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美國科技那麼發達,手機產業只有蘋果一家獨大?

吖Pat


止手機品牌美國只有一個,社交領域也只有一個facebook,圖片領域也只有一個instagram,UGC視頻只有一個facebook。

有一個段子廣為流傳,深刻的解釋了為什麼中國這麼多的競爭:

中國人與猶太人的區別:

猶太人在一個地方開了一個加油站,生意很好,然後第二個猶太人就來開了一個餐廳,第三個猶太人就開了一個超市,這片區域很快就繁華。

中國人開了一個加油站生意很好,第二個中國人肯定開第二個加油站,第三個、第四個…惡性競爭大家都沒得玩!

回想一下,我們手機行業、團購領域、社交軟件、電商市場、線下零食、無人貨架、共享單車....那個不是數十個數百個競爭對手一起比拼?

其實美國不僅僅只有蘋果手機,有谷歌、黑莓手機,而且就連facebook自己也和HTC聯合出過手機,只不過蘋果手機市場份額特別高,所以大家潛意識裡面認為只有蘋果。

不僅僅蘋果是手機佔據了非常大的份額,美國手機產業在全球範圍內也是翹楚。

比如,手機系統,iOS、android、Windows都是美國公司產品,三個主流系統都是美國公司研發的。芯片領域高通也是美國的,無論是4G還是5G的標準,都是美國公司制定的。

更重要的是,美國公司推出時就是立足全球化的產品,所以彼此競爭都是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在美國本土的競爭反而是差異化的,這也是為什麼美國的科技行業百花齊放的原因。


你還知道哪家美國公司在全球範圍內都是龍頭的嗎?


毛琳Michael


手機品牌美國確實主要就是蘋果了,可手機產業的核心美國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呀,高通、Google這些怎麼就不算手機產業中的了?智能手機你可以分成軟件和硬件兩大部分,先說軟件的操作系統,智能手機現在主要是Android和IOS兩大操作系統,還有一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WP,都是在美國的手中,沒有操作系統智能手機根本不能用。

看完操作系統再看下手機硬件的核心SoC,根據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的全球智能手機SoC份額排名,高通佔了42%,蘋果佔了20%,這兩個都是美國廠商。基帶方面就不用說了吧,高通的的通信專利壟斷導致所有廠商都要向它繳納”高通稅“,無一倖免,在5G標準的投票中你會發現高通主導的標準也是佔多數,未來高通依然是通信領域的巨無霸,5G基帶還有一個就是Intel的英飛凌。

此外,還有NXP,TI等很多零組件供應商,這些都很難被替代,只是大眾知之甚少,美國手機品牌雖然只剩下蘋果,但是手機行業的利潤大部分都被蘋果拿去了,根據Counterpoint對去年第四季度的統計數據,蘋果拿下了智能手機市場總利潤的85%,在利潤率最高的前10款機型中,蘋果佔據了其中8款


如果手機產業再算上App那就更多了,最重要的應用市場的審核和管理都在APP Store和Google Play(不包括國內)手上。


萌哈科技


這個我可以來說一下,其實這是美國的正常現象。

就像美國只有一個蘋果造手機,PC軟件行業之有一個微軟,CPU只有一個Intel一樣。其實這並不是美國什麼眼光啊,分工啊,差異化競爭的結果,其實美國的科技界更黑暗一些,小公司是無法出頭的,這都是壟斷的結果。

美國的大科技公司專門有人常年盯著本行業的發展,尤其是關注小公司。

如果那個小公司有了點兒起色,有了些先進的技術,就會有專人進行評估,如果得到的結果是有可能發展起來,對本行業的領先者有所威脅的話。就很可能出現以下的情況:

由於美國的大科技公司發展較早,之間合併整合之後,都基本是寡頭經營了。前期的壟斷取得了大量的資本,你仔細看美國的蘋果、Intel、微軟之類的有多少現金就知道了,這些現金是用來幹什麼的哪?

