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少林是在福建泉州還是莆田?

小張平和琯溪蜜柚


南少林寺到底在哪裡?多數研究認為在福建。在福建哪裡,泉州、莆田、福清,還是哪裡?雖然至今沒有共識,是否可以認為泉州、莆田、福清三是南少林傳播中的其中一支流,而三地共同構成了南少林。其中以泉州支流更為清晰。

南少林寺具體在福建哪裡一直爭議分歧。 如果界定南少林由北少林而來,首先要能證明自己與北少林關係,即與嵩山少林寺有薪傳。目前福建唯一可證與嵩山少林寺關係的,只有仙遊九座寺。已經新建成的泉州、莆田、福清三處南少林一一被否定其真實身份:

一,泉州南少林最有力的是發現南少林在“清源”的史料。

泉州南少林又名鎮國東禪寺,俗稱南少林,位於泉州清源山 東麓,相傳為曾救唐王十三棍僧之一的智空入閩所建。泉州南少林始建於唐朝,興盛於兩宋,至今已有上千年曆史。經歷幾度興廢,史蹟猶存。
1992年,在泉州市委、市政府及海內外熱心人士的支持下,少林寺開始復建。2004年,金庸大俠泉州之旅,為少林寺題下了:“少林武功,源遠流長,傳來南方,光大發揚”十六字,隨後的金庸新版武俠小說裡的南少林皆改為泉州南少林。

二,莆田南少林發掘出土帶有“少林”遺蹟的多種文物實物,雖然考證年代,但是這類文物在全國各地多處寺廟均有發現,難以作為力證。

三,福清考古推導結果,歷史上福清可能確實存在一座寺廟,名字也叫南少林寺,但它跟今天討論的南少林時間點不對:這座寺廟在明代,已經湮沒消失,而且沒有任何史料說明它明末清初之後的反清復明有關聯。

南少林最重要的前提條件,是明朝以後,即明末清初出現的,以習武為旗號,實際是反清復明,反抗朝廷勢力的組織,它是民間的地下秘密組織。歷史上並未發生民間傳說的火燒少林寺,相反是西魯故事的影射。

康熙朝始限制少林習武,沒有用少林僧,甚至廢除了少林方丈制度。但清朝不是要治滅少林,而是提防民間及宗教組織,如天地會利用少林名謀反。康熙四十三年,康熙親筆題寫“少林寺”即今天嵩山少林寺門上的三字匾額;雍正十三年,還責令地方官員修葺少林寺。

說到南少林,一般都說以寺廟為依託,寺僧文武同修。但祖廟在哪裡,如何傳播,各種說法,沒有統一。多數研究認為,南少林不可能有所謂“少林”正名旗號,實際即是影響很大的洪門(天地會),即中國近現代史上著名的秘密會黨源頭,尤其在海外影響非常廣大,清代一直打壓絞殺的天地會。


天地會最初在漳州東山的銅陵古來寺旁建長林寺,又在今閩粵邊界三縣交界詔安的官陂再建長林寺,作為總部。長林寺旁山澗小溪,名為洪門溪,天地會因此被稱洪門。

近代著名少林學者唐豪《少林拳術秘訣考證》(1941年上海國術協進會本)載:“真少林共七個,一個在登封(河南),一個在和林(今蒙古),一個在薊州(河北),一個在長安(陝西),一個在太原(山西),一個在洛陽(河南),一個在泉州(福建)。

