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士兵在外建立國家,曾想回歸,中國卻不要,如今成已開發國家

在古代中國的歷史上,中國的強大是毋庸置疑的,所以中國曾經是有很多藩屬國的。明朝時期,就有這麼一個國家,位於東南亞,雖然當時名義上是中國的附屬,但是卻與中國有著過於千絲萬縷的關係。

一中國士兵在外建立國家,曾想回歸,中國卻不要,如今成發達國家

這個國家就是如今的文萊,以前叫做勃泥國,東南亞的一個資源豐富的國家。在明朝建立以後,朱元璋聽說了這個地方,就派了一個士兵前去看看,結果沒想到的是,這個士兵卻經過一番的手段經營,成為了文萊的創始人之一。

這個人叫做黃森屏,在元末的時候就當兵了,跟著朱元璋也是立下了不小的功勞,而他的名字本來叫黃元壽,這個黃森屏還是被賜的名字,由此可見黃森屏的功績還是非常厲害的。在明朝建立以後,黃森屏就被朱元璋任命為雲南騰衝位置的守備,位置積極重要,後來更是做了總兵。

一中國士兵在外建立國家,曾想回歸,中國卻不要,如今成發達國家

位於邊境的黃森屏不但為保護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更是對外積極發展,被朝廷派遣出使南洋,於是黃森屏率領著自己的家族和鄰居們到達了南洋地區,但是在路途中遇到了海上風暴,很多人都受傷了,因為在這裡很多人的手臂都折斷了,所以這裡也叫支那巴唐岸河,意思就是中國人在此斷手的意思。

一中國士兵在外建立國家,曾想回歸,中國卻不要,如今成發達國家

轉轉反側,黃森屏終於到達了勃泥國,此時的勃泥國是腹背受敵,經常受人欺負,南邊是印尼經常要勃泥進貢,東邊則是菲律賓的時不時的侵擾。但是黃森屏一到就馬上不一樣了,黃森屏來自強大的大明王朝,自然是非這些小國能比擬的。

於是黃森屏就在勃泥地區建立了自己的武裝組織和政權和勃泥的當地勢力建立了非常友好的關係。就這樣勃泥國靠著黃森屏的強大支援,從此再也不受別人的欺負了,所以當地的居民都非常感謝黃森屏等人的到來。為了鞏固兩方的關係,新任的勃泥國王更是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黃森屏,而黃森屏為表回應,把自己的妹妹黃元麗嫁給了國王的弟弟。勃泥國也因此避免了被別人滅掉的危險。

一中國士兵在外建立國家,曾想回歸,中國卻不要,如今成發達國家

此後,黃森屏一直在南洋奮鬥了三十多年,人也逐漸的老去了,這人一老就容易思念故土,於是就親自率領著自己的100多名親戚以勃泥國的身份進貢明朝,再次登上了故鄉的土地。而此時的皇帝已經不是朱元璋了,而是明朝的第三個皇帝明成祖朱棣,朱棣聽說黃森屏回來了,也是十分的高興。

一中國士兵在外建立國家,曾想回歸,中國卻不要,如今成發達國家

甚至朱棣更是親自下令要求沿途的州縣見到黃森屏以後要大加的設宴款待,黃森屏看著家鄉的巨大變化,心裡面自然是百感交集,由於受不了巨大的心理波動,因為年紀實在是太大了,在1408年到達南京後不久,就死去了終年76歲。

一中國士兵在外建立國家,曾想回歸,中國卻不要,如今成發達國家

而在黃森屏死去之前,留下了三個遺囑,其中一個就是希望把勃泥國歸入中國的版圖,可惜由於離得太遠了,並且中間還隔著國家,並沒有實現,只是成為中國永遠的附屬國。第二個要求就是希望自己可以葬在中國,因為在他的意識離,雖然一生幾乎都在外國,但自己始終都屬於華夏漢族,屬於中華民族。

一中國士兵在外建立國家,曾想回歸,中國卻不要,如今成發達國家

但是不幸的而是,從明朝中期開始,海禁政策越加的嚴厲,幾乎與南洋的國家斷絕了來往,再到後來勃泥國落入西方殖民者的手中。此後的名字也就改成了文萊,雖然當時文萊沒有併入中國版圖,但文萊卻一直牽掛著中國。

一中國士兵在外建立國家,曾想回歸,中國卻不要,如今成發達國家

後來文萊在設計國旗的時候有兩條斜槓,其中一條就是代表的黃森屏。雖然現在黃氏一族已經在歷史上漸漸退出文萊政壇,但中國人的血統已經融入了文萊,至今文萊人民都在紀念著黃森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