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首例双肺移植患者顺利转出ICU 喜迎术后第一个生日

东北网8月6日讯(李华虹 方若冰 记者 杨金光)8月3日,黑龙江省首例DBD序贯双肺移植手术患者李某云(化名)怀着重生的激动和喜悦,迎来她术后第一个农历生日。面对亲人和医务人员送来的生日蛋糕,她感激与喜悦溢于言表,她表示自己能够获得重生,要感谢家人的不离不弃和医生们的高超医疗技术。目前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可以下地行走,身体状态逐日转好。

黑龙江省首例双肺移植患者顺利转出ICU 喜迎术后第一个生日

李某云出了icu后,转入普通病房开始恢复训练。通讯员 杨帆 摄

患有极重度慢阻肺的李某云,近年来逐渐丧失了行动能力,只能每日卧床无法平躺,只能跪在床上或者侧身躺着,无法睡一个囫囵觉,“每喘口气都是煎熬。”唯一能救治她的办法只有肺移植。非常幸运,在两个月排期后,她就等到了合适的供源。7月19日,历时5小时,动员近百名医务人员,十多个科室联合开展的黑龙江省首例非体外循环下DBD(脑死亡器官捐献)序贯双肺移植手术在哈医大二院完成。李某云终于等来了这场救命的医学战役,结束了困扰她十余年的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迎来生的希望。在我国著名肺移植专家、中日友好医院陈静瑜教授带领指导下,哈医大二院多学科通力合作,共同实施了这项高难度手术,谱写了生命的奇迹。

黑龙江省首例双肺移植患者顺利转出ICU 喜迎术后第一个生日

术后第二天,患者恢复意识。通讯员 杨帆 摄

7月27日上午11时,术后第八天,患者顺利转出ICU,转入普通病房。手术结束后,虽然身体很虚弱,肺功能还需要更多康复训练,但能够平躺,能够顺畅地呼吸,已经让李某云非常兴奋。在拿到手机的第一时间,她给丈夫发送了一条深情的微信:“老公,我爱你!”字里行间,充满了重生的喜悦和感激。

黑龙江省首例双肺移植患者顺利转出ICU 喜迎术后第一个生日

双肺移植手术现场。通讯员 杨帆 摄

农历六月廿二是李某云48岁的农历生日,家人和医生给她准备了蛋糕,庆祝她获得重生,祝福她早日康复。

据重症医学科(ICU)B区主任王怀泉介绍,李某云术后经历了多次有惊无险的抢救过程。患者术后当晚一度循环难以维持,医生们采用严格监控输血速度,同时采用各种治疗手段终于改善了患者循环。但当天半夜,患者又发生了出血风险,经一夜抢救,至术后第二天早,患者生命体征终于平稳下来,渡过了有惊无险术后24小时。此后,患者的身体情况恢复逐渐好转,呼吸也开始顺畅,术后第二天便顺利脱机拔管。术后第三天,患者生命体征进一步平稳,可自主坐起,间断地少量喝水,间断脱离呼吸机。术后第四天患者开始少量进食,喝粥、吃小面条,同时,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和咳痰训练,肢体功能锻炼,并逐渐离床。

黑龙江省首例双肺移植患者顺利转出ICU 喜迎术后第一个生日

胸外科一病房的护士们送来生日蛋糕。通讯员 杨帆 摄

据哈医大二院胸外科主任张临友介绍,目前患者排斥反应平稳,基本生命体征、血气、化验指标基本正常,精神状态良好,生活可以自理,可以自己洗脸刷牙和进食。由于肺部是直接接触外界的器官,每一次呼吸都与外界相通,因此未来的治疗重点仍然以预防细菌和病毒感染为主,严格预防卡氏肺囊虫感染。在排斥反应监控方面,患者的超级排斥反应期已经渡过,但仍要防止血管排斥、支气管排斥等复杂的排斥反应,也要预防慢性阻塞性细支气管炎。患者仍然需要严格的隔离防护,远离人多场所和灰尘,因此,胸外科抽调了高水平的护理团队昼夜看护,严格控制肺移植患者无菌环境。

黑龙江省首例双肺移植患者顺利转出ICU 喜迎术后第一个生日

在医生的陪伴下,李某云亲手插上术后的第一根生日蜡烛。通讯员 杨帆 摄

据哈医大二院副院长焦军东介绍,以慢阻肺为例,目前是我国居民的第三位主要死因,患病人群的总体趋势农村高于城市,北方高于南方,黑龙江省是我国慢阻肺等重症肺部疾病的高发地区,环境因素、生活饮食习惯等原因,导致大量患者存在于农村和偏远地区,这些终末期肺部疾病的根治性手术就需要肺移植。然而由于肺移植技术要求较高,加之供体来源稀缺和转运时间短等因素的限制,黑龙江省肺移植技术开展比较缓慢,大量重症肺功能损伤、重症慢阻肺疾病患者得不到有效的医治,提高肺移植手术能力和技术是当务之急,对提高黑龙江省肺部疾病诊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掀开了黑龙江省脏器移植事业的新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