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高考作文反映出這3個因素才決定孩子未來20年獨立生存能力

昨天我們全面給出了今年錄取分數線和去年的數據對比,也淺談了為何有些地區的錄取分數線會有巨大的差異。

今天來看看,關於2018高考作文中,側面反映出的國家希望學生能具備的一些能力。

如火如荼的高考雖然已經過去,但今年語文全國II卷作文題卻成了很多家長和學者反思應試思維的話題。

本文分為2部分:

  1. 關於高考命題給我們的啟示
  2. 人生需要學習並強化的3個能力

先來看看今年的高考語文作文題

18年高考語文全國Ⅱ卷題目如下:

“二戰”期間,為了加強對戰機的防護,英美軍方調查了作戰後倖存飛機上彈痕的分佈,決定哪裡彈痕多就加強哪裡,發現中彈最多的是機翼、機尾等處。

然而統計學家沃德力排眾議,指出更應該注意彈痕少的部位,如發動機、駕駛座艙等,因為這些部位被擊中的戰機,往往都難以返航,而這部分數據被忽略了。

事實證明了沃德的正確性。

題目要求:

按照這段材料來寫作文。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別往下看,先閉上自己的眼睛想一想:

如果你是現在正坐在高考考場上的考生,這時面對這道60分能改變自己命運的大題,你會如何作答

分數?高考作文反映出這3個因素才決定孩子未來20年獨立生存能力


OK,思考完畢,有沒有明確的作答思路?

其實這個作文題讓眾多考生瞬間懵登,懵登點是:此題目不符合作文高考寫作套路。

其實這段材料旨在考學生一個重要的邏輯常識----統計學中被稱為“倖存者偏差”的概念。

這個概念是一種邏輯陷阱,它廣泛分佈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現在大行其道的成功學、醫療保健科學、歷史學是“倖存者偏差”的重災區。

先讓我們看看這個素材本身,這個故事素材取材於一段真實的歷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軍動用大量轟炸機執行作戰任務,導致許多轟炸機被地面防空炮火擊落。為減少損失,美軍計劃加厚轟炸機裝甲。然而,如果轟炸機的每一處裝甲都加厚,則會增加其自身重量,而不得不減少油料和彈藥載荷,還會影響轟炸機的飛行速度和靈活性,故裝甲必須加厚在轟炸機最要害的部位。

哪裡是轟炸機最要害的部位呢?美空軍高層徵求執行轟炸任務的飛行員和統計學教授沃爾德的意見。然而,雙方的意見截然相反。執行轟炸任務的飛行員認為,前機翼上彈孔最多,是最應該加厚裝甲的地方,而駕駛艙和水平尾翼兩個區域彈孔最少,不需要加厚;沃爾德則認為,駕駛艙和水平尾翼最應該加厚裝甲,而前機翼沒有必要。最終,美國空軍高層聽取沃爾德的意見,加厚了轟炸機駕駛艙和水平尾翼的裝甲。改裝後的轟炸機在執行任務時,生存率大幅提升。

難道身處一線的飛行員還沒有統計學專家更瞭解戰機?其實,沃爾德並沒有作繭自縛。

他來到前線詳細記錄了每架轟炸機受損情況,並用墨汁在轟炸機模型上將所有被擊中的部位塗黑。兩個月過去了,除了駕駛艙和尾翼還是機身原來的顏色以外,轟炸機模型其他部位全被塗黑了。

很多地方顯然是被反覆塗過多次,墨汁都已經像油漆一樣凝結成厚厚的一層。統計學專家之所以能夠發現規律,是因為他們代表的是那些執行任務失敗喪生的飛行員。

成功返航的飛行員,正是因為水平尾翼中彈少,才僥倖生還。


分數?高考作文反映出這3個因素才決定孩子未來20年獨立生存能力

中國應試考試的特點,如果用一個詞簡而言之那就是:有章可循。俗稱,套路。直白點說,就是單純的應試得分技法。

不失分和得高分是兩個最高原則。這兩個目標讓考生的思維和表現趨於中庸,考生會為了保險起見或迎合閱卷老師偏好而採取最小失分可能去表現。

這類學習思維路數後果是什麼:

有的人會考試卻缺乏創造性思維,寫不出像樣的論文;有的人筆頭好,但動手能力差;有的學生成績優異,但毫無文藝音樂的情趣;有的人哪怕在學校裡表現不錯,卻不善於與人交往,走上社會後處處碰壁……

——《南方週末》6月14日評語

本文今天並非吐槽應試教育。

積極點說,應試教育讓我們完成了一個人應具備的基本能力訓練:閱讀、書寫、計算、邏輯推理。

這篇高考題目出來後的社會反響之大,提醒家長和考生——一個孩子在漫長的成長學習中,除了具備能應對考試的基本素養外,其他更需要具備重要能力還有什麼,我們如何學習?

