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传奇:把火车开到南京去|战斗在交通大学的中共地下党

交大传奇:把火车开到南京去|战斗在交通大学的中共地下党

交大传奇:把火车开到南京去|战斗在交通大学的中共地下党

★ 前言 ★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7周年来临之际,小编将《民主堡垒——战斗在交通大学的中共地下党(1925~1949)》一书中精彩部分与读者分享。

1960年5月28日,毛泽东主席在上海视察中国第一枚火箭(T-7M火箭),当知道该火箭主任工程师潘先觉是交大毕业时说:“啊,交通大学!是不是那个学生自己开火车到南京请愿的交通大学?”得到肯定答复后,毛主席紧握潘先觉的手,赞赏之情溢于言表。

交大传奇:把火车开到南京去|战斗在交通大学的中共地下党

护校运动:“把火车开到南京去”

交大传奇:把火车开到南京去|战斗在交通大学的中共地下党

1947年5月13日,在中共交大总支的领导下,交通大学近3000名学生发起声势浩大的护校运动,冲破层层拦阻,自行开火车去南京向国民党政府请愿抗议,迫使政府当局勉强同意了师生们的各项要求。

交大护校运动的爆发决不是偶然的。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以后,国民党在军事战线上的屡屡受挫,对外更加依附于美国,对内加紧掠夺和压迫,经济危机日益严重。在文化教育方面,不断削减经费开支,造成许多学校的办学经费入不敷出。由于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延伸到了交大,交大的处境较其他学校更为困难。当时交大校长吴保丰(CC系)与教育部部长朱家骅(政学系)并非一个派系,朱家骅为了扩充势力,经常扣压和削减交大的日常经费,以逼走吴保丰。教育部核准交大教职员为423名,却只支付302名的薪金;1947年教育部拨给交大每月经费1000万元,而学校实际开销需5000万元以上,如此巨大的缺口,致使学校寅吃卯粮,长期拖欠教职工薪金,学生学习和生活条件也日益恶化,引起广大师生的极大不满。当时交大校园内曾出现过一幅讽刺性对联:

“打内战交关(注:上海话“非常”的意思)起劲,办教育一塌糊涂。”

由经费问题引发的学校危机日趋严重。先是1946年秋教育部为解决经费不足强令交大停办航海、轮机两科,之后一连串图谋肢解交大的消息接踵而至。1947年初教育部不准交大设立水利、纺织、化工三个工程系,甚至还盛传撤销已开办近30年之久的管理学院。教育当局的连续压制和打击,严重威胁到交大的生存和前途,遭到师生和校友一致的反对。护校的呼声和行动像野火春风般地在全校蔓延。航海、轮机两科学生首先奋起反抗,其他系科学生纷纷响应,要求教育部收回成命,但毫无结果。1947年3月底4月初,校园内大字报已经铺天盖地,用语也越来越激烈。4月初,1000多名学生联名开展护校运动,要求学生自治会出面领导,以更好地推动护校运动。

对于经费危机引发的各种矛盾,中共交大组织一开始就十分重视。当教授会于1946年进行反欠薪罢教时,党组织就发动学生罢课支持;同时发起了慰问教师的活动,并通过学生自治会密切注意着事态发展。党总支在中共上海学委直接领导下,分析了学校领导、教授、学生等各方面的态度,充分肯定群众要求护校的正义性,认为交大危机是国民党内战独裁政策的结果,护校运动已经成为师生员工和校友们的共同要求;决定进一步加强领导,深入动员群众,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护校斗争。党总支通过学生自治会党团向学生自治会成员做工作。自治会迅即召开系科代表大会,成立了由周盼吾、周寿昌、张公纬(余力)、丁永康、胡国定、丁仰炎、胡荫(胡晓槐)、谭西夷(秦亦山)等学生组成的护校委员会,组织推进护校斗争。

4月8日,适逢交大51周年校庆。护校委员会邀请陈石英、裘维裕、钟伟成等教授参加护校座谈会,并向参加校庆的校友征集护校签名。5月5日,校方向教育部交涉,仍然没有结果。广大学生强烈要求护校委员会派代表和吴保丰校长共同赴京请愿。教授会表示支持,老校长唐文治也呼吁“团结一致,共赴校难”。护校委员会随即派出周盼吾、张公纬和航海、轮机两科的代表各1名,与校长吴保丰同去教育部交涉,却遭到教育部长朱家骅的斥责,蛮横地拒绝了交大师生的一切请求。