元代時,嵩山少林寺主持褐裕還曾在和林、薊州、長安、太原、洛陽分建五座少林寺,現均已不存。還有一座,就是位於泉州府城仁風門外、東嶽山麓的泉州少林寺。

泉州南少林寺是一個龐大建築群體,東至東嶽山麓,西至東門護城河,南至東湖,北至伊斯蘭墓地。現存的東禪少林寺僅是泉州南少林寺的一小部分。
清·蔡永蒹《西山雜誌》雲:“十三空之智空入閩中,建少林寺於清源山麓,凡十三落,閩僧武派之始焉。”“少林寺十三進,周牆三丈,寺僧千人,隴田百頃,樹林茂鬱,掩映少林寺於(清源)山麓。”“天壇傍少林寺,智空禪師拜會王太守,立於天壇。” [3]
果如是,則泉州少林寺應始建於唐·武德至貞觀年間(618—649年)。
《西山雜誌》輯錄北宋《魯東詩集》說:“少林寺宇築清源,十進山門萬丈垣,百頃田園三嶺地,千僧技擊反王藩。”
據清·道光《晉江縣誌·卷69》說:“鎮國東禪寺在仁風門外東湖畔,……明·宣德十年重修,後廢。僧人修其舊址十分之一。”可見現在的東禪寺只是古代的十分之一而已。今天還散處在這個寺周圍人家的古代大石槽、古井和練武的一對石板凳,以及金剛池、刣狗池等(現已被建為東湖新村,樓房林立),東禪寺的範圍則幾乎包括現在的東禪自然村。如此推算,整個少林寺地佔三嶺,隴田百頃,規模之大,可想而知。
關於泉州南少林寺的範圍:
據清·嘉慶間蔡永蒹《西山雜誌》轉引唐·許稷《閩中記》雲:“天壇傍少林寺,智空禪師拜會王太守,立於天壇。”,可知唐代之泉州少林寺的中心位於東嶽山“天壇”之旁。天壇遺址仍存,即位於現存“東嶽行宮”前面20米處。天壇之旁,南少林寺遺址仍依稀可辨。
少林寺
據明·李光縉《第一山青帝宮記》說,東嶽宮“志不載其構於何代何年,但云建置修葺不一。”最重要是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尚書張汝錫建。天壇即在其前。少林寺建於唐,東嶽宮建於南宋,可能其廟之地即為第一次少林寺僧“反王審知之附後梁”被毀後之隙地。(參見泉州《泉州人名錄·李光縉》、《泉州寺廟·東嶽宮》)
明朝中期.安溪李森出錢購買了東嶽山大片荒地作為義冢地,供泉州人免費埋葬。這些義冢地似乎也是少林寺南宋末“千僧抗元”被毀後的荒地。(參見《泉州人名錄·李森》)
在東嶽山腳的村莊內,原江夏侯周德興“剪刀剪芙蓉”穴的墳墓稍東,旁通往福州的古大道,仍有一地名叫“山門”,位於天壇東側約一里。這便是少林寺的山門。
過山門有一條山溝,流水潺潺,名叫“洗腳坑”,傳說進少林寺須先在此洗腳,以示清淨與虔誠。 今地名仍存,山形依舊。
沿山門而上,可見一片開闊地,是少林寺龐大建築群遺址,在上世紀70年代闢為“打靶場”。當年闢建靶場時,曾發現古井和古建築群體牆基遺址。
惠安縣東橋鎮東湖村保存的張氏族譜複印件載:“仕志,字法義,以石雕名世,工巧絕倫,如泉州少林寺門前之石獅子……”張仕志是宋代人、張仕遜的胞弟,說明他參與了宋朝泉州少林寺門前石獅子的雕刻。根據族譜上關於泉州少林寺門前石獅子雕刻者的記載,可見當時少林寺在泉州已相當興盛。(參見《泉州人名錄· 張仕志 》)
民國十六年(1927年)刻本《武榮傅氏宗譜》引北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積溪尉楊拯文所撰《泉州護安功德院(即今東禪少林寺)記》,記載北宋初重修的泉州少林寺,規模宏大,佔地約400畝。除了山門、大雄寶殿、藏經閣、天王殿、觀音殿、地藏殿及其他廊廡廚庫房舍之外,有五個堂,其名稱“曰法、曰祖師、曰十三、曰羅漢、曰玄女。”“法”即法堂;“祖師”即祖師堂,供奉少林初祖達摩祖師;“十三”即十三堂,供奉嵩山十三武僧;“羅漢”即羅漢堂,供奉羅漢;“玄女”即玄女堂,供奉九天玄女娘娘。
2002年復建天王殿時,從地下挖掘出石制寺廟構件40多件,其中塔座1個、塔蓋1個、與承天寺應庚塔相似的塔剎7個、石帽4個、柱礎4塊、石柱6根等,保存完整的直徑達1米的榫石就有20塊,體現出當時寺廟建築的宏大規模。 還從現場發掘出大量的瓦片和瓦蓋。專家推測,這些構件極有可能是唐宋時期泉州少林寺的建築構件。
唐、宋鼎盛時期,寺內曾住有武僧數千人。
