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二代”误国的典型——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子诸葛瞻

诸葛瞻,字思远,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独子“官二代”误国的典型——三国诸葛亮之子诸葛瞻。诸葛亮53岁病逝,46岁时才盼来这个老来子,他此前大约还担心自己这一支香火不继、愧对列祖列宗,一度将大哥诸葛瑾的次子诸葛乔要过来当养子。

“官二代”误国的典型——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子诸葛瞻

诸葛亮自称是躬耕于南阳的布衣平民,后来辅佐刘备父子官至蜀国丞相、武乡侯,后主刘禅呼之为“亚父”,可以说是蜀汉事实上的中流砥柱,位极人臣的达官显贵、千古名相,诸葛瞻当然就是不折不扣的“官二代”。

他走了一条历朝历代典型的“官二代”特权路线:17岁时迎娶了刘备的孙女,被授为骑都尉;不长的时间内升任羽林中郎将,就是掌管京城成都御林禁军的首领;后来历任射声校尉、侍中,相当于加挂蜀汉政府秘书长职衔;接着诸葛瞻在基本没有什么功劳和突出才干的情况下,步步高升,30岁出头就以火箭速度升迁至尚书左仆射、军师中郎将。

“官二代”误国的典型——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子诸葛瞻

军师中郎将是他爹诸葛亮曾经当过的官,而且诸葛亮当年是刘备差不多快当上汉中王时才以积年功绩获封。诸葛亮病死五丈原之后,刘禅为了强化君权,废除了丞相制,将原来丞相的职权一分为三,分设尚书令、大将军和大司马三职互相制衡,军政事务分开。诸葛瞻这个尚书左仆射、军师中郎将实际上就是副宰相兼军队总参谋长,姜维是大将军。

诸葛瞻自幼精通书法、绘画,才思敏捷,记忆力超强,这些在贵公子圈里都是很受推崇和褒扬的“才艺”。他有没有才能呢?知子莫若父,诸葛亮评价他:“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这个说法其实与刘备对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评价意思差不多。

可能一个家族的人很容易找到共性:远在江东孙权那里的诸葛瞻堂兄诸葛恪(诸葛亮长兄诸葛瑾的大儿子)也同样自幼聪颖过人,诸葛瑾对这个光芒四射的儿子的同样不太看好:“恪不大兴吾家,将大赤吾族也。”,意思就是诸葛恪若不能侥幸让诸葛家兴盛,便会令家族遭到诛灭。

“官二代”误国的典型——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子诸葛瞻

后来果然一语成谶,诸葛瑾后人这一支被东吴皇帝满门抄斩!其原因就是诸葛恪是聪明过头,都是小聪明,“此子非保家之主也!”。诸葛亮原来找大哥要来的养子诸葛乔不得不回到诸葛瑾支系下传承子嗣。

诸葛瞻作为蜀汉第一贵公子,相府固然是居家之所,小时候前庭后院可以尽情嬉戏玩闹;以刘禅对诸葛亮“政由葛氏,祭则寡人”(国家大事都由你做主,我主要是行使国家元首祭祀、礼仪的职能)、事之若父的恭敬态度,麒麟儿诸葛瞻自小跟随父亲穿堂入室,只怕把皇宫内院也逛了个遍。

在宫闱深宅、呵护备至环境里长大的诸葛瞻,早慧聪颖,再加之人见人爱的“文艺范”,少年得志,招为驸马,承袭其父诸葛亮的“武乡侯”之职。随后仕途通达,青云直上,而且履历看上去非常“完整”、“全面”(这点跟现代的“官二代”很相似),似乎是难得的“青年才俊”。

“官二代”误国的典型——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子诸葛瞻

尽管诸葛瞻一路走来,都是紧要职位,但他实际只是挂名应景、当甩手掌柜,没有得到很好的学习、历练和摔打。另外,其先父诸葛亮功高德巍,所谓“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汉军民一向对诸葛武侯感戴至深。

作为伟人的直系后裔,就算生得脑满肠肥,遍世界胡言乱语,也有人爱屋及乌,礼敬三分!何况诸葛瞻看上去天资过人,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联想起已故武侯呢?

