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回国人才超265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留学人才“归国潮”,这说明了什么?

决战2018年中高考


留学回国人才超265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留学人才“归国潮”,说明了我国发展的蒸蒸日上!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就持续攀升,直到现在中国成为世界综合国力的第二强。因此,全世界来看也是中国的就业机会最多,收入增长最快。因此,不仅大量留学生回国就业,甚至很多外国人也来中国就业。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前兆。

同时,西方国家虽然在科技、教育等方面还引领世界。但是,随着其国内就业形势的持续低迷,以及新移民问题的愈演愈烈。因而,其国内极左翼势力纷纷抬头。从而也使得其对中国留学生的就业持续收紧。而且安全环境也持续恶化,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选择回国。

总之,众多留学生回国,既有中国综合国力持续提升,就业形势最好的因素,也有国外就业形势持续低迷的因素!


地震博士


回国的大多数不能算人才,人才永远是金字塔顶端的一小部分人,这和是不是海归没有必然联系。

新中国以来最大归国潮有几个因素造成,单看任何一点,都不能作为主要充分必要条件。得结合起来看。

首先是留学生人数,整体上升速度非常快,每年都在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而且留学人群越来越低龄化。很多国家现在对中国留学生都是敞开大门,对人数不设上限,有多少收多少。

其次是很多国家现在对于工作和实习签证的发放卡的很严,甚至很多移民类专业,现在要想留下当地找工作都非常困难。美国、英国、澳洲等很多国家近几年政策收的都特别紧,变相的让很多中国留学生毕业只能回国,甚至都不允许多待。我曾经采访过英国上议院前副议长贝茨勋爵,我问他为何现在对中国学生人数不设限制,他说英国政府欢迎更多中国学生来读书,但也鼓励他们毕业回国创业就业。

再次,现在国内的机会也很多,很多领域的发展都是世界级的,很多一线城市实际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标准。而且现在国内出在第四次科技革命的中心,大变革时期才有机会实现阶层流动和上升。就像英国吃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红利、美国吃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红利一样。机会并不是说在发达成熟的阶段,而是在发展的阶段。

我认识很多当年从香港移民英国的人,后来一半以上都回香港或大陆创业、就业了。聪明人都很实际,哪里有机会就会往哪里跑。

最后,全世界范围内,随着科技的发达,国与国之间的互动和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交往越来越密切。高等学校的入学率也不断提升。

综上所述,这几点原因综合在一起看,才是归国大潮的主要原因。


留学的真相


教育部的最新统计显示,我国正在形成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留学人才归国潮。客观而言,“归国潮”是出国留学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的必然现象。虽然不少舆论在解读“归国潮”时,认为主因是国内就业吸引力增强,但除了国内发展形势对出国留学者的吸引力之外,不能忽视我国出国留学的结构已经发生根本变化。

从2007年到现在这10年间,出国留学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出国留学群体整体质量参差不齐。二是出国留学低龄化。

观察2007年以后的出国留学数据和结构,就不难解释为何会有“归国潮”现象了。2007年后快速增加的出国留学学生,在2011年毕业之后开始找工作,此时相较于陷于泥潭的西方国家,中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势头对他们有很强吸引力。这其中,不乏一些竞争力偏弱的人群,也提高了回国留学比例。

真正应该关注的是,出国留学中的精英留学群体,有多少选择回国,这对评价出国留学的价值和我国对人才的真实吸引力极为重要。

对此,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的负责人曾指出:“我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学和工程领域滞留率平均达到87%。”这说明,大规模“归国潮”中,精英人才的比例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在“归国潮”之下,还有出国留学热。精英人才希望接受更好的教育,他们由于有理性的出国留学规划和优秀的学业表现,在国际就业市场有着很强的就业竞争力。

我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留学生输入国,但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国际一流大学而言,我国还需进一步提高大学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在此方面,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工作,获得了不少成绩,但也仍存在有待提升的巨大空间。