请愿师生代表返沪后,学生自治会和护校委员会决定立即召开全校学生大会,由周盼吾、张公纬汇报请愿经过。当讲到朱家骅态度强硬、请愿毫无结果时,全体学生被激怒了。“全校集体到南京请愿去!”“为交大的生存而斗争!”“找朱家骅算账去!”等愤怒的呼声此起彼伏,响彻了整个会场。同时,吴保丰也主持召开教授会,作出支持学生请愿的决议。

至此,群众性的护校运动己奔腾成潮。是日晚,学生自治会党团成员秘密开会。会议认为,群众坚决要求集体去南京请愿,群众的热情很高,党不能泼冷水,只能因势利导。会议并决定,进一步放手发动群众,迎接革命新高潮;党组织要站在运动前列,进一步加强领导,引导运动走向胜利;党团成员要提高警惕,组织好请愿队伍,避免与敌人正面冲突。

5月9日晚,系科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通过了全校学生晋京请愿的决议,并提出8项要求和6项行动。8项要求的要点是:交大校名不容更改,交大不容歧视;院系不容分割,航海、轮机两科不容停办;纺织、水利、化工三系必须设立;学校经费必须增加;教职员工名额必须补足;增加仪器设备和校舍;增加公费名额及公费金额等。6项行动的要点是:自10日起全校罢课,不达目的,决不复课;全体同学共赴校难,晋京请愿;联络各校,通电全国;联络校方和教授;举行记者招待会等。请愿要求是护校运动的目标,使广大师生明确了斗争的方向。

学生自治会中的党员和积极分子,还通过钟伟成、裘维裕等教授与校长吴保丰沟通,使他支持学生护校斗争。吴保丰私下让总务长季文美将200万法币交给护校委员会。护校委员会交通组(由愚公社负责)又通过学校附近书店金老板和吴保丰的关系,租到50多辆运货卡车,冲破了市政府不准出租汽车给交大的禁令。

在短短几天内,在护校委员会的严密分工下,晋京请愿准备工作紧张而有序地进行。护校组织设主席团统一领导,下设谈判组和主席团发言人、学生队伍的正副总指挥,还有组织组、宣传组、通讯组、联络组、总务组等24个小组,为防止特务破坏,专设学生纠察队,严密保护主席团。护校委员会组织组谭西夷根据所掌握的学生政治倾向,把学生混合搭配编成大、中、小队,使各队中进步力量居于主导地位。以曹炎为首的“知行社”成员承担了总务组,从救济总署弄来一批黑面包,帮助解决了请愿过程中的吃饭问题。

正当赴京请愿工作加紧准备之时,学生群众中出现了两种不同意见。有的主张增派更多的代表分批晋京请愿;有的则认为护校只是治标,反内战才是治本,主张同时提出护校和反内战的主张。党总支考虑到当时广大群众所能接受的程度,认为思想上首先统一到系科代表大会通过的“集体晋京请愿”的护校决议上来。经过学生自治会和护校委员会中的党组织的工作,统一了思想认识。

5月13日清晨5时左右,学生们开始集合。全校95%以上近3000名学生分别登上了57辆卡车。队伍总指挥以及各大队、中队、小队队长均佩戴鲜明的袖标,俨然是一支纪律严明的队伍,待命出发。护校队伍正要开出校门时,市长吴国桢等人慌忙赶来,他们站在请愿车队之前双臂横拦,企图阻止车队出门。面对这种突发情况,几个纠察队员,机灵地一边高呼“保护市长”,一边将吴国桢拽至路旁,请愿车队迅速开出校门。

请愿车队到达北火车站后,学生们井然有序地下车,列队进入铁路局旅客休息室。此时的北站内外,军警四处戒备,如临大敌,站内所有火车都已停开,旅客也被赶走,站台内空空荡荡,整个车站只有交大近3000名学生和国民党军警以及零星的铁路职工。护校委员会联络组先与站方交涉购买团体票,北站站长声称,已奉上司命令,不卖票。后又说交通部次长凌鸿勋答应将陪同朱家骅10时半乘机来沪,约75分钟即可到达车站,不让学生们赴京。

11时50分左右,吴国桢、田培林(教育部次长)、方治(国民党市党部主任)、潘公展(市参议会议长)、吴保丰等赶到北站,同护校委员会主席团成员进行谈判,力图阻止学生赴京。主席团成员提出“交通大学应名副其实成为交通大学”等8项要求。国民党当局方面,有的唱红脸,有的唱白脸,谈过来,谈过去,就是不解决实际问题,谈判毫无结果。

