是這樣打算的。隨後,他向身旁的小男孩道歉。

接下來,銀幕上的時間來到了第二天,祥太要回到政府安排的福利學校上課,柴田治送他坐公交。在祥太上公交之前,柴田治並沒有表現出任何不捨的樣態。可當祥太踏上公交車,頭也不回地往後座走,柴田治才開始慌里慌張地隔著車窗往後走,眼神巴巴地望向車內,嘴裡不住地喊著祥太的名字。

公交車啟動了,祥太坐在座位上,車外面的柴田治顫抖著聲音繼續喊著祥太的名字,踉踉蹌蹌地追著公交車跑了起來。祥太沒有回望,沒有應答,直到公交車越走越遠,已經離柴田治有一段距離了,他才回過頭去,輕聲地喊了一聲“爸爸”。

坐在銀幕前的我,突然鼻子一酸,眼淚不自覺就湧了出來。

我覺得是枝裕和那個半晌的沉默處理得很好,用電影流走的十幾秒時間,展現了一個心中有愧的成年男人內心的複雜。

男孩祥太理解的世界還是比較單純的,他沒有想過柴田治他們會棄他而走,當他從警察那裡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內心是受傷的。而在他成為柴田治呼喊著的“祥太”之前,他也曾受過類似被遺棄的傷害,所以,那樣一個消息,於他而言,意味深長。

柴田治也知道這樣的一個事實對祥太造成的傷害,但他考慮的問題要比祥太多一些,他當然也為自己,但更多也為其他幾個“家人”。可他內心也是善良的,所以才會有所愧疚。當祥太突然這麼問起,他自然會感到有些不知所措,沉默的時間裡,他其實在做選擇:如實告訴或敷衍了事——他選擇了前者。

這個小細節是動人的,它讓我們看到柴田治內心的善。而隨後的公交站告別,則是催人淚下的,因為它用一種不捨和一句“爸爸”,將兩個毫無血緣關係的人聯結在了一起。在此之前,柴田治像哄小孩一樣坐在一輛破爛汽車裡引導祥太叫他“爸爸”,祥太並沒有給予他所期待的回應。

而今,當他們兩個人就此別過時,祥太終於喊出了一聲“爸爸”。但被公交車甩在身後的柴田治卻並不知曉。

兩人這一別,看似都將開啟新的人生,實則迎來新的孤獨。而他們各自的孤獨也好,命運也好,其實沒有多少人會關心。

整個“小偷家族”被曝光之後,他們得到了媒體、警察部門、福利機構的關注,但這種關注是非常短暫的。媒體將頭條新聞發佈完,警察部門將幾個人的事情處理完,福利機構將祥太和由裡安頓完,就很快散去,一切似乎又將回歸到無人知曉、無人關懷的境地。

正如最後的最後,小女孩由裡獨自在走廊上玩耍,凍得通紅的小手並沒有誰來溫暖它——而在這之前,當她還是“小偷家族”一員的時候,她會得到這些家人的保護與照顧,會被緊緊抱著,給了她一種家的感覺。

好像發生了改變,又好像什麼都沒改變。這正是導演是枝裕和的厲害之處,也是電影《小偷家族》的厲害之處。

如果僅從影片整體的調性來看,要做一種比喻的話,我會說它宛如一條山間小溪:清澈,淡然,純粹,看似平靜流淌時,突然會像撞到一塊石頭那樣,轉彎回旋,在心裡頭激起一陣動人的浪花。

影片前面三分之二的劇情,便似平靜流淌的小溪,它所展現的柴田一家像大多數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家庭一樣,儘管生活艱辛,卻充滿了和諧的歡樂。他們生活在社會的底層,依賴著“奶奶”的養老金以及時不時的“順手牽羊”度日。他們雖然也會小有矛盾,但卻很快就能撫平,彼此間相互照顧,一切看起來平靜又祥和。

“我們什麼都沒有,只有愛。”

他們就是那種很和睦的家庭:夜幕降臨後,“奶奶”在榻榻米的一頭編織著衣物,“大女兒”柴田亞紀在梳妝檯前梳理頭髮,“兒子”祥太窩在自己的小隔間裡玩耍,“小女兒”由裡被“媽媽”抱在懷裡撥弄頭髮,“爸爸”靠在一旁翻閱雜誌。

一家人在一個狹窄、簡陋的屋子裡和諧地生活著。儘管旁邊的高樓大廈燈火通明,看起來繁榮而熱鬧,但柴田一家在昏黃的燈光下卻顯得更為溫暖美滿。

是枝裕和用他最嫻熟的手法,將一個和諧家庭的種種日常呈現在觀眾面前。沒有太多的戲劇性,也沒有什麼跌宕起伏的波瀾,一切都如小溪平靜流淌,淡然而純粹,溫暖又美好。

但隨著後面劇情的發展,平靜流淌的溪水像遇見了石頭,激起波瀾:這看似融洽的一家人,原來彼此並無血緣關係,甚至每一個人都藏著一種或辛酸或悲情的過往。影片就在一段看似平常的詢問裡,一層一層地將真相剝開,帶給觀眾某種恍然大悟之餘,同時送來觸人心絃的感動。

影片的整個感覺就在祥太被抓那一刻起,或者更為精確一點地說,是從“奶奶”逝去那一刻起,開始轉向另一種質地。無奈與感傷,成為了影片後三分之一的主要氛圍。

安藤櫻飾演的“媽媽”柴田信代不斷用手抹去眼淚那一段,是影片最觸人心絃的地方。努力抹去的淚水裡,包含著太多太多,既有她不願提起的心酸過往,也有她無力改變的現實困境,更有她割捨不掉的內在善良。

她以及他們這個“小偷家族”,就像繁華世界裡不被人注意的陰影,從來無人知曉,也從來無人關懷。他們每個人都有著不願言說的痛苦過往,每個人又都沒有放棄對生活的渴望,他們努力地活著,努力地在艱難中抱團取暖。

他們是做了一些不太陽光的“偷”的事情,但也都是為了活著。他們是做了一些不體面的事情,但內心又都有著一份愛與善良,比大多數人要體面。

若不是祥太不想讓“妹妹”由裡做“偷盜”的事情,於是才“故意”被抓,似乎整個社會都不知道有這麼一個“家庭”存在。當“小偷家族”被曝光,媒體、警察、福利機構以及其他相關部門,才蜂擁而至。