参考消息


据《2017年海外人才就业分析报告》,2017年留学生回国发展的人数突破60万,超过了出国留学的人数。

留学生归国人数大大增加,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涉及到很多方面。据我观察,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比较多元,有自愿回国的,也有因为身份等问题被迫离开的。

自愿回国的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 近年来国内经济发展迅速,国内的工作机会更多,吸引了更多的留学生回国创业、发展。

前一阵有年轻朋友回国了,他选择了创业,国内一些归国创业园区给了比较优惠的条件。两个朋友的先生,多年前就回国,一个担任药业集团的技术总监督,一个是千人计划回了高校。

二, 也有一些留学生或者不适应国外的文化、社会,或者考虑到自己是独生子女,为了照顾年老的父母,选择回国。

三, 一些留学生,因为家里有资源,或者有家族企业,或者是家人是官员,而在国外几乎完全靠自己,就选择回国。

我们朋友的孩子就有两个属于这种情况,爸爸是电力局的局长,不想让孩子在国外受苦,女儿留学完就回电力局工作了。

四、归国人员增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出国留学的总人数增加了,回国的人数自然增加了,据统计,近年来出国人数呈直线上升,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送孩子出国留学几乎成了标配。

仅从美国来看,2016年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就有33万,占到全美所有留学生的31。5%。

被迫回国的原因几乎只有一个,那就是找不到工作,或者因为身份解决不了。以美国来说,留学生留下来越来越难。我认识的学生中,有几个已经找到工作了,但是因为身份无奈回国。

近年来,尤其川普上台后,通过工作申请永久居留权的机会在不断减少。抽不到签,意味着就算找到工作,也没法长时间呆下去

由于想留下来的人越来越多,美国政府不得不采取抽签制度,即使找到了工作,单位了愿意给你办H1B,还要看你的运气,能否被抽中。

在芝加哥时,碰到厦门大学一个女生,留学时学了公共管理,她已经在美国上班了,但是因为没有被抽中,只好回国。

另有同事的孩子,中央财经大学毕业后,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读了会计研究生,找到了的工作,但是因为没有被抽中,后来回国。

另一个同事的孩子,本科就来美国,读了会计,也找到了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同样因为没有被抽中而回国。不过她回国后继续申请硕士,计划再回美国学习。

所留学生都面临同样的问题,但是由于中国留学人口基数大,而工作签证发放却越加严格,获得工作签证愈加艰难。


方立在加州


史上最大归国潮来袭——老外感叹:全球没有哪个国家能做到像中国这样!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大大如此说道。

“归国潮”火了

上个世纪80、90年代,对当时的大学生而言,出国意味着成功的人生。

这一点从前几年的热播电影《中国合伙人》就可以看出来,电影里面那些大学生,考GRE、托福成绩不高,签证失败后的垂头丧气,以及成功出国后满满的幸福感,我们可以感知出国对其的重要性。

但是,纵观近年来,流行起的“归国潮”,也如同当年的“出国热”那样,火了一把,激发了人们对人才流向的关注。

据统计,中国留学回国人员比例由2012年的72.38%增至2016年的82.23%,仅这5年的海归人数就占总留学归国人数的七成。

另据新华社援引专家预测,未来5年,我国将迎来人才“进大于出”的历史拐点——将从世界最大人才流出国转变为最主要的人才回流国,逐步成为国际人才竞争格局中的重要一极。

中新社指出,中国国力的增强、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和经济全球化使得中国“人才磁铁”效应愈发明显。这正是此次大规模“海归潮”的深刻时代背景。

吸引全球人才

国外媒体纷纷感叹,全球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这样大规模、这样专业化地吸引人才回国!

