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系鄉親 擔當鑄忠誠——追記界首市代橋鎮茶棚村黨總支委員柳西周

7月的皖北鄉村,一排排高粱在拔節生長。深愛這塊土地的柳西周,猶如一株樸實的高粱,融入了這片希望的田野。

自1986年入黨以來,柳西周始終牢記黨的宗旨,堅守崗位,心繫群眾,履職盡責,默默奉獻,被群眾稱為“最貼心的人”“最依賴的服務員”。

柳西周生前系界首市代橋鎮茶棚村黨總支委員,他一心撲在工作上,積勞成疾,不幸於4月18日去世。他用行動詮釋“不忘初心”,用生命踐行“牢記使命”,感人事蹟受到省委主要領導批示表揚。


面對人生抉擇,堅決“聽黨話、跟黨走”

——“我也想到外面闖一闖、試一試。但是村裡工作千頭萬緒,我走,就對不起黨的教育和培養!”

茶棚村茶棚集大路邊,一排樓房中,夾著3間老舊的平房,這就是柳西周的家。粗糙粉刷的牆面,幾件陳舊的桌椅,簡陋的老屋略顯暗淡,而牆上的“黨小組之家”“入黨誓詞”“代橋鎮黨小組之家學習制度”三塊牌子引人注目。

2016年,界首市推動建立黨小組之家,誰願意把自家的房子讓給黨小組用?

茶棚村第一黨支部開會研究有關事宜,沒等村黨總支組織委員於廣印拋出問題,柳西周搶先表態:“我是第一支部書記,又是黨小組組長,應該放我家。”他這一帶頭,6個黨小組就順利“安了家”。

把農村黨員召集起來學習,頗為不易。同小組黨員柳西武記得,柳西周開會動員後,又上門一一做工作。黨員聚起來了,學習、活動熱起來了,黨員們說:“回到這個‘家’,恢復了黨員樣。”

黨員們敬佩地調侃柳西周:“用了你的家,喝了你的茶。”柳西周不僅不覺得吃虧,還跑到鎮裡“求援”,想把學習教育開展得更頻繁些、質量更高些。

柳西周白天忙工作,晚上備課到深夜。妻子劉鳳英常常半夜醒來,“看到他還在燈下寫寫畫畫。”

妻子很是心疼,柳西周卻渾然不覺累:“黨員先鋒作用發揮出來了,村子發展才會更好。”

“聽黨話、跟黨走”,是柳西周的人生信條。

當村幹部收入低,柳西周家裡上有老父、下有子女,日子過得非常苦。一些在外創業成功了的村民,多次向柳西周拋出橄欖枝,承諾開出高工資。劉鳳英也希望柳西周出去闖一闖,“出去隨便做啥,收入都比當村幹部多。”

柳西周頭腦靈活,曾在華西村做過廢品回收生意,收入遠超村幹部工資。當年,柳西周是聽從黨組織的召喚,才毅然回到村裡。

一頭是發展落後的村子、經濟拮据的家,一頭是廣闊的發展平臺、待遇優厚的工作,往哪頭走?

“我是一名黨員。”柳西周愧疚地對家人說,“我也想到外面闖一闖、試一試。但是村裡工作千頭萬緒,我走,就對不起黨的教育和培養!”

初心繫鄉親 擔當鑄忠誠——追記界首市代橋鎮茶棚村黨總支委員柳西周

面對工作任務,堅定擔當作為

——“如果不能按時完成任務,即使躺在床上俺也睡不著呀!”

