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失信 孩子不能上大学合理吗?

今年高考中,温州苍南饶先生的儿子发挥出色,考上了北京某知名大学。正当一家人沉浸在喜悦之中,学校却来电说儿子可能无法被录取。原因是饶先生的一个举动:欠银行20万贷款不还已两年多。这下饶先生才意识到问题严重了……

父亲失信 孩子不能上大学合理吗?

大数据分析

传播趋势

据复兴新媒体中心全国社情民意、舆情监测系统监测显示,从7月10日到7月13日发稿时,共监测到相关报道262篇。

父亲失信 孩子不能上大学合理吗?

父亲失信 孩子不能上大学合理吗?

如上图所示,话题热度自7月11日起逐渐上升,经过一天的舆论发酵于7月12日达到话题声量最大值,7月12日后话题热度逐渐下降。

媒体类型

父亲失信 孩子不能上大学合理吗?

媒体类型方面,新闻门户网站是此次新闻报道的主力军,占比将近六成。另外,新媒体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之一,其中微信占比24.8%。

正负面分析

父亲失信 孩子不能上大学合理吗?

报道倾向上,负面报道所占比重最大,占总报道量的96.3%,中性报道仅占比3.7%。

媒体观点

红网:在大力建设诚信社会的今天,必须得让老赖们成为过街老鼠,“父母失信,子女受限”也是打击老赖的有力武器,但对这一武器的使用必须坚持适度原则,防止打击“扩大化”,不该因为父母是老赖,子女受法律保护的正当权益都被侵犯。打击老赖,也当依法依规,只求结果不顾程序正义的做法欠妥,也有违法之虞。

今日话题:舆论对“老赖”的不满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去年曝出的“教科书式老赖”事件,尽管当事人已经穷尽了所有法律手段,甚至声泪俱下的在社交网络上发文,寻求舆论支持,但仍然未能改变对方“一赖到底”的现实状况。

舆论对“老赖”普遍心存不满,于是对限制子女就学这种惩戒“老赖”非常有效的手段拍手叫好也就不难理解了。但必须要看到的是,这种惩戒是一种“株连”,侵害了无辜者的合法权利。这种错误的做法,就好比前段时间河南省信阳县为抓飞贼而“株连三代”一样,都是对无辜受牵连者合法权益的侵犯。

父亲失信 孩子不能上大学合理吗?

网友观点

@物理-朱晓慧:分情况吧。如果孩子是用着赖来的钱进行高消费活动,那就合理。那如果孩子是用着自己兼职或者什么挣来的钱,钱来得光明正大,那就不合理。

@楚河无界:挺合理的啊!这就和非婚生育子女上不到户口是同样的道理。家长做事还是要想着给子孙后代积德的。

@99653384:要分别对待:有些人因做生意亏损后续无力还款的和有钱就是不还的。

复兴观点

家长“老赖”,对孩子的学业也有所影响?一个引起不少人争议的命题。支持者认为“老赖”能够逃脱自己应付的法律责任,如若不通过极端途径予以处罚,老赖还会继续逍遥法外。反方则认为这是21世纪的“连坐法”,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当属于不同的个体,不能因为一名家庭成员的失信行为让全家人都背这个黑锅。

就事件当中的当事人而言,确实有失信行为,但是其儿子因其牵连无法被大学录取也是人们争议的焦点。这也不是第一例“失信连坐案”了,今年5月份,山东省潍坊市昌乐二中发布2018年高中招生录取工作实施方案,在该方案中报名要求一项里明确指出“报名考生家长必须无失信记录”;6月6日,中国法院网报道说,湖北省黄冈市的的一位“老赖”的儿子报考航空院校,但由于其父母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故难以通过招飞单位审查……

是否应当对“老赖”的家人进行“连坐”呢?在笔者看来,尽管“连坐”后的结果是“老赖”为了家人履行了法律责任,但是这个过程却并非正确。以文中提到的新闻事件为例,就“老赖”本身而言,将来是否能承担法律责任还是可以再通过别的途径解决的,但是耽误了其儿子的学业造成的损失确实无法挽回的,且其子并无失信行为却要承担失信带来的后果,有违公平原则。但是“老赖”确实是有碍于社会良性发展的存在,在治理的过程中或许能够根据每个“老赖”的个人情况进行管制,而不是一味地对其家人“连坐”,这样既有利于实现公平原则也能让“老赖”及时实行法律义务。

图/复兴大数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