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怪咖丨深度解读甘来科技“NCEE”新零售价值模型

零售怪咖丨深度解读甘来科技“NCEE”新零售价值模型

关于新零售的概念有很多,市场上也冒出许多和零售有关的新名词、新模式,譬如“新零售进化论”、“新零售革命”等等,但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甘来科技创始人铉伟英对新零售价值的一个定义,叫NCEE模型。

所谓NCEE,即 New(Cost + Efficiency + Experience),翻译过来就是“新成本、新效率、新体验”。

其实作为一家新零售全渠道的科技赋能型企业,甘来科技在技术硬实力方面还是有目共睹的:一方面,甘来科技是微软在中国新零售板块的深度合作伙伴,另一方面,甘来科技已与天猫、万达等知名企业合作完成了新零售的落地执行,更是获得资本市场的高度认可(已完成B轮亿元级融资)。

所以,当甘来科技提出NCEE这么一个概念的时候,还是觉得比较适合当下风云突起的新零售市场,所以下面就给大家做一个深度解读的分享:

零售的本质:成本、效率、体验

对于零售业来说,千百年来一直在变,工具在变、场景在变、商品也在变,但唯一不变的,就是构成零售的三个要素:成本、效率和体验,所以,无论哪一个阶段的零售革命,都是这三个要素的一种重新定义。

既然零售的本质没有变,依然是由成本、效率和体验构成,那么新零售改变的又是什么呢?其实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零售业受到电商冲击确实改变了不少,尤其在终端交易方面,从线下直接变成了线上,但对渠道、供应、运营、物流等各方面的影响还是比较小的。

而在NCEE的新零售模型里,其所带来的改变并不是改变零售的本质,而是通过智能技术的数字化驱动,重组成本、效率、体验三个方面的零售基因,从而实现新成本、新效率、新体验的进化。

零售怪咖丨深度解读甘来科技“NCEE”新零售价值模型

  • 新成本:去人化

在甘来科技的“新成本”定义里,主张去人化零售,将人类从繁琐的产业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而降低人力成本占比,提高零售生产效率。人力成本在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必然是一个直线上升的趋势,这一点,在发达国家中尤为突出,以日本为例,人力成本占据零售业总成本中的35%~40%,但人力服务产出的价值却远高于成本的投入,这是注重线下服务体验所带来的转变,这一点,与“海底捞”比较相似。

但对于国内的零售大环境而言,人口膨胀的影响力在短期内都不会消退,所以对于巨大的零售业市场而言,这仍旧是一个痛点,而这也是为什么“无人零售”能迅速成为风口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在NCEE的模型里,新成本并不是单纯的用技术取代人力,而是解放人力,以甘来科技的智能微超为例,对于便利店而言,自动售货并不是取代店员,而是丰富消费场景,对于一些有明确消费倾向的顾客而言,自助购物既能减少排队、减轻店员压力,同时又能提高消费效率,以往需要2~3人管理的单店,未来只需1人即可,因为对于便利店零售而言,无人并不是最佳的选择,许多商品服务,如熟食,是需要体现零售服务的价值所在。

零售怪咖丨深度解读甘来科技“NCEE”新零售价值模型

  • 新效率:数字化

谈及新成本,就离不开新效率,两者相互依存。在零售成本的构成里,分为固定成本和投入成本,固定成本如铺租、水电、物业、商品进货等等,这些成本基本上是难以通过技术去改变的,但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新效率去实现优化,譬如铺租,也是一种沉没成本,一旦选址错了,就直接亏损,而通过可标准的大数据沉淀,甘来科技可以做到数字化选址,无论是开店还是自动售货机选点,都能做出选择优化。

对于投入成本而言,其所涉及的就是经营和运营,经营即商品买卖、进销存管理等等,运营则是市场活动的执行,原来的思维是SaaS服务,基本上很多店铺都会使用一些SaaS软件,CRM、ERP等等,但仍停留在人指挥SaaS的传统层面,即由人去设定一个进销存比例,设定一个缺货预警值。

但在NCEE的新效率理念中,最核心的改变就是由SaaS去指挥人。零售业其实拼的就是执行力和效率,而在数字化时代,面对成千上万的数据,人工智能的计算分析能力显然要比人类的大脑高级得多,以甘来科技的AI数字化模型为例,可实现中央智能管控线上线下多终端实时数据,并且通过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能力,逐级推算出最合理的执行建议。

比如,甘来与某快消品合作打造的自动售货机解决方案,通过中央智能对近千台设备的数据监控,根据区域、消费人群属性、气候以及LBS等数据情况,后台系统会告诉执行者,冬天到了,A城市的消费者更喜欢X商品,B城市的更喜欢Y商品,并告诉你,什么时候开始更换货品最为合适。

  • 新体验:智能化

零售行业在发展,消费群体的思维也在发展,过去人们更关注商品和价格,但如今消费年轻化所带来的转变是娱乐和潮流。娱乐式消费逐渐成为消费的主流趋势,以夹娃娃机为例,人们愿意花费20元去夹一个娃娃,也不愿意花10块钱直接购买,其中的娱乐价值有多高,可想而知。