當一個小公司被發現有了好東西,可能會發展起來,大科技公司就會去收購小公司。如果公司的創始人不同意,大公司就回去收購風投或者是小股東的股份,然後入股董事會,制約公司發展,逼迫你出售公司。

如果都沒人出售股票,也好辦,大的科技公司都申請了很多的“陷阱"專利,平時不公開,等到你發展起來了,就開始向法院告你侵權,打官司,因為大公司都有專門的法務部,常年養了大量的律師,就是打這種官司的。資金雄厚的大公司會一直打官司,放你的血,直到你死亡或者是出售公司。

看看Intel、微軟之類的公司收購了多少小公司,就知道美國的科技界有多麼的黑暗了,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美好。Intel收購了很多小公司,很多先進的專利並不應用,只是封存起來,否則Intel的芯片速度會比現在快的很多,可以說正是因為美國大公司的壟斷,嚴重的阻礙了人類科技的進步。

美國的反壟斷從當年強行肢解石油巨頭--洛克菲勒的石油帝國和AT&T等大公司之後,國內也有種種聲音,反思是否適當的壟斷是可以被接受的。到了現在,很少有超級大公司被強行肢解了,否則現在的蘋果、微軟、facebook、Intel、google這些超級大的科技公司根本不可能存在了。

認真想想,現在的美國又多少公司實質上是壟斷的?在肢解洛克菲勒的時代,會不會這些公司都被強行拆分了?美國的反壟斷法現在也只是對壟斷的公司進行罰款,而他們恰恰是寧可支付這些罰款的。

蘋果之前壟斷美國手機的是摩托羅拉,蘋果之所以會做手機其實是當年的摩托羅拉的CEO和蘋果的CEO-喬布斯關係特別好,手把手的教會了蘋果做手機,否則如果開始摩托羅拉就阻擊蘋果的話,現在也不會有蘋果帝國了。

後來摩托羅拉移動被谷歌收購,谷歌又不喜歡做手機,就賣給了聯想,聯通一箇中國的企業,能把持手機市場?雖然後來成了愛國企業,但是也不被美國待見,所以,美國現在也就一家蘋果做手機了,剩下的都是小魚小蝦,翻不起什麼浪花來了。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喜歡的可以關注我,謝謝!


通信一小兵


一、蘋果系統為自身系統量身打造的開發語言---Object-C和前幾年的swift,基於C語言的面嚮對象語言,C語言又是所有開發之母,通過runtime機制是可以實現軟件和硬件的正面打交道。而安卓不一樣,安卓是谷歌2006年內部開啟的一個項目,由於同在硅谷的蘋果已經在內部打響了做智能手機的號角,谷歌由於不想落後太多,沒有太多的時間去專門研發一門語言來做手機系統,所以選用了當年很流行(當然現在也是最流行的的開發語言)或者說是谷歌內部的Java大神太多的Java語言來作為安卓系統的開發語言。iOS系統是軟件和硬件歷經用戶觸摸,經歷系統4層傳遞實現用戶和硬件的軟件交互。安卓選擇了Java來寫手機系統,就怎麼也繞不開虛擬機制,用戶做件事,需要經歷虛擬機,雖然安卓8之後已經做得很底層了,但終究沒有iOS的血統純正。時間上先後也導致前期iPhone領先安卓好幾年,但是第一名永遠是有危機感的,背後者永遠可以對著第一來抄襲,安卓進步後,大家都說iPhone完了,事實上差距一直都在。

二、谷歌推崇的自由開放有利有弊,好處是全世界的開發者一起致力於系統改進,壞處是軟件廠商都想在進入後臺之後乾點事,安卓的真後臺和iOS的假後臺,時間一長,影響硬件,進而影響軟件系統,萬事萬物都有壽命,“世界上沒有永動機”,壽命長短之分而已。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對安卓機和iPhone來說,比新機沒有意義,都使用一年或者2年甚至3年再來吧。你覺得呢?

三、北美民眾的意識顯然比國內民眾要高,在位的各位我敢說90%的人在2010年之前都覺得蘋果只是一種水果,震驚世界的iPhone4出現後,安卓也火了,諾基亞被湮沒了,世界變了,移動互聯網來襲,上網的成本從以前的3000元變為了“只要998,上網帶回家”,阿貓阿狗都可以在網上開噴了。普通民眾認為iPhone和小米華為都一樣,麻雀和燕子的區別而已,沒什麼的,甚至不懂什麼叫系統。加上國內手機廠商的各種營銷手段,安卓大賣,廠商齊放。而美國的iPhone市場份額一直保持在40%以上,巔峰時期甚至達到了60%以上,但是美國人知道iOS系統之前幾十年的技術沉澱,知道什麼是安卓。