“塘清渠明水暢流,路平草青花兒紅”,如今的茶棚集,已是美麗鄉村建設示範點。

可集上的居民孫玉華忘不了,過去的茶棚集,“街道兩邊蓋房子,房子外面搭棚子,一擺擺到路邊子”,逢集都過不去車。

拆除違建,重建美麗茶棚集!代橋鎮副鎮長、茶棚村包村幹部王佳業坦承,拆除亂搭亂建,整治亂擺攤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鎮裡擔心工作推進不了。據統計摸排,需要拆除的亂搭亂建房屋、鐵皮棚等共32戶、97間。

柳西周主動承擔任務,還打了包票:一年內通過美麗鄉村建設示範點驗收。王佳業著實為他捏把汗。

柳西周比平時更忙了,晚上都跑去拆遷戶家做工作。回到家後,有時還嘆氣:“如果不能按時完成任務,即使躺在床上俺也睡不著呀!”

如何突破?柳西周找村民小組長柳兆廣等人商量。他們發現,這32戶中絕大多數在觀望,牴觸拆遷的只有幾戶。

“不能硬碰,要做好說服工作”,在柳西周的安排下,柳兆廣等人買了肉、拎著酒,來到牴觸拆遷的一戶人家。他們一邊吃飯,一邊談違建對大家生活的影響,最終談妥了。

很快,97間違建順利拆除。茶棚村美麗鄉村建設有序推進,如期通過項目驗收。

“都說農民群眾工作難做,其實只要有擔當,堅持為了群眾、依靠群眾,難事就不難。”王佳業深有感觸地說,他從柳西周身上學到了群眾工作的“關鍵一招”。

為了群眾,柳西周常常“沒事找事”。

幾年前,柳西周發現,村裡沒有文化休閒場所,農閒時大夥常聚在一起打麻將玩撲克,“張家長、李家短”的還容易影響鄰里和諧。他就想建個文化廣場。

“西周和我商議,我當時想不通,還潑了冷水。現在想起來真不應該。”茶棚村一位村民說,當初對柳西周建文化廣場不理解的,不止他一人。

柳西周認定了建文化廣場能為鄉親們帶來實惠,他與更多村民交流意見,多次到鎮裡爭取項目支持。

終於,項目有了,資金到了,但選址遇到了難題。

經多方權衡和徵求群眾意見,茶棚村文化廣場選址在村中間柳三隊的一片地。這塊地涉及到隊裡39戶群眾。少數群眾一聽村裡要徵地,立馬“獅子大張口”要賠償,並要求提前發放補償款,否則堅決不讓用。

“西周跑斷了腿,磨破了嘴。”老隊長柳兆說,直到今年4月,柳西周到太和縣醫院檢查身體準備住院前,還不顧身體病重返回村裡,伐掉妨礙廣場建設的最後兩棵樹。

面對貧困群眾,傾情關愛幫扶

——“黨員幹部,要努力兌現黨對貧困群眾的承諾,讓他們過上好日子。”

柳西周去世的當天晚上,茶棚村村民柳雲峰流淚回憶了柳西周對貧困群眾的關心、幫扶。

柳雲峰家有妻子和兩個女兒,原本在外地打工,生活也還過得去。然而,妻子生病,先後做了四次大手術。他回村照顧妻子,沒了打工收入,家庭經濟每況愈下。2014年,柳雲峰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柳西周是他的幫扶幹部。

柳西周首先幫柳雲峰申請了危房改造。房子蓋好後,柳雲峰沒錢裝修。柳西周問需要多少錢,第二天早晨,就把5000塊錢交到了柳雲峰手中。提起這件事,柳雲峰話語哽咽,柳西周拿出的是家裡僅有的積蓄。

“他鼓勵我振作精神,靠自己的努力走出貧困。”2016年,柳西周幫柳雲峰流轉了20多畝地。柳西周又借給他一萬塊錢,讓他買一輛拖拉機,高效耕地、播種,還能掙些額外收入。

“這錢是他從他妹夫處借的。”柳雲峰後來才知道,而這筆錢,還是劉鳳英用打工工資替他還上的。

“黨員幹部,要努力兌現黨對貧困群眾的承諾,讓他們過上好日子。”茶棚村返鄉創業人士於偉,在界首市泉陽鎮黃莊村扶貧車間辦了一個工廠,加工鞋幫、鞋底,一些茶棚村村民到廠裡工作,一天能掙40多元錢。但由於位置偏僻,廠子經營狀況不好。

