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貼近實戰的內家拳,形意拳的三種打法

在練體時,師祖郭公雲琛曰:“練體分三層道理,三步功夫,三種練法”,此論甚為合理。筆者以此聯想,在對彼之打法方面,亦可作三種來講。

第一種打法(即用),要按照前面諸位師祖留著之言,詳細研考理解清楚。在對待彼方時,能夠想到諸位老前輩說的,並能作到的真理明言,來指導自己的行動,要做到心裡明白。如二人見面之後,在言語中就要先做到審查彼方是練內家的還是練外家的。如我與彼方抱拳較技開始用於彼方時,先要看其兩眼,或看彼之中心,或看彼之兩足,不要站定成式。這就是要用形意拳與八卦掌相合之盤根術,使身形左閃右轉前後進退,抱丹田定神氣,以神形合一,你進我退,你短我長等等方法。行動之間看彼之神與身形步法,動作巧拙,剛柔虛實變化如何。這些是為了知彼知己,這第一關。看清彼方,自己心中不可有驕懼之心,可攻可守,心中以道理而定。

如攻,不要有用手一定勝於彼方的思想。如遇彼方有變化,自己還可繼續而變之。但還要記準兵法雲“兵不厭詐”。要以智而勝彼,指左打右,指上打下,乘其不備而攻之,擊其不意而取之。如得機而發手時,必要用拳經上所云“寧在一思盡,莫在一思存。寧在一氣先,莫在一氣後”。在這時發動猛攻,一要毒,二要狠,三要穩,四要準,起如箭落如風,追風趕月不放鬆;起如風落如箭,打倒還嫌慢。總之,在利用緊急發動之勢,對彼方連發三至五手,被彼全部化轉而神穩,自己應當退轉回身。此時應明白古人云:“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當退則退,以詐法長身而退(退時必須長身,起用踐步才能退出燃眉之險地。或以敗中取勝之手法取勝於彼),束身而落(將身形束住,也就是用踩、撲、裹、束、決之。束字,束而為一也。身形一束丹田即抱也)。同時迴轉身形,落地抱丹,面向彼方,以避彼方追擊之患。伺隙再進也。此乃明暗勁之用法,也就是“敵將動心者”之用法也。

最貼近實戰的內家拳,形意拳的三種打法

第二種用法即化勁之道藝。除要詳細深研苦練,功到自悟而明其理,還必需師兄弟或其他拳友在一起真打實戰。這樣練打齊攻,功才可成也。總之,把藝業練至一有彼方之刺激,自身就有本能之反應而對敵。也就是練至“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之境界。

第三種打法為久練時防之打法。亦可說成九練十防之打法。分述於下:

1、久練時防,即是由初練、長練之後,繼續如常來鍛鍊,甚至有志習練於一生。此為久練。時防,簡明來說就是時時刻刻要有病患與敵我之防,為防而久練。

最貼近實戰的內家拳,形意拳的三種打法

2、九練十防之打法,此又分兩種。一種是師祖郭雲琛講“三回九轉之練法”,另一種變九數之練法,是三回九轉是一勢。指明是要多練,由練明勁而轉入暗勁,由暗勁之畢方能進入到化勁。總結三種練法才能稱為三回九轉是一勢。由此觀之,這一定是練的功夫年久月長。可是以九字為多數之練,但下面還有個十字的十防。由此之見,防字之重要比練字還要重矣!也就是防住病患,才有健康之體,藝業加健康之體才能防住敵之擊打,才有對敵用法,因此才有九練十防之說。我們久練還是為了防患未然,總之還是要以防為主。也就是說防護住本體,才有用字一說。

如果真喜歡武術的話,建議大家站樁,練練樁功。這是現在很多人都驗證過的,比較認可的較好的健身、上功方法。用無極樁修正身法,混元樁進行換勁,然後三體式或者太極拳套路練勁,經過進一步練勁用勁,效果非常顯著。

想想中國傳統武術,文化內涵豐富,博大精深。這種現代很多人難以理解的深邃,被膚淺的認為落後!由中醫及武術,我心痛哉!很多習武的人,對傳統武術莫名愛好,但卻缺少明師指引,難以客觀正確的認識武術,即便是自己修煉,由於中國傳統武術自帶文化屬性,很多地方很多竅要,非指點無法突破。正因為傳武的誤解氾濫,急需撥亂反正,我師兄應眾人邀請,提筆著書,成《傳統武術答疑解惑錄》一書,廣傳武術思想,點破修煉竅要,為廣大愛好者答疑解惑,幫助廣大愛好者瞭解武術,練習武術,其拳拳之心實為我等欽佩!師兄常說,雖水平有限,但也願做法佈施,以弘武道。知我者為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有緣得見者,望惜緣!

最貼近實戰的內家拳,形意拳的三種打法

最貼近實戰的內家拳,形意拳的三種打法

最貼近實戰的內家拳,形意拳的三種打法

最貼近實戰的內家拳,形意拳的三種打法

點擊下面“瞭解更多”,可以找到此書。

點擊下面“瞭解更多”,可以找到此書。

點擊下面“瞭解更多”,可以找到此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