泉州東嶽廟(東嶽行宮,參見《泉州寺廟·東嶽宮》),“在府治仁風門外鳳山之陽(南麓)”(清·道光《晉江縣誌·卷16·祠廟志》),“(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尚書張汝錫建”(清·乾隆《泉州府志·壇廟寺觀》),天壇即在其前。泉州少林寺建於唐,東嶽廟建於南宋,可能東嶽廟之地即為“少林寺反王審知附梁,被毀”後的隙地。
元:二廢於至元
清·嘉慶間蔡永蒹《西山雜誌·統志》記載一條有關泉州少林寺千僧抗元、少林寺第二次被毀的重要資料:
“晉邑(晉江縣)三十六都臨海鋪十九鄉之一有統志(統志村)者,一心也,宋·景炎元年(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清源少林寺千僧反蒲壽庚之降元也。
少林寺長老元妙之泉開元寺,聞密謀之謠,訪於歐陽子真居士也,為進士趙孟模之姑子者,悉蒲壽庚密謀唆都焉。唆都屠興化(莆田),親率虜騎三萬,下洛陽矣。
元妙俗為趙孟良也,回之少林寺,談之知客法空、武農法本、武樵法華、募化法正(知客、武農、武樵、募化均是泉州少林寺僧的寺內職務),請說勸蒲氏來客,元真率僧百人之萬安鋪(今惠安縣洛陽鎮),聞元兵沿途焚劫,將至橋南(今洛江區橋南)矣。元真為荷負米鹽菜,急趨之避。虜至,追至少林焉。
長老恭迓以謁之,談理請退師,不聽,山門一閉,鐘鳴於東,鼓柝於西,千僧具至,各備僧杖,儼如伍之待敵也。
唆都未至,先行奇握溫思兒兇殘成性,揮令衝少林,激起千僧之憤也。刀光劍影,一以當十,元兵屍橫清源城東,枕骸遍野也。
唆都至,發矢,千僧斃焉,存者百人也。法本、法華有騰空穿薝之奧,率奔臨海(今後諸一帶)也,期會王師(宋朝軍隊)之來。與歐陽子真會師城小東門之郊,眾立矢志要除蒲壽庚也。歐陽勸之免禍於趙氏南宗百家,僧許之,去焉,亡入德化(戴雲寺,《泉州寺廟·戴雲寺》)。”
《西山雜誌·少林寺》還載:“宋末,少林寺反蒲壽庚,千僧格鬥元兵三萬,元·唆都遣胡騎衝少林寺,寺僧被屠大半,而元兵三萬死餘數千矣。少林寺僧曰法本、法華,技武超群,劍光如飛,殺出生門,逃之德化戴雲山焉,建玄妙觀。”
文中提及的趙孟模,是宋太祖派下子孫,屬南外宗。《宋史·卷215·宗室表》載:“燕王派,孟模。”清·乾隆《晉江縣誌·卷30·選舉志》載:“淳祐元年(1241年)進士趙孟模。”《南外趙氏宗譜》並記孟模官至司戶參軍。
文中述及的“蒲壽庚降元”,是泉州歷史上的重大事件。清·乾隆《晉江縣誌·卷15》載:“景炎元年(1276年),宋·端宗即位於福州,尋入海,航於泉州港,命蒲壽庚將海舟以從。壽庚遂以蠟丸裹表,由水門潛出,與田真子(當時泉州的行政長官)叛降元。”(詳見《泉州人名錄·蒲壽庚》)
但少林寺被毀後,可能還有部分殘屋,故明·抄本《清源金氏族譜·麗史》載:“元·元統(1333—1335年)中……城中士有伊楚玉者,甫弱冠,讀書少林寺……夏六月,生至自潮州,居少林寺。”(參見《泉南著述·麗史》)
明:三興於洪武
清·嘉慶·蔡永蒹《西山雜誌》:“泉州少林寺,明·洪武十年(1377年),(德化)玄妙觀法本(宋末千僧抗元后逃至德化的少林寺僧人)高齡百三十有五矣,勸募州官黃立中疏奏朝廷,敕修(泉州)少林寺。僧人傳技擊於泉南。嘉靖間倭亂,沿海村裡大興練武。萬曆時東石武舉人蔡秉元是其例也。”
此為泉州南少林寺的第三次興起。
“鎮國東禪寺在仁風外東湖畔……明·宣德十年(1435年)重修,後廢。僧人修其舊址十分之一,兼祀知縣彭國光,以彭曾為僧復寺田也”(清·道光《晉江縣誌·卷69》)。
《明史·卷91》載:“泉州、永春尚技擊。”
明末·黃景昉《溫陵舊事》載:“吾泉郡拳棒手撲,妙絕天下。”
明代歷史上還發生過泉州抗倭名將俞大猷回傳少林劍技到嵩山少林寺的事。(參見《泉州人名錄·俞大猷》)
俞大猷嵩山少林寺《新建十方禪院碑》(收錄於俞大猷《正氣堂集》)說:
“予昔聞河南少林寺,有神傳長劍技。嘉靖辛酉歲(1561年),自北雲中(山西)奉命南征,取道至寺。僧負其技之精者,皆出見呈之。
予告其住持小山上人曰:‘此寺以劍技名天下,乃次傳而訛,真訣皆失矣。’……
小山而慨然曰:‘建院之責,愚僧任之,即平治其基經始也。劍訣失傳,示以真訣,是有望於名公。’
