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站樁可以如此「簡單」

原來站樁可以如此“簡單”

一談練習內家拳,都會說練拳先練樁。很多師父在教徒弟練拳的時候也是,先教站樁,那到底站樁練習的是什麼呢?它為什麼如此被推崇,那麼下面我們就要探究站樁的本質,掌握它的基理。當然如果以西方肌肉理論來剖析,就很難理解樁功的形成模式和運行機理。因此,我們要跳出傳統肌肉訓練的圈子,擴展到大筋訓練之中,這個時候我們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原來站樁可以如此“簡單”

我們知道練習傳統拳,尤重筋骨,氣血,內臟的訓練,通過對骨骼和大筋的強化,使氣血充盈,在此基礎上練就神經敏感性 ,同時加強內腑,以達到“內壯”的效果。傳統內家拳的訓練,實際就是人體素質和整體基能的提升。

開始樁功練習,首先要理解人體的筋骨結構(既大筋網絡和骨骼組成的整體結構),它充分符合張拉整體結構原則:大筋網絡和骨骼一起組成張拉系統,骨骼是受壓單元,大筋網絡是受拉單元。在一側受力的時候,通過大筋和骨骼進行力的傳遞,到另外一側。也就產生整體受力的現象。

原來站樁可以如此“簡單”

(張拉整體結構最大的優勢:自穩定性。即使杆件受壓,也能儘快恢復形變。同時在受力的時候很好的把力分散傳遞出去。)

我們站樁中說的整勁就是這一現象的具現,當手上有觸動,腳下就有感覺,腰胯就有動作,李仲軒老先生說:“練形意拳的是屬蛇,渾身上下一塊肉。”指的就是身體的整體運動,一動無有不動。

原來站樁可以如此“簡單”

李仲軒老先生

在理解站樁求整的同時,我們還有明白松的概念,松不是軟綿綿的感覺,如果看到前面我對大筋描述文章的,肯定知道,如果一味的鬆軟,大筋是無法拉緊的,也就不能形成人體最完美的張拉整體狀態。這種松是主動撐拔狀態,即松而不懈,我們把大筋都微微崩起,就好像骨架被橡皮筋繃起來一樣。

原來站樁可以如此“簡單”

人體張拉整體模型

當然,如果只是單純的拉這站死樁也是一無用處。而是內部也要撐拔,我們知道大筋有拉伸儲能的特性,要想增加這種能力,就需要不斷的微運動,來不斷進行拉伸訓練,這個就是所謂的活樁。以肩關節為例,我們一般要求沉肩墜肘,但是開始很難達到,它是通過把肩關節打開,大筋撐拔以後自然達成的,而不是一開始就能做到的。就像熊一樣,一站就是塌肩,我們通過訓練以後,也能達到。那麼其他關節,也是類似的過程。

原來站樁可以如此“簡單”

拉伸撐拔

在這裡我們基本瞭解了站樁的原理,明白站樁是相對靜態的筋骨拉伸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後續我也會對動樁筋骨訓練(典傳筋骨訓練體系)進行探討,以期待和大家一起更大的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