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北大、復旦、交大、浙大、中科大浙江招生新模式分析報告

北大清華在浙招生政策分析

2018年清北在浙合計招生約370人,包括普通批次、博雅計劃/領軍計劃、自主招生、三位一體、外語類保送和競賽保送、體育特長生和藝術特長生等多項計劃。

清華、北大、復旦、交大、浙大、中科大浙江招生新模式分析報告


清華、北大、復旦、交大、浙大、中科大浙江招生新模式分析報告

全國博雅&全國領軍

北大清華在浙江仍然保留了與全國同步的博雅計劃/領軍計劃項目,這也被很多家長稱為“大博雅/大領軍”

不僅在浙江,在全國範圍內,獲得大博雅(A+評級)和大領軍(優秀評級)資格的學生也非常之少。獲得這個評級的學生,基本是各省佼佼者,甚至有家長認為他們就是“潛在的狀元”。

要取得“大博雅/大領軍”資格,尤其是第一次選考“英語+三門”的成績,就非常重要。

獲得“大博雅/大領軍”資格的學生,高考後無需筆試僅面試,且有保底降分。

另外,獲得“大博雅”資格的學生,如報名博雅計劃時第一志願選擇“光華管理學院”或“經濟學院”,則有一輪額外的專業面試機會,爭取全國屈指可數的專業降分,鎖定熱門專業。

2018年領軍計劃在浙江錄取的15個學生,同時取得了清華三位一體的錄取資格。

清華、北大、復旦、交大、浙大、中科大浙江招生新模式分析報告

浙江三位一體

三位一體招生同樣面向綜合成績突出的學生。

與自主招生不同的是,三位一體並不通過“認定降分”的方式進行錄取,而是通過

“校測決定入圍,綜合分決定錄取”的流程進行擇優錄取。其中的綜合分,由60%的高考、30%的高校自主選拔和10%的學業水平考試共同構成。

高考結束後的一週進行校測(筆試、面試);6月22日前根據校測成績公佈入圍名單(如清華三位一體不超過178人入圍);高考成績公佈後,按照高考校測學考“6:3:1”的比例,清北從各自入圍學生中擇優錄取。

清華、北大、復旦、交大、浙大、中科大浙江招生新模式分析報告

因此,兩個環節至關重要:通過初審取得考試資格、通過校測取得入圍資格。

首先,通過高水平大學三位一體初審的關鍵在於綜合成績,尤其是11月選考(改革後推至次年1月)的“三門+英語”成績。

不僅如此,綜合成績的高低還將決定初審通過的評級。

北大三位一體初審分A+、A、B三個評級。其中:

A+:免筆試僅面試,筆試計滿分A:筆試+面試資格,且確定入圍B:通過筆試才能獲得面試資格。

筆試滿分40分與面試滿分60分共同構成三位一體校測的成績,再乘以30%計入綜合分。

清華三位一體初審分A+、A、P三個評級,並且對應從高到低的初評分數計入總分。其中:

A+:筆試+面試資格,且確定入圍A:筆試面試資格;P:通過筆試才能獲得面試資格。

初評滿分40分、筆試滿分30分與面試滿分30分共同構成三位一體校測的成績,再乘以30%計入綜合分。

實際上,獲得清北三位一體A+評級的往屆學生,在第一次選考中基本都取得了“三門+英語”440分的突出成績(滿分450分)。

其次,突出的校測成績是決定入圍的關鍵,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入圍後綜合分的高低。

750分的高考總分摺合成60分,意味著12.5分高考分換算成1分綜合分。校測對於高考拉不開差距的頂尖學生來說,意義不言而喻。

校測的難度與北大清華自主招生、博雅領軍看齊。6月10日上午的清華三位一體筆試,與上海領軍、領軍計劃、清華自主招生、清華自強計劃同卷測試;6月10日下午的北大三位一體筆試,上海博雅、博雅計劃、北大築夢計劃同卷測試。

北大校測筆試科目為:語數外+理化歷政4選2(理/史至少選1)。

清華校測筆試科目為:數學+理化史3選1(物理名額最多)。

數學、物理的重要性和區分度都決定了這兩個科目是備考的重點。

到了面試環節,清華均為半結構化綜合面試。而北大則區分了科學素養面試和人文素養面試(2選1)。選擇理工科專業的學生必須參加科學素養面試,與傳統面試不同,面試時由學生進行物理題的解題和講解。對於物理薄弱的學生來說,是一大挑戰。

