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800變8000,世紀之初的打工妹實現大轉身!

還記得2009年,一群來自深圳的普通女工人入選《時代》週刊年度人物嗎?當時,中國還被稱為“世界工廠”,跟她們一樣走出農村、進入工廠的進城務工群體,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動力之一。

對於這個群體中的女性,人們親切地稱為“打工妹”。

工資800變8000,世紀之初的打工妹實現大轉身!

工資800變8000,世紀之初的打工妹實現大轉身!

如今,中國已經走上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世界工廠”的標籤逐漸褪下,這時,打工妹們也正經歷一場轉型,她們中很多人走出工廠,走進城市的家庭,成為了一名家政人員。

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提高、人口老齡化社會到來、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家政服務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北上廣深等很多城市的家政市場已經是賣方市場。“需求撒開腿,供給跟不上。”國家發改委社會司副司長郝福慶曾這樣形容家政服務市場。

我國家政服務市場需求總規模在2015年就已經突破1萬億元,而且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以北京為例,據北京市家政服務協會測算,北京600多萬戶家庭中至少有200萬戶需要家政服務,其中老人陪護、病患護理和嬰幼兒看護是北京需求量最大的家政服務業態,而家政服務員缺口達到150萬人。

工資800變8000,世紀之初的打工妹實現大轉身!

工資800變8000,世紀之初的打工妹實現大轉身!

該行業工資10年漲了10倍

由於我國家政人員中農村婦女佔了絕大多數,約佔90%,節假日與農忙時節,這部分人將從城市向農村迴流,因此,常常造成成千上萬的城市家庭生活的非正常狀態。孩子沒人帶了,老人沒人看護了,生活一下子不知道該咋辦了。供不應求,價格就會大於價值,這就是市場規律。

我們不難看到,這些年來,到城市裡去做月嫂、保姆的人不僅僅是農村女孩和婦女,小城市裡一些閒散的家庭婦女由於找工作難,迫於生計的壓力,也紛紛去當地的月嫂或保姆學校報名學習,而後奔赴大中城市,專心地做起月嫂或保姆來。

家政服務員一人難求、金牌月嫂薪酬早已經超過萬元。有著常年僱用保姆經驗的媒體人張蘭算了一筆賬:“10年前我生孩子,那時請月嫂照顧,一個月800,相當於我一個月的工資;現在月嫂工資漲了10倍還多,我的工資卻只有她們的一半左右。”

工資800變8000,世紀之初的打工妹實現大轉身!

【肥料圈】小圈子大農業 我們為世界種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