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高房价,官员买不起,买房还得邻居同意

游宦京都二十春,贫中无处可安贫。

长羡蜗牛犹有舍,不如硕鼠解藏身。

且求容立锥头地,免似漂流木偶人。

但道吾庐心便足,敢辞湫隘与嚣尘。

——白居易《卜居》

古代高房价,官员买不起,买房还得邻居同意

这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卜居》,其中对房价的抱怨可谓相当精准,古代官员在一线城市买房、租房的困难,古已有之。在诗歌中,白居易不敢对居住环境有高标准要求,一副无所谓的态度,恰恰反映出在首都买房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古代高房价,官员买不起,买房还得邻居同意

白居易32岁正式成为公务员,在秘书省做校书郎,虽然工资还可以,但也买不起首都长安的房子。那么只能租房了,常言道,上班穷三年,刚入职的白居易也租不起长安市区的房子,只能在郊区租了几间茅屋,这样一来上班太远,又要“公交费”,于是又养了匹马代步。

古代高房价,官员买不起,买房还得邻居同意

比起白居易,诗圣杜甫、诗豪刘禹锡、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面对房价更无能为力。杜甫一生买不起房,在成都被资助了座茅屋,还被风吹得七零八落;刘禹锡仕途也不顺利,几次搬迁以后,住进了著名的“陋室”,傲娇地写下了“孔子云:何陋之有”来宽慰自己;文豪韩愈当过京兆尹,相当于现在的首都市长,又做过礼部侍郎,待遇也不低,但也是租了大半辈子房,到了晚年才买了套小住宅,不过已经很知足了。

古代高房价,官员买不起,买房还得邻居同意

唐朝中后期高级公务员买不起房,宋朝也一样。宋朝首都开封的房价地价,跟现在的北上广没啥差别,用目击证人北宋诗人王禹偁的话说:“重城之中,双阙之下,尺地寸土,与金同价。”

古代高房价,官员买不起,买房还得邻居同意

买不起,就只能租吧,但租房也有各种烦心事。

第一,不稳定,房东想涨价就涨价。比如杜甫就被逼得“奈何迫物累,一岁四行役”,一年之中搬了四次家,本来文人们书就多,搬一次家真是伤筋动骨啊;

第二,租房环境差。如陶糓描述中所说“四邻局塞,半空架版,叠垛箱笼,分寝儿女。”租的房子特别小,但是没钱,只能自己动手改造,于是,很多人把房子拦腰隔成了小复式,下面大人住,上面给子女住。上面空间太小,也放不下什么床和炕,只有堆点箱子柜子,让他们当床睡。可见当时人蜗居的困苦和憋屈。现在北上广所谓的“复式公寓”,大抵也是这样;

古代高房价,官员买不起,买房还得邻居同意

第三,房价行情不稳定。比如,宋朝的宋绥和儿子宋敏求俩特别喜欢读书,家里藏书三万卷,父子俩也比较慷慨,把自家当成图书馆,允许各位士大夫们来借阅。于是,不少士大夫和读书人为了方便借阅,就都在他们家汴京春明坊一带租房子,由于来的人太多了,出租房供不应求,包租公包租婆们见此形势就开始狂涨房价,以至于这一带的租房价格比周边贵了一倍多。

古代高房价,官员买不起,买房还得邻居同意

这样的情况下,怎么能不出限购政策呢。唐朝也有限购令:“天下诸郡,应有田宅产业,先已亲邻买卖。”(《唐会要》)。想买卖房子和地皮,先问邻居同不同意,算是增加了一户买多套房的难度。

可即便如此,房价和限购令依然难不倒大土豪们,辛苦奔走挣扎在买房线上的,永远是穷苦人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