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南大、山大招辦負責人劇透,強基計劃亮點搶先看!


中科大、南大、山大招辦負責人劇透,強基計劃亮點搶先看!

近期,很多高校招辦負責人在2020年高招宣講中都提到了本校強基計劃相關政策。由於受到疫情影響,今年高考推遲1個月舉行,強基計劃招生簡章公佈工作也隨之推遲,所以目前,各校招生宣講所透露出的信息,就成為我們瞭解強基計劃的重要信息來源。


目前已有中科大、南大、山大、武大、北航、中海大、東南大學和中南大學等8所高校在宣講中提到了強基計劃政策細節,小編將這些線上宣講視頻中的關鍵信息點提取後編輯整理,並附上獨家信息分享,希望給大家備考提供幫助。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招生專業

數學類、物理類、化學類、生物類


招生範圍

僅在部分省份開展強基招生,僅限理科,新高考省份需選考物理。暫定實施省份為:安徽、河北、山東、河南、江蘇、江西、四川、遼寧、湖南、湖北、廣東、天津,共12個省份。


初期準備在自主招生生源較多的省份,未實施強基計劃的省份將增加普招指標。


招生時間表

5月10日-25日 報名

7月6日-7日 高考

7月25日 高考成績公佈

7月26日 按3:1的比例確定校測名單

7月29日-30日 校測

8月5日 完成錄取


入圍標準

(1)高考成績入圍

江蘇:一本線40分以上

浙江:第一段分數線80分以上

其他省份:第一段分數線100分到120分以上


不同省份會有不一樣的分數限制,各省的詳細規定還是要等強基招生簡章出來以後才知道。


(2)競賽生破格入圍

數理化金牌、銀牌可破格入圍校測,而生物、信息則要求金牌。


按3:1的比例來確定校測名單。


校測科目

筆試成績佔比70%:科目為數學、物理

面試成績佔比30%:考生綜合素質檔案提供給面試專家;

體質測試:50米跑、坐位體前屈、肺活量測試。


錄取方式

分省排序、分省錄取,以綜合成績為依據來決定是否錄取和專業

綜合成績達不到所填報專業的考生,應服從專業調劑,否則不予錄取。

強基計劃未錄取,不影響後續批次錄取。


培養方案

在轉換專業、培養方式、優惠措施、條件保障等方面嚴守教育部規定;支持鼓勵同學們讀研、博;培養對象流動性較強;因材施教,突破“流水線式”人才培養模式。


總結

較為出乎大家意料的是,中科大強基計劃並不是在全國範圍內招生,目前暫定只在12個省市開展強基招生,但最終招生範圍,需要教育部審批,所以目前公佈的實施範圍名單並不一定是最終實施範圍


入圍標準方面,中科大給出的信息比較具體提,相應省份的同學只需要參照給出的標準進行參考比較即可;關於破格入圍,一定要注意只有數理化三科競賽全國銀牌上和生競、信競金牌方可破格入圍。


對於沒有銀牌、金牌的競賽黨來說也不必灰心,因為在面試環節,銅牌、省一獎項也會成為你的“加分項”。同時,有過競賽訓練背景的同學,在筆試中也會具有一定優勢。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中科大的強基計劃按大類招生,

錄取後具體分流的專業則要根據考生志願和綜合成績排序確定


南京大學


招生條件

在安排強基計劃招生的省份;符合2020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報名條件;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高考成績優異或權威競賽獲較高獎項);有志於將來從事相關領域科學技術工作的高中畢業生。


招生專業

數學類、信息與計算科學、物理學、天文學,新高考省份學生報考以上專業需選考物理

化學、生物科學,新高考省份學生報考以上專業需選考

物理或化學

歷史學,新高考省份學生報考以上專業需選考歷史

漢語言文學(古文字學)、哲學


入圍比例

按4:1的比例確定入圍名單


總結

根據南大招辦信息,南京大學強基計劃錄取或將遵循“分數優先、遵循志願”的原則,即設定若干專業組,考生只能在專業組內遵循志願接受專業安排,這樣就可以儘量兼顧考生的專業意願。不過確切的方案,還要以最終發佈的簡章為準。


東南大學


招生條件

原則上沒有限制,因為最終是以高考成績來劃線入圍校考。


限報要求

東南大學強基計劃限報1所學校。


入圍比例

按4:1或5:1的比例確定入圍名單。


培養模式

對於政治思想表現好的,學業成績優秀的考生100%推薦免試研究生;對於其中具有較強研究潛力和創新意識的考生推薦直博,對於品學兼優的學生在本科階段優先享受國家獎學金和校長獎學金等高級獎勵,在碩博階段享受最高級別學業獎學金。提高獲獎比例,並且對強基計劃的學生設置專門的獎學金,全額資助強基計劃學生赴海外國際高水平大學學習交流一學期,為每位學生提供至少一次國際高水平競賽賽、國際暑期學校、國際聯合畢業設計等各類國際交流項目。


總結

東南大學此次透露關於強基計劃的信息並不太多,不過其中有兩個信息點值得關注:首先就是強調了限報,東南大學強基計劃限報為1所,建議考生需嚴謹評估後報名;第二就是錄取後轉專業問題,東南大學強基計劃原則上只能轉強基計劃專業,不能往外轉。具體的動態調整機制,要以招生簡章中為準。