而他們的所有關注裡,似乎又都冷冰冰。多數人都衣著光鮮、面容嚴肅,一切好像都只是按流程辦事,並沒有付諸關懷。該判罰的判罰,該送回家的送回家,該送到福利機構的送到福利機構,好像都付出了行動,但卻都沒有真正去關心他們本身。

“小偷家族”之外的人,或者社會,其實都是冷漠的。是枝裕和導演看似沒有刻意強調這一點,但卻展現得淋漓盡致。這,就是《小偷家族》有力的地方。

如果以這個層面來給這部電影打一個比方,那它其實就像是一把試圖殺死冷漠的匕首。

是枝裕和導演用其一貫的手法,令影片擁有了淡然純粹的氣質。但又和以往稍有不同的是,這次的處理有一種明顯的剋制:實際上,這樣一個聚焦底層人物生活的家庭故事,有很多地方是可以做得更動人的,完全可以做得很煽情,但是是枝裕和導演並沒有刻意煽情,反倒以一種剋制的方式,讓裡頭的情感自然流淌。

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沒有無所不能的英雄,沒有上天入地的特效,只有生活的日常,只有平淡的敘事,卻依然充滿動人的力量。導演用一種近乎紀錄片的風格,反映著底層生活的艱辛現實;又用精心的細節處理,傳遞著人與人之間那種純粹的情感。

這情感不同於愛情,不同於親情,也不同於友情,因為彼此之間沒有任何血緣關係,但卻已然勝似愛情、親情和友情,如同本來就有所關聯一樣,彼此就那麼聯結在了一起。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本片想要表現的情感,我會覺得那個詞叫“羈絆”。

就像小女孩因為男孩不願意把她當妹妹而有所失落時,柴田治摸著她的頭給予溫和的安慰;就像“奶奶”和柴田亞紀的交流,以及對她的格外關照;就像柴田信代抱著小女孩由裡,小男孩祥太保護由裡,以及之後的滾雪球、公交車追逐等等,都是一種“羈絆”關係的體現。

導演對細節的把控一如既往的好,“奶奶”在海邊的那句“謝謝你們”,祥太在公交車送別時那一句輕聲的“爸爸”,都足以溫柔的擊中內心。

而在這些平淡、細膩的情感表達背後,影片著重要傳遞的,便是對社會現實的某種揭露與批判,以及對底層人物生活的關懷。透過這部電影,我們可以看到,原來在日漸繁華的世界裡,仍然有這樣一群人在過著這樣的生活。少一些冷漠,多一些關懷,是本片傳遞的一個重要內核。

演員們的表演也都很好,大到“奶奶”樹木希林的嫻熟拿捏,小到“由裡”佐佐木美結的精準演繹,每一個演員都奉獻了優質的表演。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女主角安藤櫻,那一段抹淚的戲,實在叫人難忘。

如前所述,《小偷家族》就像一條山間小溪,它看起來有些平淡無味,但卻沁人心脾,且具有動人的力量。觀眾需要多點耐心去品味和體會,或許也能收穫一股溫暖的感動。

但同時,它又是一把試圖殺死冷漠的匕首。只是,能不能真正“殺死冷漠”,還要看觀眾在觀影之後,會不會由此衍生出一些省思。現實生活中其實不乏類似被忽視的人或群體,多一些關注和關懷,或許就能帶去一些改善。

這是我所理解的《小偷家族》。

感謝是枝裕和導演。

PS:文字為作者原創,圖片均源於網絡。部分臺詞細節可能有所出入,因為都是憑前天辦的觀影團點映專場觀看的記憶所整理,歡迎補充。


木易電影


《小偷家族》:偷一個烏托邦,因為生活裡只有苦難

導語:與其說是枝裕和拍攝了一部現代社會溫情和殘酷的感人故事片,不如說他創造了一個關於親情的神話:他們沒有真正的血緣關係,但是組成了一個家庭,通過親情,以一種現代社會“非法”的方式交織在一起。最終,現代世界的象徵秩序進入了這個烏托邦,通過苦難之鏡形成的認同被破壞,家庭成員們又回到了“現實世界”,回到苦難、孤獨、隔離中。

是枝裕和的鏡像烏托邦

電影開頭的一幕,是小男孩祥太和“父親”柴田治在超市進行“犯罪”:偷東西,點明瞭電影名字《小偷家族》。

導演用了一個前跟鏡頭,配合著輕靈的音樂,拍攝祥太和柴田治在超市的移動,搜尋“贓物”。他們的配合天衣無縫,輕輕鬆鬆就偷滿了一書包,而這就是他們部分維持生活的方式。用柴田治的話講:“商店裡的貨物不屬於任何人”——也意味著貨物可以屬於任何人,在這一小偷家族的核心價值觀支撐下,偷竊就具有了合法性,成為一種底層的生存方式。

深夜回家路上,柴田治從窗戶裡看到了小女孩尤里,她身上滿是傷痕,顯然是被父母打過、家暴過。因為不忍看到孩子遭受虐待,他決定把尤里帶回家照看。其實祥太也是這樣被抱回來的,是被柴田偷東西時在一個車裡撿到的。

這個家是一個組合家庭,除了“父親”柴田,“兒子”祥太,還有奶奶、“媽媽”信代、柴田的“妹妹”亞紀,現在又多了一個小“女兒”尤里。這些人都沒有真正的血緣關係,但是組成了一個家庭,扮演了各自的角色,產生了親情,儼然就是一個和睦而溫情的家。他們來自不同的階層,柴田是建築工兼小偷,信代是洗衣工兼小偷,祥太、尤里和亞紀來自中產階級或以上階層的家庭,靠著親情交織在一起。

祥太和柴田給其他人展示今天偷到的“戰利品”,她們就七嘴八舌開始議論,閒話家常。電影此時呈現的這個家庭就跟日常生活裡的家庭一樣,不存在戲劇性、做作或者生動的情節。是枝裕和受到小津和侯孝賢的影響,喜用低機位、直接的剪輯、少量的移動鏡頭、普通的對白,有著鮮明的紀實風格。《小偷家族》同樣延續了是枝裕和的一貫旨趣,日常生活和自然狀態成為需要表現的東西,配合水平位置的固定機位拍攝,以及大量中景和近景鏡頭,電影畫面構圖非常飽和,色調主要是暖色調,這些因素讓觀眾得以更容易成為旁觀者,更容易身臨其境地進入電影製造的想象界中。

