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人与人之间不能有太亲密的关系?

为什么说人与人之间不能有太亲密的关系?

人与人之间不能有太亲密的关系,因为,如果太过亲密,会引起如下问题:

一,有失尊重

人们通常对关系普通的朋友或同事,表现得彬彬有礼,尊敬有加,说话留有余地,不强人所难,但对关系亲密的人,比如家人、好朋友、恋人等,则表现得态度生硬,甚至恶语相向、冷嘲热讽等。

原因是我们深信:亲密的人对我们更有包容心,不易计较我们的恶劣态度,特别是亲人,不会动不动就因为我们乱发脾气而与我们断绝关系。

但是,即使人们的关系再亲密,甚至是你的孩子、爱人或父母,如果要长时间忍受这种缺乏尊重的态度,忍受这种喜怒无常的情绪,在心灵上都会受到伤害,在忍无可忍的时候,也可能会离你而去。

为什么说人与人之间不能有太亲密的关系?

我认识的两位朋友丽美和阿玲就是这种情况,以前两人的关系好得可以共穿一条裤子,但丽美经常不给阿玲面子,当众讥笑阿玲“又蠢又笨”、“胖得像猪”等,或动不动就责怪阿玲做事不得力等,有一次,她俩在一次大吵后就再也不来往了。

二,容易反目

一方面,人们会心甘情愿地为亲密的人默默付出,不但是在行动上、物质上付出,还在精神层面上给出很多的关心和鼓励。

另一方面,人们深信亲密的人对自己会无限包容,也深信在自己遇到困难时,亲密的人会无条件地帮助他们。

不过,当人们对他人的包容和付出习以为常以后,不但不会有感激之心,反而会将他人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

所以,当经常付出的一方对TA稍有怠慢、对他们遇到的困难爱莫能助,或所提供的帮助没有达到他们预期的程度时,他们就会感到深深的失望。

因此而产生不满,甚至口出怨言,这就容易导致两人翻脸,最后反目成仇。

我有一位朋友丹,她有一位家庭条件比较差的好姐妹敏,丹经常出钱资助敏。

几年前,敏的妈妈得了重病,向丹提出借钱,丹在给钱之前,建议敏不要折腾年老的妈妈,听医生的话做保守治疗,敏非常生气,认为丹不肯借钱给她,愤然与丹断绝了关系。

不过,后来证实了丹的建议是正确的,老人家做保守治疗,至今还活得好好的。

三,容易越界

当人与人的关系过于亲密之时,有些人就容易在亲密的人面前不把自己当外人,把对方的所有事视作自己的事,有时甚至越界干涉。

特别是一些比较强势的人,以“我为你好”的名义,要求对方事事都听从TA的意见,若不听从就摆出一副臭脸给别人看,或用各种手段变相“惩罚”对方。

为什么说人与人之间不能有太亲密的关系?

这种情况常常表现在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上,有些父母喜欢牢牢地掌控自己的子女,甚至在子女成家后,还经常插手子女的家庭生活,长此以往,容易引起家庭矛盾。

比如前不久的新闻里,在美国留学的北大学生王猛与父母决裂十二年,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原因就是王猛从小受到父母的控制,无微不至的“过度关爱”让他感到窒息。

所以说,即使是父母与子女之间,也不应该亲密无间,而是要保持恰当的距离,真正做到爱而不控制。

综合以上三种情况说明,人与人之间不能有太亲密的关系。

不管是家人、朋友,还是同学、同事,如果关系太亲密了,都分容易失去应有的边界和分寸,所以,人与人之间要保持适当的距离,给双方留下一片空间,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感恩。


也许你还会喜欢以下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