清華、北大、復旦、交大、浙大、中科大浙江招生新模式分析報告

北大清華自主招生

許多機構總告訴家長說,“清北自主招生的降分率有多高”,鼓動很多並不符合條件的學生報名“碰碰運氣”。

實際上,通過清北自主招生初審的學生,多半是競賽已獲簽約的學生和各種夏令營、秋令營、冬令營獲得降分或資格的學生。已獲簽約降分的學生,仍需報考清北自主招生,但無需參加後續任何考核。換句話說,他們就是降分比例中的“分子”。

清華、北大、復旦、交大、浙大、中科大浙江招生新模式分析報告

浙江本身是競賽強省,通過競賽考試獲得簽約降分的學生不在少數。

但仍有為數眾多的非競賽生,通過與競賽不掛鉤的北大暑期課堂、清華文科營獲得降分。這也是許多學生和家長存在誤區的地方,誤以為清北的各種營必須要競賽獲獎。

2018年獲得北大自主招生降分的107人中,除60餘名通過全國決賽、“飛籤”或金秋營獲得降分的競賽生外,尚有40餘名非競賽生,通過哲學營、天文營、史學營、信科營、環科營、城環營、國關營、工學營、地學營、人文寒假課堂等不與競賽掛鉤的途徑獲得降分。

2018年獲得清華自主招生降分的63名人中,除44餘名通過全國決賽、“飛籤”、金秋營等測試獲得降分的競賽生外,尚有約20名學生通過清華文科營、清華工科營獲得降分。

北大暑期課堂涵蓋信科、工學、天文、環科、城環、國關、史學、哲學、考古、藝術等專業。暑期課堂於高二下學期的6月申請,初審的門檻即學生的綜合排名而非競賽成績。根據營內考核情況給予對應專業自主招生資格。

清華文科營於高三上學期11月底12月初申請,初審的門檻同樣是學生的綜合排名。也有少部分清華暑期學校優秀營員和作文競賽優勝的學生通過初審。營內考核語數外和文綜,根據考核情況直接確定相當於降分的考核等級。

清華工科營包括10個挑戰賽,初審的門檻包括突出的綜合排名、競賽省隊或多科省一、科創或發明成果、專業作品等等。實際上在創意創新挑戰賽、未來城市與智能建造創新賽(土木)、人居科學與建成環境設計賽(建築)中均有大量無競賽獎的學生。

除了競賽簽約和各種營外,另有很少一部分具有作文獎項(培文杯/新概念/創新作文大賽等)、科創獎項(明天小小科學家/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國學特長等。

清華、北大、復旦、交大、浙大、中科大浙江招生新模式分析報告

◆ ◆ ◆

復旦在浙招生政策分析

復旦(含醫學部)在浙招生260餘人,包括提前批、普通一段平行志願、三位一體、自主招生、專項計劃、保送生、特長生等項目。

清華、北大、復旦、交大、浙大、中科大浙江招生新模式分析報告

復旦自主招生

與綜評的盛況相比,2018年復旦自主招生降分的浙江學生約30人,通過降分錄取的僅6人。原因在於,三位一體和自主招生已成為面向不同類型學生的招生選拔途徑。

復旦自主招生包括三類學生:國決銀牌(含已簽約學生)、望道計劃和博雅杯。

望道計劃明確要求數理化省一等獎或信息省一等獎(且noip360分以上)。博雅杯則面向文科成績突出的學生, 降分鎖定在文史哲專業。學生報名時需要提交一篇書評,高考後參加寫作考核。

清華、北大、復旦、交大、浙大、中科大浙江招生新模式分析報告

可以說,復旦自主招生條件是非常明確的,省一等獎就是一張入場券。

清華、北大、復旦、交大、浙大、中科大浙江招生新模式分析報告

復旦三位一體

三位一體面向的是綜合成績突出的學生。其中11月選考(後推遲到1月)的“三門+英語”的成績尤其重要。

復旦三位一體的綜合分,由60%的高考、30%的高校自主選拔和10%的學考構成。流程與清北三位一體類似。初審結果公佈後,學生需在5月27日登陸浙江考試院確認參加復旦三位一體的校測和錄取。通過多所學校三位一體初審的學生此時需一併確認高校錄取的順序。

報名和校測考核分為下列三個專業組。需要提醒的是,復旦的熱門專業經濟學類和經濟管理試驗班要求學生在“物理化學”中至少選擇其一。這與浙江普通批次的招生要求相同。

清華、北大、復旦、交大、浙大、中科大浙江招生新模式分析報告

根據往屆學生的反饋,復旦三位一體均以客觀題的形式進行考察。其中:

理工組和醫學組同卷測試,測試科目為“數學+理科基礎”,包含少部分純英文題目。理科基礎部分,物理題目佔絕大部分,化學生物題量少,難度也低。文史組測試內容包括數學、語文、政治、歷史、地理等科目,數學和歷史的題量大,數學也是最具區分度的科目。

校測的筆試僅決定學生是否取得入圍資格,入圍後面試成績計入校測成績。

清華、北大、復旦、交大、浙大、中科大浙江招生新模式分析報告

◆ ◆ ◆

交大在浙招生政策分析

交大(含醫學部)在浙招生370餘人,包括提前批、普通一段平行志願、三位一體、自主招生、專項計劃、保送生、特長生等項目。

清華、北大、復旦、交大、浙大、中科大浙江招生新模式分析報告

交大自主招生

2018年交大自主招生降分的浙江學生約30人,通過降分錄取的僅7人。

交大自主招生面向數理化信息省一等獎、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全國二等獎、明天小小科學家全國二等獎的獲獎學生。

清華、北大、復旦、交大、浙大、中科大浙江招生新模式分析報告

復旦、交大、浙大、科大也是全國20所將“省一等獎”作為自主招生報名條件的高校中,為數不多能嚴格執行審核的高校。

交大三位一體

三位一體面向的是綜合成績突出的學生。其中11月選考(後推遲到1月)的“三門+英語”的成績尤其重要。

交大三位一體的綜合分,由60%的高考、30%的高校自主選拔和10%的學考構成。流程與清北三位一體類似。初審結果公佈後,學生需在5月27日登陸浙江考試院確認參加交大三位一體的校測和錄取。通過多所學校三位一體初審的學生此時需一併確認高校錄取的順序。

報名和校測考核分為下列三個專業組。需要提醒的是,交大的熱門專業經濟管理試驗班要求學生必須選考“物理”。這與浙江普通批次的招生要求相同。

清華、北大、復旦、交大、浙大、中科大浙江招生新模式分析報告

交大的校測筆試科目非常明確,均以客觀題的形式進行考察。物理和數學均屬於自招難度(高於高考,低於競賽)。而語文同樣難以準備,不僅考察對給定文章的閱讀理解,還考察課外的文學常識。

校測的筆試僅決定學生是否取得入圍資格,入圍後面試成績計入校測成績。

清華、北大、復旦、交大、浙大、中科大浙江招生新模式分析報告

◆ ◆ ◆

中科大在浙招生政策分析

中科大每年在浙招生160餘人,包括普通一段平行志願、三位一體、自主招生、專項計劃等項目。

清華、北大、復旦、交大、浙大、中科大浙江招生新模式分析報告

中科大自主招生

2018年科大自主招生降分的浙江學生僅2人,均選擇其他錄取途徑或填報其他高校。

中科大自主招生主要面向數理化省一等獎、信息生物銅牌的獲獎學生。也有少部分通過英才計劃通過中科大自主招生初審的學生。

清華、北大、復旦、交大、浙大、中科大浙江招生新模式分析報告


清華、北大、復旦、交大、浙大、中科大浙江招生新模式分析報告

中科大三位一體

儘管中科大自主招生、少年班選拔等招生渠道均對競賽生青睞有加,但三位一體面向的卻是綜合成績突出的學生。

2018年入圍中科大三位一體的305人當中,擁有競賽省一等獎的學生僅佔5.6%。而實際上化學和信息省一在中科大校測中並無優勢。

清華、北大、復旦、交大、浙大、中科大浙江招生新模式分析報告

中科大三位一體的綜合分,由50%的高考、40%的高校自主選拔和10%的學考共同構成。其中高考部分按“(高考總分+(數學+物理)÷2)÷8.75”計算。換言之將高考數學總分摺合成225分,高考物理賦分後的總分摺合成150分,放大擅長數理兩科的學生優勢。

中科大三位一體所有專業均要求選考物理,校測筆試科目也與中科大自主招生相同,即數學、物理兩科。並且,中科大三位一體僅進行筆試,不進行面試。

科大學子有時以“中國物理大學”自黑,在選拔中也足見對物理的重視。

清華、北大、復旦、交大、浙大、中科大浙江招生新模式分析報告

◆ ◆ ◆

浙大在浙招生政策分析

浙大在浙招生3100餘人,包括提前批、普通一段平行志願、三位一體、自主招生、自強計劃、保送生和特長生等項目。

清華、北大、復旦、交大、浙大、中科大浙江招生新模式分析報告

浙大自主招生

與綜評的盛況相比,2018年浙大自主招生降分的浙江學生僅25人,錄取人數僅14人。

浙大自主招生面向數理化信息省一等獎、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全國二等獎、明天小小科學家全國二等獎的獲獎學生。

