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龍:太極拳「節節貫穿」

偶然有一次在太極拳論壇上看到有拳友發帖問“為什麼太極拳特別強調節節貫穿”,許多熱心的拳友在下面跟帖解答。其中有一位蓋樓的拳友的解答中有這麼一句話,說“……節節貫穿後會形成一股整勁……”。而樓主顯然也注意到了這句話,他在後面追加問題:“節節貫穿,各關節依次而動,勁力怎麼能用‘完整’來形容呢,怎麼可能完整呢?”但後面沒人再來做進一步的解答,討論便就此打住了。

郭元龍:太極拳“節節貫穿”

作者拳照

然而,我“敏銳”地感覺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一點都不亞於其他問題。太極拳既然是武術,那麼就和其他拳種一樣,演、練、用三法各不相同。前兩者相對側重講求“以身領手”,而後者側重講求“以手領身”。“節節貫穿”則貫穿於這三法中,或許甚至可以說是對於太極拳“用法”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關於“節節貫穿”的說法,早年武禹襄的手抄本《太極拳譜》中有云:周身節節貫穿,勿令有斷續處。百度上關於“節節貫穿”的定義是這樣的:指練習太極拳時,各部關節依次而動,一動全動。以下半身為例,勁起於腳跟,通過踝關節,環繞小腿上升到膝關節,再由膝關節上升,環繞大腿到髖關節,能夠做到沒有絲毫間斷,即下半身的節節貫穿。全身動作的節節貫穿要以腰脊為中心,使頸、脊、腰、胯、膝、踝、肩、肘、腕等九個主要的運動關節依次貫串如九曲圓珠,才能促成全身動態像一條既有左右,又有上下、前後的運動曲線,一動全動。

上面的定義中,“一動全動”是精髓,是核心,是節節貫穿的效果,也就是說節節貫穿後人體會形成強大的“整勁”,這也是我們追求的東西之一。而本文開頭的那位拳友的問題可能就出在“各部關節依次而動”這句話上面,他大概是把這句話誤解成了多米諾骨牌式的運動——腳踝轉一下,然後膝蓋轉一下,然後大腿根轉一下,然後……直至最後打出一拳。更為嚴重的是,這種誤解可能不是個別的,而是普遍的。想起一位朋友,他聽到我說太極拳能打人的時候,眼睛瞪的像銅鈴,嘴巴張的像河馬,說:“好,你開始發功,慢動作運功,結果人家已經劈頭蓋臉打你半天了。”我登時絕倒。這兩種誤解看起來角度不同,但其實算是一類問題。

我認為,要理解這個問題,先要充分理解吳穎鋒老師不厭其煩強調的太極拳兩大築基法門,“正”和“松”。節節貫穿,就是身體在放鬆的前提下將骨節對正後形成的一種自然狀態。其實,大自然賦予我們的身體結構無疑是最合理的,我們要做的就是把他調整到最自然的狀態,而不要去刻意改變什麼。節節貫穿,並不是將全身大小關節擺成多米諾骨牌陣,而是將骨節對正,即時形成一條“通道”,以便勁力通過這條“通道”在體內暢通無阻地傳遞。

那麼,勁力如此傳遞的效果是怎樣的呢?我們可以想象一下推車的場景。當人推車時,不論雙掌的力是從丹田發出來的,還是從腳底蹬地來的,抑或是車對手掌的阻力傳到腳底又反彈上來的,反正車被推動了。那麼人感覺到力量一節一節地傳遞了嗎?必然是沒有的。這就對了,推車的人的無意識的狀態下自然做到了節節貫穿,力量的傳遞是瞬間完成的。

我們也可以去觀察虹吸管和牛頓擺。在虹吸管的一端施加壓力,這端壓下去多少,那端就同步上升多少。牛頓擺上的一排鋼珠,排頭鋼珠被撞擊的同時,排尾的鋼珠同步就彈出去了。

郭元龍:太極拳“節節貫穿”

作者拳照

可見,不論對於人體,還是機械裝置,力量的傳導是瞬間完成的,而且各部分是同步運動的。特別地,對於人體來說,節節貫穿後形成的整勁,與包括太極拳在內的各派武術所強調的“內外三合”也是殊途同歸。

但是,“依次而動”這個概念是完全無意義的嗎?也不是!對於初學者而言,一味地強調整勁,反而更容易造成困擾。此時,細細去體會勁力從根節一步步傳遞到梢節的過程,更有利於拳藝的進步。

對於我們來講,要始終抓住主要矛盾,分清楚什麼是練習的手段,什麼是練習的目的,不忘“整勁”這個初心,放鬆,對正,合住勁。

我也越來越強烈地感覺到,前輩所著的拳論沒有一個字是多餘的。全面領會,才是硬道理呀!

【作者簡介】郭元龍,山西太原人,工學碩士,高級工程師,曾參與貴州FAST天眼工程研製。幼年習練車式形意拳械,後師承陳式太極拳第十二代正宗傳人吳穎鋒老師習練太極拳械,是吳穎鋒老師的遞帖弟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