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影像的广义未来|华为移动影像战略规划的解构与展望

手机影像的广义未来|华为移动影像战略规划的解构与展望

“移动影像的体验并不只是按下快门获得照片的瞬间,当用户拿起手机准备拍照的时候,移动影像的体验其实就已经开始了。”——华为手机产品线产品副总裁李昌竹

手机影像的广义未来|华为移动影像战略规划的解构与展望

正是因为听过了李昌竹在采访中的这句话,我才对此前何刚演讲时大屏幕上的那个描述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他在描绘全新的移动影像世界时,列出了四个方面:

·打破纪录形式的限制

·打破影像内容的边界

·打破呈现方式的约束

·打破交互体验的障碍

是的,这四个方面所涵盖的内容,比起我们现在很多人所理解的移动影像概念,真是宽泛得太多了,甚至有些毫不相干,因为在绝大部分人的理念中,移动影像无非就是手机拍照这一件事而已,哪里会牵扯到这么多东西?好吧,所以我觉得有必要用这篇文章把这个问题解读清楚。

拍得更清楚,只是一个基础

手机影像的广义未来|华为移动影像战略规划的解构与展望

说到手机拍照,今年华为俨然就是一副大杀四方的模样。P20 Pro顶着4000万像素的1/1.73英寸大底和三摄系统,称霸了DxOMark的评分榜,将后边的对手抛得老远。在演讲中,何刚也首次披露了P20系列的出货情况:上市两个半月,发货量高达600万台!

手机影像的广义未来|华为移动影像战略规划的解构与展望

但是,华为P20系列的拍照能力,依旧遵循着传统的相机成像模式,即光线-镜头-感光元件-成像。而在演讲中,何刚也介绍了一些未来的移动影像技术,比如超透镜成像技术,它可以让平面透镜具备曲面镜的光学特性,从而让镜头模组在相同体积下达成更多样的光学表现;而光子成像技术与飞秒成像技术,则能以过去无法想象的方式进行成像……

虽然这些技术何时能在手机上运用我们还不得而知,但是能看到的是,由于AI等技术的加持,已经让用户的手机影像体验出现了飞跃,很多摄影小白用户,已经可以用具备AI功能的智能手机,拍出比过去色彩更艳丽、构图更美观的照片。传统的成像方式,因为有智能化软件的辅助,进步了很多。

手机影像的广义未来|华为移动影像战略规划的解构与展望

但是,在李昌竹看来,他认为现在的AI只是一个原始的形态,将其比喻为“马车”。“比如说拍日落,有时候是顺光,有时候是逆光,顺光应该怎么优化,逆光应该怎么优化。顺光的时候,人的脸迎着太阳,有可能时间不对,太阳在地平线上头,光太硬了,饱和度太高。我们希望他下去后光漂亮一点。甚至拍这个东西的时候,如果识别是一个顺光,我有拍摄地点的地理位置的信息,以及当地天气的信息,还有当地全年日落时间的信息,那么我会提示他:你可以过3分50秒再拍,那时候风光最美。如果他不接受,AI可以通过数字处理的方式,把饱和度、对比度降一点,能够给他最好的照片。”

对于这样一个例子的描述,李昌竹将其归纳“持续提升AI能力对场景识别的精细度,识别得越精细,优化就越有针对性”。要达到这样的一个目标,就需要通过大量照片、数据的收集分析和AI的训练方能达成,同时,目前AI针对数十种场景的识别能力也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随着5G时代的临近,这样理想的目标也会因此变得更近。因为5G时代的超低时延,会让端侧与云侧的人工智能协同变得更加高效。

同样用前边那个例子来想象一下5G时代的AI拍照:当用户打开手机的相机功能,镜头捕捉且识别出来的场景就会以几毫秒的速度和云端AI进行数据交换,然后再给出相应的拍摄方案与建议,再进行最优选择的成像。而且李昌竹也说:“之前何刚所说的那些技术,并非遥不可及,它们都代表着影像发展的方向。在可预期的5~10年之内,结合用户的需求,这些技术都有可能实现商用。”

手机影像的广义未来|华为移动影像战略规划的解构与展望

综合这些信息,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华为要这么积极地开展新影像大赛了。通过第一届新影像大赛,90多个国家的用户提交了多达15.7万件影像作品,这些作品除了表现出强烈的艺术感之外,还有很多作品体现出浓烈的生活气息与情绪。而这些内容之外的元素,都可以被华为纳入到AI影像算法的学习之中去。

