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三年袁世凱頭像幣

中華民國三年袁世凱頭像幣

民國三年袁大頭正面

中華民國三年袁世凱頭像幣

民國三年袁大頭反面

規 格:重約26.6g 直徑約3.9cm

民國三年袁大頭簡介:

為了能實行《國幣條例》,袁世凱政府又於1914年3月8日設立幣制局,任梁啟超為總裁。梁啟超於3月10日開局就職,以滿腔熱情撰寫和起草了一大批改革幣制金融的條例、辦法和文章。在幣制改革的觀點上,梁啟超與熊希齡意見一致,即先用銀本位作為過渡,整理並統一國內貨幣。

民國三年鑄造的袁世凱銀幣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在正面的圖案是基本相同的,但是在背面的圖案和一些細節方面還是有所不同的。辛亥革命以後,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之職,後又成為正式大總統。該幣是袁世凱任民國政府總統時進行幣制統一所造的首版貨幣,業內俗稱"袁大頭",袁大頭是目前錢幣市場中熱門的一種,具有很好抗跌保值能力。' 袁大頭'銀幣共有四種面值:壹圓、中圓(五角)、貳角、壹角,如果按年號"袁大頭"分為民國三年、八年、九年、十年版等,'袁大頭'由天津造幣廠首先開鑄,其後南京、廣東、武昌、甘肅等地的造幣分廠陸續鑄造,由於其銀兩分量足、信譽好,成為民國時期乃至往後更長時間中國各地大量使用的通行貨幣。

銀元簡介:"袁大頭"此幣鑄制精良,品相佳,當政者有國泰民安、吉祥如意之願景,民間收藏,寓意"家和萬事興"之吉祥之寶,故有很高的收藏研究價值。此枚袁大頭經國家級文物專家老師親自鑑定把關得出結論此枚錢幣:制幣規整,紋飾緊密平整,圖案清晰、精細,成色完好,正面與背面的品相都保存得非常完好,銀質優良,錢文精美,品相極佳。特別是背面的藝術形象,是我國傳統裝飾的重要題材,在從民國至今的許多建築、器物上都留下了不朽的造型。其經濟價值也一路飆升,同時具有深遠的歷史紀念意義,還是考古和研究中國歷史文化難得的實物;而且品相保存實在精美可貴;在錢幣市場上大受收藏青睞;有較高的升值空間和收藏價值。

縱觀近年錢幣市場,民國袁大頭銀幣異軍突起。業內專家認為 "民國銀幣" 的收藏意義和價值極大, 應當成為收藏界別具一格的收藏品類,其收藏潛力是無可限量的。

其一:"民國銀幣"的收藏曆史縱深感是不言而喻的,也是熱愛錢幣文化的充分體現。

其二:"民國銀幣"製作精美,圖案考究,文字雋秀,銀光燦燦,其貌可人,加之耐磨蝕,損傷程度小,容易保存,使人們愛不釋手。

其三:銀幣系貴重金屬所鑄,製作數量比銅幣、紙幣少得多。加上民國期間社會動盪,民不聊生,持有銀幣的多為少數官宦商賈或富裕人家,存世數量有限。

其四:解放初期的大量兌換,使僅剩的銀幣又大量損失,如今存世更少。

其五:前些年不少人將部分銀幣以各種方式變賣或製作成戒指、耳環等物,存世銀幣便再一次遭受損失。

收藏價值:"袁大頭"在貨幣收藏界被稱為銀元之寶,它是我國近千種近代銀幣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銀元品種。俗話所說的"袁大頭",指的是民國三年(1914年)開始鑄造的有袁世凱頭像的銀元。這種銀元在抗戰前曾廣泛流通,此後也長期存在,是近代中國幣制變革中的一個重要角色。

歷史影響:"袁大頭"在中國貨幣史上的出現,是銀元發展的必然結果。經過多年鑄造,"袁大頭"數量增多,流通漸廣,雖僻處邊陬,也有其蹤跡。到1920年3月,天津造幣總廠及各分廠大約共計鑄成"袁大頭"銀元三億八千多萬元,另外還鑄成一些五角新銀輔幣。"袁大頭"銀元的通行將"鷹洋"、"龍洋"漸漸從市面擠出,促進了銀元的統一,為"廢兩改元"準備了條件,是我國近代貨幣史上劃時代的成就,在近代中國貨幣史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背景介紹:

民國三年(1914年)二月國民政府財政部公佈《中華民國國幣條例》,整頓統一幣制,規定民國三年袁頭像銀幣一元為本位幣。重七錢二分,成色銀九銅一(後改為89%),統一流通。由天津造幣廠開鑄。後南京 、廣東 、武昌 、甘肅造幣分廠陸續開鑄,幣值有一元 、半元 、二角、一角等面值。有簽字 、無簽字版,邊齒為185 、170道直線。紀年有三年 、八年 、九年、十年四種,細微差異頗多,成色參差不齊。本品為民國三年(1914年)蘭州造幣廠鑄,此係甘肅"袁大頭"最初鑄品,花文較粗,成色甚劣,鑄不多。

藏品品相精緻,其審美風格獨持,錢幣正面鮮然可見中間為袁世凱, (均為光頭)戎裝左側面像,上方為"中華民國三年"; ,而錢背是兩株交叉的稻穗,中央為"壹圓"字樣。錢幣雖小,也可管窺社會文化一斑。其包漿入骨,熟舊自然,深打字口清楚,流通痕跡明顯,邊齒過關,具有極高的投資價值和收藏價值。它有著歷史薰陶,是價值很高的革命文物,具有深遠的歷史紀念意義;同時還是考古和研究中國歷史文化難得的實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