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故事游安徽:建安風拂譙望樓

泱泱渦水,澤被亳地。在這條承載著數千年曆史與人文的亳州母親河邊,商業發達,市井繁榮,站在一個制高點打量這座古城,整個城市格局形如一隻悠閒側臥的黃牛,反芻著亳州3700載的滄桑與厚重。

其實,這座城市的偉大,遠遠不僅限於一座魅力無限的地上城池,在她的腳下,還深藏著一座地下城池,這座地下城池的建造者不是別人,正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曹操。

東漢末年,群雄逐鹿,建安元年,曹操準備東征袁術,返回故鄉譙郡,招兵買馬,大興屯田,修建地下軍事戰道,他把數量不多的士兵從地道內暗暗送出城外,再從城外開進城內,來回運兵,循環往復,迷惑敵人,讓敵軍的探子看得目不暇接,單單是兵力,嚇得敵軍魂飛膽破。

運兵道中所設置的貓耳洞、掩體、障礙券、障礙牆、絆腿板、陷阱等軍事設施,還能夠攻其不備、出奇制勝。曹操獨創運兵道,可謂開闢了中國軍事史上地道戰的先河。

現存的曹操運兵道長700餘米,大多以磚結構為主,有單行道、轉彎道、平行雙道、上下兩層道四種形式。地道距地面最深7米,道內高1.8米左右,寬0.7米,道內轉彎處均為“T”形,平行雙道這兩道相距2至3.5米,中間砌有方形傳話孔、通氣孔、燈籠等附屬設施。道內變幻莫測,儼然一座地下迷宮,據《三國志》載:曹操多次運用地道戰術取得多項戰役的大捷。

悠悠千載光陰飛逝,曹操運兵道曾一度被掩埋在城下,無人知曉。1969年,為響應毛澤東同志“深挖洞,廣積糧”的號召,全市群眾廣泛挖掘地下防空洞,曹操運兵道才揭開塵封的面紗。

如果說曹操運兵道是曹操胸中深藏的一條“潛龍”,那麼,坐落在曹操運兵道出口處的譙望樓,就是一隻金光閃閃的利槊。在修建運兵道的同時,為轉移人的注意力,曹操還在運兵道上方修建了一座譙望樓,樓高八仞,一為軍事瞭望,一為曹魏文人集團公宴集會、吟詩作賦之用。譙望樓是當時譙郡的最高建築,地下一層,地上六層,下貫“地下長城”運兵道,登樓遠眺,可俯全城。

曾幾何時,在空曠平坦的皖北平原上,譙望樓像一位巨人,深情地打量著腳下這片厚重的土地。時光更迭,多少樓臺總被雨打風吹去,譙望樓也難逃時光之劫,逐漸傾頹。但在亳州人的記憶裡,譙望樓始終屹立不倒,2015年,譙望樓原址復建以後,驚豔亮相,往日風采重現,風華絕代,一座樓宇,承載兩千載人文。

譙望樓建築面積約6000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漢代建築,明臺崇偉,呈山岡之勢,居高臨下,上起樓臺;兩側配樓綿亙連屬,如長橋飛虹,互相通達,左右呼應;飛簷斗拱,如游龍昂首,漢代漆畫紋雕古色古香,典雅莊重。日可觀雲詭波譎,夜可賞月籠譙城,坐擁無限風雅,儼然登臨仙境。

走進譙望樓,儼然回到了那個烽煙遍地的時代,依稀可聞三曹與建安七子的鬥詩聲;依稀可見望樓之巔那個神情專注瞭望的哨兵;依稀可追曹植所作“畫角三弄”的思緒。時如白駒過隙,譙望樓在時光深處進行了一個華麗的轉身和嬗變,如今的譙望樓,是國內唯一一座系統介紹建安文學的專業場館,總序廳大氣磅礴,斗拱擎頂,雕花精美,莊嚴肅穆;書畫廳,不僅可以欣賞到曹操、曹植等人的書法拓片,還可以領略到當代書法名家對建安文學的主題創作;服飾廳裡體驗換裝遊戲,來一場漢代穿梭;樂府廳裡聽一聽編鐘的脆響,設想一下“眾賓會廣座,明燈喜炎光,清歌制妙聲,萬舞在中堂”是怎樣的情境……

運兵道深藏,是古亳州的滿腹經綸;譙望樓巍峨,是今亳州高昂的頭顱。

穿梭在時光隧道,古與今,歷史與今天,融合於一體,逝者猶可追,來者猶同行;漫步在建安文學館,撲面而來的建安風,滿目錚錚的建安骨,讓人酣暢淋漓;登臨在譙望樓之巔,憑弔懷古,騁目遠望,一座千年古城正煥發出它別樣的神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