关于照片的情绪,这也是一件很有说头的事情,因为它会直接决定着手机影像会有着更多与众不同的玩法。华为现在的AI影像,正在积极致力于拍摄对象的动静姿态与肢体语言识别,李昌竹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大家熟悉的单手指天、召唤闪电这个动作,如果AI可以识别,那么就可以让这个动作变成召唤各种可能的东西,从而让最终生成的照片变得妙趣横生。”

手机影像的广义未来|华为移动影像战略规划的解构与展望

所以,仅仅是生成一张好看的照片,只是华为移动影像未来最基础的愿景,借助AI强大能力,影像纪录这一动作可能产生的作品千姿百态,才是最好的用户体验。李昌竹也说:“当用户每拍摄一张照片之后,马上想到会自己去做处理与调整,这就意味着智能辅助下的照片千篇一律,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的时候,我们的目标就达到了。”

拍摄之外,功夫需要下得更多

除了拍得更好之外,关于移动影像体验的环节,在华为的战略之中,还有更多的内涵。

照片的呈现,在现在看来,只是在屏幕上的回放或打印成纸质照片,而在未来,华为希望照片能有更多的呈现方式。比如现在的手机已经可以拍摄3D照片了,但是回放,大多还是会在2D的屏幕上来进行。所以,李昌竹说未来手机也可能考虑加入全息显示等技术,从而让用户获得更多样的照片回放体验。

现在每个人的手机里头都有越来越多的照片或视频。何刚引用mylio.com的数据介绍,如今,毎一秒钟就有41000张照片被拍摄,有780支视频会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预计2018年全年,人们将会拍下1.3兆张照片,手机拍照不仅仅是人们记录影像的工具,更是人们发现和创造美的全新方式。而这么多影像资料放在我们的手机中,如何管理它们,显然是一个问题。

手机影像的广义未来|华为移动影像战略规划的解构与展望

所以,华为移动影像未来的战略当中,用户影像资料的管理、检索、查找等行为优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提升这个环节的体验,手机终端的运算、存储能力,都需要不停的进行提升。而系统性的管理、检索算法,以及在AI辅助下对影像资料的快速识别,也都很重要。说到这里,李昌竹还特别说到:“虽然到了5G时代,端云协作会更加紧密,但这并不意味着端侧的AI运算能力并不需要加强。第一,这是芯片发展规律始然,第二,这也是用户隐私等法律相关因素规定,不可能将所有的用户信息都放在云端。”

手机影像的广义未来|华为移动影像战略规划的解构与展望

而说到运算能力,就不能不提到刚刚推出的“GPU Turbo”这项技术。抛开发布会上宣传得比较多的游戏环节,我们必须注意到这项技术还能对显示屏的效果(比如强化HDR)、VR能力、3D UI的呈现,乃至整个系统UI的动态渲染,都能带来相当大帮助,与此同时,GPU的功耗也能得到优化。而将这项技术放在移动影像未来这个版图当中,这就意味着手机的视觉体验就能得全方位的提升。要知道,现在智能手机的整个影像表现、包括系统运行过程中很多运算任务,全部都已经从CPU转向了GPU,GPU能力得到提升,也就意味着整个手机系统的体验会得到很大幅度的提升。所以,不要成天拿游戏去测“GPU Turbo”,这项技术所包含的意义远非这么简单——当然,这个技术,我会用另外一篇文章来做解读。

写在最后

手机影像的广义未来|华为移动影像战略规划的解构与展望

最后再对华为移动影像未来的愿景做一个总结性的描述吧:当用户拿起手机准备拍照的时候,移动影像体验其实就开始了。从按下快门之前参数的调整、滤镜的选择、场景的准确识别、AI方案的加载,再到成像,照片的存储、回放、呈现,以及影像资料的管理、后期、玩法、分享等,一个看似简单的拍照功能,背后牵涉到的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而华为的移动影像未来战略,就是将这个庞杂的系统,在进行全方位提升的同时,再融入各种各样跨界的资源,让移动影像的用户体验,变得更加多元化。别忘了,在可以预见的5~10年内,今天提到的很多技术,都可能被商用,真的是很让人期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