溫情脈脈的影像中,小女孩“尤里”也慢慢加入了這個大家。她手臂上有一道被媽媽熨斗燙傷的傷痕,而剛好在信代手臂的同樣位置,有一道一模一樣的傷痕,她們通過這道創傷形成認同,跨越年齡直達了彼此心靈。信代緊緊抱著尤里,說:如果說愛你,還打你,那一定是說謊;如果愛你,就會像我這樣緊緊抱住你。

《小偷家族》劇照

尤里就這樣離開了原生家庭,不顧電視裡鋪天蓋地尋找小女孩的新聞,沒有通過任何“合法”或者正式的途徑,真正融入了這個組合家庭。

這個情節展示了這個家成員們融合得如此緊密的秘密:他們都是彼此的鏡子,在對方的身影裡,他們都能看到自己,而這個鏡子不是別的,正是苦難、孤獨、冷漠、創傷、貧窮,是現代社會里普遍的負面因素。正是通過苦難之鏡,他們再一次進入了鏡像階段,凝視對方的苦難,投射自我的傷痛,從而生成了包含我他的主體,在這種包容的主體之中,他們感受到了一種完美的融合,幸福圓滿。

也通過這個苦難之境,是枝裕和創造了一個外在於現代社會的烏托邦,它跨越階層、年齡、血緣和性別,超越諸如核心家庭、商品關係、法律途徑等現代社會的思維和語法,單靠情感和認同去維持。

走進象徵秩序:"現實世界"的迴歸

鏡像烏托邦終於被打破了。

兩個因素導致了祥太鏡像認同的破裂。首先是親情與金錢的博弈,奶奶的死讓家人十分傷心,祥太、亞紀、尤里尤其傷心,而奶奶生前存款在無意之中被發現卻讓柴田治和信代十分開心和驚喜,這一幕被祥太看到,對於親情和金錢的重要性產生了深深的疑問。

其次,是道德與非道德的博弈,祥太帶著尤里偷東西的時候,被店老闆發現,並告訴他“以後不要帶你的妹妹做這種事”,這讓祥太開始反思小偷行為,並對此表現出了拒斥。這兩個問題讓祥太開始對其樂融融的家庭鏡像產生疑問,並質問柴田治“當初你撿我也是為了錢嗎”。

祥太和由裡

鏡像烏托邦失衡,並因為之後祥太故意製造的被抓,而完全破碎。祥太為了讓尤里不偷東西,故意吸引店員注意,從店裡拿了東西跑出去,最後摔倒在公路橋下,住進醫院,得到了警察的照看——隱秘的組合家庭因此暴露在國家機器的視野之中,“非法”的生存方式暴露在了正常的現代社會里,鬆散的烏托邦瞬間崩解:小女孩尤里原來叫“樹裡”,是幾個月前遺失的;柴田治和信代都被抓起來候審;奶奶的屍體被埋在自家院落是犯了“遺屍罪”;亞紀被告知奶奶是為了得到她父母的錢;祥太知道了“凡是不能在家裡學習的孩子才去上學”是“父親”矇騙他的說辭。

現代世界的象徵秩序進入了這個組合家庭,並將其通過苦難之鏡形成的認同和烏托邦完全破壞,家庭成員們又回到了“現實世界”,重新回到苦難、孤獨、冷漠、隔離。

而此時電影的色調也變成了冷色調,黑暗、幽藍、光線對比強烈,鏡頭畫面不再豐盈,而是多了一些留白,線條也變得簡單直接。在警察審問柴田治和信代時,一組內反打鏡頭和臉部特寫讓現代社會的邏輯顯得異常的冰冷,即使是包裹著“關懷”的外衣,也毫無溫情所言。女警官在談到信代“誘拐”兒童時,說,你自身不能生育,所以要誘拐別人家的孩子吧,她全然無法理解信代和尤里通過創傷形成的鏡像認同,只能從現代法律的秩序裡去指認那就是誘拐,是犯罪。

最終,信代入獄,亞紀和尤里各自回家,柴田治孤身生活,祥太住在孤兒院並開始上學,各自成員都被現代生活的邏輯所統攝。電影結尾,探監之後,信代也放下了守護鏡像烏托邦的執念,把祥太的生身信息告訴了他,讓他回家。最後一晚,祥太和“父親”柴田治睡在一起,柴田治也重新做回了祥太的叔叔,並故意承認警官口中的“當時準備溜走而不是去醫院接他”的故事,他們的認同也形式上斷裂了。

影片最後是一個平視鏡頭,尤里孤獨地在陽臺上玩耍彈珠,口中念著在組合家庭裡學來的歌謠,悵然若失地望向陽臺之外。輕靈地音樂再次響起,電影結束。

關於親情的神話:完全情感性的認同並非解藥

與其說是枝裕和拍攝了一部現代社會溫情和殘酷的感人故事片,不如說他創造了一個關於親情的神話。

他通過親情完全彌合了社會階層之間的差異。在信代的組合家庭中,成員來自不同的階層,本應有很大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差異,但是導演沒有呈現,卻讓他們僅僅通過苦難、單純的情感關懷和一套“親情”的話語就融為一體,這實際上是抽空了親情的政治經濟基礎,這個烏托邦是一個鬆散的烏托邦,所以才會如此容易破碎,產生懷疑。

並且,組合家庭裡的親情並沒有其特殊性,苦難也沒有其特殊性,這種親情和苦難可以在任何階層產生,也可以在任何階層被消滅,是一種普遍“人性”的側影,它並不必然指向一個由柴田治和信代這種工人所代表的底層“鏡像”烏托邦,它完全可以在上層階級裡通過對孤獨或其他負面情緒的認同形成新的情感烏托邦。因此,是枝裕和利用親情,製造了一個彌合社會階層差距的神話,親情或曰情感成為拯救現代社會的幻想劑。

