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傳奇:把火車開到南京去|戰鬥在交通大學的中共地下黨

交大传奇:把火车开到南京去|战斗在交通大学的中共地下党

交大传奇:把火车开到南京去|战斗在交通大学的中共地下党

★ 前言 ★

在中國共產黨建黨97週年來臨之際,小編將《民主堡壘——戰鬥在交通大學的中共地下黨(1925~1949)》一書中精彩部分與讀者分享。

1960年5月28日,毛澤東主席在上海視察中國第一枚火箭(T-7M火箭),當知道該火箭主任工程師潘先覺是交大畢業時說:“啊,交通大學!是不是那個學生自己開火車到南京請願的交通大學?”得到肯定答覆後,毛主席緊握潘先覺的手,讚賞之情溢於言表。

交大传奇:把火车开到南京去|战斗在交通大学的中共地下党

護校運動:“把火車開到南京去”

交大传奇:把火车开到南京去|战斗在交通大学的中共地下党

1947年5月13日,在中共交大總支的領導下,交通大學近3000名學生髮起聲勢浩大的護校運動,衝破層層攔阻,自行開火車去南京向國民黨政府請願抗議,迫使政府當局勉強同意了師生們的各項要求。

交大護校運動的爆發決不是偶然的。1946年6月全面內戰爆發以後,國民黨在軍事戰線上的屢屢受挫,對外更加依附於美國,對內加緊掠奪和壓迫,經濟危機日益嚴重。在文化教育方面,不斷削減經費開支,造成許多學校的辦學經費入不敷出。由於國民黨內部的派系鬥爭延伸到了交大,交大的處境較其他學校更為困難。當時交大校長吳保豐(CC系)與教育部部長朱家驊(政學系)並非一個派系,朱家驊為了擴充勢力,經常扣壓和削減交大的日常經費,以逼走吳保豐。教育部核准交大教職員為423名,卻只支付302名的薪金;1947年教育部撥給交大每月經費1000萬元,而學校實際開銷需5000萬元以上,如此巨大的缺口,致使學校寅吃卯糧,長期拖欠教職工薪金,學生學習和生活條件也日益惡化,引起廣大師生的極大不滿。當時交大校園內曾出現過一幅諷刺性對聯:

“打內戰交關(注:上海話“非常”的意思)起勁,辦教育一塌糊塗。”

由經費問題引發的學校危機日趨嚴重。先是1946年秋教育部為解決經費不足強令交大停辦航海、輪機兩科,之後一連串圖謀肢解交大的消息接踵而至。1947年初教育部不準交大設立水利、紡織、化工三個工程系,甚至還盛傳撤銷已開辦近30年之久的管理學院。教育當局的連續壓制和打擊,嚴重威脅到交大的生存和前途,遭到師生和校友一致的反對。護校的呼聲和行動像野火春風般地在全校蔓延。航海、輪機兩科學生首先奮起反抗,其他系科學生紛紛響應,要求教育部收回成命,但毫無結果。1947年3月底4月初,校園內大字報已經鋪天蓋地,用語也越來越激烈。4月初,1000多名學生聯名開展護校運動,要求學生自治會出面領導,以更好地推動護校運動。

對於經費危機引發的各種矛盾,中共交大組織一開始就十分重視。當教授會於1946年進行反欠薪罷教時,黨組織就發動學生罷課支持;同時發起了慰問教師的活動,並通過學生自治會密切注意著事態發展。黨總支在中共上海學委直接領導下,分析了學校領導、教授、學生等各方面的態度,充分肯定群眾要求護校的正義性,認為交大危機是國民黨內戰獨裁政策的結果,護校運動已經成為師生員工和校友們的共同要求;決定進一步加強領導,深入動員群眾,放手發動群眾開展護校鬥爭。黨總支通過學生自治會黨團向學生自治會成員做工作。自治會迅即召開系科代表大會,成立了由周盼吾、周壽昌、張公緯(餘力)、丁永康、胡國定、丁仰炎、胡蔭(胡曉槐)、譚西夷(秦亦山)等學生組成的護校委員會,組織推進護校鬥爭。

4月8日,適逢交大51週年校慶。護校委員會邀請陳石英、裘維裕、鍾偉成等教授參加護校座談會,並向參加校慶的校友徵集護校簽名。5月5日,校方向教育部交涉,仍然沒有結果。廣大學生強烈要求護校委員會派代表和吳保豐校長共同赴京請願。教授會表示支持,老校長唐文治也呼籲“團結一致,共赴校難”。護校委員會隨即派出周盼吾、張公緯和航海、輪機兩科的代表各1名,與校長吳保豐同去教育部交涉,卻遭到教育部長朱家驊的斥責,蠻橫地拒絕了交大師生的一切請求。

