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甘蔗怎麼提高經濟效益?

雨巷行人


甘蔗分為兩種,一種是皮比較軟,可以直接削皮後吃的果蔗,有黑皮的、黃皮、青皮的品種,另一種是專門用來榨糖的糖料蔗,比較硬,用口很難啃得動。糖料蔗的面積比果蔗大得多,這裡主要說說糖料蔗。

廣西是全國最大的蔗區,其中面積最大的是糖料蔗,最高峰時曾經達到過1500多萬畝,已經20多年來一直是全國第一位。近年來,由於糖價的波動,糖料蔗的收購價也不太高,種蔗的農民賺不到什麼錢,因此種蔗的農民越來越少,廣西的糖料蔗面積有所萎縮。

據桂農通了解,隨著沃柑、砂糖桔以及速生桉等經濟林果的出現,已經不少農民放棄了種甘蔗,而改種其他收入高的經濟作物。農民是最講實際的,什麼能賺錢就種什麼。作為農民,單家獨戶也無法調節市場,無法左右市場價格。因此,甘蔗的問題應該是頂層設計,強化引導與扶持。

第一,要加強田間管護。就我所知,過去廣西的蔗農種植糖料蔗,管理是很粗放的,種了蔗後,除了一年施一兩次肥之外,大多數農戶就不再護理了,就連蔗葉都懶得去剝,草也不想去除,有蟲也不想去噴,放任蔗自生自滅。

因此,這麼多年下來,廣西的糖料蔗雖然全國第一,但按照產量面積算下來,平均畝產非常低,大多是3-4噸的,超過5噸的畝產極少有。但據有企業加強肥水管理,象種蔬菜那樣管護,糖料蔗的畝產可以達到8-10噸,這說明糖料蔗的產量提升潛力很大。

有投入才有產出,有付出才有回報,如果不加強管理,不轉變傳統的管理模式與辦法,不管再種多少年,畝產仍然上不去,效益又何以提高?

第二,要推廣高產高糖品種。說起廣西的糖料蔗品種,桂農通有點納悶。所瞭解,廣西的農業科研部門也年年都有在搞甘蔗新品種的研發,但是不知為什麼,種來種去,農民選擇的依然是引種到廣西已經十幾二十年的臺糖系列品種。最高峰的時候,臺糖系列蔗種在廣西種植的比例達到70%以上,面積上1000萬畝,非常讓人震驚。

其實,臺糖蔗種在廣西種了那麼多年,也已經進入老化與退化了,必須重新脫毒繁育出無毒苗來推廣,或是研發出新的品種出來推廣,廣西的糖料蔗產業才能持續發展。農民種蔗才有奔頭。如果越種越差,越種產量越低,又何談經濟效益?

第三,要推行全程機械化種植。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這將解決廣西種蔗人工成本居高不下的老大難問題。廣西糖料蔗產業制約的一大因素就是成本高,成本中佔比最大的一塊就是人工。特別是砍蔗的時候,往往是一人難求,請一個人砍收糖料蔗,一天的工錢沒有150以上請不到,靠近春節的時候甚至200元一天都難請。

廣西的糖料蔗機械化問題,也提出了很多年,也嘗試了不少年,但目前仍無法大面積推廣實施,全程機械化種管收更難。可能,這也與廣西山多地不平,難以實現大面積的機械化有關吧。不管怎麼樣,如果仍是按照以往的用勞動密集來發展產業,優勢不再有,發展難持續,更不用說經濟效益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以上觀點來源於“桂農通”,更多三農問題分析,請記得關注“桂農通”,謝謝您的耐心閱讀、點贊與支持。


桂農通


甘蔗地的深耕深松是甘蔗優質高產及其抗澇抗旱的重要措施之一,還有以下2點,也是提高甘蔗的生態效益的重要舉措:1.改善土壤:深耕深松主要是為了疏鬆土壤,促進土壤的水,肥,氣相互協調,為甘蔗的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

2.注重甘蔗的根部生長:甘蔗的根系相當的發達,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施肥,促進甘蔗的良好生長;

最後,和大家說點小知識:一般的甘蔗重量為3-7千克,一畝地的產量為3-6噸。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僅供大家做參考,喜歡就關注我吧,每天都會分享不同的三農種植冷門知識,不信?點我(鄭重聲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