清華、北大、復旦、交大、浙大、中科大浙江招生新模式分析報告

浙大三位一體

三位一體面向的是綜合成績突出的學生。

浙大三一不同專業也對學生的選考科目做出要求:

清華、北大、復旦、交大、浙大、中科大浙江招生新模式分析報告

2016年,浙大三位一體的校測筆試:語數英+物理/歷史。

2017年,僅竺院工科試驗班、醫學試驗班要求測“物理化學”;材料、數字媒體與技術要求測“物理”,其它專業均為自行安排,許多專業僅進行面試。

2018年,明確浙大三位一體的校測筆試:數學英語+語文/物理/化學。

◆ ◆ ◆

浙江省內高校三位一體招生

在浙江開展三位一體招生的高校遠不僅僅是上述六校。

省外高校中,中國科學院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區也在浙江進行三位一體招生。另外,2018年還有50所浙江本地高校開展“高考+校測+學考”的三位一體招生,包括浙江工業大學、浙江財經大學、浙江師範大學等高校。

在招生流程和考核方式上,省內三位一體與高水平大學三位一體均有差異。

省內三位一體在高三2月發佈招生簡章並開始報名,3月末至4月中進行校測考核,4月即根據校測確定入圍名單。在高考後,根據高考分數、高校自主選拔、學業水平考試成績決定錄取。

省內三一的初審主要依據學生的學業水平考試的等級。

由於浙江的學業水平考試成績以等級呈現(上海及其他新高考省份以“合格/不合格”呈現),10門學考中幾門A、幾門B就是通過初審的關鍵。例如2018年浙江工業大學三位一體要求10門學考達到7A,浙江財經大學則要求至少6A3B。

清華、北大、復旦、交大、浙大、中科大浙江招生新模式分析報告

◆ ◆ ◆

多元招生制度的變與不變

與上海新高考相比,浙江新高考同樣指向兩大類頂尖學生:

一類是綜合成績突出的學生。高校通過三位一體將其收入麾下,彌補高考改革後頂尖學生難以拉開差距的缺憾。

一類是競賽成績突出的學生。高校給予最頂尖的學生保送、簽約降分的優惠,對其餘學生再進行多次考核識別。

與上海政策的不同之處在於:

首先,浙江選考賦分更細,賦高分的壓力更大。上海等級性考試分11檔賦分,只要進入前5%即可得滿分70分。浙江選考分21檔賦分,必須進入前1%才能獲得滿分100分。因此,頂尖學生的競爭更激烈。

其次,浙江選考考兩次,且首次選考影響三位一體資格。一方面,高考的壓力確實被更頻繁的考試所分擔;但另一方面,學生的備考壓力反而增加,且催生了“田忌賽馬”的風險。上海等級考只在高考前進行一次,並非不合理。

最後,浙江學考同樣劃分等級,平添額外壓力。儘管學考的考查範圍僅限必修,但在每門劃等級的情況下,為應對三位一體,要爭取“10A”的學生仍需要謹慎備考。相比之下,上海合格性考試僅分“合格/不合格”,就要簡單得多。

當然,制度的變遷有其內在規律。對於頂尖學生來說,理性地進行規劃,審慎地對待每一次機會,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第一,選考物理意味著更多的機會。不僅在選專業上有更大自由度,更是為了應對高校的校測考核。目前,浙江對於選考物理的考生已出臺“最低6.5萬”的保障措施。第二,重視選考和學考的等級和成績。對於爭取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機會的學生來說,選考三門的高分和10門選考的等級,都是分分必爭的關鍵。第三,務必提前瞭解把握招生信息。對於高校,尤其清北舉辦的與招生掛鉤的夏令營、秋令營和冬令營,是提前爭取資格的機會。第四,進行競賽自招內容的拓展學習。
合理的路徑是:高一進行競賽學習,高二根據省賽成績決定去留。退出競賽的學生,迴歸綜合的路徑,衝擊綜合評價。

毫無疑問,哪一條路都需要你付出大量的努力。

對大多數高中來說,全面瞭解招生政策,包括綜合評價、自主招生、競賽和高校各種營的政策。把握機會,才不至於被動。比如接下來清華的文科營、工科營,都需要全力以赴。

以上是關於浙江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清北復交浙科招生政策的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