當然,是枝裕和又親手毀滅了這個親情的神話,他通過現代社會象徵秩序的引入,粉碎了信代組合家庭的鏡像烏托邦。但是,在這個毀滅過程之中,深層次的動因依然是由階級所製造的,階層差異帶來的認同危機早已埋伏在這個家庭內部。

現代象徵秩序的進入,主要是靠祥太一個人,他對鏡像認同產生的懷疑和行為引發了國家機器的介入,組合家庭隨後崩解。而他產生懷疑的兩個原因,一個是親情與金錢,一個是小偷的非道德與道德。

在親情/金錢的博弈中,他作為上層階級的孩子,無法理解信代和柴田治這種底層工人——時刻面臨失業風險,甚至不得不偷竊為生——無意中發現奶奶留下的錢財時而產生的欣喜,認為這是親情不如金錢重要的表現,所以他用上層階級的價值(衣食無憂,看淡金錢)否定了底層人士(掙扎著生活,錢很重要)的價值。

在非道德/道德的博弈中,他同樣無法認識到柴田治偷竊背後的辛酸,偷竊非法實際上是有產者對無產者施加的禁令,也是現代社會商品關係得以穩固的邏輯,所以祥太實際上是用有產者的價值否定了無產者的價值。

所以,祥太其實就是現代象徵秩序的化身,他其實是組合家庭內部的危機。而這個危機,正是階層意識形態的差異而引發的價值衝突。通過祥太,是枝裕和編織了一個現代社會的神話,現存秩序隱秘地證明了自身。

當然,找到一個完全牢固的能夠避免現代性苦難的家庭關係的方式,這或許超越了是枝裕和的電影所能承載的限度。但至少我們應該明白的是,完全情感性的鏡像認同並不是那麼好用的解藥,真正的出路或許另有方向。

美編:黃山


土逗公社


昨天看完電影,會不由自主地去思考電影裡的每個人物特點,沒有什麼好與錯,生活本身就是不容易的,在一個發達的國家,物價較高,你沒有什麼文化教育,沒有什麼背景,小人物活得本屬不易,人性本身就是複雜的。

導演這部電影細節處理得非常細膩,很多時候電影難得不是講故事,而是不講故事,你就明白了故事本身。

電影裡有很多處,僅是依靠一二句臺詞,你卻已經知道這個人物身上可能發生過得故事,這就是厲害之處吧。

我想從小偷家族的幾個人物來看最打動我的地方。

柴田治--所謂的“爸爸”

警察問他你為什麼教孩子偷東西,他說,除了這個,我也沒什麼可教他的了。這句話說得太過於“樸實”。

孩子是偷來的,因為他覺得孩子的親生父母沒有好好照顧孩子,他偶然遇見了孩子,是他的羈絆,他的命運。然後他教孩子:

在家無法學習的孩子才去上學;櫃檯上的東西屬於任何人。

如果單看這兩條教育,簡直是在坑害孩子,可是他的生活方式就是這樣的,他教孩子的恰恰就是他人生的軌跡,也有愛,所以在孩子問他你們是要拋棄我麼?他誠實地說,是。

這個成年男人,心裡有柔軟,但他也知道自己拯救不了誰,他們一起居住在一起,互相取暖,但大難臨頭,他也只能先保護自己,這就是他的命,他認的生活方式。

柴田信代--所謂的“媽媽”

警察問她,孩子最需要她的母親,她反問警察,“孩子最需要她的母親,只有孩子母親才這麼認為吧。”

這句話印象很深刻,我們總是放大自我的重要性,但對方要蘋果,我們給了梨,卻說我們把一生都奉獻給你了。

柴田初枝--奶奶

她故意在銀行輸入密碼時,說出來,故意告訴他們我買了一筆保險,在海邊她知道自己即將不久於世,她輕聲地說“謝謝”,這一切都讓人覺得很溫暖。

她攢著的錢是給這個家庭留著的,人總要給自己留條後路,她怕平日裡拿出去錢,也許這群人就給輕易花掉了。

她的丈夫被被人搶走了,所以她利用那個女人孩子的愧疚心去賺每次的“3萬日元”。她把對方的孩子帶回家裡撫養,不知道是出於覺得對方父母沒有好好照顧孩子,還是單純地洩憤,也想把別人家的孩子帶來,讓他們失去親人的滋味試試。

影片並沒有交待這些,卻讓人有所遐想,但這真的是一個溫柔的老太太,精明的老太太。

柴田祥太--哥哥

最打動我的是這個小孩子。他對生活有思考,他還是孩子,還有光明的未來。

當雜貨店老闆對他說,不要讓你妹妹再做這件事時,他心裡很震撼,他懷疑自己是不是錯了,於是他問“爸爸”。

他爸爸把奶奶埋在家裡告訴他不要和別人說時,他心裡是糾結的,然後他看到他們拿著奶奶的錢在那開心時,他會有一絲疑問親情就這樣麼?

他看到妹妹要開始偷東西時,他故意被抓住,是不希望妹妹像他一樣,他知道保護妹妹。而在得知他爸爸要拋棄他時,他心裡的痛苦與難受就顯現出來了。

他愛著這個男人,但是他知道這個男人帶給他的未來是黑暗的。

所以社會給他另外一條好的路時,他也很理性地選擇了和這個男人說再見,但他心裡早已覺得這是他的爸爸。


電影裡每個人物之間的羈絆,在狹窄的房子裡看不到煙花,卻能聽到響聲,都已經覺得很幸福。這就是生活帶給他們的意義,也許他們得到的不多,但他們更懂得知足。

一份可樂面,一鍋熱氣騰騰的火鍋,全家人圍在那裡談天說地,就是一種幸福。


枝裕和的這部電影將日本的很多社會問題濃縮在一個拼湊組團的家庭裡。群體性啃老、軟色情產品、虐待兒童、貧富差距懸殊、經濟持續萎靡等等,生活壓力過大,變態的人太多,在這樣的環境下,他們有的代表了過去,有的代表了將來。


