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原則」—何爲對錯?何爲善惡?一切真理就真的爲「真」嗎?

是誰定義了善與惡、好與壞、錯與對、、、、?我們現今對於善惡、對錯的判斷標準又是源於哪裡?是否會變化?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這一切都源於多數原則(少數服從多數),這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可惜的是不知誰發明了它,要不這個人會名留青史。因為它避免了不少的爭鬥,讓不同人之間、不同種族之間“達成一致”成為可能。

“多數原則”—何為對錯?何為善惡?一切真理就真的為“真”嗎?

所謂的善惡、好壞、錯對等都是對利己主義和非利己主義行為,及結果的判斷。在這裡,我們需要思考一下“仇富”和“鄙窮”的根源是什麼,是那些所謂專家所說的“社會財富分佈的不公平嗎?”如果真的是這樣,那社會永遠不會安寧,因為社會的財富不可能實現完全的公平,馬克思的社會主義社會的最終階段,也只不過是一個設想。而且“仇富”和“鄙窮”這種對立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存在了。

“多數原則”—何為對錯?何為善惡?一切真理就真的為“真”嗎?

我們判斷事物的標準便是其根源。人還未是人時就已經是不平等的,步入智能人的時代,人的等級便更加清晰了。“貴族和平民”這是兩個延續了千年的階級,世界雖粉碎了階級制度,但其靈魂還在,而且不可能將其消滅。一個標準的建立需要得到多數人的支持,就好像美國政府想通過國會出臺一套政策一樣。

“多數原則”—何為對錯?何為善惡?一切真理就真的為“真”嗎?

“貴族”有其看待事物的標準,“平民”有其評價事物的標準。而且兩者之間的標準還是在絕大程度是背道而馳的。例如“同情”,“貴族”之間不需要同情,但“平民”需要,在“貴族”眼中“同情”就如同“羞辱”,而在“平民”眼中“同情”就是“善舉”。

“多數原則”—何為對錯?何為善惡?一切真理就真的為“真”嗎?

而且,在“貴族”群體中,如果你飽含“同情”,你可能遭受排斥,厭惡,最終會被扼殺;在“平民”群體中,如果你沒有絲毫的“同情”,結果也如同前者。這便是多數原則的可怕之處。一切真理就真的為“真”嗎?馬克思說真理具有時代性,多麼的智慧啊!哥白尼的理論在今天是正確的,而在當時呢?在未來呢?誰有權利來定義?

如今,人類制定了更為嚴格的標準,法律。“貴族”失去權貴後,變為了“弱勢群體”,而“平民”得以“壯大”有了“投票權”,所以,現今的貴族只能“蜷縮在一旁”,聽著“平民”大聲的對於其自身仍不公平的“譴責”。除了譴責,他們別無他法,這就是“貴族”和“平民”的共同悲哀!

“多數原則”—何為對錯?何為善惡?一切真理就真的為“真”嗎?

偉人,為何永遠只是少數?如果你屈從於多數原則,就永遠不可能成為偉人。當少數戰勝了多數,那一刻就是偉大的,因為它改變了人類看待事物的標準,其發明反而不再“偉大”。所以,特立獨行有多難,你可以體會了嗎?

你以為法律就可以逃脫了嗎?想一想法律是誰產下的,一樣來自多數原則,可是它又不承認多數原則,所以為防止其暴亂,法律就被限制的死死的。法律保護得了你嗎?關鍵不在於法律內容,而是你屈從於多數下的原則嗎?

這就是人類社會骨子裡的現實,一切都在多數原則操縱下運行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