代橋鎮鎮長馬小雯和柳西周談起這事,想請於偉回鄉辦廠,帶動貧困戶就業。柳西周當場就答應了,多次去找於偉商量。於偉被柳西周的誠意打動,答應下來。

“從搬運機器,到進廠安裝,都是柳西周陪著我,幫我弄哩。”於偉記得,新工人培訓的時候,正是收玉米季節,柳西周放著家裡的幾畝玉米沒收,依然每天來廠裡幫忙。如今,於偉的廠子,生產走上正軌,帶動了茶棚村30多名村民就業。

“西周家雖然條件也不好,但他對貧困戶很大方。”茶棚村貧困戶於偉文有雙“珍貴的皮鞋”。那天,於偉文要去城裡辦事,經過柳西周家門口,習慣性地進去坐坐。柳西周看到於偉文腳上的鞋破了,露出了腳趾頭,就讓他回家換鞋。

“家裡的鞋差不多都這樣”,於偉文不好意思地對柳西周說。柳西周聽後轉身走進臥室,不大會兒就拿出了一個鞋盒子。柳西周拿出裡面一雙嶄新的皮鞋,讓於偉文換上。

於偉文追問才得知,這雙鞋是兒子給柳西周買的。柳西周捨不得穿,一直放在家裡。於偉文連連擺手,但擋不住柳西周的堅持,還是穿走了。

在柳西周的關心、幫扶下,於偉文種植了幾畝紅芋苗,收入不錯。4月,正在緊張銷售紅芋苗的於偉文,聽說柳西周生病,立刻放下手裡的紅芋苗,趕去看望。

去世當天,柳西周曾一度昏迷,清醒時還掛念包點貧困戶。

柳西周出殯那天,於偉文流著淚,親手把他送上了殯葬車,“人家對咱這樣,咱絕不能辜負了他。”

初心繫鄉親 擔當鑄忠誠——追記界首市代橋鎮茶棚村黨總支委員柳西周

面對群眾難題,想方設法解決

——“群眾的事,就是咱自己的事。”

“有事找西周”,茶棚村村民都這麼說。

“沒事兒”,柳西周總這麼說。

“再也聽不到西周的這句暖心話了。”村民張慶友悲痛地說。

張慶友是當地養殖大戶,飼養場最多時存欄30多頭牛、100頭豬。天有不測風雲,2004年的一天,張慶友飼養的30多頭牛生病了,他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關鍵時刻,他想到了柳西周。柳西周第一時間找到阜陽市駐村工作隊幹部吳保,聯繫畜牧部門,及時醫治好了病牛。

張慶友飼養豬、牛,產生臭氣味,周邊住戶意見很大,相互間矛盾不斷升級。他無奈,再次請柳西周幫忙。

柳西周瞭解情況後,建議張慶友建個封閉化糞池,及時清理糞便。同時,柳西周又逐一到周邊住戶家做勸解工作,請大家相互理解,多些包容。

化糞池建好了,臭氣味淡多了,一場村民間的矛盾就這樣化解了。

村民的事,柳西周看得比自家事還重。

村民柳西紅妻子去世早,獨自撫養孩子,生活非常不易。有一年,柳西紅的20多畝小麥豐收了,曬在麥場上。天氣突變,眼看著麥子就要淋溼了,柳西周迎著狂風跑過來,拿起農具就幫著搶收。大雨傾盆,柳西周自家的麥子,大部分淋了雨。

柳西周幫助村民,有時甚至連自己的安危都不顧。

年逾八旬的柳洪俊夫婦獨自居住。2013年的春天,著火的楊絮飄進了老人的屋裡,引起了一場大火。鄉親們一邊呼救著,一邊救火。柳西周正好在附近,聽到呼救聲,騎車飛快地趕到現場。