所以后来每当朝廷颁布一项好的政令,尽管不是诸葛瞻建议倡导,百姓们往往奔走相告:“这都是诸葛武乡侯(小武乡侯)的主意啊!”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他收获了许多本不该属于他的赞誉,更得到了本不该属于他的官职。

“官二代”误国的典型——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子诸葛瞻

诸葛瞻虽然有令名,但并非宰相之器、庙堂之臣。34岁时诸葛瞻以行都护、武乡侯、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南乡侯董厥并“平尚书事”,这里的“平”的意思,就是“秤”,即“权衡轻重,决定如何处理”。“平尚书事”在名义上比“录尚书事”的权力稍小,其实只是没有后者那么好听,权力几乎是一样的。在此时已经没有丞相制度的蜀汉,诸葛瞻算是不是宰相的宰相,执掌尚书台,统领国事。

在蜀汉后期,继费祎、陈祗之后,基本上形成了诸葛瞻、董厥、姜维和樊建共掌国事的局面。一般说到蜀汉在三国中率先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姜维在战略上的重大失误:他由于避祸而远走沓中屯田,没有坚持魏延和王平一直行之有效的固守汉中方案。

“官二代”误国的典型——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子诸葛瞻

结果曹魏大军一到,这个战略重地很快岌岌可危。即使姜维做了一些应急补救和调整,由于蜀汉政治上的腐败而反应迟缓,所以汉中重地很快就失守。

当然姜维采取这个激进战略与他在蜀汉地位不稳,急于建立奇功来稳固地位的急功近利思想有关。屯田沓中大多数人看到的是姜维与宦官黄皓争斗避祸所致,其实根子还在于诸葛瞻。在蜀汉朝廷中,反对姜维的不仅仅是黄皓,更权威的人物是诸葛瞻等。

公元262年,姜维北伐败归,领政的诸葛瞻、董厥等人认为姜维好战无功,致使国疲民弊,一度密谋上表给刘禅,要求让姜维担任益州刺史,实际是要削夺他的兵权。所以黄皓谋划以右将军阎宇取代姜维领兵实际就是贯彻诸葛瞻、董厥的意图。

“官二代”误国的典型——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子诸葛瞻

尽管作为朝臣的诸葛瞻、董厥与省内的黄皓也矛盾重重,但是在对付、架空姜维这件事上两者的意见是完全一致的。如果说不是诸葛瞻、董厥授意、指示黄皓这么干的话,至少也是默许、纵容黄皓的胡作非为。正是因为位居宰辅的诸葛瞻等人对于黄皓乱政“咸共将护,无能匡矫”,才导致姜维颇为忌惮,决计“远走高飞”避祸为妙!

在本已经风雨飘摇的蜀汉政权,怎经得起最高统治集团内肱股大臣的内斗不休?诸葛瞻临死之前大呼“吾内不除黄皓,外不制姜维,进不守江油,吾有三罪,何面而反?”,可见他与姜维的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遏制姜维就实际上是诸葛瞻、诸葛尚父子一直的政治目标,何其悲哉?

公元263年冬,魏国征西将军邓艾奇袭阴平,自景谷道攻入,诸葛瞻率领长子诸葛尚及尚书张遵(张飞孙子)、李球(李恢侄子)、黄崇(黄权之子)等开国元勋子孙等前去绵竹(今四川德阳)抵抗。空有将军履历,实战经验为零的诸葛瞻被迫赶鸭子上架,呈现出蜀汉二线掌兵人物、统领除汉中姜维以外的全部军事力量的诸葛瞻是忠勇有余、才具不足的“官二代”误国典型。

“官二代”误国的典型——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子诸葛瞻

作为手握重兵的卫将军兼宰辅,诸葛瞻在邓艾未走出艰险山地时没有快速推进救援江油以力挽狂澜;他率兵到达涪陵后又盘桓不前待在涪县吃瓜;哪怕听取尚书郎黄崇多次劝他迅速抢占险要地势,扼要坚守,以免让敌人长驱直入,进入平原的建议也好啊!诸葛瞻临阵寡断、犹豫不决,不纳良言,黄崇因为诸葛瞻的失策而痛哭流涕。

