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不压正》:姜文,终究没有去讨好谁

来,让我们一起告一段落吧。

随着《邪不压正》的上映,也标志着姜文北洋三部曲系列的结束。关于那个时代的江湖邪恶,儿女情长和内心火热,统统被封装在了过去,我们所能期待的是下一个故事是什么样。

很难有导演做到看完后还在期待下一部,姜文算一个。

《邪不压正》:姜文,终究没有去讨好谁

在行业里,大家都系欢喜排资论辈,分出个高低或者前后,可是不管放在那一代,姜文都显得格格不入。

他有自己的一套,从色彩、节奏、到情感、故事,每个点上无时无刻都在讲着自己心中的所想,传递的内容很丰富,以至于我们在短短的时间内很难读懂读透彻。

《邪不压正》:姜文,终究没有去讨好谁

但是他的这种独特又不同于贾樟柯。

贾樟柯的作品直接从生活入手,怎么直接怎么来,在看懂的前提下也不忘戳一下你的内心。姜文更擅长于表达精神层面上的思想,有意无意在拔高大众的思想。

倒不是说,谁好谁坏,只是他们用各自擅长的方式在表达。

姜文讲的是自己的故事,不取悦谁。

《邪不压正》:姜文,终究没有去讨好谁

钟爱北洋的多情纠缠,那我就把他拍出来。既然喜欢嘛,就没必要藏着掖着,大大方方地讲每一个故事,还要讲精彩。导演,在另一种程度上也是个说书人。

从《让子弹飞》中看到少年的不羁就要争一个事理,到《一步之遥》中为了爱情的割舍断离,在到《邪不压正》中的泛着江湖味的快意恩仇。

《邪不压正》:姜文,终究没有去讨好谁

每一部电影,都是用姜文的方式在讲诉,讲诉内心的自白:瞧,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我就喜欢这样故事。

于是,在我们看的电影分类中又多了一种分类:姜文式电影。

在这个急躁如尘的时代,姜文的电影有些格格不入,太过于个人化反而冲淡了电影本身,但这也是姜文电影的一大特点。

《邪不压正》:姜文,终究没有去讨好谁

熟悉姜文的电影,也都喜欢他的台词。干脆利索,就像竹筒倒豆子,噼里啪啦一股脑倒出来,声声入耳,句句在心,挺爽的。

不管什么角色,没有废话,话也不多,通常都是长话短说,你一句我一嘴,来来回回就把这件事给说了。如果是短话长说,则一定要加些市井之气,这样一包装,不显得话多,又想听。当李天然从国外回来,在车上就和养父逗了一路闷子,明显就是贫嘴,也贫得好笑。

《邪不压正》:姜文,终究没有去讨好谁

在台词方面,姜文是很下功夫的导演。每字每句都琢磨透了,说什么,怎么说都有讲究。尤其在饭局上,每一句都是刀子,就看你会不会接了,接不住就伤了自个。

在电影中,席宴对话也是姜文常用的场景,一边吃一边聊,知道的不知道的一段饭功夫就聊得差不多了。

《邪不压正》:姜文,终究没有去讨好谁

精心包得饺子,也是精心布的局。看似和警察局长推心置腹交换利益,其实一步步都算死了。每一次出现这样的局面,就是电影的转折点,接下来的故事都是在饭桌上谈好的。

六国饭店的那顿饭,估计各位都没有吃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算盘,你来我往,争利成了核心点。除此之外,在《让子弹飞》中,和黄四爷的饭局也是经典的一场戏。

姜文的每句台词都经过推敲打磨,自然每句话都包含深意,因为姜文野心够大,他想要在有限时间内传递更多内容。当你拿着一张票,在有限时间内,想要看懂,确实不易,不过蹦豆子式的台词倒是值得一看。

《邪不压正》:姜文,终究没有去讨好谁

姜文,很独特的一位导演,用电影的语言诉说着心中挚爱,每一部电影都有他深深地印痕,不去理会市场的反映,就这样执着的走了多年。

下一场,不知道怎样开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