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擺酒場面,十分壯觀!


搭棚子,砌爐灶,架案板 露天廚房 這個時候,自家的廚房顯然太小太小~~必須搭建一個露天”廚房“才能伸展手腳。關鍵必須請大師傅!

油桶爐子 那時候,幾乎每家每戶都有這樣的油桶爐子,易搬放,擋風,導熱快。

磚泥巴灶 其實最早的時候還是泥巴灶,後來有了青磚、紅磚之後,人們才開始用磚頭砌一些臨時的灶。

燒木柴,那火叫一個旺呀,弱弱的問一下:有小夥伴趁那個機會烤紅薯或土豆的嗎?

而且農村辦一次酒席,得要好幾百個碗,所以,這個也得是把各家各戶的碗盤集中到一起。

那時候,都是坐這種長條凳。窄窄的,長長的,可坐2-3個人。開席前主家都會去村裡各家各戶借來備用,為了不弄錯,通常會用粉筆做個標記方便辨認~

簡易“案板” 由於菜太多,通常都會架塊木板或者拼幾張桌子,充當廚房操作檯。

而且菜必須分門別類的擺放好,開席的時候直接端上桌。

唉。這種壯觀的場面只怕今生再也難得一見~~~

桌上的雞鴨肉蔬菜都是我們自己鄉下的自發來幫忙的小工

那時候酒席上的大事小事都是親力親為,光自己一家人肯定是忙不過來。

遇上這種大事兒,自家的或隔壁左右的人都會自發過來幫忙,這已是約定俗成的事。

有人摘菜~

有人洗碗盤~

有人切菜、配菜~

有人燒火

有人盛菜、裝盤

自家豬

剁肉

自家蔥

自家菜

客家農村做酒標配 ❀ 土 雞 ❀

❀ 扣 肉 ❀

❀ 釀三寶 ❀

❀ 炒 筍 條 ❀

❀ 滷豬耳朵 ❀

❀ 開鍋肉丸 ❀

如今,這種鄉村土廚已經漸漸消失。 客家農村這些菜品, 擺盤沒有城裡主題餐廳洋氣, 但是我就是稀奇它,最愛它~~ 每次參加完酒席 都能挺著個“大肚子”回去 圖文來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