此时,蜀汉另一战场姜维、廖化匆忙间弃阴平,奔剑阁,与张翼、董厥在剑阁合兵一处,死守拒敌。坐拥15万大军的钟会屡攻不下,粮食、后勤补给异常困难,再消耗下去不得不退军几乎是钟会的必然选择。这时候只要诸葛瞻能固守绵竹,甚至退守成都,挡住邓艾一阵,形势完全可以控制。

遗憾的是,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舔居朝廷中枢宰辅、位高权重的诸葛瞻其实是个庸才。邓艾率军从阴平道一口气穿越七百多里无人山地,沿途凿山开路,架设栈道,山高谷深,行进极度艰险,到达江油县时可以说这只数千人的疲敝之师是强弩之末。

“官二代”误国的典型——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子诸葛瞻

邓艾翻山越岭的那几千人,舍弃了骑兵是短于步战的,蜀汉军步战恰恰是强项,以我之所长攻敌之所短,且诸葛瞻率领的张遵、黄崇和李球都是荆州帮的少壮派,算是他亲自管训出来下一代精英,怎能如此不堪一击?退一步说,打不赢还防不住长途奔袭之敌吗?

邓艾一到平原,江油陷落,诸葛瞻与之在绵竹城外决战,无法挽回注定失败的局面。诸葛瞻父子亲自上阵战死,张飞的孙子张遵被俘后斩杀,御林军右部督李球亲自冲杀阵亡,黄崇战死于乱军之中,绵竹也随后失守。

谁能想到这些诸葛瞻亲自训练的蜀汉御林军其实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一旦面临真的白刀子进红刀子出,鲜血喷涌,纨绔子弟色厉内荏的本色立马显现,一哄而散,四散奔逃,任由这些“官二代”出身的御林军将领被如狼似虎的邓艾军士兵捅得浑身是血窟窿。

“官二代”误国的典型——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子诸葛瞻

蜀汉后期,以诸葛瞻和董厥的能力、智略和威望根本无法调和政权内部复杂的派系斗争导致的内耗和离心力。当时益州土著势力和外来势力之间的矛盾很深。当邓艾的大军攻打到成都城下时,蜀汉政权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但蜀汉内部投降论调盛行,没有一股益州本土势力愿意为蜀汉拼死一战。

诸葛瞻年方弱冠,已然名利双收,前程似锦,朝野拥戴。这是父辈的荣耀,也是父辈留下的阴影,父辈有多伟大,留给后人的阴影就有多宽广,诸葛瞻无处可逃。

一个从来没上过战场,一直养尊处优当摆设的文艺青年、“官二代”,突然承担起保家卫国的重任,充当总司令,率领一群“官二代”、“官三代”去冲杀搏斗,其结果可想而知:羊入虎口,一去不复返了!御林军一败涂地,诸葛瞻死了,诸葛尚亡了,后主刘禅精神彻底崩溃,自缚乞降!

“官二代”误国的典型——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子诸葛瞻

诸葛瞻及其子诸葛尚最后血性还是值得称道的,面对邓艾的兵锋威逼以及“琅琊王”显位的利诱,宁死不屈,父子殉国,即罗贯中所称道的“智谋虽不扶危主,忠义真堪继武侯。”

我们在为诸葛瞻父子的英勇事迹嗟叹不已的同时,东晋文史学家、《搜神记》作者干宝的一段话值得我们深思:“瞻虽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敌,而能外不负国,内不改父之志,忠孝存焉。” 这些意思大致就是是:诸葛瞻是位忠臣,是位孝子,是位好人,但并没有什么用处!

可见,诸葛瞻不论是作为“总领百官,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宰辅和统辖京畿的军事统帅,都乏善可陈。他颇有天资,德操也不错,至少他明显不满的人只有姜维和黄皓,没有主张给所有蜀汉军民“建立道德档案”,也从没有在朝野宣扬他身处高位"一切都是自己干出来的”!

“官二代”误国的典型——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子诸葛瞻

一句话:诸葛瞻如果做一个普通人、一个小吏,还是一个有才情的人、一个好吏,无奈历史把他推上蜀汉的高官显位,成为朝廷宰辅和肱股大臣,就成了一个误国误家、伤己害人的典型“官二代”!

欢迎交流 敬请关注“山色归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