予謂:‘是非旦夕可授而使悟也。’
即擇其僧之年少有勇者二人,一名宗擎,一名普從,隨往南征。三載之間,諄諄示之,皆得其真訣。雖未造於得手應心之神,其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亦庶幾矣,乃辭歸。
越十有四五載,令萬曆丁丑歲(1577年)四月間,予適在京師神機營提調車兵,報有一僧求見,與之進,乃宗擎也。謂普從已化為異物,惟宗擎歸,以真訣廣傳寺僧,得其法亦多也。因欲戒壇聽戒,飛錫至此。
予喜,復授以《劍經》,勉以益求其精之意雲。”
俞大猷《正氣堂集》還有一篇《詩送少林寺僧宗擎有序》,除重說一遍上述之事外,說“眾僧所得最深者近百人,其傳可永也”。
嵩山少林寺德虔法師《少林武僧志》(北京體院出版社,1988年)稱:“《少林寺內傳》載,垣然和尚武功超群,受到(明)嘉靖皇帝(1522—1566年在位)的嘉獎。當年垣然和尚的高足月空法師曾受命帶領30多個打出山門的武僧,到福建泉州平倭立功,並在那裡建立一座南少林寺,做了該寺的方丈。”可知北少林寺的《少林寺內傳》明確記載明代泉州有個南少林寺,至於說是新建,則為誤傳。時至今日,閩南仍流傳著北少林武僧平倭的故事。
清:三廢於乾隆
清·乾隆間,泉州少林寺第三次被焚燬,起因是“胡惠乾事件”。民間從清·光緒年間廣東人所撰的小說《萬年青》並始,一直到民國期間甚至近來的香港武俠小說,也莫不對“胡惠乾事件”繪色繪聲,大肆喧染,把它視為南少林寺被毀之因。
關於“胡惠乾事件”,清·嘉慶間蔡永蒹《西山雜誌》有詳細記述:
“晉邑(晉江縣)人胡甫之粵,被羊城(廣州)綸房工員毆葬。其子胡坤,字惠乾,亡入閩,就少林寺學武,懸木於空、四面擊、金鐘罩、鐵布衫之法也。
少林寺十三進,周牆(高)三丈,寺僧千人,隴田百頃,樹林茂鬱,掩映少林寺于山麓。僧分十級也:禪房、方丈、長老、住持、當家、香火、緣齋、武練、武農、武樵。千僧之中皆能武,三武有◇技也。寺造柴羅漢、活機紐,僧人均無法逃遁,世稱十八柴人。
胡惠乾學末滿期,報父仇心切,半夜逃,打格柴人至十七門,倒從竇扒走也。師兄有佛情,乃釋之捨去焉。
胡竟專打絲綸房,毆傷命者多。粵人之不甘心,委白進士結連官府,大興擂臺,故有方世玉之打擂也。
五梅尼姑初亦袒護方世玉,後受清官之敕而踏死方世玉焉。
至善與白眉亦屬一派,白眉受清之賂,而夾傷其百斤之頭,死於非命。
滿人假仁假義,戕害方、胡兩家,專庇惡紳,此其乾隆所稱仁君之無道也。”
其中幾個主要人物和泉州少林寺的淵源關係,《西山雜誌》也有詳細記述:“武庠生蔡延賡,少時從少林寺僧志明,學得十八般兵器法,技擊高超。南邑(南安縣)人馮安,從蔡延賡學也。馮安門人有黃眉、白眉、馮道德,而五梅、苗顯、至善、了凡、了因則其徒侄也。”
此時乾隆帝下江南。《清史稿·高宗本紀11》載:“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春正月丙申,以奉皇太后南巡浙江……三月甲午朔,上奉皇太后臨幸杭州。”
“胡惠乾事件”波及廣東、福建兩省,而泉州又是“以金廈兩島抗天下全師”的鄭成功的故鄉,反清復明意識頗具群眾基礎。乾隆帝覺察到其嚴重性,認為泉州少林寺的存在對清朝統治不利,擔心南少林武僧與鄭成功的餘黨相勾結,終於作出毀寺的鐵腕決定。(參見《泉州人名錄·鄭成功》)
《西山雜誌》載:“少林寺至善禪師一死,尚不能保少林梵宮。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秋,詔焚少林寺,此即乾隆之比王仁則(唐初王世充之將,被嵩山少林寺僧受李世民之命所擒獲)更殘忍,少林寺從茲無復敢修者。”
蔡永蒹說這些話時在嘉慶年間,離乾隆廿八年不過五、六十年,故老尚存,應不敢亂說。
火燒少林寺之後,部分寺僧避於南安一片寺(參見《泉州寺廟·一片寺》),也有的避禍民間,繼續招收少林弟子。洪熙官及其弟子傳至廣東,繼續發展南少林拳,出了南少林拳王黃飛鴻,後又由黃飛鴻弟子傳至香港,並遠播美國等。
現代重建
1992年10月在原址重建,至1997年成大雄寶殿、五觀堂及僧舍。2002年開始在大雄寶殿正前方復建天王殿。此為泉州南少林寺的第四次重建。

