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

“功成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我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是在胡適1932年給北大畢業生的一篇演講稿中,當時就深感震撼,一個人要有怎樣的胸襟與修養才能有這般情懷與境界?而今,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重要場合都談到領導幹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可見,這種情懷不僅沒有被時間的洪荒所湮沒,反而像無邊海洋上的一座燈塔,明亮悠遠,指引著我們前行的道路。

功成不必在我,是“人民至上”的公僕情懷。毛澤東說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手上握著的是黨和人民群眾賦予的權力,肩上扛著的是黨和人民群眾給予的信任,我們應當清醒的認識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永恆的宗旨和使命,我們也應當將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我黨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有這種“公僕情懷”的黨員幹部數不勝數,廖俊波就是其中一個典型,他說“能夠當一個領頭人,讓23萬政和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這是一件美妙的事情”。時刻不忘群眾,深入基層瞭解群眾所需,堅持為人民服務,這是他的真實寫照,他用4年不到的時間使一個貼著“貧困縣、革命老區、經濟發展長期全省倒數第一”的縣份進入全省發展十佳,他用真情和實績踐行了人民至上的情懷,贏得了百姓的信任與愛戴。

功成不必在我,是“幹在當下”的責任擔當。習近平同志在《擺脫貧困·滴水穿石的啟示》中講:“我們需要的是立足於實際又胸懷長遠目標的實幹,而不需要不甘寂寞、好高騖遠的空想;我們需要的是一步一個腳印的實幹精神,而不需要新官上任只燒三把火希圖僥倖成功的投機心理;我們需要的是鍥而不捨的韌勁,而不需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散漫。”可見“功成不必在我”更多的是一種實幹精神,黨的十九大描繪出了我國今後三十多年的美好發展藍圖,然而要把藍圖變成現實,需要的正是一批又一批堅守功成不必在我情懷的實幹家。細數過往不難發現,從焦裕祿蘭考治沙到孔繁森獻身西藏再到用科技帶領鄉親致富的李保國,這一個個優秀的黨員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用實幹苦幹的精神書寫著為民幹實事謀福益的篇章。作為新時代的一名黨員幹部,更應該以這些實幹英雄為標杆,將國家之富強、民族之復興銘記於心,俯下身子、甩開膀子踏實幹,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我們終身的奮鬥目標。

功成不必在我,是“功在後任”的胸襟氣度。《之江新語·要甘於做鋪墊之事》一文中寫道:“功成不必在我,就是要甘於做鋪墊性的工作,甘於抓未成之事。”這也就告訴我們,黨員幹部必須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把心思用正,將眼光放遠,切不可圖一時之名,既要做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的實事,也要做為後人作鋪墊、打基礎、利長遠的好事。但我們在一些新聞報道中也不難看到,當前仍有些幹部崇尚“新官不理舊事”,熱衷“一個領導一張藍圖”,大搞“政績工程”勞民傷財,殊不知這些錯誤思想不僅斷送了自己的政途,損害了黨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更傷害了人民群眾的心。

今天,我們已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這就要求我們每一名共產黨人都應當不斷修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即使在最基層最平凡的崗位上也應踏實苦幹,發揚“釘釘子”的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