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网贷为何会一蹶不振

P2P网贷为何会一蹶不振

前面的文章我们聊过了P2P的发展问题和根源,以及如何能够从基础上解决行业的未来困扰。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说破无毒,其实如果从企业或者行业创始的原罪角度来看,P2P有着自身的特殊问题。

目前国内P2P行业早期为线下模式,中期为线下转线上和新设企业线上发展业务。而毫不客气地说,早期业务的原罪,就是假单!我们曾经和多个P2P企业(包括已倒闭平台)的重要员工进行过深入交流,其普遍反映在公司初期假单拆标横行(但是借款人身份信息并不虚假),典型的方法包括,单一债务人向多人借款且总额巨大(借款错配,但由于投资人分散于各地,且互不交流,故无法发现账单上债务人相同),单一债务人有多种时间期限的借款标的(期限错配),使用最大债权人(债权转让人模式)进行放款,借款人为公司高管亲属等。这导致了企业发展初期完全是依靠义务的快速发展来进行自融。

大量坏账也是P2P平台的核心问题之一。早期我们能够听到很多P2P平台业务员强调信用贷由于平台更看重借款人还款能力,所以信审非常严格。实际上呢?由于P2P网贷平台的借款人大多数属于次级债借款人,故征信情况必然不如可以向银行进行借款的受众,加上提成丰厚,行业内大量从业人员协助借款人进行资料造假,以通过信审。而平台的信审人员专业水准普遍一般(加上又不是自己的钱放贷),所以很多不合规客户可以轻松过关。最终还款情况可想而知,线下P2P平台存在大量的24期和36期贷款无法满期还款的情况。

很多平台妄图以初期大量烧钱的模式快速增加业务,然后在后续经营中想办法转型或者解决坏账和自融问题。但是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由于初期烧钱金额巨大,且平台本身坏账高,盈利能力差,管理能力不堪入目,大量的平台在烧光股东和理财投资人的本金后覆灭。

实际上P2P的原罪还有很多,​未来我们会专门出系列文章进行说明。P2P行业依然有救,但是在各种问题之间,我们更需要看到的是经验教训,尽力避免重蹈覆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