四、機智的你在評論區補充一下吧。


佛緣生活APP


因為在美國知識產權保護很好,所以不具備技術實力的公司就不會去做手機。而有實力的公司,也不見得什麼都強。比如工業設計,系統設計等等。所以,大部分有實力的公司都選擇專業化發展,進一步強化自己最擅長的行業。

當智能手機到來以後,我們發現,蘋果手機,在系統上,音樂播放上,工業設計上,處理器上,相機上都是行業領先水平,一部手機至關重要的幾個地方蘋果都可以說是佼佼者。系統自不用說,音樂上,蘋果播放器已經是全球最流行的播放器。工業設計更不用說了。處理器方面,後來蘋果真正發力的蘋果4,用的也是自己的處理器,當時技術已經很成熟了。而照相機,蘋果早就是多年的數碼相機圖形處理技術最強的公司之一了,這方面只是很多人不知道。

所以,蘋果有今天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它多項核心技術就是行業領先,所以手機品質的差別一下子就和其他手機拉開了距離。加上蘋果手機在美國其實也只是大眾價格,所以,迅速佔領市場,其他公司比如摩托羅拉,黑莓出現了斷崖式暴跌。

當然還有一方面,得益於3g網絡發展,蘋果從一開始很多人覺得更加適合做娛樂多媒體手機,由於網絡發展,蘋果手機電子郵件的功能也迅速取代了黑莓傳統優勢項目。

另外還有一個,由於蘋果多年的品牌,電腦易用性和品質早已經深入人心,在美國有很大的市場份額,所以這方面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最後由於蘋果有自己的系統,通過手機電腦平板的無縫連接,是用戶粘度進一步增強。所以,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地位。

我想,這就是蘋果成功的關鍵。蘋果的今天很像當年的柯達,壟斷了世界上90.%的行業利潤。


雲南毒蘑菇


現在,部分手機廠商開始選擇自己設計一款 Soc 就像小米和華為,不過在CPU上採用了 ARM 公版設計受到不少用戶與網友的議論,還誤以為這些Soc並不是自主研發的,都是購買ARM公版,再通過代加工廠加工下即可。



實際上並不是如此,ARM作為一個全球最大的半導體知識產權核心供應商,自己並不做Soc設計與生產。他們只為下游芯片設計廠商開放了CPU核心架構代碼、標準指令集。而芯片設計廠商在設計一款CPU時就需要考慮芯片的功耗以及能效來制定CPU的內核。



CPU還只是SoC的其中一部分,而一款合格的SoC還需要GPU、顯示加速器、ISP、視頻解碼器、音頻處理器、傳感器處理器單元等。而這些設計都需要芯片設計廠商自己投入研發。



雖然驍龍和蘋果在CPU架構上都採用了自主設計的架構,實際上他們都無法逃脫ARM的手掌:


驍龍 Kryo 架構

在驍龍自主研發的 Kryo 架構中,其實基於了ARM V8 架構而定製出全新的CPU架構。在 ARM V8架構中修改了CPU架構部分的指令 ,由於Android系統問題,導致 Kryo 架構不能修改太多 ARM V8 架構的參數,不然會發生不兼容的情況。



蘋果 Cyclone 架構



蘋果從A7處理器開始,架構採用的是64位Cyclone架構,基於 ARM V8 進行修改,由於IOS是蘋果自主研發的系統,在所採用的 ARM V8 架構進行定製時,蘋果能夠深度的定製。



所以說這些宣稱自主設計的CPU架構,實際上都必須要應用ARM的架構。


ARM的指令與架構目前已經成為業界標準,在開發一款軟件時,每個功能到最後都要會變成一條條機器指令然後靠ARM來執行。



實際上ARM公司是蘋果、Acorn、VLSI、Technology等公司的合資企業。
ARM將其技術授權給世界上許多著名的半導體、軟件和OEM廠商,每個廠商得到的都是一套獨一無二的ARM相關技術及服務。



利用這種合夥關係,ARM很快成為許多全球性RISC標準的締造者。

目前,總共有30家半導體公司與ARM簽訂了硬件技術使用許可協議。




實際上那些採用ARM公版的SoC設計廠商並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樣採用公版就可以做出SoC。實際上就好比一道菜,ARM 的公版只是提供一道菜中的食材 ,菜品是否符合用戶的口味,還是需要投入更多的技術研發,或與其它技術公司進行合作。