銷售精兵


南少林到底是在泉州還是莆田,兩地一直在爭論,爭論之餘,兩地各自建設發展南少林,都初具規模。

泉州一直有火燒少林寺的傳說,現在的南少林禪寺位於少林路的北邊,泉州清源山東麓,相傳為曾救唐王十三棍僧之一的智空入閩所建。泉州南少林始建於唐朝,興盛於兩宋,至今已有上千年曆史。經歷幾度興廢,史蹟猶存。

1992年,泉州少林寺開始復建。2004年,金庸大俠泉州之旅,為少林寺題下了:“少林武功,源遠流長,傳來南方,光大發揚”十六字,隨後的金庸先生新版武俠小說裡的南少林皆改為泉州南少林。

莆田南少林寺位於荔城區西天尾鎮九蓮山林山村,南少林寺前身名“林泉寺”,1989年重建。

其實,在福建還有一座南少林寺,位於福清市東張鎮少林自然村。
以上三地的南少林寺都重建於現代,眾說紛紜,以表自己是正宗,各念各的經,不過,論名氣、規模還是泉州南少林寺。


優嶽7


中國重要歷史文化遺產之一南少林:佛教禪宗代表性寺院、武術南拳發源地。

武術是我國國寶,福建莆田是武術之鄉,自唐代武則天首開武考以來,莆田共中全國級武狀元12人,武進士307名,有22人任過兵部尚書。南少林寺是南拳的發祥地,也是東南沿海武術活動中心,南少林的“佛家拳”、“安海拳”、“一指禪”等名揚大江南北,遠播日本、東南亞。1990年以來已連續舉辦五屆南少林傳統拳術大賽。

各路拳師表演51種不同的拳械,110多個套路,並首次發現了新的拳種“佛祖拳”。習武有上自88歲的長者,下至5歲的孩童,反映了南少林故鄉的武術遺風。

1.歷史考證與重建

南少林位於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西天尾鎮九蓮山下林山村境內。南少林寺建於南朝初年,是南少林武術文化的發源地。莆田南少林寺不僅是佛教中禪宗的代表性寺院之一,也是中國武術南拳的發源地之一。其建於南朝永定年間(公元577年),相傳河南嵩山少林寺13武僧幫助唐太宗統一中國後,唐太宗賜於"僧兵",並准許在全國各地建立十座分寺。據考,莆田市荔城區九蓮山的林泉院,就是少林寺十座分寺中較早創建的分寺之一。因為規模宏大(佔地約三萬平方米),武風鼎盛,影響南中國,故稱之為南少林寺。據考,該寺於清初被清兵焚燬。直至1986年,考古學家挖掘發現南少林寺遺址(莆田南少林寺遺址)。1989年,在福建省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開始籌備重建工作。[ 1992年4月25日,莆田市人民政府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新聞發佈會,正式向外界宣佈發現南少林寺遺址。中國佛教協會理事、嵩山少林寺第29代方丈德禪大師出席新聞發佈會,確定並贈送了“南少林就在福建莆田九蓮山下”的親筆題詞。原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老親筆題寫“南少林寺”匾額,支持南少林寺的開發建設。1998年12月8日,南少林寺重建工程竣工,正式向海內外開放。

2.寺廟簡介

據傳,南少林寺原名林泉院,創建於南北朝的陳朝永定元年(557年)。唐太宗貞觀年間,嵩山少林寺僧南下,不遠千里來到九蓮山,住錫在林泉院。此後,林泉院易名林山少林寺。北宋時,寺廟更加興旺,僧人500多名,武風極盛,形成南少林拳。與北少林的腿功一起譽稱“北腿南拳”。南宋時,寺院仍保留興旺趨勢。劉克莊也盛讚“邑之嵩山少林”。此後,幾經興廢,幾易其各,而為名寺。林泉院毀於清初。現在南少林寺遺址一帶僅存一些附屬寺院,如資福寺、紅花亭等。

1998年,南少林寺重建落成。2006年12月,南少林寺正式接納廣化寺方丈管理,成為兩寺院共同統一體制。

福建莆田南少林寺是歷史上的武林聖地,曾因“南拳北腿”與河南嵩山少林寺遙相呼應,世稱“南北少林”,是我國佛教禪宗文化遺產和少林南拳的發源地。

南少林寺依山就勢,座東向西,以護寺河、趙樸初題寫的“南少林寺”牌坊、“入三摩地”的山門、蓮花池、天王殿、大雄寶殿等組成中軸線,兩側有寬敞的石階與通道,自下而上通往各處左翼為偏門、鐘樓、伽藍殿及廊廡等,右翼為偏門、鼓樓、祖師殿及廊廡等,還有齋堂與僧舍等,縱深500米,橫寬200米,佔地面積十萬平方米。護寺河如玉帶纏腰環繞其前,通三橋經牌坊進殿堂。