請願師生代表返滬後,學生自治會和護校委員會決定立即召開全校學生大會,由周盼吾、張公緯彙報請願經過。當講到朱家驊態度強硬、請願毫無結果時,全體學生被激怒了。“全校集體到南京請願去!”“為交大的生存而鬥爭!”“找朱家驊算賬去!”等憤怒的呼聲此起彼伏,響徹了整個會場。同時,吳保豐也主持召開教授會,作出支持學生請願的決議。

至此,群眾性的護校運動己奔騰成潮。是日晚,學生自治會黨團成員秘密開會。會議認為,群眾堅決要求集體去南京請願,群眾的熱情很高,黨不能潑冷水,只能因勢利導。會議並決定,進一步放手發動群眾,迎接革命新高潮;黨組織要站在運動前列,進一步加強領導,引導運動走向勝利;黨團成員要提高警惕,組織好請願隊伍,避免與敵人正面衝突。

5月9日晚,系科代表大會召開。會議通過了全校學生晉京請願的決議,並提出8項要求和6項行動。8項要求的要點是:交大校名不容更改,交大不容歧視;院系不容分割,航海、輪機兩科不容停辦;紡織、水利、化工三系必須設立;學校經費必須增加;教職員工名額必須補足;增加儀器設備和校舍;增加公費名額及公費金額等。6項行動的要點是:自10日起全校罷課,不達目的,決不復課;全體同學共赴校難,晉京請願;聯絡各校,通電全國;聯絡校方和教授;舉行記者招待會等。請願要求是護校運動的目標,使廣大師生明確了鬥爭的方向。

學生自治會中的黨員和積極分子,還通過鍾偉成、裘維裕等教授與校長吳保豐溝通,使他支持學生護校鬥爭。吳保豐私下讓總務長季文美將200萬法幣交給護校委員會。護校委員會交通組(由愚公社負責)又通過學校附近書店金老闆和吳保豐的關係,租到50多輛運貨卡車,衝破了市政府不準出租汽車給交大的禁令。

在短短几天內,在護校委員會的嚴密分工下,晉京請願準備工作緊張而有序地進行。護校組織設主席團統一領導,下設談判組和主席團發言人、學生隊伍的正副總指揮,還有組織組、宣傳組、通訊組、聯絡組、總務組等24個小組,為防止特務破壞,專設學生糾察隊,嚴密保護主席團。護校委員會組織組譚西夷根據所掌握的學生政治傾向,把學生混合搭配編成大、中、小隊,使各隊中進步力量居於主導地位。以曹炎為首的“知行社”成員承擔了總務組,從救濟總署弄來一批黑麵包,幫助解決了請願過程中的吃飯問題。

正當赴京請願工作加緊準備之時,學生群眾中出現了兩種不同意見。有的主張增派更多的代表分批晉京請願;有的則認為護校只是治標,反內戰才是治本,主張同時提出護校和反內戰的主張。黨總支考慮到當時廣大群眾所能接受的程度,認為思想上首先統一到系科代表大會通過的“集體晉京請願”的護校決議上來。經過學生自治會和護校委員會中的黨組織的工作,統一了思想認識。

5月13日清晨5時左右,學生們開始集合。全校95%以上近3000名學生分別登上了57輛卡車。隊伍總指揮以及各大隊、中隊、小隊隊長均佩戴鮮明的袖標,儼然是一支紀律嚴明的隊伍,待命出發。護校隊伍正要開出校門時,市長吳國楨等人慌忙趕來,他們站在請願車隊之前雙臂橫攔,企圖阻止車隊出門。面對這種突發情況,幾個糾察隊員,機靈地一邊高呼“保護市長”,一邊將吳國楨拽至路旁,請願車隊迅速開出校門。

請願車隊到達北火車站後,學生們井然有序地下車,列隊進入鐵路局旅客休息室。此時的北站內外,軍警四處戒備,如臨大敵,站內所有火車都已停開,旅客也被趕走,站臺內空空蕩蕩,整個車站只有交大近3000名學生和國民黨軍警以及零星的鐵路職工。護校委員會聯絡組先與站方交涉購買團體票,北站站長聲稱,已奉上司命令,不賣票。後又說交通部次長凌鴻勳答應將陪同朱家驊10時半乘機來滬,約75分鐘即可到達車站,不讓學生們赴京。

11時50分左右,吳國楨、田培林(教育部次長)、方治(國民黨市黨部主任)、潘公展(市參議會議長)、吳保豐等趕到北站,同護校委員會主席團成員進行談判,力圖阻止學生赴京。主席團成員提出“交通大學應名副其實成為交通大學”等8項要求。國民黨當局方面,有的唱紅臉,有的唱白臉,談過來,談過去,就是不解決實際問題,談判毫無結果。

