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秦惠文王嬴駟?

餅臉星小胖丁


秦惠文王嬴駟甫一登基就將主持秦國變法大業的商鞅族滅,以此安撫秦國老世族的不滿情緒,與此同時也讓秦國百姓知曉在商君之上秦國尚有自己這位國君,也就是說嬴駟殺商鞅是他鞏固權力,強化中央集權的大戰略中的第一步。當老世族以為商鞅已除而自己可以高枕無憂之時嬴駟又將屠刀架到了他們的脖子上,至此秦國國內再無任何勢力足以對嬴駟的權力構成挑戰。

嬴駟在鞏固了自己在秦國國內的權力後就繼承和發揚秦國曆代先君的遺志——東進攻魏以收復秦人失地:秦惠王八年(公元前330年)嬴駟派遣大良造公孫衍破魏軍於雕陰(今陝西甘泉縣南),魏以河西地予秦。秦惠王九年(公元前329年)秦軍攻魏併成功奪取河東的汾陽(今山西萬榮縣西南)皮氏(今山西河津縣)及焦(今河南三門峽市西南)曲沃(今河南三門峽市西南)。次年秦軍乘勝攻魏,又取得魏國的蒲陽(今山西隰縣)。魏國在秦軍數次強大攻勢之下又被迫割讓上郡15縣(今陝西東北部地區)給秦。至此秦國不僅把魏國黃河以西的地盤全部吞併,而且在黃河的東岸建立了東進的前進陣地。

秦惠王十三年(公元前325年)嬴駟仿山東六國做法自稱為王。在此之前秦國的歷代先君的爵位為公:秦穆公、秦獻公、秦孝公等等,從嬴駟開始秦國君主才正式升級為秦王。稱王只是嬴駟走向爭霸天下道路的第一步而已——從商鞅事件中我們不難看出:秦惠文王嬴駟報私仇而不廢公法,可謂識時務者。他知人善任起用張儀以連橫之計分化瓦解六國,又任用樗裡疾、嬴華等人為將伺機東出。

秦惠王十二年(前313年)張儀奉嬴駟之命入楚忽悠楚懷王背棄與齊國的盟約,楚懷王貪圖張儀許諾的商於六百里土地而背棄與齊國的盟約,可等楚使赴秦辦理交割手續時張儀卻說:自己許諾的不過是自家的六里封地。秦國在誆騙楚國後又聯合齊、魏、韓等國合擊楚國,使原本與秦、齊並立的楚國逐漸失去與秦爭天下的資本。公元前316年嬴駟遣張儀、司馬錯滅巴、蜀二國,穩定了秦國南部疆界的同時取得了日後東出爭天下的兵源和糧食基地,還獲得了順江東下攻楚的捷徑。

在東出同東方六國交鋒的同時秦惠文王嬴駟也在西部開闢了針對義渠的戰場,事實上秦和義渠的戰爭絲毫不晚於同東方六國的:秦惠王十一年(公元前327年)嬴駟趁義渠內亂迫使義渠王主動前往秦國朝見,至此義渠以國為秦縣,以君為秦臣,正式成為秦國屬地。公元前320年嬴駟甚至還十分高興地到義渠之地巡遊一番。然而義渠的遊牧經濟是相對脆弱的——當遭遇天災牲畜減產時他們就會再度騷擾秦國邊地。從這時起秦與義渠逐漸進入一種官方層面相對和平,而義渠治下的酋長貴族們仍時不時到秦國打秋風的局面。公元前318年義渠趁中原諸國混戰,脫離秦國控制並向魏國朝貢。正在魏國謀劃合縱之策的公孫衍敏銳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在動員趙、韓、燕、楚四國與魏國聯合攻秦的同時又策動秦國西部的義渠,從而在秦國背後插上一把利刃。秦國為了消除後顧之憂,以錦繡千匹,美女百名送義渠王。然而公孫衍早就提醒義渠王:“秦若東面無事必會征伐大王;若東面有事必厚禮以贈大王”。於是義渠王起兵伐秦,大敗秦兵,收復了部分失地。公元前314年秦國在中原戰場取勝後調集重兵從東、南、西三面入侵義渠,先後奪得義渠25城,義渠國土大大縮小。

秦惠文王嬴駟報私仇而不廢公法,任賢相而擢名將,施連橫之計以弱諸侯,收巴蜀以為東出基地,徵義渠以穩固後方。如果說秦孝公的商鞅變法奠定了秦國崛起的基石,那麼在秦惠文王嬴駟手中秦國已然踏上東出爭天下的道路。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秦惠文王身為孝王之子,繼承了秦孝王的遺志,廣開言路,重用賢能。把秦國國力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稱得上是一代雄主!但是秦惠文王在繼承者的選擇上卻是犯了一個小錯誤!