谈判过程中,张公纬指挥学生整队进入月台准备登车。此时,车站内已空无一车。没有车,怎么赴京?主席团成员商量后,决定组织几个小组,沿各条路轨分头寻找机车和车皮。在铁路员工帮助下,学生们终于找到了机车和车皮。一列由机械系学生傅家邦、丁仰炎等开动的火车驶进月台,广大学生一片欢呼,准备分批登车。

交大传奇:把火车开到南京去|战斗在交通大学的中共地下党

1947年5月13日,护校晋京请愿队伍准备启程

开上月台的列车只挂有8节客车,不够全体学生乘坐。这时,其他学生又在铁路员工暗中帮助下找到27节闷罐车车厢。傅家邦、丁仰炎等即将原列车开出站台,改挂闷罐车车厢,再次开进月台。学生们无比振奋,纷纷要求马上上车,开赴南京。山茶社员马上利用“打倒列强”的曲调,现场编写新歌词:

“火车不开,火车不开,

自家开,自家开!

交大同学真正崭(注:上海话“好”的意思),

交大同学真正崭,

真正崭,真正崭! ”

学生们熟悉这首曲调,很快就学会。在上海音专学生陈良的指挥下齐声合唱,士气十分高涨。

下午5时左右,吴国桢、潘公展、方治再次来到北站进行拦阻。他们借吴保丰之口说:“朱部长限学生于6时半前退出月台,明晨8时上课,否则全部开除学籍。”吴国桢宣称:“教育部已接受学生要求,倘再有越轨行动,要依法制裁!”绝大多数交大学生为朱家骅的一再失信所激怒,非但未被威胁所压倒,反而斗志更旺,强烈要求马上上车。此时,暨南大学、上海医学院、浙江英士大学的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拦,来到月台,高呼“支援交大护校斗争!”“欢送交大同学晋京请愿!”交大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在场群众的情绪达到了高潮。

6时半,请愿团总指挥组织学生上了车。请愿车车头上贴着由穆汉祥书写的笔力雄健的“交大万岁”,车厢上贴着“国立交通大学晋京请愿专车”的红色大字。6时45分,汽笛长鸣,由交大学生自己开动的火车缓缓驶出车站,向南京方向进发。6时55分,列车开到麦根路大扬旗路口,铁路局奉当局的命令,竟将前方一段铁轨拆除,列车不得不停止前进。但是铁路工人却把拆下的铁轨和工具留在路旁。土木系学生立即把路轨重新铺好,列车继续前进。行驶了一段路,前面的铁轨又被拆除,这次把拆下来的铁轨也搬走了。土木系学生毫不气馁,将列车后面的一段铁轨拆下来抬到列车之前,补上被拆除的铁轨,列车又向西开进,到达麦根路车站。

晚上7时40分左右,全副武装的青年军202师一个营的士兵布阵在列车两旁。小股士兵想夺车门而上,阻止学生前进。学生们奋起抵御,把住车门,不让士兵窜入。许多当过兵的学生,前去向士兵做工作,力劝士兵不要干预。僵持到晚上9时20分左右,吴国桢、方治与交通部次长凌鸿勋、上海市公用局长赵曾钰等人来到麦根路车站,与学生代表又谈判了一个小时,学生代表坚持要朱家骅亲临现场谈判,不同意仅由吴国桢等出面担保,谈判再次失败。晚上10时45分左右,列车又继续开动。靠近真如车站时,已是午夜时分。此时,国民党当局又将前面一大段弯道铁轨拆除。学生们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弯道替补,同时机车里的水也快耗尽,列车已难以再前进。但学生们斗志不减,不肯下车返校。护校委员会主席团派人通知各个车厢做好应付军警冲击抓人的准备,让各大、中、小队长都把袖标撤下。面对可能来临的危险,绝大多数学生十分沉着,并不畏惧。

14日凌晨1时左右,朱家骅终于坐着装甲车赶到现场。他用扩音器叫喊:“交大学生集体中断交通,已经不是学生的行为了,你们要马上回校,不然就全体开除。”当时的形势十分紧张,青年军已在路口严密布阵,一场血腥的镇压迫在眉睫。

面对严峻的形势,如何对学生们进行引导,是摆在地下党组织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在此关键时刻,中共上海学委副书记吴学谦、国立大学区委委员浦作赶到现场,秘密找到国立大学区委委员吴增亮,传达了中央上海局书记刘晓、钱瑛的指示:要掌握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当前形势不可硬拼,宜争取及时妥善解决,胜利返校,避开敌人的血腥镇压,保护群众积极性。当时,刘晓直接布置的“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已经启动,如果交大学生先在护校运动中遭到镇压,对整个运动局面势将形成不良影响。根据这一精神,总支委员分头到各个车厢向党员传达,党员又分别向积极分子做说服工作。学生自治会党团负责人也派人上机车向傅家邦、丁仰炎等学生“司机”了解机车运转情况,研究执行刘晓同志指示的对策。

