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小細節,講清釣行程!

說到行程,可能很多新手會蒙圈,所謂的行程就是魚在水錶到水底之間吃餌的水層。釣行程就是釣友根據魚的棲息狀態,將鉤餌投到水皮到水底的範圍內的釣法。

釣行程對於釣友的經驗要求是比較高的,我們在釣行程的時候應該注意一些什麼呢?

確定是否適合釣行程

釣行程是需要一定的條件的,如果餌料的霧化效果太強,味型過重,有可能會導致魚兒上浮,魚兒出現亂層的情況,這個時候魚兒吃餌的範圍就很難確定下來。

幾個小細節,講清釣行程!

在這種情況下,就算窩點中有很多魚,釣起來也是很麻煩的。因為漂相亂,不論是釣底釣浮,提竿都不一定中魚。此時釣行程是非常合適的。

幾個小細節,講清釣行程!

釣行程的要點

子線要長,切水性要好。

長子線可以讓釣組在水裡的搖擺時間加長,這樣可以有更多的時間讓魚兒去吃餌,就有更多的機會釣到截口魚。

幾個小細節,講清釣行程!

子線的長度最好控制在30釐米左右,如果說釣的是大魚,那麼子線的長度可以適當加長一些。另外子線除了長之外,還需要切水性強,因為在釣行程的過程中揚竿的時間是很多的。

幾個小細節,講清釣行程!

釣行程的漂選擇

施釣所用的魚漂應身短腳長。

釣行程的時候,魚漂翻身一定要快,類似那種中間略短,兩頭長的漂。這種漂,翻身速度快,擁有很不錯的控程功能,在變動的時候速度也比較平穩,魚訊一般都很真實。

幾個小細節,講清釣行程!

釣行程的魚鉤選擇

再說說魚鉤,鉤子的重量也是很重要的,鉤子重量過重,餌就很難慢速下降了。這樣魚兒就很難有機會吃到餌,上鉤率自然就下降。

幾個小細節,講清釣行程!

另外,鉤條不能過粗。一旦鉤條過粗,那些嘴巴較小的魚就很難將餌吸入口中了。

釣行程鉤餌選擇

總體來說,釣行程時,魚餌的比重宜輕,霧化宜緩慢一些。

幾個小細節,講清釣行程!

第一,餌的比重小,我們在釣行程的時候下降速度就越慢,魚吃餌的幾率就越多。

第二:鉤餌不能太黏,在追求霧化的同時,還不能忽略了附鉤性。最佳的狀態是,餌到達水底之後魚鉤上還存有一些殘留的魚餌。需要注意的是,餌中最好不要添加那些酒米餌。

幾個小細節,講清釣行程!

看漂相

釣者不僅要注重魚漂到位後的漂相,還得適當注意魚漂到位前的漂相。不管看見沉漂還是點動,都要立即提竿。

幾個小細節,講清釣行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