现在,海归回国主要是被‘吸’回来的。”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说,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有条件、更有能力吸引全球人才。

优惠的政府政策、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持续投入的科教事业、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海内外“人才、项目、技术、市场、资本、场地、服务”全面对接的平台,正吸引越来越多海外学子归国追梦。

中新社文章指出,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当有高级人才选择回国时,舆论往往称其放弃优厚待遇“毅然回国”。

但现在,人们心态更平等、更开放、更理性。“回到祖国去”,成为新的风尚,因为中国正成为全球人才竞相创新创业的沃土。

“我是中国人!”

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建成使用,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使用中国自主研发芯片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再次刷新世界纪录……

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科技成果背后,承载着留学归国人才的智慧和汗水;

一系列我国原创性科研成果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特别是一些应用技术打破了国外封锁垄断,缩小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

据欧美同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刘利民介绍,目前,国家重点项目带头人超过7成是海归,两院院士中超半数是海归。

留学人才为祖国建设发挥重大作用,今天人才加速回流的态势彰显留学人员爱国心、报国志愈发强烈,能够把个人价值的实现同国家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

“哈佛任职时,总有人问我,你是日本人吗?

我说,不,我是中国人。

那你是美籍华人?不,我是中国人。”

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在美国生活了26年,是“卫生体系学”创始人之一,他与同在哈佛任教的妻子坚持保留中国国籍,并于2013年全职回国工作。

像刘远立一样,有很多中国学子虽然在国外生活多年,在工作上取得了国际一流的成绩,但依然坚持保留自己的中国国籍!

“因为,从出国起,我们就想着,出去学习是为了回来报效祖国,让祖国变得更美好。

中国知识分子的血液里,一直流淌着不尽的家国情怀。”他们如是说。


aisweets


根据数据显示,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的留学生,占已完成学业群体比例逾八成。留学热开启之初,学生们更愿意选择留在留学目的国工作,甚至选择移民。留学人才归国潮,一方面说明中国整体经济、文化等实力的提升,国外移民政策的紧缩,另一方面,也说明国人思想上的转变以及政策和薪资优势明显。


一、中国整体实力的提升

几年来中国的发展速度在世界上都算得上数一数二,中国整体实力的提升包括经济实力、文化实力等,实力大增让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有明显提升,这也是是吸引留学人才归国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中国的“一带一路”等战略眼光,把中国推向了国际化的高地。


二、国内对归国学子政策的支持

为何大量优质学子流入国外,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相对于发达国家对人才支持力度有一定的差距。但国内发展趋势良好,近年来国家的吸引人才政策和计划逐步增多,国家实力的提升加上国内对留学学子归国政策的支持,让大量学子选择留在留学国家之余,也增加了更多选择回国的理由。


三、国外移民政策的改变

国外移民政策从留学热开启之初至今,许多国家都有紧缩的趋势。选择在留学目的国生活的工作,同等条件下,给留学生的机会更少,移民政策的限制,加上难有真正意义上的归属感。移民越来越难,心里上的满足感难以获得也成为留学归国人才越来越多的重要原因。


我在美国等你来


这说明了两个趋势:1、出国留学已成为主流,甚至是中产家庭的第一选择;2、国内外生活条件不相上下,因为文化的优势留学生在国内生活工作更有幸福感。

即便不需要这些大数据,我身边的朋友们用脚选票,基本上适龄子女都送出去海外留学,有些从高中时期就成为小留学生,目标是一直留在海外读大学、研究院,如果能在留学地找到工作最好,如果不能还有回国保底。我的朋友里面,即便自己是做大学教育的,也认为子女能在国外读书最好,因为有在国外发展的可能,最起码混点异国经验,回国发展也有竞争力。

这些留学生的父母对于欧美国家还保有年轻时的执念,总觉得异国更加平等、自由、科技发达,即便有的地方看城市的建设已经赶不上中国大都市,但是他们在国内奋斗经历了太多人际纠葛,付出了太多身体和情绪价值,他们不想让自己的心肝宝贝留在这样的氛围里,他们不相信精心呵护犹如温室里花朵一样的子女能够承受他们当年所经受的磨砺,所以他们大部分即便省吃俭用,减低自己的生活水平,也要让自己的子女去国外读书。