拂晓,学生们下车与公路上国民党当局人士隔着一条小溪对峙,支持主席团成员跨过小溪去和朱家骅谈判。当周盼吾、周寿昌等代表来到公路上时,朱家骅已经借机离开,只有吴国桢、蒋经国、宣铁吾、田培林、凌鸿勋等在场,他们把朱家骅亲笔签署的书面答复交给学生代表,内容共5条:(1)交大校名不更改;(2)轮机、航海两科不停办;(3)学校经费依照实际需要增加,与其他大学平等;(4)员工名额按班级人数照章增加;(5)如有未尽事宜,师生及校友可派代表晋京面商。主席团经过研究,认为朱家骅本人已签字保证,护校要求基本达到。当即由周寿昌向全体学生宣读朱家骅签署的书面答复,由周盼吾表达主席团的意见:“这次护校已经取得基本胜利,我们回校去继续罢课,再派代表到南京谈判,直到完全胜利为止。如果谈判达不到全部要求,我们再第二次全体到南京请愿。”学生们热烈鼓掌,欢呼胜利。随即分乘上海市公用局专门调来的40辆公共汽车凯旋返校。

5月15日晚,学生自治会召开系科代表大会,选出胡国定、丁仰炎等15名赴京谈判代表,并决定继续罢课支持代表谈判斗争,直到护校要求全部达到为止。教授会也派出钟伟成、季文美两位教授代表共同赴京。经过谈判,教育部重新承诺了朱家骅签署的要求,并当即拨付了一笔经费。谈判代表在南京召开了记者招待会,介绍护校运动的宗旨、目的和经过,以取得各界人士的理解和支持。至此,交大护校运动胜利结束。

交大传奇:把火车开到南京去|战斗在交通大学的中共地下党

1947年5月,交大学生赴南京谈判15名代表在南京中央大学的合影

护校运动充分体现了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和组织能力。交大党总支和各支部认真贯彻上级指示,通过学生自治会、护校委员会和各个社团、班级中的党员,在政治、组织和策略上进行工作,争取与团结最广大的群众,形成了全校师生员工包括校方一些主要领导人和校友在内的广泛的统一战线,显示了斗争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

护校运动充分显示了党领导下的群众运动的强大威力。运动迅速发展为包括全校95%以上学生参加的最广泛的群众运动,进一步壮大了进步力量,团结了中间群众,孤立了反动势力。很多学生在护校运动中擦亮了眼睛,彻底丢掉了对国民党政府的幻想,成为爱国民主运动的骨干力量。

护校运动是国民党统治区爱国民主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有力打击,在交大的历史上,在上海和全国爱国民主学生运动的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1960年5月28日,毛泽东主席在上海视察中国第一枚火箭(T-7M火箭)时,当知道该火箭主任工程师、现场讲解员潘先觉是交大毕业的学生时,立即说道:“啊,交通大学!是不是那个学生自己开火车到南京请愿的交通大学?”当得到肯定答复后,毛主席紧握潘先觉的手,赞赏之情溢于言表。

交大传奇:把火车开到南京去|战斗在交通大学的中共地下党

《民主堡垒——战斗在交通大学的中共地下党

(1925~1949)》

上海交通大学党史校史研究室 编著

38:00元

ISBN 9787313048561

上海交通大学撰写的《民主堡垒》一书生动再现了解放前中国共产党在交通大学不屈斗争的历史,忠实记录了交大青年学子历经磨炼走向光明的历程,是一部缅怀先辈、激励后学的佳作。

——夏征农

这本书反映了日月如晦年代中共交大地下党的艰苦斗争。这是一首解放的歌,这是一幅胜利的画。

——陈一鸣

交通大学早在1925年就建立了中共党组织。《民主堡垒》一书生动地展示了这所古老高等学府,中国地下党的斗争历程。再现了当时青年大学生追求真理、改造旧中国、建设新中国的不懈努力。以史为鉴,弘扬传统,与时俱进,再铸辉煌。

——邵有民

交大传奇:把火车开到南京去|战斗在交通大学的中共地下党
交大传奇:把火车开到南京去|战斗在交通大学的中共地下党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关注、点赞、留言、转发,分享你的感受

长按二维码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交大社微店购买更多好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