談判過程中,張公緯指揮學生整隊進入月臺準備登車。此時,車站內已空無一車。沒有車,怎麼赴京?主席團成員商量後,決定組織幾個小組,沿各條路軌分頭尋找機車和車皮。在鐵路員工幫助下,學生們終於找到了機車和車皮。一列由機械系學生傅家邦、丁仰炎等開動的火車駛進月臺,廣大學生一片歡呼,準備分批登車。

交大传奇:把火车开到南京去|战斗在交通大学的中共地下党

1947年5月13日,護校晉京請願隊伍準備啟程

開上月臺的列車只掛有8節客車,不夠全體學生乘坐。這時,其他學生又在鐵路員工暗中幫助下找到27節悶罐車車廂。傅家邦、丁仰炎等即將原列車開出站臺,改掛悶罐車車廂,再次開進月臺。學生們無比振奮,紛紛要求馬上上車,開赴南京。山茶社員馬上利用“打倒列強”的曲調,現場編寫新歌詞:

“火車不開,火車不開,

自家開,自家開!

交大同學真正嶄(注:上海話“好”的意思),

交大同學真正嶄,

真正嶄,真正嶄! ”

學生們熟悉這首曲調,很快就學會。在上海音專學生陳良的指揮下齊聲合唱,士氣十分高漲。

下午5時左右,吳國楨、潘公展、方治再次來到北站進行攔阻。他們借吳保豐之口說:“朱部長限學生於6時半前退出月臺,明晨8時上課,否則全部開除學籍。”吳國楨宣稱:“教育部已接受學生要求,倘再有越軌行動,要依法制裁!”絕大多數交大學生為朱家驊的一再失信所激怒,非但未被威脅所壓倒,反而鬥志更旺,強烈要求馬上上車。此時,暨南大學、上海醫學院、浙江英士大學的學生代表,衝破軍警阻攔,來到月臺,高呼“支援交大護校鬥爭!”“歡送交大同學晉京請願!”交大學生報以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在場群眾的情緒達到了高潮。

6時半,請願團總指揮組織學生上了車。請願車車頭上貼著由穆漢祥書寫的筆力雄健的“交大萬歲”,車廂上貼著“國立交通大學晉京請願專車”的紅色大字。6時45分,汽笛長鳴,由交大學生自己開動的火車緩緩駛出車站,向南京方向進發。6時55分,列車開到麥根路大揚旗路口,鐵路局奉當局的命令,竟將前方一段鐵軌拆除,列車不得不停止前進。但是鐵路工人卻把拆下的鐵軌和工具留在路旁。土木系學生立即把路軌重新鋪好,列車繼續前進。行駛了一段路,前面的鐵軌又被拆除,這次把拆下來的鐵軌也搬走了。土木系學生毫不氣餒,將列車後面的一段鐵軌拆下來抬到列車之前,補上被拆除的鐵軌,列車又向西開進,到達麥根路車站。

晚上7時40分左右,全副武裝的青年軍202師一個營的士兵佈陣在列車兩旁。小股士兵想奪車門而上,阻止學生前進。學生們奮起抵禦,把住車門,不讓士兵竄入。許多當過兵的學生,前去向士兵做工作,力勸士兵不要干預。僵持到晚上9時20分左右,吳國楨、方治與交通部次長凌鴻勳、上海市公用局長趙曾鈺等人來到麥根路車站,與學生代表又談判了一個小時,學生代表堅持要朱家驊親臨現場談判,不同意僅由吳國楨等出面擔保,談判再次失敗。晚上10時45分左右,列車又繼續開動。靠近真如車站時,已是午夜時分。此時,國民黨當局又將前面一大段彎道鐵軌拆除。學生們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彎道替補,同時機車裡的水也快耗盡,列車已難以再前進。但學生們鬥志不減,不肯下車返校。護校委員會主席團派人通知各個車廂做好應付軍警衝擊抓人的準備,讓各大、中、小隊長都把袖標撤下。面對可能來臨的危險,絕大多數學生十分沉著,並不畏懼。

14日凌晨1時左右,朱家驊終於坐著裝甲車趕到現場。他用擴音器叫喊:“交大學生集體中斷交通,已經不是學生的行為了,你們要馬上回校,不然就全體開除。”當時的形勢十分緊張,青年軍已在路口嚴密佈陣,一場血腥的鎮壓迫在眉睫。

面對嚴峻的形勢,如何對學生們進行引導,是擺在地下黨組織面前的一個嚴峻問題。在此關鍵時刻,中共上海學委副書記吳學謙、國立大學區委委員浦作趕到現場,秘密找到國立大學區委委員吳增亮,傳達了中央上海局書記劉曉、錢瑛的指示:要掌握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當前形勢不可硬拼,宜爭取及時妥善解決,勝利返校,避開敵人的血腥鎮壓,保護群眾積極性。當時,劉曉直接佈置的“反飢餓、反內戰”運動已經啟動,如果交大學生先在護校運動中遭到鎮壓,對整個運動局面勢將形成不良影響。根據這一精神,總支委員分頭到各個車廂向黨員傳達,黨員又分別向積極分子做說服工作。學生自治會黨團負責人也派人上機車向傅家邦、丁仰炎等學生“司機”瞭解機車運轉情況,研究執行劉曉同志指示的對策。