我认识的好几个朋友,都是国内体制下的中流砥柱,收入也不低,毛估估一年5、60万。这在国内不算富有阶层,但也是中产里的高端族群了。他们自己的消费并不高,有个朋友宁愿转两次地铁出门都不愿打出租车,另外一个朋友觉得天天喝星巴克非常奢侈,但是他们的孩子在国外读高中,每年的学费、花费加起来要三十万,以后考上本科大学一年又要三四十万。他们出这个钱一点也不心疼。

这样用重金砸出来的异国教育,对于父母这一辈来说,好像事情并不像他们预期的那么发展。小朋友在国外固然说的一口流利英语,在父母耳中听起来是标准的美音、英音,很欣慰自己培养出来一个“小外国人”。但是孩子却感到无处不在的文化差异,他们说着流利的英语也融不进“本地人”的圈子,而且他们也不固执地追求“融进去”,他们还是当自己是个过客,和一群用同样经历的小留学生交往,形成了他们自己的小留学生文化。他们骄傲于中国的城市化面貌日新月异,喜欢国内的潮店潮人,同时全盘接受国外的潮牌。他们想遵照父母的期待毕业后留下来”获取海外经验”,但是找到合适的工作也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并且他们不能容忍自己没有文化生活,或者成为人家文化里的边缘。他们是要活在中心里的人,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留学圈的中心。所以,当大部分人回国并且展示他们在国内生活的超级不错,物质文化超越欧美,精神生活更不知强胜多少倍,小留学生圈里的文化和父母一辈形成了不同的共识:他们觉得,留在海外未必就是成功,真正的成功应该是在自己的母国。

我认识很多这样的小留学生,他们在异国的生活再也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寄人篱下”、“勤俭勤奋”。他们租住在不错的公寓里,至少在所有的学生当中生活水平处于中高层。他们穿着时尚,偶尔会去各种潮店打卡,熟捻自己所在城市那些最好玩最新潮的玩法。他们有情侣生活,有的还一起养了宠物。他们经常飞回中国探望亲朋好友,并不像以前的留学生那样为了省机票钱几年不回家。他们的父母也会去看望他们,通常都会全家异国出游,其乐融融。

这样的他们大部分回到国内,很快也能适应国内的氛围,因为父母还是他们最好的安全垫,软着陆有保护。还有的两国之间游走,做起来其他人不能胜任的资源整合工作。简而言之,他们的起点原本就比较高,又在自己身上下高价投资,产出结果无论如何也坏不到哪里去。他们身上应照出来的是中国整体实力的增强,还有一部分先富家庭、得利家庭对于财富、资源、关系、实力的代际传递。


裴谕新


一己浅见,不喜勿喷。


o刚哥0


导读: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两次留学生“归国潮”,分别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初、90年代初。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第三次“归国潮”便开始孕育,目前“海归”的热潮已经到来。为什么花重金赴海外的学子们,会选择回国呢?

为什么留学生多数选择回国呢?

第三次归国潮的形态是怎样的?

1.学历越来越高

据调查发现,在第三次留学生归国潮中,回国留学生的学历越来越高,82%都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11%为博士研究生学历,7%具有本科和专科学历。

2. “海归顺差”出现

留学生回归的世纪拐点已经到来,考虑时滞性因素,留学生回国人数已超过出国人数,这也是中国自上世纪以来的首次拐点,俗称的“海归顺差”已经出现,并且从各种数据指标所呈现的趋势看,这轮归国潮有望延续多年。

3.归国人数高达70万

2016年,留学回国人数为43万人,较2012年增幅为58%。2017年,留学生回国人数预计突破70万,这个数字超过了今年出国留学的人数。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创业,归国正逐渐成为主流。

什么原因致使留学生回国发展?

