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魔性」之餘又「蹭熱度」,上線短視頻意欲何爲?

蹲守在電視機面前收看世界盃的各位朋友們,最近肯定和科技君一樣,見識了各種冷門,去天台看了風景,也記住了比賽期間插播的各種“魔性”廣告。

打比方說,科技君現在只要看到劉昊然同學,就條件反射一般地在腦內循環起了:“你知道嗎?你真的知道嗎?你確定你知道嗎?你真的確定你知道嗎?”

知乎“魔性”之餘又“蹭熱度”,上線短視頻意欲何為?

感謝世界盃,感謝廣告,這一次科技君深深地把“知乎”刻在了腦子裡。

一向號稱“高知論壇”的知乎這次願意脫下高冷的帽子“自降身份”打起了廣告,讓人頗感意外,不僅“從眾”地選了代言人,更是將定位鎖定在了“知道”上,眾所周知,知乎的模式一直都是主張匯聚八方言論,旨在給用戶啟迪為先,而非“科普”某一具體類型的知識。

不過,知乎的“從眾”還並非只此一舉,對於目前火爆的焦點——短視頻,知乎也有自己的想法。

知乎“魔性”之餘又“蹭熱度”,上線短視頻意欲何為?

知乎也要“蹭熱度”?

知乎一直以一股清流的姿態貫穿於互聯網,但,知乎其實也是迎著潮流走的。

所有人都在做社交的時候,知乎順勢推出了“想法”這一產品。今天短視頻之風吹遍全中國,知乎自然也不會袖手旁觀。相比別家的策略,知乎並沒有為短視頻單開一個入口,想法和Live仍然是他們比較倚重的產品。大部分用戶的短視頻仍然嵌套在回答或者是想法之中。

和其他短視頻平臺內容主要是音樂、舞蹈或者搞笑不同,知乎佈局短視頻雖然追了熱點,但在創作上也有自己的定位——那就是知識分享。

知乎“魔性”之餘又“蹭熱度”,上線短視頻意欲何為?

用戶在知乎回答、文章中插入短視頻,相較於圖文,視頻有著更為高效、準確的信息交換能力。能滿足用戶更多元的知識分享及汲取需求。也就是說,該功能的上線也與之前可在回答、文章中插入高亮文字、公式、代碼及gif圖片一樣,依舊是為用戶做知識分享或互動而服務的,這樣的做法也是目前平臺類app中較為罕見的。

知乎終究是一個注重用戶體驗和粘性的公司,如果一個產品沒有經過用戶長時間測試,他們是不敢貿然上線的。在內容上,知乎視頻不僅僅侷限於“科普”,而是形成了涉及生活、美食、健身、旅行、影視、好物等覆蓋多元話題維度的優質內容。在時長上,知乎視頻通常為3-5分鐘。為了確保內容的質量,知乎還建立了針對性的、人機結合的審核機制,通過算法機器人“悟空”和“瓦力”對視頻內容進行實時審核。

看來,知乎還是那個知乎,順流而上,也堅持自己。

“短視頻+知識內容”日後能獨立嗎?

截止2018年5月,知乎宣佈已擁有1.6億註冊用戶。

如此大的用戶基數,也為知乎在新領域的佈局上有了許多嘗試的勇氣。以前,通過知識付費,知乎已經成功將知識分享社交化,如今有了短視頻助陣,知識分享能像前者一樣成功嗎?或者換句話說,對於開始佈局短視頻的知乎來說,是否有可能將此孵化為一個獨立產品?

知乎“魔性”之餘又“蹭熱度”,上線短視頻意欲何為?

不過,當碎片化時間佔據用戶的時間,並且逐漸形成內容爆炸的時候,用戶對內容的選擇和挑剔就會越來越多,而形成用戶與內容創作者之間的強信任關係,才是未來的大勢所趨。

對於用戶來說,如何讓用戶看到他喜歡的內容,如何讓用戶找到屬於自己的文化價值圈,如何讓用戶跟隨著自己更喜歡的人,是所有短視頻平臺面對的難題。

知乎“魔性”之餘又“蹭熱度”,上線短視頻意欲何為?

從一部分用戶的行為習慣上來說,知乎這樣的知識型內容社區通常也帶有搜索引擎的工具屬性,而內容搜索的可實現程度這直接影響到用戶在這些內容社區上的使用體驗,以及產品本身對於用戶的 “有用性” 有多強。

於是演變到今天,當用戶在知乎通過關鍵詞進行搜索時,可以同時基於問題(標題)和回答進行搜索,但在視頻形態下,搜索只能限於問題(或視頻標題)。

從目前來看,知乎目前的短視頻品多數還是通過想法的話題進行發佈,而這些視頻很多都是知乎網友已經在其他平臺上傳過的作品,瞬時性的視頻創作依舊是短板。在同類型平臺的問答板塊中,這一問題也同樣存在。

知乎“魔性”之餘又“蹭熱度”,上線短視頻意欲何為?

而另一方面,內容調性這件事也決定了,即便成熟社區孵化了獨立的短視頻產品,萌新們也能夠和他們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

除了短視頻,內容更 “接地氣” 是我們對於這些新的 “問答類短視頻” 產品的直觀印象。

經驗類分享、百科常識這些內容並不適合短視頻形態,這也意味著,延續原有社區調性的短視頻產品在內容生產上很難成立或者又無形中在 UGC 的內容生產上設置了一道屏障。

那麼,內容之下,想要完成短視頻與知識分享欄目的獨立,或許更多的還是 “下沉” 流量之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