分數?高考作文反映出這3個因素才決定孩子未來20年獨立生存能力

一個孩子在面對當今瞬息萬變的社會到底需要具備哪些最基本能力

1.學習能力——最基本也是必備的能力

這裡的“學習”是動詞,是廣義的學習,而不是狹義學學課本考考試。進入社會,學習不只是單純的課本知識,從小到水果怎麼去皮速度快,大到人生到底有見過多少才算有見識(以後會專門寫關於人生中見識眼界的話題)人們常說,要“學會學習”——不會並沒有多可怕,可怕的是明明不會,卻還不去學。

關於學習,不需要多說也不必多說。從小到大,家長、老師、同學、朋友、親戚、同事甚至晚輩等早就把這個詞說爛了。

倉央嘉措怎麼說的?“你學或者不學智慧就在那裡,不增不減。”(那可真是一首好詩)

2.獨立思考能力——看清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能力

這裡請注意:獨立思考能力說的是獨立+思考。很多人都還不具備或根本沒有意識到獨立思考的能力。

房價年年高,真的有泡沫?中美貿易戰,難道就美方不知此舉會兩敗俱傷?每次出現社會熱點事件如:孩童走失被拐賣、最近的—甘肅女生墜樓,

總有一群鍵盤俠在評論區裡喊著國家應嚴刑厲法,最好是把人販子全槍斃;喊快跳的判無期(雖然作者也認為其嘴實在是嘴欠,其實不是嘴的問題,應該是腦子...川菜和重慶火鍋吃過沒?倆都有一種共同食材:豬腦...不好意思說歪了);

這些一次次的重大事件,背後也有數萬網名天天暴喊。從互聯網興起,個體的聲音就在互聯網中被成倍的放大,到現在多少年,可是為什麼從沒被聽取實施過,真的是聽不見嗎?

有些人每天機械的重複著看似充實的瑣事,極少數人某天偶然跳出了自己身處的地界,看了一眼,哦,原來是這麼回事。再回到之前的框架,那就是進化,外人看不懂這人怎麼回事,那就乾脆說:嗯,不錯,越來越厲害了...

3.表達能力——語言表達、邏輯表達、行為表達的綜合能力

一個人的不管是工作還是社交,只要生活在現代社會,就必須用到這個能力。

而性格只是其多種環境因素加自身人格綜合反映的一種,另外,說說內外向的事:內外向只是性格不同,內向不是病!

這3種表達在絕大部分人每天生活中都會同時作用,只有少部分人在某些特定環境會少了其中1-2個。現代社會是一個高速發展且分工協作越來越細的時代,每個人與人之間、人與物品之間、甚至物品與物品之間(改天我們再聊聊關於現代互聯網和AI對我們的影響)的聯繫都是越來越緊密。

我們會在每一段不同時候有各種各樣的角色需要去扮演,而如果綜合表達能力出現了問題,也就有可能意味著失去了讓世界描述刻畫你,合理將自身嵌入社會運轉體系的機會。

“您想應聘我們公司什麼崗位?”

“我想應聘的是貴司的創意總監...”

“嘿嘿,結合你的剛才表現我司認為您更適合銷售主管,您看是否有興趣...”好吧,大不了以後再調。

三個月後,“炸彈呢?我要炸了這該死的XX部門...”


分數?高考作文反映出這3個因素才決定孩子未來20年獨立生存能力

好了。讀完了這3個點,有沒有發現什麼?沒錯,是層層遞進的,理論上說,只有掌握了前一種能力才有可能不斷強化下一種能力。但請注意,這並不是代表第三種就最難學會的能力,事實上,這3種能力是相輔相成,彼此間即有聯繫又各自在領域獨立。

另外留個小問題:

你能不能想出某人在某種環境中,可以不需要強化這3種能力?或者只需1-2個的,也可以。

請放開了在下方評論區留言,作者會第一時間回覆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