宋小君


從戛納滿譽而歸的《小偷家族》這個星期終於登陸國內的院線,早在上海電影節的時候,因為一票難求的盛況,吊得人們胃口十足。

但片子還是偏文藝一些,所以等到結局的時候,很多人都沒反應過來,“這就結束了?”這是很多觀眾都有的感受,可能有些觀眾也會覺得電影有些難以理解。

但通過了解電影的一些細節,你就能知道導演到底想要表達的是什麼。

1、偷來的終究是偷來的,不是屬於自己的。

這是導演最想要表達的,尤其是整個故事背景就發生在有小偷的家庭。

故事一開始就以偷盜為場景,介紹了主要的兩個角色,叔叔和弟弟。偷盜結束之後,又帶回了一個小女孩回到家裡,這時候其他的主要角色也都登場了。分別是奶奶,姐姐、阿姨。

好心照顧小女孩之後,想要將其送回家的時候,聽到了女孩父母爭吵的聲音,因為於心不忍,所以將女孩作為妹妹留在了家裡。本以為會以小女孩為什麼受虐為主線展開,後面隨著劇情的展開,才發現原來這個家庭的每一個人都沒有血緣關係,才明白《小偷家族》是因為這裡的每一個人都是“偷來的”。

《小偷家族》的偷,不是偷東西,而是偷幸福。

妹妹體貼關心人,即便自己的父母每次爭吵都說著不想要這個小孩,但還是很窩心,所以阿姨和叔叔從虐童父母手上把她“偷來”,弟弟是從賭博店外的汽車“偷來的”,姐姐是從奶奶前夫的繼子家“偷來的”,奶奶是阿姨看她孤苦無依“偷來的”,叔叔也是阿姨偷人“偷來的”。

一家五口雖然過得清貧,偶爾還要靠偷盜來貼補家用,但還是很幸福。

所以一家人去海邊的時候,臉上都是對因為彼此的存在感到開心和滿足。

但就像片中一家人在一條狹窄的走廊上,仰頭觀看的沒有煙花的煙花一樣。一切都是脆弱且容易煙消雲散的。

於是奶奶死去,女孩的事情開始暴露,所有人都被帶到警局調查事件。

等到姐姐出來回到那個家的時候,推開門一看,黑乎乎的房子沒有一個人。就像他們看到的煙火,都是光靠聲音想象出來的。

所有人回到了該存在的地方,而那個地方不會是那個擁擠的小房子。

2、即便是幹著壞事,也想要自我救贖。

小偷不是一個光鮮的詞,更不應該拿來作為炫耀的事情。所以雖然叔叔對弟弟的教導裡,認為所有擺出來的東西都是可以拿的。但是弟弟還是認為這麼做是不對的。

從故事的開始,弟弟在開始偷盜的時候,就會做一個動作,雙手交叉,兩根食指相互纏繞幾圈,然後再親親自己的手。

像是一個儀式,弟弟做完以後,就會下手偷東西。後來妹妹作為幫手每次偷盜前也都會做這個手勢。

雖然叔叔作為大人對於偷盜這件事已經得心應手,並且麻木不仁了,但是作為小孩子,內心依舊存在著掙扎,壞的就是壞的,手勢就像一個自我安慰的動作,好說服自己,這件事是對的。

但是後來一次在一個老爺爺開的小商店裡,妹妹雖然順利的偷了東西,但是被爺爺警告,不要再讓你的妹妹偷東西了。原來他們的一舉一動,爺爺都知道。

再一次想要去老爺爺的小商店時,爺爺已經死了。弟弟一直以為自己的偷盜不會對別人產生影響,但卻害得小商店倒閉了。

內心產生了動搖的他,在妹妹想要再一次偷盜的時候,用自己掩護了她。

同時因為他的受傷,這個都是偷來的家庭才開始分崩離析。而他在對警察交代清楚後的夜晚,也做了偷盜前的那個手勢用來安慰自己。

除了弟弟的救贖以外,奶奶的自我救贖是想要把自己的養老金留給姐姐,明明是個精明的人,但是取養老金的時候都是帶著姐姐,還會故意把密碼說出來。

每個月去姐姐原生家庭的時候要來的錢,自己也沒有花,而是放在了自己的假牙盒裡,不單是為了姐姐,也是為了其餘的幾個人。

姐姐的救贖則表現在對客人的招待上,因為過去也有自我憎恨的時候,所以在碰見有相同情況的客人時,即使時間已經到了,但還是忍不住擁抱他,像是在擁抱過去那個不被喜愛的自己。

叔叔的自我救贖就是弟弟,而弟弟的名字就是叔叔原本的名字。叔叔對弟弟一直都那麼好,也是希望對另一個自己好。

阿姨的自我救贖最明顯,女孩是她收留的,奶奶也是她收留的,叔叔也是她收留的,弟弟也是她和叔叔一起撿回來的,所以她以一人之力,承擔了所有的罪責。但她也明白這一切都是留不住,所有的秘密也都會有暴露的一天,所以她把弟弟撿來的情形告訴了弟弟,如果弟弟想要找回自己真正的父母,靠著這些信息就可以找到。

除此之外,還想要說說令我感動的兩個細節。

一個是海灘遊玩時,奶奶獨自一人坐在沙灘上,看著在海灘玩的五個人,說了一句話,大致意思是感謝有你們。但是沒有說出聲來。

第二個是弟弟和叔叔從警察局裡出來後,再次碰見分開後,弟弟等到看不見叔叔在追時,回頭說了一句爸爸,依然是沒有說出聲。

沒說出來,是因為這些話在心裡的份量太重,光是默唸,都覺得顫抖。

還有對於結局的片段,小女孩在走廊撿彈珠,一個個撿完後,看著外面的天空,這時天是亮的,影片到此結束。

很多人在這裡都表示有種沒看完的感覺。但其實這呼應了開頭小女孩第一次登場的畫面。小女孩第一次登場時,天是黑的,自己渾身是傷,其實也預示著在小偷家族生活的這段時間都要隱藏在黑暗裡,不能有自己的名字,不能去上學,也不能受傷。

而在結尾,所有人都照著正常的軌道去走,弟弟可以唸書,而她也學會了保護自己,知道怎麼才能逃過捱打,所有人的未來的都是光明的。

用妹妹來做劇情的開始,也用妹妹來做劇情的結束。

雖然《小偷家族》很淡,連背景音樂都沒有幾段,但是畫面乾淨的背後,是掙扎在最底層,所謂社會上的loser,他們對於幸福的渴望。是一個洗衣工阿姨想要聽到一聲媽媽,是靠著工傷保險想要多賺一點的叔叔想要聽到一聲爸爸,是奶奶希望子孫繞膝,是姐姐希望有人疼愛,是弟弟渴望有書讀,是妹妹希望沒人打。