確立君威

嬴駟剛剛繼位就面臨一個很尷尬的局面,自己新君登位,何以立威?而且六國早已對秦國虎視眈眈,早想欲除之而後快!這時候嬴駟急需迅速確立自己的君威。那商鞅之死就不算奇怪了!商鞅身為秦國軍政大權的實際控制者,雖然並無二心,可變法舉措已經初見成效,各種制度也已經向正規渠道發展!而商鞅本人在秦國只得老百姓的擁戴,卻並不能得到秦國貴族的支持。但是嬴駟需要貴族的支持啊!這是他身為君主要做的第一件事情。

商鞅作為秦國的二把手,總是讓嬴駟覺得是自己施展拳腳的枷鎖!幹什麼總是受商鞅的限制,因此嬴駟藉助秦貴族的力量,將商鞅車裂。而貴族們發現商鞅雖然死了,但是他確立的對貴族權勢的削減政策並沒有廢除!最後發現最大的贏家是嬴駟!貴族們被擺了一道!這就說明嬴駟心裡很清楚,商鞅關於加強中央權力的集中政策是對的!商鞅一死,嬴駟才有自己的空間和能力來施展自己的心中報負!

重用賢能

有可能很多人要問,為什麼嬴駟手下這麼多牛逼的人物呢?司馬錯、樗裡疾、張儀、公孫衍等,文臣武將,一應俱有!這還是歸功於嬴駟本人的重用賢能的舉措。

秦惠文王八年開始,嬴駟重用公孫衍等人連續對秦國的老鄰居老對手魏國用兵,先後取得了魏國黃河以西的全部地盤,而且在黃河的東岸建立了東進的前進陣地。

後來又在張儀、司馬錯等人的建議下,滅蜀敗楚、攻取義渠,不僅擴大了秦國的疆土,還在中間確立的先進立相分權的制度,對於君王的權力集中邁了一步。

繼承人選擇

嬴駟一生英明,差點將秦國葬送在自己手上,錯誤就在這件事情上!

嬴駟有2個兒子,大兒子嬴蕩(秦武王)和小兒子(嬴稷)。嬴蕩從小算是在軍營中長大,而且生的孔武有力,力氣非常大!在軍營中非常得將領們的擁戴,嬴駟也非常喜歡自己的這個兒子,早早就把他立為太子!

前311年,嬴蕩繼位。前307年,秦武王與孟說比賽舉“龍文赤鼎”,結果兩眼出血,脛骨折斷,到了晚上,氣絕而亡,年僅23歲。

就這樣一代秦王去世了!這裡就可以看出秦武王並不適合做君王!

這時候是非常危險的階段!因為武王無子,這時候各方都想爭得王位!最後確立了嬴稷做君王,也是一代明君。如果放到秦始皇的扶蘇和胡亥之爭,那就是相當的危險了!


總得來說,嬴駟的一生是輝煌的一生,也做出了許多前人無法達到的功績!


歷史吐槽!白話歷史!歡迎各位關注!


歷史吐槽


秦惠文王繼承他父親秦孝公的遺志,堅守法治,剷除復辟勢力,鞏固秦國的根基,增加秦國的實力,是一位難得的明君。但是唯一的不足就是殺商鞅,讓他有了一絲惡名。

一,堅守法治、剷除復辟勢力。

秦孝公與衛鞅的變法使秦國的國力大大增強,但是同時也嚴重傷害了老世族的利益。因此秦孝公死後,嬴駟作為新君能否堅持法治就是關鍵:他反對法治,則秦國必衰 ;他堅持法治,則秦國必強。嬴駟權謀有術,一面兩刃:一面用老世族為刃,逼殺商鞅;一面以商鞅的死為刃,剷除老世族。等老世族與商鞅都死了,秦國的權力就都集中到了嬴駟手中,他就可以開創他的功業!

