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愛孩子,才是「害娃不淺」

媽媽們聚在一起,常常三句話離不開孩子:我家娃出第五顆牙了、我家寶寶能扶著沙發走幾步了、我女兒會背三字經了、我兒子能自己用勺子吃飯了……聽著別人家孩子掌握的新技能,我們難免會拿自家的娃暗自較量一番。一旦有落後,我想99%的媽媽第一反應是:孩子是不是缺鈣?缺鋅?孩子是不是發育不正常?營養不良?孩子為什麼沒別家的聰明?

這樣愛孩子,才是“害娃不淺”

然而,我們有從大人身上找過原因嗎?作為父母,總是想把最好的都給孩子,希望他們能夠成長為有出息的人,因此在教育上總是不遺餘力。但是錯誤的教育方式往往會適得其反。有時候,家長對於孩子的過度愛護,才是限制孩子自身發展的主要因素。

這樣愛孩子,才是“害娃不淺”

就拿差異化最直觀的大運動來說。現在大部分家庭都是好幾個大人圍著一個寶寶轉,從孩子出生開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恨不得一天24 小時抱在懷裡,寶貝的不行。甚至還認為豎著抱寶寶或者讓寶寶躺著、趴著會累著他。而抱得太多,尤其是平抱,對小寶寶來說真不是什麼好事。因為寶寶出生後的前三個月,是鍛鍊寶寶頸部肌肉的時機,此時應該多讓寶寶俯臥並練習抬頭(每次持續1分鐘左右即可,隨月齡適當增加時長,一天進行數次)。即便要抱,也請儘量採取豎抱的姿勢。如果,寶寶在這個階段頭部力量控制得很好,那麼接下來學翻身、學坐、學爬就會順利很多,否則就有可能出現發育遲緩(排除病理性因素)的情況。可能別人家的娃都能趴著玩了,而自己的娃脖子還軟軟的,頭都豎不起來。再比如,孩子到了學走路的月齡,很多媽媽生怕孩子摔了,喜歡扶著孩子走。孰不知這樣做不僅起不到練習的作用,反而弊大於利。

首先容易拔苗助長,孩子雙腿的力量可能還不夠支撐行走,過早被大人扶著走,可能會形成錯誤的走路姿勢,或者羅圈腿等。另一方面,被大人扶著走,不利於孩子平衡感的培養,孩子走路反而容易跌跌撞撞,走不穩。孩子的運動能力發展是要循序漸進的,每個階段都有相對應的“任務”要完成,如果前一階段完成得不好,自然就會影響下一階段的“進度”。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別過於呵護你的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讓他該爬就爬,該走就走,別擔心把家裡搞亂,別擔心衣服搞髒,也別擔心會磕磕絆絆,你不放手,孩子怎麼有勇氣跨出下一步呢?

這樣愛孩子,才是“害娃不淺”

除了文中的例子,大人過度呵護的情況還有很多。我寫出來的目的呢,就是想提醒大家,愛孩子是天性,當然沒錯,但是我們要把握好愛的尺度和策略,過猶不及就不好了。

這樣愛孩子,才是“害娃不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