他們想要的,就是這麼簡單的。


白裡亭


1

電影《小偷家族》,冒犯著這個世界的倫理觀。或者說,在某種意義上看,它是一部徹徹底底的三觀不正的電影。它像一把利斧,劈開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東西。東京高樓林立的大廈之間,殘存一個破舊平房裡面,住著年邁的母親柴田初枝、治與信代夫婦,以及他們的兒子祥太,和信代的妹妹亞紀。

由於實在太窮了,這家人依賴初枝的老人養老金過活。沒過多久,老人就死了。這家人默默把老人埋了,隱瞞了老人的死,這樣就可以繼續領著養老金。當養老金金不夠用時,就會靠在外頭順手牽羊來補貼家用。 某個寒冷的冬日,治在周邊的公寓發現了一位被凍僵瑟瑟發抖的小女孩,成為了家裡的一份子。雖然家裡的每個人都有在工作,但或是失業,或是工傷,或是以偷竊維持生計,或是隻在風俗店打工。所以一家人,都習慣經過超市或者商場進行小偷小摸,包括這個小女孩。

2

當這種行為,成為這個家庭的常態的時候,這個家族每個人都是不正常的。實際上,他們的違法已經成為日常。在風俗店工作,簡單說就是援交少女的女兒治,內心是敏感細膩的。這是導演是枝裕和在整個人物關係中設置的亮點之一。他給了一個重要的細節。治本來只會為客人提供性服務的,但她卻對著客人求抱抱時,

淚溼衣襟

這一細節,堪稱全片第一次淚點萍水相逢的陌生人真情,是窮人只能依賴的最後溫存。之後的劇情百轉千回,不過再次論證這一份真情的可貴。家裡的這個爸爸信代從事鋼筋工作,常常身負重傷,接近失業。這個媽媽在打工,因為領養孩子被辭退。而兩個小孩子,則從小就被訓練成小偷,利用小孩個子矮小,行動靈活偷東西,拿回家大家一起分享。

3

是枝裕和溫情細膩的把關懷給予了這個畸形但又非常貧苦的家庭。他最聰明的處理是,逆向的表現了這種犯罪。偷東西沒有原因,窮人就是生活無依靠,偷東西提心吊膽,但他們不應該罪該萬死。窮人,犯法,但他們也有愛心,只要存在,那也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

在這個幾乎沒有血緣關係的家中,在混亂的狹窄的空間裡,他們彼此都能喝上一碗熱湯。藉著某夜的煙花,看到了這個世界最公平的璀璨。沒有有錢人的豪車和花園,在渾濁的海邊,他們享受的是大自然最仁慈的溫馨。

這是枝裕和以平緩抒情的節奏,勾勒出窮人們的天堂的樣子。但是,生活還要繼續

他是如此的仁慈,敏感,這些年他用《如父如子》探索親子關係,用《海街日記》尋找家庭意義,這個題材這部電影會是他的又一代表作

4

這部電影平凡而深刻,它最厲害的一點就是告訴我們,這個世界除了金錢、血緣、道德,還有一種東西叫珍惜。治與信代沒有兒女,信代不能生育的現狀擺在她們一家面前。但是即使貧窮,她們也會找到一個個沒有人收養的孩子來家裡。所以這個所謂的一家人成員裡,其實大都是兩夫婦尋找到的路邊遺棄的小孩。

這個家裡的夫妻,幾乎沒有正常的夫妻生活。偶爾有一次,當女兒們出去做小偷時,他們準備來一場魚水之歡,卻被突然回家的孩子破壞了氣氛。據說其中很多細節在國內上映時,剪掉了。但曾先森以為,這並不妨礙這部電影的偉大

雖然,這個世界還是如此的殘酷,生活還是對待她們如此的不公。雖然,她們依然只能靠著小偷小摸在生活。是枝裕和用兩句對話對戳穿了人性。

“我們是被她選中的,我沒聽說能選父母的”。對著被遺棄的小女孩,治與信代夫婦充滿愛意,不忍離棄,給了自己很多理由。

最終,因為某次行竊被捕後信代和警察開始了這樣對話。信代:“難道生下了孩子,你就自然能成為母親嗎?”警察:“那麼,在一起生活的孩子們,都叫你什麼呢?”信代:“叫我什麼呢……對啊……叫我什麼呢……”這個細節,堪稱全片第二次淚點。安藤櫻感性真摯的表演,成為最大的亮點。

5

整部影片反映出來日本社會的養老問題,棄嬰問題是突出且直接的。所以,影片的主旨是明確的,那就是當善變成惡的時候,究竟是整個日本社會的問題,還是這個小偷家族的問題呢?這部電影為什麼那麼好?原因就出在如此的政治正確的主題下在這裡我們看不到那些含糊不清的,混亂或者貪心的表達。在這裡我們能看到人性的光彩。在這裡我們看不到什麼流量,什IP,演員們生動自然的演繹,和這個樸實無華的故事相得益彰。在這裡,每個人都沒有血緣關係,每個人都孤獨憂傷,每個人都接近失敗的邊緣。

但這群沒有血緣關係的人組成了一個最溫暖的家。原因也出在導演是枝裕和的敏感細節裡。在寒冷飄雪的冬夜,玩著最廉價的堆雪人遊戲。孩子的乳牙拋上屋頂,跟長輩的溘然逝去發生不過一分鐘,生死哀榮。這是曾先森今年的第三部滿分電影,是枝裕和這部電影是他以前所有電影的集大成之作。

所有錯的,都是源於愛

,這部電影最終讓導演是枝裕和拿下了金棕櫚大獎。

就這一部電影而言,也足以讓他永遠留在世界偉大導演之列


曾狄影畫


《小偷家族》,一部聚焦邊緣群體越看越有淚點的電影,情緒複雜,五味雜陳,有溫暖美好,更有隱隱作痛:

1.很難想象在國際大都市東京有這樣一個群體存在,但導演是枝裕和是受一則有關養老金欺詐的真實新聞啟發:家中的老人去世後,家庭成員隱瞞實情繼續騙取老養金,遭到警方逮捕,是枝裕和還注意到這家人偷的物品還有釣竿,導演用鏡頭將這樣的瞬間融進了電影,即使生活千瘡百孔也有美好的瞬間,多麼哀傷有動人的細節。