天王殿

南少林寺的天王殿寬21米,深18米,高15米,祀彌勒佛,背向為韋陀,兩側為四大金剛。大雄寶殿寬26米,深23米,高17米,祀三清佛,兩側為十八羅漢。寺內油漆一新,佛像鎏金溢彩。各殿前均有寬闊的石埕,奇花異草點綴其間。

天已殿

天已殿寬21米,深18米,高16米,祀彌勒佛,背向祀韋馬火,兩側祀四大金剛;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寬26米,深23米,高17米,祀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和南無消災延年藥師佛與南無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兩側為十八羅漢,在“舉慧燈尋覺路曾從碧瀨訪龍湫又向紫霄探蝦窟悟道還在九蓮山上,憑性月昭迷津不去壺恬窺蟹井那論燕洞證蟲文安身只皈一指禪中”,“南無論法西天取經爾時象教譯文特書中國史,東土傳禪北戒分派此地龍華接武重啟少林宗”等楹聯群的映襯下,顯得格外莊嚴肅穆。

3.佛教文化交流推動世界和平發展

2006年11月2日,南少林寺舉辦盛大的“恢復宗教活動場所交接儀式暨祈祝禱國泰民安世界和平大法會”,正式恢復為宗教活動場所。目前僧眾的人數已經有三十多位,千年古剎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

2007年10月30日,莆田南少林寺舉辦了南北少林武術公演盛會及南少林寺恢復宗教活動場所一週年暨祈禱世界和平社會和諧大法會,使得歷史上南少林寺的禪武傳統得以延續。

2009年1月3日,福建省莆田南少林寺隆重舉行自重建以來的首次剃度法會。本次法會禮請了莆田南山廣化寺都監賢文法師,莆田市佛教協會會長、南山廣化寺監院定興法師,莆田市佛教協會副會長、南山廣化寺監院空性法師主持剃度儀式。他們經寺院長期觀察,能夠吃苦耐勞、道心堅固、發心為教。剃度儀式結束後,三位法師還為他們及其他沙彌一起傳授了沙彌十戒。

2012年2月4日下午,“莆田南少林環球功夫賽”在福建省莆田市綜合體育館開打。以福建散打隊為班底的中方隊伍,與來自泰國、俄羅斯、法國、西班牙、以色列等地的世界拳王聯隊展開激戰。

2015年11月8日晚,來自南少林寺的少林武僧們及福建等全國各地的武林高手精彩亮相第五屆中國莆田南少林武術文化節開幕式。來自海內外15個代表團、100多位高僧大德在莆田市萬人體育中心出席觀看,上萬觀眾共襄盛舉。

2015年11月9日,莆田南少林寺舉辦了“絲綢之路”佛教文化高峰論壇與南少林發展戰略研討會,活動吸引了200多位來自天南海北的僧眾、政府官員、學者、記者及武術愛好者前往。他們齊聚九蓮山,共同商討中國佛教、南少林的未來發展宏圖,進行了一場事關文化輸出、弘揚南少林寺禪武文化、旅遊發展的大討論。

2016年3月中旬,莆田南少林寺一行55人應邀出席印度新德里舉辦的2016世界文化節暨‘生活的藝術’成立35週年慶典”。

2016年7月27日至8月1日,應日本那霸市文化協會和國際沖繩剛柔流空手道聯盟的邀請,福建省莆田市南少林寺方丈空性大和尚帶領南少林寺禪武團訪沖繩。


上海BlairChe\n


福建省有三大少林寺遺址。

莆田南少林寺

莆田南少林寺在荔城區西天尾鎮九蓮山下林山村。1992年,莆田市政府宣佈發現南少林寺遺址;1998年,莆田南少林寺重建完成,正式開放。

莆田南少林寺的著名景點包括山門、大雄寶殿、天王殿和蓮花池等,景點免費對外開放,遊客可以選擇3-11月的最佳遊玩日期到此一遊。

泉州南少林寺

泉州少林寺,全稱鎮國東禪寺,在泉州清源山東麓。泉州南少林寺是唐朝時期修建,至今有上千年的歷史了,現在的東禪少林寺只是泉州少林寺的一小部分。1992年被列為泉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泉州少林寺的著名景點包括大雄寶殿、五觀堂等;

福清南少林寺

1993年6月4日,福清市東張鎮少林村,宣佈找到少林寺遺址。

福清的少林寺遺址結構比較完整,遺物分佈也很廣泛豐富。經過省、市考古隊的考古發掘確認,福清南少林寺是與史籍記載相符的福建少林寺,也就是南少林寺。

福清少林寺景點之一,天王殿內,殿堂正中有大型彌勒佛像,殿堂兩旁還分別站立著大型塑像四大金剛;天王殿後面即是另一景點,大雄寶殿。大雄寶殿正中是三位釋伽牟尼巨型塑像,兩側分別有十八羅漢。同時,福清少林寺還有許多新修的殿堂,也是不錯的觀賞景點。(海峽網 鄭梅欽)


