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山文化典型玉器——"C"形龍,中華第一玉龍 鑑賞

紅山文化典型玉器中,最有名的就是“C形龍(中華第一玉龍)”,即1971年內蒙古赤峰市博物館從三星他拉村徵集的青玉大龍。

紅山文化典型玉器——

 通過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時期的原始先民用他們的聰明才智,在沒有金屬工具的前提下,僅用手工、石、砂等原始工具,耗費數年的時間,巧妙設計,精心雕琢而成的C字形玉龍,不難看出先民們對龍的崇拜,對原始宗教的虔誠信仰,對通神玉料的珍愛,對部落首領的忠誠,以及對神靈的敬畏。根據考古發掘所獲資料研究,認為當時的“玉龍”是各部落族首領身份地位的象徵、權力的象徵、財富的象徵、神權的象徵。部落有大小之異、權力有強弱之分,當然部族首領所持的玉龍也有大小不同之別,在紅山文化的早、中、晚期,還有造型、材質、工藝等不同地區的差異,但由於當時的制玉工匠受著“神權”的制約,所雕琢的玉龍都大同小異(根據各地域發現實物的分析)。

C字形玉龍是由早期的玉——獸面——玉龍——玉豬龍逐漸演變發展而成為至高無上、全族信奉的神靈崇拜物,它象徵著全部族的強大、騰飛、平安和吉祥。

紅山古玉精品——“紅山文化墨玉持龍神人”(見圖),印證了紅山文化玉龍的演變過程,開創了中華民族五千年來以龍為圖騰的先河。

紅山文化典型玉器——

該器為一跪姿神人,雙手持C字形玉龍。神人為禿尖頂、長目、立耳、鼻口合一且前突,神情莊嚴而虔誠;C字形玉龍造型簡潔、粗壯有力、長目突出、鬣部寬大、身形流暢、神態生動、猶如活物。玉質為紅山古玉中的上品——寬甸玉,通體黝黑,玉質細膩,密度極高,以指扣之,鏗鏘然有金屬音。

紅山文化典型玉器——

紅山古五的五人形器較為少見,執龍跪姿神人更為罕見,從該器的材質、器形、做工和包漿分析,應是紅山文化晚期的大氏族部落的祭祀用具,它給我們提供了兩種可能:一是該氏族部落信奉復合圖騰,即他們的圖騰包括神人和龍;二是該氏族部落的圖騰是龍,神人則是氏族部落領袖的化身。

紅山文化典型玉器——

新石器時代晚期,史前先民完成了從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的轉化,從簡單的漁獵採集經濟發展為以農耕為主的經濟,以磨製為主的細石器取代了原始的打製石器,社會生產力得以穩定發展。在這漫長的發展時期,史前先民曾使用過眾多的圖騰,如龍、熊、鶚、蟬、蠶、蛙、龜等,而龍的圖騰在歷史長河中逐漸成為主流。從紅山文化的C字形龍、豬龍到商周時期的蛇形龍,到秦漢時期的螭龍、夔龍,到唐宋時期的牛首蛇身龍,定格於明清時期的牛首鹿角蛇身魚鱗四腿五爪龍。可以說,龍的圖騰一直伴隨著中華民族的發展。

 

紅山文化典型玉器——

此展品為紅山文化時期文物。高11釐米,寬10釐米,厚2釐米。黃玉,龍的整體呈“C”字形,似環,身前蜷,尾部接近於頭,頭部稍大,嘴前部齊平頸部有較長的鬃,鬃下方有一穿孔,有褐色沁,唇部前伸,嘴上翹、緊閉,雙眼凸起,稜形眼一頭尖一頭圓,光滑自然,油質光澤,身體光素無紋,神態自然優美,器物通體厚重。現收藏於黑龍江紅遼古玉博物館。

紅山文化典型玉器——

 紅山文化玉器的重大發現,為早年出土的“民間傳世紅山古玉”的確認打開了鑑定之門。同時把中國的歷史推前了一千年,更重要的是把中華文明的源頭從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北移到了遼河流域。紅山文化古玉的發現,改寫了中華文明史的“時代劃分”。從此,歷史的時代劃分將寫為:石器時代——玉器時代——銅器時代——鐵器時代。經過海內外考古專家的多年反覆論證,史實證明北方史前的遼河流域才是真正的“華夏文明曙光升起的

小編諮詢:ForeverloveDian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