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韩国的三星只用40年的时间,就成为了半导体行业的第一名?

沈海疆


全球半导体界有个铁定律:台湾地区出货第一,韩国出货第二。而且从销售额上看,第一要远超过第二名的百分之五十。但是2017年第一季度,韩国方面突然冲破了这条枷锁,夺下了世界第一的桂冠。

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统计,第1季全球半导体设备出货金额达131亿美元,季增14%,年增58%,并超越2000年第3季创下的历史新高纪录。

韩国方面半导体设备销售额35.3亿美元,季增48%,年增1.1倍。而台湾方面不仅没有增长,反而季减16%,销售额为34.8亿美元。

台湾产业整体衰退

观测全球半导体市况,终端PC市场持续衰退、智能手机规模增长幅度小,但随着工业应用与车用半导体需求增加及整体记忆体价格上扬的带动。预估全球半导体市场增长幅度将达到7.1%。

台湾资策会产业情报研究所(MIC)产业顾问周士雄表示,随着欧美经济逐渐复苏,2017年台湾半导体产业除了IC设计成长动能相对较缓,其他次产业则因为新产品的带动而较2016年有所成长,预估2017年台湾半导体产值将达2.4兆新台币,成长率3.5%,以成长幅度来说,仍低于全球。

MIC预估,2017年上半年台湾IC设计产业整体营收将较2016年衰退3.9%。

大陆半导体崛起 业务受到冲击

资深产业分析师叶贞秀表示,由于智能机库存偏高、新规格产品多计划于Q3推出,以及旧机出清等压力影响通讯相关IC出货,也因此台湾IC设计产业上半年呈现衰退。

展望下半年,随着中国国内智能机客户搭载自有处理器的比重提升,台湾通讯应用处理器仍受影响,在高阶处理器的客户拓展因此受限。

整体而言,2017年台湾IC设计产业产值将较2016年衰退2%,预估为5,670亿新台币。

国内IC设计厂商数量及规模皆快速成长,和台湾差距不断拉近,华为海思2015年的营收额已有约联发科的一半,且已超过台湾IC设计二哥联咏;

而展讯与锐迪科正式合并后,同样将超越联咏的规模。国内的IC设计业多是本土陆资,IC产品除传统3C应用外,政策更扶持诸如车电、医电MCU、智慧卡IC等产品,未来在IoT政策带动需求下,IC设计公司将如雨后春笋般出头。

近十年来中国国内IC设计业者快速崛起,回顾2004年,全球前50大无晶圆厂半导体(Fabless)供应商还没有大陆业者,2015年已有近700家Fabless厂商。

韩国三星、SK两大半导体厂商逐渐和解 一致对外

曾经韩国半导体业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给三星电子供货的厂商不能给SK海力士供货。

但是韩国最近也意识到这种幼稚的做法只会伤害本国利益,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逐渐走到一起,这种不成文的规矩也正逐渐消失。

韩国政府支持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领军,筹建总规模2000亿韩元的半导体希望基金,以应对中国存储器产业的崛起。全球半导体产业围绕资本、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的竞争加剧。

手握核心技术 抢占市场份额

韩国的半导体实力是世界公认的,特别是在存储器领域韩国的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两大公司几乎垄断全球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

根据2016年第三季度的统计,三星电子在DRAM存储器领域已拿下半壁江山,达到惊人的50.2%,而另一家韩国大厂SK海力士则占了24.8%的市场份额。在NANDFLASH这一块,三星电子占全球市占率的36.6%,SK海力士则占了10.4%。

在全球半导体公司排名中三星电子长期稳坐行业老二的位置,并通过进军代工市场,汽车市场,模拟芯片领域的方式正奋起直追行业老大英特尔,力压只做代工的台湾半导体巨头台积电。

三星电子日前宣布,公司已组成一个新的芯片代工业务部门,未来将与台积电等代工厂商争夺客户资源。

据ICInsights调研数据显示,2016年台积电全球芯片代工市场占有率高达59%,格罗方德、联电、中芯国际的占有率合计为26%,三星此举或将给芯片代工市场带来重大的变数,甚至可能终结台积电一家独大的市场态势。

ICInsights认为,在2016年和2017年,厂商对于Flashmemory技术的资本支出主要以3DNAND技术为主,而不是平面存储技术。

韩国厂商对于3DNAND技术的资本支出将会在2017年迎来大幅上涨,尤其是在三星的韩国工厂建成之后。

韩国赶超台湾,给台湾半导体产业敲响了警钟,同时也是给国内的半导体产业的一个警醒


姑婆那些事儿


40年,称霸半导体行业,三星凭什么?

今年初,三星公布已占据世界半导体芯片市场14.6%的份额,一举夺下英特尔把持25年的市场“老大”地位。

40多年前,韩国的芯片产业还几乎是空白,为什么韩国的三星能再次期间崛起并成为了半导体行业的第一名?

