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没有理解嬴政的深意,愚蠢到喝下毒酒而死,不然历史会被改写

对于秦朝从出历史舞台中退出,众多人都是议论纷纷,或者想法迥异。毕竟是历史上首个统一中国的朝代,许多人或许都会对此有一点特殊的历史情结在。有的人会想如果秦朝没有灭亡会怎么样?有的人会想如果秦朝没有灭亡那从白起到王翦再到蒙恬,那下一位秦国的不世出名将又会是谁?有的人会想如果秦朝继续统治下去,那刘邦与项羽又会是怎样的发展

扶苏没有理解嬴政的深意,愚蠢到喝下毒酒而死,不然历史会被改写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有趣,如果,真的有如果,那过去的某一件改变了,那原来后续的事态发展或许就会完全的不一样。毕竟,世间真的难有如果,历史更是没有如果。但是作为热爱与历史的人,偶尔探讨一下历史的如果论也是一件趣事。

扶苏没有理解嬴政的深意,愚蠢到喝下毒酒而死,不然历史会被改写

说起秦朝的灭亡,许多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看法,有的人会认为这是秦始皇残暴的必然历史结果,有的人会认为这是因为赵高的宦官篡权,还有的人会认为都是胡亥过于无能所致。然而,首先从长子的扶苏那般仁慈的性格不难看出,其实秦始皇很可能没有后世人认为的这么残暴不仁,不然也不会有如此仁爱以及礼贤下士的儿子。

扶苏没有理解嬴政的深意,愚蠢到喝下毒酒而死,不然历史会被改写

其实,有人大胆猜测嬴政早已有一盘成熟的计划了。如果当初扶苏能够洞悉到,或许秦朝就不会灭亡,起码不会这么快的走向覆灭。而也很可能不会有留给项羽以及刘邦的历史舞台了。表面上,嬴政并没有立扶苏为当朝太子,可从他对儿子的安排中能窥出一些玄机来。

扶苏没有理解嬴政的深意,愚蠢到喝下毒酒而死,不然历史会被改写

首先,扶苏最为理想的继位者这点相信嬴政比谁都清楚。想当初,嬴政制定了不少极为残酷的刑罚,而长城、秦皇陵墓还有灵渠的工程修建则耗费了巨大的民力,于是扶苏曾不止一次建议嬴政此举欠妥。怎料做父亲的竟在一怒之下就把儿子给派到蒙恬那当起了监军,从此被迫远离了咸阳。

扶苏没有理解嬴政的深意,愚蠢到喝下毒酒而死,不然历史会被改写

此举明面上看当属惩戒无疑,但是背地里又是什么用意呢?先假设嬴政此举是另有深意的话,那作为千古一帝候选人之一的他本身就知道扶苏说的都在理,那还罚扶苏去当监军,那应该就是要他远离都城,来到蒙恬身边好得到保护,二则还能师从于蒙恬收获不少未来的治国之道。

扶苏没有理解嬴政的深意,愚蠢到喝下毒酒而死,不然历史会被改写

而凭着自己儿子的性格,等他上位后与自己的暴政相比也会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得民心这方面嬴政也无需太过担心。等到时机成熟之后,扶苏也能在忠臣蒙恬的帮助下重返咸阳。到时候秦国有扶苏这个仁君,还有蒙恬这样的守护神,延续国祚自然问题不大。而且仅凭蒙恬及其弟蒙毅在朝中的地位也能更好地辅助于扶苏。

扶苏没有理解嬴政的深意,愚蠢到喝下毒酒而死,不然历史会被改写

但是,嬴政千算万算,没想到错漏竟然处在了自己儿子扶苏的身上。首先在自己去世后,原计划哪怕是赵高以及李斯有异心也不怕,但没想到这两人竟然伪造诏书,骗的扶苏还有蒙恬自杀了。其实当初蒙恬早就察觉事情有蹊跷,还奉劝扶苏先回到咸阳,待一切查明后再做打算的。然而扶苏竟没听进去,竟然自动喝起了赵高以及李斯所准备的毒酒,心甘情愿的自杀。而蒙恬也是一代英雄豪杰,见怎么也无法劝动自己的少主子,自己也跟着含泪挥剑自刎。不过,蒙恬也不愧为一代英雄豪杰,既然连少主都愿意喝酒自杀,那他自己也就没有了可以活着需要的人,因此性格刚烈的他也选择了挥剑自刎。只是可惜了秦国的一大基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