1.祖国强大,前景更好

在过去,中国留学生学成后,多数不愿意回国,这也确实有情可原,留在海外可以更好地发挥个人才智,那里有更加先进的实验设备等。这当然可以理解,当时国内的各方面条件不如海外,尤其是创业、实验等条件。可如今,中国发生了巨变,各方面的条件早已今非昔比,在不少领域,国内的很多条件都比海外强,同时,相对于海外频发的恐袭而言,国内安全指数更高。

有一个日益繁荣、强大、开放、稳定、文明的国家为留学生做后盾,受祖国这个强大的“磁场”吸引,自然会吸引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回国。这不仅符合“人往高处走”的规律,也符合人们天然寻求安全感的本能。

2.千人计划、百人计划的吸引

国家为了吸引大量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制定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千人计划”,给出了很多扶持政策。同时,各省(区、市)也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引进海外人才,制定了相应的人才引进计划,即地方“百人计划”。

2008年开始,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学科、实验室,以及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针对性地引进了大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业。同时,国家也支持、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开展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国内的企业发展需要海归,国内的市场对海归也有吸引力,回国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3.国外移民政策紧缩

据统计,54%的海归主要看中了国内经济发展形势而回国,超过40%的人是因为归属感回国。还有一条重要的隐形因素是新西兰、美国、英国以及澳洲的移民政策收紧,留学党们自然会选择回到熟悉的城市、熟悉的亲人身边生活与工作。

4.归国后的薪酬待遇更优

在经过长期的学习、“山寨”年代之后,中国互联网企业正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代表,对高端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如今中国互联网公司跟美国互联网公司的差距也在缩小,而这显然会成为吸引海外人才归国的契机。

对海外优秀人才来说,回国工作已成为一个既可行又极具竞争力的选项,因为硬实力上的差距不是特别明显,更重要的是中国科技企业的薪酬也与硅谷接近。

对海外优秀人才,中国科技公司可以说求贤若渴,国内顶级实验室的优秀硕士毕业生年薪可达50万元以上,中国科技公司开出动辄百万年薪聘用高端人才,已非是什么新鲜的事情。

留学生是强国兴邦的一支中坚力量

海外归来的留学生,作为祖国的新一代,拥有国际视野的当代青年,肩负历史使命,怀揣民族梦想,势必能扛起祖国的未来,成为强国兴邦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正如一位留学生朋友所说:这个国是我们的国,我们不来建设,让谁来建设?


虞涤新


据有关媒体报道,2016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265.11万人,其中2016年回国43.25万人;“千人计划”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6000多人,各地引进高层次留学人才5.39万人,引进教授层次人才数量是1978年至2008年引进总量的20余倍; 7.9万名留学人员在各级留学人员创业园创业,形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留学人才“归国潮”。在这波“归国潮”中有35.15%的留学回国人员选择在北上广深创业创新和就业,其中选择上海的51727人,达到11.96%,位居首位。这对上海吸引海外人才是一个极好的机遇。