海峽網


南少林在哪裡?多數研究認為在福建。在福建哪裡,泉州、莆田、福清,還是哪裡?雖然至今沒有共識,但泉州、莆田、福清三地都被否定為南少林源頭,至多是南少林傳播中的其中一支流。

南少林具體在福建哪裡一直爭議分歧。 如果界定南少林由北少林而來,首先要能證明自己與北少林關係,即與嵩山少林寺有薪傳。目前福建唯一可證與嵩山少林寺關係的,只有仙遊九座寺。

已經新建成的泉州、莆田、福清三處南少林一一被否定其真實身份:

一,泉州南少林最有力的是發現南少林在“清源”的史料。研究指出,史料所稱“清源”這個時間,“清源”指的是歷史上的福建仙遊,不是現在的泉州清源山。

二,莆田南少林發掘出土帶有“少林”遺蹟的多種文物實物,雖然考證年代,但是這類文物在全國各地多處寺廟均有發現,難以作為力證。

三,福清考古推導結果,歷史上福清可能確實存在一座寺廟,名字也叫南少林寺,但它跟今天討論的南少林時間點不對:這座寺廟在明代,已經湮沒消失,而且沒有任何史料說明它明末清初之後的反清復明有關聯。

南少林最重要的前提條件,是明朝以後,即明末清初出現的,以習武為旗號,實際是反清復明,反抗朝廷勢力的組織,它是民間的地下秘密組織。歷史上並未發生民間傳說的火燒少林寺,相反是西魯故事的影射。

康熙朝始限制少林習武,沒有用少林僧,甚至廢除了少林方丈制度。但清朝不是要治滅少林,而是提防民間及宗教組織,如天地會利用少林名謀反。康熙四十三年,康熙親筆題寫“少林寺”即今天嵩山少林寺門上的三字匾額;雍正十三年,還責令地方官員修葺少林寺。

說到南少林,一般都說以寺廟為依託,寺僧文武同修。但祖廟在哪裡,如何傳播,各種說法,沒有統一。多數研究認為,南少林不可能有所謂“少林”正名旗號,實際即是影響很大的洪門(天地會),即中國近現代史上著名的秘密會黨源頭,尤其在海外影響非常廣大,清代一直打壓絞殺的天地會。

仙遊九座寺是民間廣為傳說的南少林祖廟,由唐代名僧智廣興建,其廨院是閩南今天著名的莆田廣化寺。 唐代懿宗、僖宗,宋代哲宗、徽宗、孝宗均有御賜。其中鹹通年,智廣還奉詔進長安法門寺迎佛骨大典;宋崇寧,徽宗賜塔額“無塵塔”,今天是重量級國保文物。

明代仙遊九座寺傳燈至漳州銅陵(今東山海島)古來寺。明末清初,反清復明力量在閩南地區聚集,以古來寺僧為主,組建地下秘密組織,即後來名震江湖的洪門天地會,並由此從閩南地區推向全國,推向海外。

天地會最初在漳州東山的銅陵古來寺旁建長林寺,又在今閩粵邊界三縣交界詔安的官陂再建長林寺,作為總部。長林寺旁山澗小溪,名為洪門溪,天地會因此被稱洪門。

中國社科院宗教所研究員羅炤《天地會探源》有專題研究,1994年10月19日起《中華工商時報》連載。研究提出,歷史上說的禪宗福建南少林祖廟,只能是仙遊九座寺;會黨角度所說的福建南少林,最初出現在漳州南部的東山和詔安二地的長林寺。

中央電視臺據此內容,拍攝播出了三集專題視頻節目認為,福建沿海的泉州、莆田、福清,以及漳南地區等諸多寺廟,
在南少林(天地會)發展傳播中多有貢獻。

老唱片立體聲


南少林是一個歷史上流傳的寺廟。具體在什麼地方,我沒有考察,也沒有資料,所以不能斷定南少林在什麼地方。

但是幾個可能的說法談談,大家看看是否是思路。一個是泉州乃至閩南很多地方都流傳著五祖拳,以此斷定南少林在泉州。這點不可取,論據不足。最好的反駁例子就是佛教,佛教現在主要流傳在東南亞,還有中國沿海的廣東福建臺灣等地但是佛教就誕生在這些地方嗎?根本不是!南少林傳說是十三棍僧入閩建立的,經過這千百年的流傳,已經很難從拳術的流傳地域推出其發源地。

再說一個看法,中國地域轄區變遷是非常經常的事情。在中國很少有城市轄區和名稱幾千年不變的。比如泉州這個名稱,在唐朝的時候,有時候是現在的福州地區在用,有時候又是現在的泉州地區在用。還有轄區問題,泉州這個名稱在唐朝的時候是包含現在的莆田市的,直到宋才出現興化路,從泉州獨立出來。所以泉州少林寺即使這個名字是正確的,但是也有可能遺址就是在現在的福清或者莆田市境內。