拂曉,學生們下車與公路上國民黨當局人士隔著一條小溪對峙,支持主席團成員跨過小溪去和朱家驊談判。當週盼吾、周壽昌等代表來到公路上時,朱家驊已經藉機離開,只有吳國楨、蔣經國、宣鐵吾、田培林、凌鴻勳等在場,他們把朱家驊親筆簽署的書面答覆交給學生代表,內容共5條:(1)交大校名不更改;(2)輪機、航海兩科不停辦;(3)學校經費依照實際需要增加,與其他大學平等;(4)員工名額按班級人數照章增加;(5)如有未盡事宜,師生及校友可派代表晉京面商。主席團經過研究,認為朱家驊本人已簽字保證,護校要求基本達到。當即由周壽昌向全體學生宣讀朱家驊簽署的書面答覆,由周盼吾表達主席團的意見:“這次護校已經取得基本勝利,我們回校去繼續罷課,再派代表到南京談判,直到完全勝利為止。如果談判達不到全部要求,我們再第二次全體到南京請願。”學生們熱烈鼓掌,歡呼勝利。隨即分乘上海市公用局專門調來的40輛公共汽車凱旋返校。

5月15日晚,學生自治會召開系科代表大會,選出胡國定、丁仰炎等15名赴京談判代表,並決定繼續罷課支持代表談判鬥爭,直到護校要求全部達到為止。教授會也派出鍾偉成、季文美兩位教授代表共同赴京。經過談判,教育部重新承諾了朱家驊簽署的要求,並當即撥付了一筆經費。談判代表在南京召開了記者招待會,介紹護校運動的宗旨、目的和經過,以取得各界人士的理解和支持。至此,交大護校運動勝利結束。

交大传奇:把火车开到南京去|战斗在交通大学的中共地下党

1947年5月,交大學生赴南京談判15名代表在南京中央大學的合影

護校運動充分體現了中共地下黨組織的領導作用和組織能力。交大黨總支和各支部認真貫徹上級指示,通過學生自治會、護校委員會和各個社團、班級中的黨員,在政治、組織和策略上進行工作,爭取與團結最廣大的群眾,形成了全校師生員工包括校方一些主要領導人和校友在內的廣泛的統一戰線,顯示了鬥爭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

護校運動充分顯示了黨領導下的群眾運動的強大威力。運動迅速發展為包括全校95%以上學生參加的最廣泛的群眾運動,進一步壯大了進步力量,團結了中間群眾,孤立了反動勢力。很多學生在護校運動中擦亮了眼睛,徹底丟掉了對國民黨政府的幻想,成為愛國民主運動的骨幹力量。

護校運動是國民黨統治區愛國民主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有力打擊,在交大的歷史上,在上海和全國愛國民主學生運動的歷史上,譜寫了光輝燦爛的一頁,將永遠留在人們的記憶中。1960年5月28日,毛澤東主席在上海視察中國第一枚火箭(T-7M火箭)時,當知道該火箭主任工程師、現場講解員潘先覺是交大畢業的學生時,立即說道:“啊,交通大學!是不是那個學生自己開火車到南京請願的交通大學?”當得到肯定答覆後,毛主席緊握潘先覺的手,讚賞之情溢於言表。

交大传奇:把火车开到南京去|战斗在交通大学的中共地下党

《民主堡壘——戰鬥在交通大學的中共地下黨

(1925~1949)》

上海交通大學黨史校史研究室 編著

38:00元

ISBN 9787313048561

上海交通大學撰寫的《民主堡壘》一書生動再現瞭解放前中國共產黨在交通大學不屈鬥爭的歷史,忠實記錄了交大青年學子歷經磨鍊走向光明的歷程,是一部緬懷先輩、激勵後學的佳作。

——夏徵農

這本書反映了日月如晦年代中共交大地下黨的艱苦鬥爭。這是一首解放的歌,這是一幅勝利的畫。

——陳一鳴

交通大學早在1925年就建立了中共黨組織。《民主堡壘》一書生動地展示了這所古老高等學府,中國地下黨的鬥爭歷程。再現了當時青年大學生追求真理、改造舊中國、建設新中國的不懈努力。以史為鑑,弘揚傳統,與時俱進,再鑄輝煌。

——邵有民

交大传奇:把火车开到南京去|战斗在交通大学的中共地下党
交大传奇:把火车开到南京去|战斗在交通大学的中共地下党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關注、點贊、留言、轉發,分享你的感受

長按二維碼關注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交大社微店購買更多好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