2.是枝裕和用一貫娓娓道來手法,探究愛與血緣的關係。因為主題極具衝突,所以越是平靜剋制的表現,越顯現張力。同是天涯淪落人,這個奇怪的家庭,每個人都有傷痕的過往,或被父母虐待,或家庭遺棄,或親情冰冷破裂……,在他們眼裡,這個並不是家人的家庭,彷彿就是城市中一座美麗的避難所。


3.生活已經夠殘酷了,是枝裕和儘量體現那些美的瞬間:擁抱、剪頭髮、吃冰激凌、哥哥拉著妹妹的手、爸爸和媽媽來一發、全家人海邊跳高……而越是給觀眾美好,越容易讓人心碎。

4.沒有是非評判,只有冷暖自知。偷東西,對嗎?“除了偷東西,我沒什麼能教給他們的。”讓別人的孩子叫你爸爸(媽媽),對嗎?祥太那麼小的時候,他的親生父母在彈子房裡玩遊戲差點把孩子被悶死在車裡。而玲玲被領到家時,滿身都是傷痕,被親生父母虐待多年,……法理上肯定不對,可我們卻難以簡單地說他們究竟對還是錯。

5.越逼近真相,越把人弄哭。情緒表現太細膩了,安藤櫻飾演的信代被抓進牢裡問話,那一場戲是全片最催淚的,對話堪稱經典: “生了孩子就自然成母親了嗎?”“可是不生孩子自然成了不母親。” “羨慕別人吧,所以去誘拐別人的孩子。”……當問到“那兩個孩子是怎麼稱呼你的呢?”,安藤櫻頓時沉默無語,強忍住的哭戲,表現力太強大了。

……

#小偷家族# 歡迎分享你的一句話影評,你的感受又是如何?


影士禾木兄


是枝裕和執導的《小偷家族》一舉斬獲了今年戛納電影節的最佳影片獎,看過這部影片的人應該都會覺得這是實至名歸的殊榮了。提到是枝裕和執導的電影作品,小影感受最深的還是裡頭透出的那份生活的況味,他的許多故事都聚焦於普通的家庭,通過這些家庭經歷的或大或小的坎坷,去勾勒出不同家庭成員的形象,繼而探尋他們對生活、家庭以及對自己的真實解讀。然而這部最新的《小偷家族》卻有點另類了,因為影片中的主角們並非真正的一家人:

這其樂融融的合照裡,每個“家庭成員”都有著不願提及的辛酸回憶


在故事裡,這沒有血緣關係的一家子偶然之下聚到了一塊,維繫這個臨時家庭的最直接因素應該就是成員之間的利益牽扯了,比如柴田治和柴田信代對老人家退休金的依賴,而奶奶收留眾人也是因為不想孤獨離世,他們彼此之間都是出於自身的利益考量才加入了這個臨時家庭。而在這背後的深層原因,恐怕就是每個人對於家庭溫暖的渴求吧,他們因為原本的家庭陰影而離開,就如同被遺棄的一份子,來到這個新家之後,心裡自然更加珍惜這份溫暖,所以也都盡全力地鞏固著這個新的歸宿:

柴田信代看著小女孩的眼神透出了滿滿的母愛


是枝裕和導演過往的影片裡總能捕捉到家庭成員細膩而真切的情感流露,比如《比海更深》中老母親對兒子的殷切期望、《海街日記》裡同父異母四姐妹的手足情深等等。而更令小影歎服的則是他在《如父如子》裡頭所講述的那兩個相互抱錯孩子的家庭,他們背景各異卻又緊密相連,其中一方的男主人野野宮良多經歷了換子陣痛之後,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親情的真諦以及作為父親的責任,對於他來說這一刻的頓悟不單是自己的又一次成長,更是讓這兩個面臨共同命運的家庭渡過坎坷的關鍵:

野野宮良多走過岔路之後再度與兒子相逢,似乎也預示著父子的心重新交匯到了一起


而此次在《小偷家族》中,這個關係獨特的家庭將呈現出更多層面的情感波折,導演在採訪中也曾表達過:這部電影講訴的是一個因為社會上種種原因所迫而聚到一起的家庭,他們散發著一般家庭所沒有的光芒,鏡頭之下關於他們的故事也更加具有社會性。是枝裕和是一位很注重劇本創作的導演,他會與主角們一起打磨劇本,通過主角們對臺詞時的聲音帶入,進一步對劇本精雕細琢,這樣也使得演員和角色的形象更加貼切,可見這部電影在劇本創作上還是下了很大功夫的。此外,導演也會通過瞞著演員臨時變更臺詞的方法來激發演員表演時的臨場反應,從影片中安藤櫻在審訊室裡頭演技爆發的一幕就可以看出這個方法的效果了:

安藤櫻在影片裡的表現相當出彩


在是枝裕和的作品總能看到一些熟悉的面孔,比如這回出演奶奶的樹木希林之前就多次在導演的作品中出鏡,演技已是爐火純青。柴田治的扮演者中川雅也正是《如父如子》中那位和藹的父親,本次的演繹依舊精彩。松岡茉優與小妹妹的互動也相當暖心,為這個家增添了不少溫情:

奶奶稱得上是枝裕和導演作品的黃金標配了


柴田治喊著“兒子”的名字狂追不捨的這一幕實在令人動容


新家給姐妹兩人帶來了難能可貴的歡樂時光


而片中的兩位小演員城檜吏和佐佐木美雪的戲份也很關鍵,他們也讓這個特殊家庭的命運走向變得更加令人牽腸掛肚。如果說生活宛如一條長河,這部《小偷家族》就把這條時而恬靜時而狂野的河流展現得淋漓盡致,而河流中這個特殊家庭的閃光點和不完美也值得我們深深思考。寫到這裡,小影依舊沉浸在這份思考和感動當中,如果大家也喜歡是枝裕和導演的作品,那就一起來交流咯~