再一個可能,南少林寺是一個重要的大寺廟。隨著王朝的興衰成敗,有可能毀於戰火或者自然破敗。而其徒子徒孫因各種原因沒辦法在原址重建,只能遷址建設。所以也有可能唐的時候建清源山下,宋的時候建在福清,明的時候又重建於莆田,到清的時候又毀於政府的打壓,就失去了記錄和直系傳承。而到現在太平盛世的時候,現代人都能在歷史遺留中找到一零半爪,就建設起幾座南少林來了。

還有一個可能是南少林建了一個祖庭,又在其他地方建設分院,在歷史中各種原因導致祖庭被煙滅了,分院就成了主院,就出現了現在這樣的情況,都說自己才是真正的遺址。

我對於南少林實際地址真心不知道,只不過是路人甲,只是分析分析一下而已😄。


超大蘇7


因歷史記載的模凌兩可和證據不足,造成了南少林遺址在福建存在三個說法,分別為泉州、莆田和福州。

至於是這三個城市中的哪一個,事實上並未形成定論,目前的狀態是:人云亦云,各執一詞。

南少林,位於福建是無可爭議的,至於其確切的地點,早在上個實際30年代便開始研究,然當時卻未有定論。

(圖為莆田南少林寺)


最先確定南少林確切地址議題的城市是泉州。

上個世紀80年代初,泉州率先將“東禪寺”確定為南少林寺,並結合泉州武術進行推廣。

緊接著在1988年,莆田也著手立案南少林課題,並於1991年確定林泉院為南少林遺址。

1993年福州福清也加入了南少林的爭奪。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三個城市都搬出了各自的認定依據。

(圖為海滄新垵五祖鶴陽拳)



泉州派:溫陵棍棒手撲妙絕天下

編寫於清末的《少林拳術秘訣》寫到:“斯時國內有兩少林,一在中州,一在閩中”。

這是南少林在福建的直接證據。

《萬年青》曾記載了“白眉道人奉旨大破少林寺”的故事,泉州學者根據清咸豐丙辰(1856)年間東禪寺主持幻空曾手書“少林古蹟”山門匾額,推斷及考證南少林就位於泉州。

莆田派:記載最能圓場

蕭一山《近代秘密社會史料》稱:“少林寺在福州府福田縣九連山”。

日本平山周《中國秘密社會史》稱:“少林寺在福州府浦田縣九連山”。

《洪門歷史》、《清稗類抄》等則直接指向南少林在莆田縣九連山,因此莆田說最受認可,畢竟地點和地名均有明確的目標。

福州派:永泰、莆田、福清三縣交界少林寺

1993年7月13日,《福建僑報》發表《福清也有少林寺》,其證據大概是前述福州府的記載,以及九連山這個關鍵的名號。

福清少林遺址坐落在與永泰、莆田交界處的九連山脈的肖林村,有可能是“真正”的“南少林”。

肖林,舊名少林,遺址寺前的石板橋上刻有“少林院沙門謹募眾緣,共發心德,舍造下洋石橋一間”,可作為福清少林寺的佐證。

三市同爭少林的緣由:

1.南少林確實存在於福建,但至清初已破敗不存,遺留及記載已不可考。

2.南少林的前身建於唐以前,當時的福州、莆田、泉州均同屬晉安郡,寺廟的分屬上可能存在重疊。

3.唐貞觀後,南少林形成,但當時的行政區劃與今日不同,如北宋時成立的興化軍,在之前屬於泉州管轄,而興化縣今日又分屬莆田、仙遊和福清三地。

4.南少林分院可能不止一處,眾多遺存可能與少林寺相關,因記載缺失無法一一求證。

圭海瞎猜:南少林寺可能位於九連山莆田側,因少林形成於唐,當時莆田為泉州府下轄縣,故南少林可稱為泉州南少林;北宋後,興化軍成立,南少林稱興化少林;另因福建武學昌盛,南少林居功至偉,故在各地分院無數,以致今日誰才是正宗反而成了誤會之源。


圭海四記



全國90%確認福建莆田是正宗的南少林寺,由於歷史原因莆田當時屬泉州管轄,考古研究所發現莆田南少林寺依據取證佔福建省總量80%,80年代初泉州以歷史文化名城名義申請南少林足跡只獲得10%默認度。


蔡世傑1


我國有南北少林之說,北少林在河南,嵩山少林寺,簡稱北少林。南少林在福建(泉州,莆田,福清)三座少林寺,合稱南少林。

北少林以腿法為主,南少林以拳法為主,形成南拳北腿。
習武之人可強身健體,讓中國武術發揚光大,名揚四海。


蘇乞兒7



這是在嵩山少林寺內眾多碑刻之一的泉州南少林歸宗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