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宴山亭北行見杏花 》到《參孫與達麗拉》

“藝”無邊際

共鳴…

是心絃撩起的漣漪,

可誰又在撩動心絃?

“藝”無邊際,

莫問“東西”…

從《宴山亭北行見杏花 》到《參孫與達麗拉》

從《宴山亭北行見杏花 》到《參孫與達麗拉》

宴山亭·北行見杏花

裁剪冰綃,輕疊數重,淡著燕脂勻注。

新樣靚妝,豔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

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問院落淒涼,幾番春暮?

憑寄離恨重重,這雙燕何曾,會人言語?

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

怎不思量,除夢裡有時曾去。無據,和夢也新來不做。

從《宴山亭北行見杏花 》到《參孫與達麗拉》

譯成白話:

那像用透明素錦裁剪成的杏花,花瓣輕疊幾重,勻勻地著著淡淡胭脂。

新的式樣,美的妝束,豔色灼灼,香氣融融,羞煞蕊珠宮中的仙女。

花易凋零,憐惜它還要經那麼多悽風苦雨。愁苦啊!想問問那隻剩淒涼的院落,究竟走過了幾番春暮。

誰能寄託我這離恨重重?是這雙飛的燕子嗎?它們能懂我心,能會我的情嗎?

天遙地遠,已經走過萬水千山,曾經的宮羽此時又如何。

怎能不思念?只有在夢裡能相逢。可不知為何,近幾日的夢裡也不能重逢。

從《宴山亭北行見杏花 》到《參孫與達麗拉》

讀到這裡,你一定看出作者是誰——趙佶(宋徽宗);也猜到他是在何種情況下寫出了這首《宴山亭·北行見杏花》——靖康之變後,徽欽二帝被擄北上。

徽宗失政,身敗亡國,谷陵鉅變,淪為囚徒。曾經人生繁花似錦,一瞬間變成人間煉獄,萬般淒涼,無限悲苦。

起三句描寫杏花秀美,筆鋒細膩,色調絢麗。“易得凋零”則筆鋒陡轉,寫盡暮春風雨無情,好花慘遭崔折的悽苦命運。換頭之後由傷花變為自傷,往日花團錦簇的錦繡江山亦如“易得凋零”的杏花,故而離恨無憑可寄,故宮無由可睹。唯有求之夢寐,如今夢亦不可成。“哀情哽咽,彷彿南唐李主,令人不忍多聽”(《詞苑叢談》)

從《宴山亭北行見杏花 》到《參孫與達麗拉》

這樣的一首詞有沒有讓你想起聖桑的歌劇《參孫與達麗拉》的第三幕?

我們回顧一下劇情。地點:加沙城鎮。大幕在模仿磨盤的短促序曲中拉開。舞臺上,被剃光了頭髮的參孫帶著鑌鐵打造的枷鎖在推磨,他雙眼已被剜。參孫的神力就在於他那一頭濃密的黑髮,如果減掉,他將手無縛雞之力。

舞臺上出現歌劇第一幕開幕前那段暗淡的合唱。由於參孫違背神意,以色列人陷入更深的痛苦中。參孫無比後悔,悲情的唱著:“可悲的報應啊!因我破戒被神所棄”。他向神祈禱:願意犧牲自己,來拯救以色列同胞。此時,希伯萊人的合唱還在譴責他:“參孫,你背叛了神和同胞,竟然僅僅是因為達麗拉的美色……”

從《宴山亭北行見杏花 》到《參孫與達麗拉》

不久,腓力斯人登場,把參孫拖出牢房。參孫被拖到達貢神殿,內廳中央豎立著兩根巨柱,在達貢神像前,大祭司和腓力斯皇族坐在寶座上;達麗拉戴著花冠,被手舉酒杯的腓力斯女人們環繞著,廳堂中擠了滿民眾。

旭曰東昇,腓力斯人合唱著:黑夜遁去,大地重現光明,這是快樂的早晨。女人們跳起酒神之舞,舞步越來越快,氣氛更熱鬧。

一陣狂舞結束後,雙目失明的參孫被一群孩子牽著上場。大祭司嘲笑著這個被女色奪走一切的男人,腓力斯人在一旁七嘴八舌地起鬨。達麗拉拿著酒杯走到他身邊,傲慢地告訴他:這一切全是美人計,她唱道:“我用美色拉起他的手,給他領路!帶他走過山谷,走過那條前來向我求愛的路!他被我的愛所騙,洩露了致命的秘密,他的神力被我奪走,如今他只是個可憐的階下囚,而我們的仇恨總算得報!”

列席的所有人都在嘲笑這個被女色所騙的可憐蟲,被激怒的參孫開始暗自祈禱……

從《宴山亭北行見杏花 》到《參孫與達麗拉》

結局大家都知道了:上帝聽到了參孫的祈禱,再一次恢復了他的神力。參孫推到了達貢神殿的石柱,砸死了在場的所有人,自己與異教徒(敵人們)同歸於盡……

文中提到的兩個人物看似毫無聯繫,但在“似曾相識”的景物轉換中,在一剎那的時空定格里,他們的悲涼又是何等相似。他們都曾擁有一切,卻都在一瞬間失去所有;不同的只是一個選擇了壯烈的復仇,一個卻怯懦的苟延殘喘,在苦寒的五國城地牢裡又度過了屈辱的五年。

從《宴山亭北行見杏花 》到《參孫與達麗拉》

站在上帝視角,我們本能地會認為參孫勇武剛毅,敢於用自己的生命去博得一次復仇的機會;趙佶怯懦,面對千里江山灰飛煙滅,自己卻只能借花自憐。只是,同樣一滴酸楚的淚水,又能說那一滴更鹹、更澀呢?誰又能說:唱著“可悲的報應啊!因我破戒被神所棄”的參孫內心比起寫著“和夢也新來不做”的宋徽宗要好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