二、合縱聯橫,打敗六國盟軍。

秦惠文王嬴駟在位其間:武有司馬錯、文有樗裡疾、張儀,也算是文武俱備。張儀雖為丞相,其實就是外交丞相,主職就是分化離間六國;樗裡疾作為右丞相,主領秦國內政;司馬錯作為秦國國尉兼上將軍,主司對六國作戰。蘇秦與戰國四公子合縱六國聯軍48萬攻秦,秦人開關延敵,五國之師逡巡而不敢前。於是秦人奮力一擊,六國大軍作了鳥獸散。

三、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

秦國變法功成,但地小民少,國力無法與六國長期大戰。因此國法鞏固後,秦國當務之急是要搶地盤,增人口。於是司馬錯千里入四川、重慶兩地,一舉滅了巴蜀兩國,為秦國益地千里,增加了一個天府糧倉。丞相張儀在列國奔走不息,處處分化離間六國,於是秦國得以騰出手來,佔領了不好糧倉要地:佔韓國宜陽得天下鐵山;佔楚國房陵得楚國糧倉;佔魏國熬倉,得魏國糧倉。此時雖然沒有大舉滅國,但實實在大從六國割了不少肉。

四、攻滅義渠、穩定西戎之地。

義渠是一個古國,歷來與秦人作對。在秦穆公時稱霸西戎時,義渠成了秦國的屬國,但是義渠一直仇恨秦人。在秦惠文時,義渠做大,無禮於秦國,於是秦惠文王一舉滅之。然後秦軍趁滅義渠之威,又一路西進,把這些臣服於秦但有二心的戎人又都好好教育了一翻。這對穩定秦國後方有重大作用。


本頭條號“大秦鐵鷹劍士” 專注先秦兩漢的歷史與文化研究,歡迎大家關注我,以便相互交流討論,共同學習進步,共同弘揚國學文化。



大秦鐵鷹劍士


秦惠文王繼承孝公遺志,鞏固變法,開疆闢土,為秦昭襄王稱霸戰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是一位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雄主,是秦國曆史第一王。下面我們來欣賞一下他輝煌的一生:

車裂商鞅,鞏固商鞅之法。商鞅變法時,得罪了大量的秦國宗室,樹立了極大的權威,威脅了新君的統治,秦惠文王果斷車裂商鞅,維護統治。同時繼續推行商鞅之法,使秦國持續國富兵強。

攻打魏國,東出函谷。秦惠文王時期,加緊攻打魏國,盡佔河西之地,秦晉(魏)數百年的河西之地爭奪至此終結。此外,還在河東之地建立了據點。實現了東出函谷的夢想。

奪取漢中,西平巴蜀。秦惠文王軍事和外交手段雙管齊下,削弱楚國,奪取漢中。同時藉助巴伐蜀之名,連下巴蜀。使秦國關中、漢中、巴蜀連接起來,對中原六國呈虎視之狀。

穩定後方,北掃義渠。義渠對秦國的後方始終是個威脅,秦惠文王趁義渠內亂,攻打義渠,義渠臣服,並在義渠設縣,為秦國東出提供了良好的後方環境。

重視縱橫之才,開闢第二戰場。秦惠文王時期,不僅軍事手段強大,外交手段同樣厲害,儼然秦國的第二戰場。他重用張儀等人,以連橫對抗合縱,分化敵人,各個擊破,取得了巨大的外交成果。後來的秦國對外交尤為重視,是離不開秦惠文王的榜樣作用的。

秦惠文王一生在政治、軍事、外交等多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是秦國曆史上最有為的君主之一。


史徒行者


秦惠文王嬴駟,攻於計謀,城府很深的明君。

他早年受人利用,觸犯了國家正在改革中的法治。被驅逐出王室,直到他成年後才回到了

家裡。期間經受了無數的歷練,深入百姓的生活,讓他他懂得了人心。

但是他繼位,為保安寧,殺商鞅。這件事一直就成了他政治生活中的一個汙點,殺功臣,但是這好像也是秦國的一個傳統。

他的一生,北破義渠,東出函谷關,威逼三晉,劍指中原。在用人方面,他當之無愧的是人力資源管理的標杆人物。無論是張儀,公孫衍還是自己的胞弟嬴疾和嬴華。還是後來秦國的殺神白起,魏冉等人。

總的來說,他應該算得上一個善良的“政治家”。




盛世打雜


秦惠文王是秦國曆史上比較有作為的君主,功勞大過錯誤。首先,他的前任國君秦孝公任用商鞅進行變法,使秦國國力得到一定增強,又利用當時的霸主魏惠王盲目自大的弱點,挑動諸侯攻魏,趁機收回河西函谷關部分重要領土,擺脫了被動挨打甚至

