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视点|股市已被“逼上梁山”

名家视点|股市已被“逼上梁山”

股市已被“逼上梁山”

贺宛男

针对当前内忧外患的经济形势,人民日报旗下微信公号“牛弹琴”罕见地向公众呼吁:“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对中国来说,现在已经被逼上梁山,只能勇敢迈过这道坎,否则,将是后患无穷。”

首先被“逼上梁山”的是股市,感受最深损失最惨烈的是股民。

仅这一周,沪指跌幅就近5%,深指8连跌,本周跌幅更达7.46%。有人呼吁股市维稳,怎么维稳?是重复之前一再用过的暂停新股发行,还是让“国家队”拿钱救市?恐怕都行不通,中央高层也不会答应。因为这次被“逼上梁山”的主因是“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用牛弹琴的话说:“这关系到国运,不能有任何闪失,更不能掉以轻心。”“中方应该充分认识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

同样,股市跌跌不休也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绝不是靠几条维稳措施所能见效的。

在笔者看来,这个低迷时刻,证监会应该尽量让市场休养生息、强身健体,千万不能以“创新”之名,出什么花花点子。核心自然是市场的基石——上市公司。措施是把好两头——入口和出口。

在入口方面,新股发行节奏已经放慢,7、8月份均维持在一周一家,南京银行140亿定增也被否决。日前还有消息称,CDR发行工作暂缓,等待市场和宏观环境回暖再做推进。包括小米、阿里巴巴、京东在内的首批拟发行CDR企业,其保荐工作目前被搁置。

但这远远不够。

戴着“全球动力电池领军企业”光环,快速过会的的“独角兽”宁德时代,一上市就“变脸”,上市前2017年盈利39亿,上市后首份季报仅4亿元;中报预告8.8-9.4亿,预减48-51%。

如今,又一家快速过会的“独角兽”迈瑞生物尚未发行,已被质疑涉嫌财务造假。杭州某企业是迈瑞的第三大客户,招股书显示早在2009年就与之合作,可该企业竟然是2016年4月注册的;同样,第四大客户上海某销售行,据称2005年与之合作,该企业却注册于2014年1月。迈瑞还有多起诉讼未结案,标的超过1亿元。更可笑的是,这家被称为“医疗机械行业的华为”,2017年居然还“应付职工薪酬8.85亿”。类似这样的硬伤,媒体记者都能发现,难道发审委的大律师、会计师们看不出来?而这家2015年美国私有化退市时市值33亿美元(约220亿人民币)的企业,仅以募资金额计算的发行市值就已逾500亿元。为什么总是让老美占便宜,让A股中小股民吃大亏,快速过会的发审大员们难道不该扪心自问吗?

出口的问题更大。据统计,28年的A股市场平均每年仅2.6家公司退市,年均退市率仅为0.075%。今年算是“严格实施”,也就3-5家而已。美国股市为什么涨势如虹?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优胜劣汰,每年退市几百家。A股发股上市为什么年年领先全球,退市却难于上青天?说穿了,就是上市皆大欢喜,强势群体个个得利,包括交易所、保荐人、会计师、律师,等等;而退市无一得利。明面上说是要保护中小股东权益,实际上还是巨大的利益诱惑在作怪。

说到退市后如何保护股民权益,在笔者看来要分两种情形:因财务指标(连亏三年等)、市场指标(低于面值、成交量过小等)退市的,投资者自己负责。因为这些都是公开信息,你既然要博,那就愿赌服输。因欺诈、重大违法、危害公共安全等退市的,必须给投资者以赔偿。眼前就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假疫苗制造者ST长生强制退市几无悬念,该公司不是预告上半年盈利2.1-3.17亿元吗?把属于高俊芳等发起人股东(约占40%)的那部分拿出来,预留作赔偿资金;还有,2015年6月长春生物以10亿净资产,作价55亿借壳黄海机械,溢价的40多亿难道都败光了?

管好上市公司,管好为股市服务的各类中介,这些都是证监会的份内之事。该退的退,该罚的罚,市场真的强身健体了,又何愁股市不牛?

本文首发于《金融投资报》

名家视点|股市已被“逼上梁山”

市场各方都应反思A股大跌

李志林(忠言)博士

周三、周四、周五A股连续暴跌3天,将2周来的反弹成果全部吞没,深成指、中小板、创业板还创了3年的新低。

A股的跌跌不休、熊冠全球,既有外部的原因,更多的是内部原因,值得市场各方认真反思。

扩容大跃进遭到了惩罚

谁都知道,中国股市18年不涨的根本原因是:股市资金的“进水管”(新增资金)太少、太细,甚至堵塞,而出水管(抽取资金)则太多太粗(包括大量发新股、再融资、大小非减持)。久而久之,二级市场的存量资金越来越少,股价不断被稀释,价值中枢下移,低价股越来越多,股指越走越低,投资者被一茬一茬地割“韭菜”。

说到底,凭中国股市85%的投资者资金不足10万元,机构投资者力量十分薄弱这一点,A股是不配从2000年的1000多家上市公司,急速扩充到现在的3700家上市公司的;只有20多年的中国股市,是不配与有200多年历史的美国股市拥有同样数量上市公司的。

尽管管理层打着“股市为实体经济服务”,“要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的旗号,似乎无可厚非。但是,却没有考虑中国股市强大的机构投资者队伍在哪里?A股的存量到哪里去了?现在还剩有多少?过去2年每周发10—12只新股,共发670家新股,这种中外股市罕见的扩容大跃进的根据是什么?