三星的逆袭,得益于它在半导体上一次又一次赌徒式的投资。

【1】

1969年,李秉喆创办了三星电子时,没有做半导体巨头的雄心。

只是那时全球电子产业飞速发展,让他敏锐地意识到,这个高附加值的行业是韩国未来的希望。

半导体技术还在被美国企业和日本企业垄断,除了几个巨头,别的国家地区的企业在技术上根本无从下手。所以李秉喆当时的只是打算给日企三洋做代工。

不过刚美国留学归来的李健熙却初生牛犊不怕虎,他对父亲李秉喆说:“爸,就算只有我一个人,也要试试看!”

【2】

1974年,李健熙用自己的资金,买下韩国半导体公司,剑指当时正在兴起的内存技术,做存储器业务。

存储器是手机和电脑以及大多数电子产品的主要部件,但实际上,因为电子产品的市场多变,内存企业不好做,重资产、强周期,价格大起大落,涨起来数钱数到手软,跌起来连自己都想砍。而半导体行业竞争残酷也很直接,要么拿钱砸死对手,要么被对手拿钱砸死。但有一个好处:一旦熬过来,你就是能号令天下的老大。

当然,刚入行业的李健熙并不只面临资金的残酷竞争,他要解决的,首先是技术问题。初期,李健熙曾先后50多次前往硅谷,引进技术和人才。不过倾注巨大的努力和投资后,依然没有改变亏损局面。

其时,全球范围内的两次石油危机引发的经济大环境变动,让李秉喆意识到,身处资源匮乏的小国,三星的未来可能真的是半导体。于是他决定全力支援小儿子李健熙。

1983年,三星在京畿道建立第一个半导体工厂,正式向内存宣战。

然而,崛起并没有哪里有那么容易。

当三星进入半导体时,远有行业最早的玩家英特尔,曾横扫80%的市场;近有日本企业异军突起,甚至打败了曾经的英特尔称霸行业。三星突围,只能瞄准当时尚不起眼的美光,从其手中购得64K DRAM技术。

等三星突破技术封锁,迎面而来的是行业的第一次衰退。但在半导体行业,衰退期才是企业逆袭的最好机会。

1984年,三星刚推出64K DRAM,内存价格从每片4美元雪崩至每片30美分,三星的成本是每片1.3美元。到1986年底,三星累计亏损3亿美元,股权资本全部亏空。

不止三星一家,全行业都哀鸿遍野,行业大佬英特尔都被迫退出,干起了CPU,NEC等日本产商纷纷缩减规模。

不过,这个时期,李健熙却像赌徒一样疯狂地逆势加码。

第一是趁此期间专注攻克技术,为此他从日本聘请工程师,利用周末到韩国传授技术;到美国半导体公司招募有经验的韩国人,以爱国情怀感召,拉到自己麾下夜以继日的埋头战斗钻研技术......

苦熬三年,行业出现转机,而三星就势而起。

当时美国向日本半导体企业发起反倾销诉讼,双方达成出口限制协议。受此影响,DRAM价格回升,三星不仅实现了盈利,还开始在技术上领先日本。1992年,其率先推出全球第一个64M DRAM,当年超越日本NEC成为全球最大的DRAM制造商。两年后,三星团队再次率先推出256M DRAM。

【3】

占据了发展优势的三星,带动整个韩国形成一个内存产业集群除了三星,现代(即现在,的SK海力士)也逐渐跻身世界三强。

多家韩国厂商集体来袭,给曾经行业霸主般的日本企业带来极大生存压力。但这还不够。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三星如法炮制,以自杀式的投资,将日本人彻底赶出了这个行业。

彼时价格再次雪崩,从2.25美刀狂跌至0.31美刀。众厂商哀鸿遍野时,三星电子决定将上一年的利润全部用于扩大产能,故意扩大行业的亏损!

很快,DRAM价格就跌破材料成本,大多数企业都熬不住了。

德国巨头奇梦达,资金链断裂,2009年初破产;日本尔必达苦支撑数年,2012年被美光收购;东芝的闪存业务,在2017年被美国贝恩资本收购。

至此曾经称霸半导体行业的日企如数熄火,整个DRAM行业只剩下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三大玩家。

而进入2016年,在大数据、云计算、比特币挖矿等需求的带动下,内存价格一路飙升,三星数钱数到肝颤。

今年初,三星公布企业财报显示,去年三星电子已占据世界半导体芯片市场14.6%的份额,一举夺下英特尔把持25年的市场“老大”地位。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华商韬略


韩国以三星电子为代表的半导体产业只用40年的发展,其市场占有率就超过了美国的英特尔,成为了世界的第一,这其中是有原因的。

第一点,政府大力支持和校企的合作模式,为半导体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环境。韩国政府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大力扶持集成电路制造,将芯片上升成为国家的竞争力,从资金和人才方面给予支持,还提供了强大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所以在这样的政策下,很多留学的韩国人才就回到了韩国,三星借此招聘了一百多人才,正式建厂开始制造芯片。韩国政府鼓励大学建立关于芯片制造的专业,在大学毕业的学生都会优先向企业提供职位。高校和企业及时沟通自己的实际需求,相应的开发芯片,这样就不浪费金钱和物力了。

