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布格米德:从草原上走出来的“激情歌者”缘何走上了从教之路?

齐布格米德:从草原上走出来的“激情歌者”缘何走上了从教之路?

齐布格米德老师演出照

齐布格米德,男,蒙古族,国家二级演员,1959年3月出生于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的牧民家庭,1976年开始参加工作,1976--1979年在达茂旗乌兰牧骑工作,1982-1984年在土左旗乌兰牧骑工作,1985-1986年在二连浩特市乌兰牧骑工作,1986-1990年在土左旗乌兰牧骑工作,1990-2000年在包头市九九集团艺术团工作,2000年至今在乌兰察布市民族艺术学校担任声乐教师。

齐布格米德曾任乌兰察布市艺术学校声乐科科长,现为专家教研室副主任、内蒙古音乐家协会会员、乌兰察布市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乌兰察布市长调协会副主席、国际马头琴协会、乌兰察布市马头琴学会分会副会长、乌兰察布市民族艺术学校大师工作室成员。

齐布格米德:从草原上走出来的“激情歌者”缘何走上了从教之路?

1959年3月出生于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牧民家庭的齐布格米德,由于家中的兄弟姐妹多,在他上面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下面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所以从五岁起,他就和姥姥生活在一起。

说起齐布格米德是如何喜欢上唱歌的,这就不得不说到他的父母和姥姥,“我父母和姥姥都唱的很好,所以我也从小受影响喜欢唱歌,尤其是我母亲,她当时在我们那里唱歌也是小有名气。”齐布格米德在接受集宁采访间采访时笑道。

出生在那个年代的齐布格米德,家穷吃不饱饭更上不起学,他先后在1967年、1969年、1971年上了三学期学,然后就回家和姥姥放羊,“那时候放羊,吃不饱饭是常有的事,我不仅吃过野地里的死羊肉,还吃过草料里捡到的玉米、高粱粒。”齐布格米德回忆起曾经的少年时代。

从小没有太多的上学机会,更没有太多的学习唱歌的机会,那么,齐布格米德是如何走上唱歌的艺术生涯的?

无数次折腾,十四年来齐布格米德几进几出乌兰牧骑,为了生活更是辗转多地驻唱。

齐布格米德除了跟姥姥在放羊的时候跟着姥姥学学唱歌、亮亮嗓子,再就是听队里收音机跟着学学唱歌,正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齐布格米德天生就有一副好嗓子,他是学什么像什么,什么歌一到他嘴里,听一遍就能唱出个“道道来”。

唱着唱着,齐布格米德在当地也是小有名气,每年当地赶交流,或者谁家举办婚礼,总会邀请齐布格米德来参加唱歌演出。“好多人都说我唱的那么好,怎么不去乌兰牧骑?”齐布格米德回忆道。“1976年,我就考进了达茂旗的乌兰牧骑,当年也就被送进内蒙古艺校培训了一年多,在乌兰牧骑工作到1979年,单位解决不了我的正式指标问题,所以我就回家了,又放了三年羊。1981秋天,我又去考土左旗的乌兰牧骑,1982年5月我收到通知,进入了土左旗的乌兰牧骑。”

就在土左旗乌兰牧骑,齐布格米德认识了自己的爱人,相处了一年两人便结婚了。说起自己结婚的事,齐布格米德笑道:“那时候我岳父岳母并不同意我们的婚事,我只好带着爱人回到我老家托人办理了结婚证。”

结婚以后,为了生活,齐布格米德只好去旅游点的蒙餐厅当起了驻唱歌手,“在餐厅唱歌总要喝酒,从小我就爱喝酒,在那段时间每天陪客人喝酒,更是磨练出了酒量,以至于我后来一顿喝六斤酒都不醉。”

想起那段驻唱的生涯,齐布格米德也不知怎么去形容,在他骨子里,他也不愿意天天醉生梦死。“1984年我回到老家,左如云老师找到了我,她是搭顺风车专门来找我,让我很感动,在恩师的眼中,我是一个优秀的歌手,不应该去当驻唱歌手。”

1984年,齐布格米德把爱人送回到岳母家坐月子,听从左如云老师的建议,他又考到了二连浩特的乌兰牧骑,就在这一年,齐布格米德有一个参拍《成吉思汗》电视剧的机会,可当他去探望妻子的时候,岳母却并不同意。“岳母说拍电视搂搂抱抱的成何体统,死活不同意,我只好继续唱歌。在二连浩特待了一年多,剧团原本说答应解决我的指标问题,可却没能如愿,我只好又离开了。”

1986年的时候,齐布格米德原本打算去锡林浩特歌舞团,可家人觉得离家太远,“我本来已经到了锡林浩特,家里发电报说我爱人住院,就把我骗了回来,时任土左旗副旗长的云秀梅让我回到土左旗乌兰牧骑,并承诺给我解决正式工指标的问题。”

齐布格米德又回到土左旗乌兰牧骑工作了四年,直到1990年,当地剧团不景气,他只好到了包头市纺织总厂艺术团(后更名:包头市九九集团艺术团),开启了在艺术团十年工作的辉煌时期。

齐布格米德:从草原上走出来的“激情歌者”缘何走上了从教之路?