中南大學


招生專業

數學、應用物理、應用化學、生命科學4個專業。


簡章公佈時間

預計為4月中旬至下旬。


限報情況

僅能報考1所高校,但不限專業數量,同時錄取後不能轉專業。


校考科目

僅考察面試


入圍比例

預計按3:1的比例確定入圍名單。


總結

中南大學強基計劃信息披露同樣比較有限,不過值得關注的點是:1、預計簡章公佈時間最早為4月中旬,考生和家長可密切關注這個時間點;2、中南大學的校考僅考察面試,這對於那些邏輯思維清晰、善於表達、性格外放的考生非常有利,建議這類考生可以重點關注,其它同學也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面試訓練。


中國海洋大學


招生專業

生物科學、藥學等基礎學科專業。


簡章公佈時間

可能在4月底5月初公佈招生簡章。


總結

中海大強基計劃公佈的細節十分有限,根據目前信息來看,招生專業數量可能較其它高校略少,不過也都是集中在本校優勢學科中;簡章公佈時間可能相較其它高校略晚一些,那麼相應的留給考生的報名時間也會有所壓縮,想報考海大強基的同學就要提早進行準備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招生專業

數學、物理、化學、信息與計算科學(面向人工智能)、飛行器動力工程、信息安全(面向網絡安全)、工程力學。


總結

北航作為國內工科類專業拔尖的高校之一,國防科技主幹學科達到國內一流水平,王牌專業有:力學、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這也與強基計劃招生專業(類)大體相符。


山東大學


招生專業

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中文、馬克思主義理論。


培養特點

會實行動態進出機制,詳細要求要以招生簡章為準。


限報兼報

與山東大學綜合評價沒有衝突,可以兼報。


總結

山大招辦透露出了一個很關鍵的信息:強基與綜評並不衝突,而且根據現有信息,強基計劃錄取在先、綜評錄取在後,所以對於一些同學來說,如果二者兼報,把強基看作“衝”,把綜評看作“穩”,不失為一種很好的報考策略。


武漢大學


招生專業

哲學、漢語言文學、歷史、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球物理學、生物科學、地理科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空間安全、基礎醫學。


入圍資格

高考成績優異,(不包含政策加分);五大學科競賽金牌、銀牌,可破格入圍


校考情況

含綜合能力測試、體測、學生綜合素質檔案評價。


體測包含立定跳遠,中長跑(女子800米、男子1500米)其中體測有一項不合格即失去綜合能力測試資格;


綜合能力測試方案由各學院自行制定,低於60分失去後續資格;


學生綜合素質檔案評價是中學期間學生成長檔案,包含體檢結果、考試成績、素質測試成績、社會實踐、志願活動等。


成績核算

綜合成績中,高考成績佔85%,綜合能力測試成績佔10%,綜合素質檔案評價佔5%


後續培養

實行階段性考核及動態分流補入機制,在大一、大二、大三分別進行考核和分流,在大三結束後,根據學生學習情況確定能否獲得推免資格、直博資格。


通過強基計劃被錄取的學生不能申請轉專業,如果轉專業將退出強基計劃,如果高考成績達不到武大錄取分數線將很可能會

被退學


總結

目前武大的強基計劃披露信息最詳細,招生專業最多,相對來說考核也最“嚴格”,值得注意的是,通過強基計劃被錄取的學生如果轉專業,也就意味著退出強基計劃,最嚴重將面臨被退學的風險,各位同學對此一定要慎重。


更多信息


除了各校招辦負責人通過宣講披露的“官方信息”,升學君也通過一些途徑,從部分頂尖高校招辦處獲得了一些“小道消息”,這些信息雖然還未正式發佈,但相信也會給大家提供一些備考策略方面的幫助。


關於體測

近幾年,高校在自主選拔中增加體質測試,其用意是激勵學生積極進行體育鍛煉、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對於強基計劃所要選拔和培養的拔尖創新人才來說,他們肩負著祖國未來科研事業的重擔,“革命的本錢”就需要更充實。


但同學們也不必過分擔憂,因為強基計劃更注重的是學習和研究的能力,是選拔、培養基礎學科人才的計劃,不是奧運會,所以只要大家堅持進行體育鍛煉,都能順利通過高校體測。總之一句話:體測是督促同學們鍛鍊的手段,不是變相“刁難”人才的工具。


關於破格

很多高校在宣講中都提到強基計劃會對競賽生開展“破格入圍”,但均未明確提出“破格錄取”的政策或相關安排。


大家都明白:強基計劃選拔的實質是“優中選優”,核心是“綜合評價”,所以對於傳統意義上的“偏才”“怪才”,只是給予了參與選拔的權利(即破格入圍),給他們一個充分展現自己綜合實力的機會。而在“破格錄取”問題上,高校就顯得十分慎重。


根據升學君目前掌握的信息來看,很多高校雖然會在強基計劃中,給頂尖競賽生在各方面予以一定“優惠”,但最終在錄取時仍然堅守“高考成績不低於85%”的底線,相信這應該也會成為今年強基計劃的一個重要趨勢。


關於政策

升學君要再次強調兩個問題:


1、即使是高校招辦負責人透露的關於強基計劃的信息,在未獲教育部正式批覆的情況下,本質上也是“非官方”信息,各校招辦也會提示大家:最終要以招生簡章為準;


2、強基計劃與原自主招生的一個顯著區別就是強化了“一校一策”原則,與之前“各所高校自招政策之間多有雷同”不同,強基計劃高校之間無論是院校限報、專業限報、校考科目、校考方式等均可能存在很大差異。


總之一句話:目前各校強基計劃政策尚存在一定不確定性,所有信息都要以高校最終發佈的強基計劃招生簡章為準,大家可以“兼聽”,切記不要“偏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