第二点,就是三星公司是家族管理,只要每一任的管理者都坚定信心和多年投资,总会得出结果的。芯片是有周期的,更新的速度挺快,研发是需要大量的金钱和持续的投入的,一旦停止所有之前的投入都作废了。三星的管理者就有战略性的眼光,芯片肯定能赚钱的。所以对研发果断的投入和持续不断,就算亏损了也继续干,顶住压力坚持。再者就是三星对人才的重视,三星在美国建立研发中心,高薪雇用当地的人才培训本国的工程师,说白了就是用美国的技术培养自己国家的人才。那些培训的工程师再回到韩国本部工作。三星已经建立覆盖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三星综合技术院,派遣优秀人才出国,引入海外的人才。

第三点,三星重视和大学的合作,2005年三星电子和韩国成均大学合作创办半导体工学系。2017年三星和八家企业合作设立半导体设施技术学院,培养半导体行业人才。人才是企业的灵魂,如果没有了相关的人才,三星再有钱也做不成什么事情。

现在的芯片已经越来越接近物理极限了,摩尔定律可能面临失去效果了,技术的换代周期已经没有那么快了,我们国家刚好可以趁着这个时机发展芯片,让我们的半导体产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对自己国家非常有信心,别人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而且做的更好!



历史神秘人282698251


现在的韩国三星最可怕的不仅仅是拥有先进的半导体技术,还在于其庞大的全产业链优势,虽然个别领域上并不拔尖,但是却样样精通,三星用40年时间就发展成如此规模的巨头产业,因素有很多,我归纳三点比较重要的原因。

发力内存,打破垄断

韩国40多年前的电子产业是比较落后的,可以说那时候的三星电子是在为日本企业打工,产品低端廉价,那时的高端技术牢牢被美国和日本控制着,三星根本不算什么。那时的韩国政府对于电子产业领域的投入很有限,一是因为风险大,二是因为资本和人才技术要求太高,俗话说“不自信”。

但是此时掌管三星的李健熙经过国外的深造学习,认为半导体领域将是韩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没错,韩国比日本的资源甚至更匮乏,国土面积小,如果未来不发展高精尖产业将没有什么希望可言,于是70-80年代的三星首先发力内存产业,兴建工厂,向内存市场宣战。

不惧亏损,血拼到底

内存市场当然不是那么容易打进去的,那时的日本和英特尔在内存领域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三星技术和产能都落后好几代,甚至比现在的国产内存落后还要多,日本企业经常用低价来打击三星的内存产业,导致三星内存数年来一直是严重亏损的状态,一直到李秉喆去世仍是如此。但是此时的三星越搓越勇,方向坚定,并不断加大投资,引进人才和技术,誓要一拼到底。

都知道,内存市场就跟期货市场一样,涨的时候能赚的盆满钵满,跌的时候则痛不欲生,随着三星十多年的坚持,终于到了内存涨价的时期,此时英特尔也基本退出内存市场,三星终于开始盈利,而且经过多年的打拼,其内存技术已经超越日本,1992年,三星率先推出全球第一个64M DRAM,两年后,又率先推出256M DRAM,日本后来即使整合组建了尔必达仍然是大势已去,可以说,三星终于撑过了最艰难的关头。

大刀阔斧,称霸市场

刚才说过,内存有涨就有跌,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全球内存大降价,三星在面临困境时居然是继续扩大产能,扩大亏损,这样的举措带来的就是内存芯片价格大大跌破成本,大多内存厂商都撑不住了,纷纷导致德国奇梦达破产,日本尔必达被收购,三星彻底取得了胜利。

这样整个DRAM行业已只剩下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三大玩家了,SK海力士也是韩国企业,它和三星占据了高代75%的内存市场,再后来,由于大数据、云计算和手机产业的扩大,全球内存和闪存需求量越来越高,内存价格也是不断飙升,三星成为存储芯片领域的霸主。

三星的半导体芯片代工产业起步也没几年,发展同样迅速,这些都离不开三星集团领导层远见的策略和不惜重金引进人才和先进设备有关,或许用不了几年,三星的芯片代工产业就能给台积电敲响警钟。

三星半导体产业40多年来的成功秘诀就在于,立足长远,战略决策“狠准快”,不惜代价和对手硬碰硬,直到对手倒下,只要最后自己还有一口气就是胜利者。当然还离不开三星李氏父子的高瞻远瞩和管理才能,同样也离不开韩国全国上下对三星的扶持。

抱着没有回头路的信念和决心狠狠拼一把,或许这也给中国的半导体产业的未来指明了一条道路。


嘟嘟聊数码


晶体管的发明才70年,集成电路的发明才60年,他们在40年前就敏锐地介入这个产业精心耕耘不强大都困难。别人在发明晶体管集成电路的时候我们做了些什么破事呢?我们在40年前也就是1980年左右还是有半导体企业的,不过十多年后候就是蓬勃发展的房地产。


微尘120474471


很简单,原来的竞争对手都被房地产挣快钱的行当拐跑了,加上国家意志的坚持,个人PC,手机产品和大暴发,就起来了,当然这期中就有利用财阀优势低价搞死对手的恶行,也有事后囤积居奇的暴炒,购买美光的专利的机会让他缩短与东芝10多年和时间差也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