青歌赛的金奖,让齐布格米德不仅赢得了荣誉,也让他又遇到了一恩师著名歌唱家李双江

1994年,对于齐布格米德来说,那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这一年他参加了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并在业余组民族唱法获得了一等奖。

齐布格米德的演唱赢得了著名歌唱家李双江老师的大力称赞,称他的演唱“浑厚醇美,音域宽阔,气息通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渗透力”,李双江老师还称他为“充满激情的歌手”。

参加完此次比赛之后,在李双江老师推荐下,齐布格米德进入了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从此,他不仅师从李双江,还师从解放军艺术学院著名声乐教授杨家训老师,在各位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大力培养下,通过三年的学习,齐布格米德成为了一个歌路十分宽广的歌唱家,既擅长演唱蒙古族长调民歌,也擅长演唱大型艺术歌曲。

“李双江老师不仅在艺术方面指导我,还在生活方面照顾我,由于当时我的经济条件差,读了一年因为没钱就决定退学,李老师知道后,坚决不同意我半途而废,还帮我交了租房租金,这样我才有机会完成学业。”齐布格米德表示。

1995年,齐布格米德还被中央电视台邀请参加了当年的春节歌舞晚会,之后他还出版了个人专辑《静静的故乡》。

作为一个专业歌手,齐布格米德并没有大红大紫,也并没有创作更多的作品,2000年的时候,由于纺织厂濒临倒闭,他也不得不另谋出路,只好自己走出去,全国各地参加各种演出,以此谋生。

2000年,齐布格米德从四川辗转到山西演出,然后来到集宁,“来到集宁,我在看望若西戈瓦老师的时候,他就提出让我来艺校教书,我想自己跟老师学了那么多专业知识,只是站在舞台上唱,也有点可惜,当时就决定可以试试。”齐布格米德表示。

齐布格米德:从草原上走出来的“激情歌者”缘何走上了从教之路?

十八年来,齐布格米德从一个歌者变成老师,教出了不少优秀的学生

从2000年来到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民族艺术学校,齐布格米德当了三年外聘教师,2003年他正式转正成为艺校的专业老师,到如今已经从教十八年,这十八年来,他自己也数不清到底带出多少学生。

“相对比唱歌来说,我还是更喜欢教书,我想把我学到的知识传授给更多的学子,让他们把那些民族的艺术的东西传承下去。”齐布格米德笑道。

在齐布格米德的心中,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包罗万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好多经典的艺术文化在逐渐地消失,“尤其是那些原生态的艺术文化,缺少保护,更缺少传承,我就想能够把那些民族的原生态艺术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齐布格米德表示。

十八年来,齐布格米德培养了不少优秀的学生,就如擅长长调的乌日汗、朝鲁蒙等学生,还有登上星光大道的草原兄妹组合,蒙古族青年歌手萨仁娜等。

除了在艺校读书的学生,还有走上社会的专业歌手,都慕名前来和齐布格米德老师学习。

“只要是喜欢,都可以来我这里学习,而且都是免费的。”齐布格米德表示。“好多优秀的孩子,就因为家里条件有限,不能更好地学习,也不能更好地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这样就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学生擅长什么,教授的老师很关键,因为老师有时候就是一个‘挖矿的’,是金子你得按金子的标准去培养他,是银子你得按银子的标准培养他,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老师就得因人而异去教授学生,不能按一个标准去教授所有的学生。”

作为一个从草原上成长起来的歌手,亦或者老师,齐布格米德更能体会到草原孩子对艺术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在他心中,他更愿意把自己的毕生心血教授给更多的学生,“只要是愿意学习蒙古族传统艺术的孩子,我一定会免费给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

这些年来,事实也证明,齐布格米德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位人民教师和艺术家的职责和使命,他不仅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青年歌手,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奉献着自己的力量,还为当地的文化艺术的推广和传承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齐布格米德:从草原上走出来的“激情歌者”缘何走上了从教之路?

1990年在包头市“东方杯”歌坛新秀大赛中获特等奖,1990年内蒙西部歌手大赛一等奖;

1991全国少数民族歌手电视大奖赛二等奖;

1992年内蒙古第二届蒙语歌手电视大奖赛获民族唱法一等奖

1994年在第六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获得民族唱法金奖;

1995年,被中央电视台邀请参加了1995春节歌舞晚会,同年又出版了个人专辑《静静的故乡》;

1995--1997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师从歌唱家李双江老师及同杨家训老师并在解放军艺术学院举办独唱音乐会;

1997年,内蒙古电视台、呼和电视台联合拍摄的“美丽的内蒙古”音乐风光片《母亲-土默川》中演唱了“敕勒歌”、“乌苓花”、“土默川人”;

2004被中央电视台邀请参加“二十年后再相会”文艺晚会;

2005年被内蒙电视台邀请参加“”内蒙电视台2005春节晚会”,晚会上还演唱了他自己创作的歌曲“达尔汗故乡”。

2007年举办了齐布格米德、安宏梅作品音乐会;

2013年在乌兰察布市电视台举办了“草原吹来雄劲的风”齐布格米德师生演唱会……

齐布格米德:从草原上走出来的“激情歌者”缘何走上了从教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