股权结构畸形的新股首发融资后,1—3年后,3—4倍的大小非便急不可耐地涌向市场变现,导致每年成百上千的上市公司大股东成为亿万富翁,而广大投资者却为此买单不断陷入“极贫”。这样的市场,公平、正义何在?

监管层规定了新股发行市盈率是23倍,为什么不同时制定大小非减持不得低于新股发行价?而让他们在目前A股平均市盈率只有12倍的情况下,其1元成本的原始股,照样能毫无顾忌地砸向市场,这种交易制度是正常合理的吗?新股加快扩容节奏,真的与股指涨跌无关吗?

现在,应是管理层正视其错误指导方针引发的股市危机,拿出切实有效的救市举措,让A股回归正常轨道的时候了!

走极端的观点误导市场

中国相当多的经济学家,由于其知识结构主要是西方经济学,而对哲学对科学的方法论则缺乏研究。加上在市场化经济大潮面前,他们有出成果、博眼球、争流量、拼头衔、涨年薪、获地位的压力和需求,因此,一些人在写文章和讲演时,很容易采用“标题党”的做法,吸引市场的关注。这很容易对股市投资者的情绪和交易产生误导。

前两年,有经济学家高调宣扬中国经济在2010—2014年,按实际购买力统计的多方面的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已经实际上超过了美国,居世界第一,并大肆宣扬“厉害了,我的国”。这不仅加剧了国外“中国威胁论”,而且直接误导了股市管理层的急功近利,不切实际地搞扩容大跃进,同时对2015年上半年的人造牛市,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近段时间,面对贸易战,有些经济学家提出“中国毫无胜算的贸易战后果不堪设想”,“中国接受美方的条件,做战略忍让”等等。

诚然,贸易战应尽量避免,因为一旦开战,就没有赢家,必将是两败俱伤。但是,既然现在美方撕毁了经多轮谈判达成不打贸易战的共同声明,执意挑起贸易战,并且不断升级,对中国讹诈和施压,那么,中国只能迎战,给予针锋相对的回击。因为这是没有退路的选择,一旦底线失守,那么对手就会得寸进尺。

为此,人们就要作好美方对500亿美元+2000亿美元+3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征收25%关税的最坏准备。中国也必然会从数量上和质量上进行反制。中国人要承受损失,也要让美国商家、企业家、农民、全体美国人体验一下贸易战导致失去价廉物美中国商品之痛和涨价之痛,让美国政府感受到失去中国庞大市场之痛,以及美国通胀、财政赤字加大之痛。之后,双方才有可能通过平等谈判达成妥协。

这是中国经济总量达到美国60%后必然会遭到的打压和代价。只要把股市稳定维护好,不要失控,其它方面的承受力应该比较强。

熊市后期主要特征显现

目前的A股市场,无论是指数(除上证指数以外),还是绝大多数个股,都已跌破了2016年年初2638最低点时的水准,甚至比1849点时的股价还要低。大盘的平均市盈率也创了28年股市历史的新低,并只有美、欧、日平均市盈率的一半都不到。

但A股对利好麻木、对利空放大;反弹无力、人气全无、成交萎缩(本周有2天的成交量在3000亿以下);个股快跌,指数不断创新低。这便是熊市后期的第一个主要特征。

熊市后期的另一主要特征:此前的大牛股、强势股、绩优股、高价股、白马股、次新股等快速补跌。甚至在大熊市里还出现过基本消灭20元以上高价股的情况。

近期很多投资者忽视了熊市后期的这第二个特征,在此分别举相关个股表现为例。

如次新股。药明康德从139—75元,仅一个多月跌幅50.4%;宁德时代从95—69元,仅8天跌幅高达29%;工业富联从26—16元,跌幅41%并破发;天邑股份从62.7—30.4元,仅一个多月跌幅高达51.5%;盈趣科技从108.6—49.3元,两个多月里跌幅达55%。

又如高价股。富瀚微从304.8—120.1元,跌幅达61%;兆易创新从254.9—88元,算上中间送股,跌幅也达31%;中际旭创从82—42.6元,跌幅达52%;华大基因从262—68.5元,跌幅高达74%;科大讯飞从74.7—29.1元,扣除送股跌幅33%。

还有就是绩优白马股。如贵州茅台、山西汾酒、五粮液,海康威视、格力电器、美的集团、青岛海尔、中国平安、中信证券、海通证券等等。

这是因为,到了熊市后期,在绩优股、白马股中的中长线投资者,一旦被市场恐惧风险、放大风险的气氛感染,行动会很坚决,不顾一切地见好就收,将盈利落袋为安。而基金为了应对赎回压力,抛高价股也是回收资金,也最见效果。这个时候,人们往往是只想拿回钱,而不看市盈率、不看投资价值、不看股票的质地好坏。这是熊市最后一波杀跌者的行为,所以个股跌起来气势汹汹。

在上周的周评中,笔者已经提示了一群低价股“革命”(5-8连板)的新动向,本周在大盘重挫的情况下,低价股“革命”依然如火如荼、此起彼伏。直至周五,两市涨幅前3版的股票,依然是低价股唱主角。

但是,投资者也应注意控制仓位,逢低吸纳,低位敢于坚守,放巨量后要善于波段运转、滚动炒作、获利避险。

本文首发于《金融投资报》

名家视点|股市已被“逼上梁山”

欢迎转发、朋友圈

北京炜衡(成都)律师事务所 罗浩斐 律师

联系电话 18628017105

联系金妹儿

商务合作:028-86968491

权威 专业 客观 理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