小影侃大片


看完《小偷家族》,我打開豆瓣,試圖用一句話概括我的觀影感受。

於是我想起了《偉大的電影》裡的一句話:如果電影還不錯,觀眾們的臉上就是一副魂不守舍的表情。

如果在電影播放過程中,能給觀眾拍一張照片,那麼相信影廳裡的一半人,大概都會是一副魂不守舍的表情。

這是一部真正好的電影,任何有條件的人都應該去看一看。

很多人都說這是一部是枝裕和的集大成之作,但這是我本人的第一部是枝裕和。他的上一部作品《無人知曉》長居豆瓣Top250,但因為題材非常壓抑,我一直都沒鼓起勇氣去看。

《小偷家族》的視角同樣面向著這些“隱形的人”,但從故事情節上,相比《無人知曉》要處理得柔和些,雖然背景裡的社會事件同樣殘酷。

無論是家族成員騙保,還是更加殘忍的五歲女孩(可搜索 船戶結愛 查看相關新聞)遭遇家人遺棄,都有對應的社會事件和現象。

故事裡的這家人,是非常典型的大城市窮人。

一家五口人,全都擠在一間像是昭和時代早年的破舊老平房裡,沒有空調、沒有熱水器,木板吱吱呀呀,到處堆滿髒兮兮的雜物。

窮人也要吃飯,所以他們的生存方式,主要是依靠家裡年齡最大的奶奶柴田初枝每個月領到的六萬日元(約合人民幣3680元),家裡的“媽媽”柴田信代則在洗衣店打零工。但即使這樣依然捉襟見肘,所以當錢不夠的時候,家裡的“爸爸”治,就會帶著“兒子”祥太去商店裡搞一些渾水摸魚順手牽羊的“買賣”。

家裡的“大女兒”柴田亞紀已經成年,自己有了一門生存手藝,簡單來說,就是成為了日本很典型的情色產業的從業者,做到了自給自足。

這樣的生活,雖然“緊巴巴地”,倒也“過得去”,直到“媽媽”柴田信代在大雪天撿到了一個快要凍死的小女孩友裡,並把她帶進了這個家庭。

貧窮是任何社會都無法迴避的話題,稍微具備一些人性體察的創作者,都不會無視這個主題,只是才華的多寡,讓他們所呈現出來的天差地別。

是枝裕和的好,在於他對這些底層的、弱勢的、“隱形”的人,從來不是一種居高臨下的俯視的眼神,他的同情甚至都是剋制的。這種剋制裡一半是對真實生活的堅守,另一半是對人的基本尊重。

在《小偷家族》裡,貧窮,既沒有被醜化也沒有被美化。

當一家人擁擠在陽臺上看煙花,高空鏡頭清楚地展示了他們矮小的屋子,是如何被周圍新建的現代住宅圍繞著,遮擋住了看煙花的視線。只能靠聽來感受煙花的他們,卻絲毫沒有被剝奪這份快樂。

這個靠著令“體面人”最不齒的方式生活著的一家人,是枝裕和的鏡頭下,顯出了一種別樣的生動活潑的氣息。

就像所有窮人一樣,他們粗魯又短視,阿Q般地為自己偷竊的行為自圓其說。但同時,他們卻並不總是,甚至說絲毫沒有“體面人”以為的那種慘兮兮的窘迫感。

確定小女孩友裡的加入後,媽媽和奶奶就帶著友裡去百貨商店“置辦”行頭。奶奶看到喜歡的小裙子根本收不了手,這也好看,那也不錯的樣子,與尋常老奶奶幾乎無異。他們娘仨擠在狹小的試衣間裡,把衣服在友裡身上比了又比,大家都盡情享受著“血拼”的快樂。

但最令人觸動的,莫過於全家人一起去海邊玩耍的場面。

這六個毫無血緣關係的陌生人,卻似乎比一般人更能享受到這份家庭假日裡的幸福。

人間有無數的不平等,但任何人都不會被絕對地剝奪走快樂,也無法完全躲避開痛苦。

以為窮人永遠愁眉苦臉,不過是“體面人”居高臨下的想象罷了。

在瑰麗的阿寶色下,這家人的幸福和和美甚至讓人有點嫉妒。

當大女兒亞紀問爸爸,你和媽媽都什麼時候做那件事。

爸爸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我們已經很久沒做了,我們,是靠著這裡相連的。說著用拳頭敲了敲自己的胸口。

是的,他們不是血脈相連,而是靠心彼此連接。

正如媽媽信代將小女孩友裡緊緊摟在懷裡的時候說,愛你的人,不會用打你的方法來表達,只會像這樣,抱著你。

比起友裡父母那樣屬於“主流社會”的人,身為邊緣人的信代卻更懂得怎樣給與母愛。

而因為只會教兒子偷東西而羞愧的爸爸,其實也用最輕鬆毫無羞恥的方式,為孩子講好了一節青春期性教育課。

但故事如果就這樣不痛不癢地進行下去,就會淪為廉價的煽情,而不是“糖裡有玻璃渣”的戛納金棕櫚得獎作品了。

這個屬於小偷家族的幸福宇宙,終於是要被刺破的。

隨著友裡的存在暴露,這家人的秘密也逐漸浮出水面。

他們每個人都比看上去更為不堪,在“體面人”的揭露下,彼此之間也產生了嫌隙。

但故事並沒有在這裡戛然而止。

在安藤櫻詮釋下的柴田信代不斷抹掉眼淚又強顏歡笑的長鏡頭結束後,才是看上去有些不知所云,但卻是真正高潮的情節。

人性中的光明,只有在黑暗的映襯下才更為明亮。

在“體面人”眼裡是拋棄屍體,在信代眼裡,是撿回老人。

在“體面人”眼裡是誘拐兒童,在信代眼裡,是保護女兒。

在“體面人”眼裡是騙取年金,在信代眼裡,是養活全家。

當善惡的邊界被模糊,每個人只有捫心自問,才知道真實究竟是怎麼樣的。

《小偷家族》無意說教,但任何有良知的人看完後,都很難不感覺到,自己的靈魂被狠狠打了一拳。


一臺戲


有人說:我們總會記住一部是枝裕和的電影。 就像面對夕陽即將被夜色所吞沒,小孩子總是自然而然地撒腿奔跑,雖然並沒有什麼可著急的。


在這個每個人都很著急奔跑的時代,

他卻慢下來挖掘細小而又柔軟的事物。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a2760013fbb4ebca0ff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