柳西周直接衝進屋裡,把柳洪俊背出來。這時,柳西周身上已著了火,濃煙嗆得人喘不過氣來。他顧不上滅火,大吸了一口氣,再次衝進屋裡。煙熏火燎,柳西周拼盡最後的力氣,背起柳洪俊妻子,大吼著衝了出來。

顧不得渾身疼痛,柳西周趕忙安排人把兩位老人送往醫院,自己轉身又加入救火隊伍,直到大火被撲滅。

柳洪俊夫婦得救了。村民們對柳西周豎起大拇指,“難處現本心,危急見真情!”

“有事找西周”,總會“沒事兒”!

面對公事私情,堅持涇渭分明

——“咱是村幹部,得把好處讓給更需要的鄉親,咱不能讓鄉親們說閒話。”

柳西周是村幹部,又樂於助人,村民們都記著他的好。在劉鳳英的記憶裡,時常有人拎著肉、雞蛋、菸酒之類的東西來家裡,但總是被柳西周拒絕。

“有時候,人家送過來,堅決不肯拿走。”劉鳳英沒辦法,就放在家裡等柳西周回來處理。柳西周就等到天黑後,原封不動地送還,“鄉里鄉親的,要照顧人家面子。”

一次,村裡一位大爺拎著雞蛋到他家,找柳西周辦事情。聽明來意後,柳西周告訴他,事情可以辦,但雞蛋不會收。大爺急了:“這是俺自家雞下的蛋,不是花錢買的,留著給恁小孩吃。”兩個人拉扯了半天,最終大爺拗不過柳西周,悶悶不樂地拿回了雞蛋。

劉鳳英看不過去,勸了一句:“人家一番心意,你就留下來吧。”柳西周臉色一沉:“我是村幹部,幫他們辦事是應該的。不論誰送的東西都不能要,哪怕一個雞蛋都不行。”

劉鳳英告訴記者,平時,柳西周性格溫和,從不發火。但只要涉及廉潔方面,誰的賬,他都不買,即使是他老父親也不行。

柳西周父親今年已70多歲,住的房子嚴重開裂,想申請個危房改造。沒想到,柳西周拒絕了。

2016年大年三十,一家人吃年夜飯時,老人抱怨說:“你要是沒當村幹部,咱早就危房改造了。過了年,我找書記、鎮長去,看領導咋說!”柳西周儘管愧疚,還是力勸父親。老人氣得摔了一個茶杯,年夜飯沒吃完就走了。

劉鳳英責怪丈夫,父親的要求不算過分,不應該拒絕,惹老人家生氣。柳西周解釋說:“咱是村幹部,得把好處讓給更需要的鄉親,咱不能讓鄉親們說閒話。”

劉鳳英幾乎承擔了全部的家庭重擔。農忙時,柳西周偶爾抽空下地,但經常是,幹不了一會,就被電話喊走了。兩個孩子從小到大,吃、穿、學習等,都是劉鳳英操心。

女兒中學畢業後外出打工,直到出嫁。兒子柳兆文上學,劉鳳英一邊打零工,一邊照顧。

柳西周是個不顧親情的人?劉鳳英和柳兆文異口同聲否認。柳西周曾承諾,退休後要帶著妻子出去旅遊,要給兒子蓋新房子……

可是柳西周確實太忙了。他忙得連自己生病都不知道。直到在省立醫院確診是癌症晚期後,才不得不放下工作。在返回界首市的路上,柳西周一路抱著兒子痛哭,他說對不起兒子,沒法幫他蓋新房,看著他成家立業了。

懂事的柳兆文安慰彌留之際的柳西周,自己當過兵,又是大學生,一定能照顧好自己和媽媽,一定會像父親希望的那樣,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51歲的柳西周就這樣戀戀不捨地離開了親人,離開了茶棚村的鄉親們,留給了他們無盡的思念!

(轉自7月24日《安徽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