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典型玉器——"C"形龙,中华第一玉龙 鉴赏

红山文化典型玉器中,最有名的就是“C形龙(中华第一玉龙)”,即1971年内蒙古赤峰市博物馆从三星他拉村征集的青玉大龙。

红山文化典型玉器——

 通过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时期的原始先民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在没有金属工具的前提下,仅用手工、石、砂等原始工具,耗费数年的时间,巧妙设计,精心雕琢而成的C字形玉龙,不难看出先民们对龙的崇拜,对原始宗教的虔诚信仰,对通神玉料的珍爱,对部落首领的忠诚,以及对神灵的敬畏。根据考古发掘所获资料研究,认为当时的“玉龙”是各部落族首领身份地位的象征、权力的象征、财富的象征、神权的象征。部落有大小之异、权力有强弱之分,当然部族首领所持的玉龙也有大小不同之别,在红山文化的早、中、晚期,还有造型、材质、工艺等不同地区的差异,但由于当时的制玉工匠受着“神权”的制约,所雕琢的玉龙都大同小异(根据各地域发现实物的分析)。

C字形玉龙是由早期的玉——兽面——玉龙——玉猪龙逐渐演变发展而成为至高无上、全族信奉的神灵崇拜物,它象征着全部族的强大、腾飞、平安和吉祥。

红山古玉精品——“红山文化墨玉持龙神人”(见图),印证了红山文化玉龙的演变过程,开创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以龙为图腾的先河。

红山文化典型玉器——

该器为一跪姿神人,双手持C字形玉龙。神人为秃尖顶、长目、立耳、鼻口合一且前突,神情庄严而虔诚;C字形玉龙造型简洁、粗壮有力、长目突出、鬣部宽大、身形流畅、神态生动、犹如活物。玉质为红山古玉中的上品——宽甸玉,通体黝黑,玉质细腻,密度极高,以指扣之,铿锵然有金属音。

红山文化典型玉器——

红山古五的五人形器较为少见,执龙跪姿神人更为罕见,从该器的材质、器形、做工和包浆分析,应是红山文化晚期的大氏族部落的祭祀用具,它给我们提供了两种可能:一是该氏族部落信奉复合图腾,即他们的图腾包括神人和龙;二是该氏族部落的图腾是龙,神人则是氏族部落领袖的化身。

红山文化典型玉器——

新石器时代晚期,史前先民完成了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转化,从简单的渔猎采集经济发展为以农耕为主的经济,以磨制为主的细石器取代了原始的打制石器,社会生产力得以稳定发展。在这漫长的发展时期,史前先民曾使用过众多的图腾,如龙、熊、鹗、蝉、蚕、蛙、龟等,而龙的图腾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成为主流。从红山文化的C字形龙、猪龙到商周时期的蛇形龙,到秦汉时期的螭龙、夔龙,到唐宋时期的牛首蛇身龙,定格于明清时期的牛首鹿角蛇身鱼鳞四腿五爪龙。可以说,龙的图腾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

 

红山文化典型玉器——

此展品为红山文化时期文物。高11厘米,宽10厘米,厚2厘米。黄玉,龙的整体呈“C”字形,似环,身前蜷,尾部接近于头,头部稍大,嘴前部齐平颈部有较长的鬃,鬃下方有一穿孔,有褐色沁,唇部前伸,嘴上翘、紧闭,双眼凸起,棱形眼一头尖一头圆,光滑自然,油质光泽,身体光素无纹,神态自然优美,器物通体厚重。现收藏于黑龙江红辽古玉博物馆。

红山文化典型玉器——

 红山文化玉器的重大发现,为早年出土的“民间传世红山古玉”的确认打开了鉴定之门。同时把中国的历史推前了一千年,更重要的是把中华文明的源头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北移到了辽河流域。红山文化古玉的发现,改写了中华文明史的“时代划分”。从此,历史的时代划分将写为:石器时代——玉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经过海内外考古专家的多年反复论证,史实证明北方史前的辽河流域才是真正的“华夏文明曙光升起的

小编咨询:ForeverloveDian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