如果別人說使用公版不是自主研發的話


一李


首先,美國本身就沒有多少手機企業,在蘋果之前,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手機企業就是手機之父摩托羅拉。黑莓是加拿大的,諾基亞,愛立信和阿爾卡特是歐洲的。


其次,題主所說的國內手機企業百家爭鳴,他們的成功是基於諾基亞的突然崩潰和國內特殊的生態環境,實際上真正的國際企業沒幾家,它們大多數是近兩年才真正走向全球的。而蘋果一開始就是一家跨國公司。

美國有壟斷的傳統,因此各行各業實際上都會集中在幾個巨型集團手中。比方說軟件集中在微軟,甲骨文和IBM;互聯網服務集中在谷歌,Facebook和亞馬遜;PC則是惠普和戴爾。另一方面,美國的消費電子行業實際上並不像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具有活力,因為美國人並不能生產出最頂級的屏幕,攝像頭和電池。想要在美國做手機,要麼走低端,要麼像蘋果那樣做最好的。很早之前,美國手機市場就只有一兩家本土企業。在那個時候,日本和韓國的手機產品更具吸引力,在蘋果推出之後,三星依然能夠與蘋果分庭抗禮。

如果說國內的生態環境和國外差不多的話,我們現在的手機市場會和美國類似。


看球人


首先,要糾正一下問題,是美國的手機品牌只有美蘋果一家獨大,而不是手機產業。

接著,說明一下整條手機產業鏈條的核心技術基本上都牢牢掌握在美國,其中包括:智能手機架構、芯片架構、操作系統、開發框架、網絡協議。

最後,我們目前只是在手機組裝領域(產業鏈下游)經營得紅紅火火,其實很大程度上國內廠家正在為美日韓的零件廠家和國內分銷渠道打工,自身的利潤率並不高。

華為能自主設計麒麟芯片實屬牛逼!但依然是遵循他人的舊路而已,除非我們能設計出新的架構體制,就像當年蘋果顛覆諾基亞一樣。


功夫考拉


整個手機產業都控制在美國公司手裡,怎麼可以說只有美國一家獨大?

首先,系統上,智能手機系統,iOS、android、Windows都是美國公司產品,幾乎是100%的佔有,這是核心!

其次,芯片,高通的地位就不說了,再者arm公司的幾個大股東也是美國的,只不過現在被日本軟銀收購了;

第三,通信,華為一個小標準被5G採用就令國人那麼振奮,但是更多的標準在高通,而且通訊標準幾乎由美國定的,日本2G時代自立門戶的後果也是有前車之鑑的;通信的進步對智能手機的作用絕不亞於上三者。

第四,常用軟件,國內的網絡特殊原因,國內公司抄襲硅谷成功的軟件和模式已不是什麼秘密,微信QQ支付寶這些國內每個手機都會安裝的,大都在國內運行而已,真正國際化的軟件也很少,獵豹好像算一個。

第五,利潤,國內每年賣那麼多手機,賺了多少錢?利潤大部分在日韓美的企業,日韓的硬件,美帝的軟件和標準。

不要覺得整機才是智能機產業,上游很多都在美帝手中


robotman


不同於中國公司的“攻城略地”,美國公司一旦想“越界”,馬上就會被拆分為幾個小公司,都只能在自己的領域深耕,蘋果也不例外。

舉個栗子,美國電話電報公司,以前是本土的通信巨無霸,本身就控制了電話系統,又想控制通信設備,結果被起訴,結果就是公司分裂,成立了7個子公司。

不允許跨界的情況下,公司又要發展,就只能把技術和產品做精。

蘋果公司一家獨大模式的構建,需要經營環境的配合,還需要踩對技術和社會發展的節點,從這個層面上而言,每一個技術或者社會階段,都只會有一家領導型的公司存在。

但是其實行業是多樣性的,也許手機行業暫時不會有另一家企業複製蘋果競爭力構建的模式,但是在其他行業會出現這樣的企業。比如無人機領域,DJI對競爭力構建的模式是和蘋果非常類似。

就問題的主幹而言,蘋果公司的一家獨大,其實是一個概念不明確的內容。如果一定要明確,可能要牽扯到蘋果的 產業層面的成功,戰略方面的成功,生態圈的成功,管理風格等多個方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