而对于线下零售而言,业内基本上都在做沉浸式、情景化的消费体验升级,而未来的新零售体验,也必然是更加智能化的,譬如AR购物,或是像甘来科技的智能售货机一样,集成一个高阶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以识别用户的行为、语义和情绪,然后进行主动的交互,甚至和用户玩游戏,当然,用户也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支付,即拿即走。

零售怪咖丨深度解读甘来科技“NCEE”新零售价值模型

零售的第三次进化:技术驱动数字化升级

新成本、新效率、新体验其实在零售进化的每一个时期都存在,正如新零售的概念一样,零售本没有新旧之分,因为其本质都是成本、效率和体验,但相对不同的零售时期而言,却有新与旧,只是任何一个时代的零售方式,都不会被完全取代(最传统的人-人买卖至今广泛普及)。

  • 第一次进化:产业化时代

最古老和传统的零售模式是“前店后仓”的小作坊运作模式,零售的商品也基本上是单一化的属性,并且受到地域的限制,难以形成规模化。直到1852年,世界上第一家百货商店的诞生,标志着零售业进入了产业化时代。

百货商店的出现为零售业带来了三大转变,一是生产端的大批量生产,降低了商品的价格,并且逐步形成规模化;二是消费端的场景展示,百货商场就像一个大集市,将各式各样的商品集中展示、售卖,消费者可以在商场里一次性买到他想要购买的所有商品;三是零售思维的转变,从过去单一化到多元化的零售思维,经营者开始挖掘出更多的零售模式,譬如采用开放式货架的超市模式。

而在工业革命之后,机械制造业带动零售的升级,零售业逐渐突破地域的限制,开始走向连锁模式,逐步建立起统一化管理、规模化运作的零售体系,提高了门店的运营效率,降低了商品的成本,也让消费者的购物变得更便捷。

  • 第二次进化:信息化时代

零售信息化时代分为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是IT信息化应用转型,在计算机系统得到广泛应用之后,百货、超市、连锁等大型零售商家开始引入IT信息化应用系统,借助收银系统、仓储管理系统、财务核算系统等等,进一步提高了商品的流通速度和人力的运营效率。

下半场是电子商务的信息化转型,由于互联网不受物理空间的限制,突破了传统零售的“场”,商品的选择范围也变得更多,价格更是趋于透明化,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也变得更“懒”,宅在家里即可完成消费,随后的移动互联网更是将这种信息化零售变得更触手可及。

  • 第三次进化:数字化时代

信息化零售虽然拥有先天的便利性,但其局限性也有很多,最核心的痛点就是体验感,虚拟的“场”无法让消费者触达商品,即便具有价格优势,但这种不“真实”的购物体验,已逐渐失去了新鲜感,加之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成熟,线下零售也开始进行数字化转型。

在数字化零售时代,一切都将依据市场大数据的存在而做出决策行为,以往我们所接触的更多只是一个信息,包括会员体系里的用户年龄、性别、职业、学历等等,但在数字化零售里,这种二维的信息将得到跨越式升级,一方面得益于人工智能的大数据处理能力,可以将数据分析上升到三维层面,即人群、区域的统计分析;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具备更高阶的视觉识别、情绪识别以及深度学习能力之后,还可以甄别出用户的情绪、心理特征、动作暗示等等第四维度的数据,并根据这些个性化数据推算出未来某一时刻的行为预测,譬如,当你靠近一台智能售货机的时候,AI机器人发现你嘴唇有点干,而周边环境温度较高,那么机器人可能就会直接帮你推荐出几款补充水分和能量的饮料。

零售怪咖丨深度解读甘来科技“NCEE”新零售价值模型

未来零售的构想

甘来科技的NCEE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逐级加载,即根据区域场景、时代场景的不同逐级赋予更精准的新零售定义,而驱动这一改变的,就是智能技术,而未来的零售也将会有效地连接每一个顾客、产品和场景,这里,不再有线上与线下之分。

在未来的智能技术场景里,人工智能将会赋予每一件商品更多的认知能力,包括一个智能音箱、一台冰箱,一个智能售货机等等,每一个智能设备都能感知和识别用户的某些数据信息,并将其数字化,而每一个设备都是独立且相互连接的状态,也就是“万物互联”,这样才能将不同场景的数据紧密连接在一起,最后通过人工智能的数字处理能力,将这种模式打造成一种可循环的生态圈。

试想一下,未来的某天,你打开冰箱的时候,人工智能机器人会提醒你,你冰箱存放的牛奶已经过期,并通过与附近超市、便利店的系统互联,机器人还推荐你选择线上下单送货上门购买,或者预约购买,然后下楼的时候在智能售货机上取货,当然,如果你想喝热的,售货机器人还会帮你预先加热保温。

这就是未来零售的一种生态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