亡國的危險處境。但河西地區仍有很大部分還在三晉佔之中。秦惠文王即位後,啟用大將公孫衍通過二三次河西之戰,完全收復了被佔的河西地區,形成對三晉進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地位,取得了對三晉的戰略優勢。公元前316年攻滅巴蜀兩國,為秦國奪取關中大糧倉打下基礎,穩固了武關,商淤對楚防線,大敗義渠、消除了義渠和楚國對秦國的威脅。其次,繼續堅持商鞅建立的法治,使秦國繼續發展,由中等強國逐漸轉為與秦楚並駕齊驅的一流強國。最後,他也有錯誤或者說是失誤。軍事上,過早樹立強敵。在實力不足的情況下輕率發動對齊楚兩大強國戰爭,丹陽之戰儘管打敗楚國,但自身一無所獲,,在戰爭最後關頭,還是通過退還佔領韓魏兩國的部分土地換取兩國對楚國背後的偷襲,以支持齊國佔領楚國部分土地換取齊國的倒戈才擊敗楚國,自身也損失十多萬秦軍,破壞了秦楚自春秋時期秦穆公以來幾百年的友好關係,得益的是韓魏齊三國。越過韓魏兩國,攻打強大的齊國,敗於桑丘,雖然只是是試探,卻使齊國感到嚴重威脅,使得齊國逐漸倒向楚國和三晉,造成齊楚兩國多次組織合眾攻秦戰爭局面。政治上,傳位不當,處置不明,傳給了有勇無謀的秦武王,使得名相張儀被趕走,甘茂等文臣某國之士受到打壓,秦國文武失衡,為後來秦武王死後諸子爭位埋下隱患。丹總的來看,秦惠文王的功勞還是大於過錯。


沙塵的迷hcs


嬴駟是個承前啟後的秦國君主,如果沒有他的堅持,復辟勢力可能在孝公死後就廢除商鞅所制定的秦法,那麼秦國將再次走上被魏國趙國楚國欺負的老路。而且嬴駟在位期間,做的決定幾乎都是出奇的正確,比如張儀主張東出擊韓,而司馬錯主張攻佔巴蜀。現在看,張儀的主張完全是將秦國再次放在火爐上烤,而司馬錯則為大秦打下了一個糧倉(當然要在李冰父子修建好都江堰之後)。當然也有人提出他殺商鞅是汙點,但是我覺得他殺商鞅一點都沒錯,當時如果不殺商鞅,誰知道會不會走上齊國由姜齊變成田齊的老路。商鞅功高震主又不懂急流勇退,也是該死。還有,嬴駟幾乎開啟了秦國任用能臣而非親戚的先河,張儀等一眾外來之臣,為秦國在軍事和外交上所做的貢獻超過了秦國老公族。以嬴駟的能力,無論放在哪朝哪代,都是響噹噹的明君賢主。


輪迴的刻度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秦王,秦國霸業的開創者。

嬴駟當太子時,犯了法(是不是《大秦帝國》講的屠村,不確定),兩個師傅替他受刑,嬴駟躲在一邊什麼事也沒有。(《大秦帝國》為了宣揚變法,讓他流放是藝術加工。)

嬴駟繼位秦公後,第一件事就是殺商鞅,同時殺掉了商鞅的對立面老世族。完美解決商鞅變法的遺留問題。

要知道商鞅不能繼續掌權,不能離開秦國,更不能回自己封地,最好的結局就是死掉。

嬴駟出兵發動第三次河西之戰,收復河西並且在河東岸建立基地。

嬴駟還取得巴蜀之地,打敗楚國。秦國的國力凌駕於各國之上。

嬴駟任用了公孫衍,張儀,司馬錯等人才,為玄孫秦始皇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歷史知事


秦惠文王是承上啟下的一代雄主。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

峨眉三鬥劍派主李英瓊


秦惠文王贏駟是秦帝國繼往開來的君主,也是秦國笫一個王。年輕時,因觸犯商鞅新法而被處罰,但卻保證了新法實施。繼位後,為平息秦國國內矛盾,車裂商鞅,自此以後三年久居深宮,不問政事,但贏駟深知商鞅新法的好處,因而並未廢除新法。

三年後,贏駟以雷霆手段平息甘龍等老世族叛亂,鞏固君權,並開始向東擴張,東擊韓魏,南弱楚國,把東出定為國策,從此以後,山東諸國再也擋不住秦國的腳步,滅義渠,徹底除掉後顧之憂。攻伐巴蜀為大秦憑添一座糧倉,居高臨下,虎視楚國。

在用人上,任用張儀等幹才,合縱連橫,各個擊破,破六國,為秦國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為秦統一打下堅實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