这波“归国潮”不仅来势汹涌,并且有着一些新的特点、新的情况,需要引起涉及海外人才工作的有关部门重视。其特点:一是海外留学人员归国意愿强烈,比例大幅提升。随着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向好的发展趋势,出国留学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的留学人员比例由2012年的72.38%增长到2016年的82.23%,预计今年回国的留学人员可望首次实破50万人。又据统计数据表明,50~60%的海外留学生回归本国是符合国际通常比例的,我国正在这个区间范围内,属正常合理的。二是海外留学人员学历水平由过去普遍的硕士、博士为主,增添了更多的本料学士学历。这波“归国潮”不同于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前10年回来的归国留学人员,那一批海外人才都是高考恢复大学本科毕业后外出留学深造的,攻读了硕士、博士,学有所长,术有所攻,其中绝大部分在海外有丰富的工作经历,得到了种种历练,回国后纷纷创新创业,或从事某项专业研究和工作,在各种岗位和事业的发展上取得了成功,无愧为精英人才。而这波“归国潮”系以在国外读完大学的本科生为主,有的还是从高中读起的,业内俗称“小海归”。据浦东新区归国留学人员联合会最近与美国十大高校联盟、北美德州高校联盟、美东南高校创业联盟等统辖35所高校的3家大学华人社团合作交流获悉,今夏美国这35所高校将有8000多名中国本科留学生毕业,其中有5000多人已有意向回国并工作。这批“小海归”虽然在海外留学数年,但海外的工作经验尚不具备,同时对国内的情况又有所脱节,致使在找工.作方面难免因有过高的期望值而不能如愿,导致有部分人成了“海待”,成为新的社会问题。三是这批“小海归”隐含着巨大的家族创业创新潜能。这波“归国潮”中的年轻留学生大多有着富裕的家庭背景,至少也出生在中产家庭。从接触中的35所美国大学华人社团的学生领袖中了解到,他们来自国内各地,许多家长有意让他们来上海发展或创业,并且纷纷表示愿意提供创业启动资金。仅从7月1日他们在丝路国际公益基金、浦东新区归国留学人员联合会、理财周刊指导下在上海展览中心联合举办的“一带一路与中国留学生创新创业及人才发展论坛”,自筹会务费用30万元,有千名“小海归”参加,足见他们的家庭经济实力以及创新创业的雄心和潜力。根据这波“归国潮”的新情况,有关方面要引起高度重视,早谋划、早安排。

一、畅开大门,广纳人才。面对扑面而来的“归国潮”,我们更应求贤如渴,放宽政策,畅开大门,加大力度,进一步完善诸如“海归”购房置业、提供人才公寓、提供创新创业启动及配套资金等各项优惠措施,积极引进并留住回国的各地人才。

二、未雨绸缪,抢占先机。一方面加强宣传。宣传国家的未来发展宏图、产业政策、产业优势和优惠措施,让学有所成的海外学子找到事业发展的方向。一方面要加强实训。通过浦东新区10年积累“华人华侨专业人士回国创业研习班”的做法和正在实施的“万名新侨海归国际化助推工程”、“海归精英登陆聘场研修班”、“海归精英成功创业训练营”等专业培训,积极为“小海归”做好就业辅导,让心有所仪的海外学子找到从业入门的途径。目前上述美国3个高校华人社团已有3000名毕业生8月份来沪参加有关择业和培训活动。要看到,引进一批作为独身子女的“小海归”,可能会随之引来其家长的关心和重视及家族企业落地,这是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引进海外人才的又一条新的渠道,对此应予以高度重视。

三、不断创新,双管齐下。人才部门在积极做好吸引“小海归”来沪工作的同时,要继续重视加强“千人计划”人才工作。一是对“千人计划”人才要继续搞好服务工作,使“千人计划”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做得好,事业越做越大,在创新创业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二是对有课题、有项目、有成果的“海归”创新创业者要鼓励申报“千人计划”,有关部门积极做好指导遴选工作,使优秀的“海归”人才脱颖而出,呈现后浪推前浪的喜人局面。三是充分利用“千人计划”专家在海外的人脉、信息资源,通过乡缘、业缘、学缘关系推荐、引进更多高层次海外人才,拓展人才的引进渠道。

四、放眼全球,柔性引进。积极为海外人才创造柔性流动空间的条件。在国外,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人华侨新生代有条件接受高等教育,目前在美国每年博士毕业人数中华人华侨已占有很大的比例。侨办、侨联要积极依靠与海外社团的联络联系渠道,充分利用海外华人华侨丰厚的人力资源优势,鼓励优秀的华人华侨、华裔新生代来回国内工作,进一步放开中国“绿卡”,通过柔性的流动增强促进科研学术等交流,为他们创造有利于创新,有利于回国交流的柔性空间,特别是加强华裔新生代和内地青年的交流合作,以便最大程度上吸引全球侨界人才资源,服务中国创新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