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馬秀河畲族村~秀河村新農村建設之構思

走馬秀河畲族村~秀河村新農村建設之構思

走馬秀河畲族村~秀河村新農村建設之構思

  和平縣長塘鎮秀河畲族村,是長塘鎮內數一數二的大村落,一說早前在此處落基的是蕭、何兩姓人丁興盛,人們稱此地為“蕭何”,另有一說這村落有三叉小河溪匯流於小東江,故又有人稱這村落裡叫“小河”。後來村民覺得為使村名有文采,就改名為“秀河”。

走馬秀河畲族村~秀河村新農村建設之構思

秀河畲族村源流遠

走馬秀河畲族村~秀河村新農村建設之構思

民國時期以保、甲為建制,這裡是“長塘第九保”,解放後與中村、暖水並村,叫“秀中村”,合作化時期稱“秀一社”,人民公社時稱“秀河營”,改制後叫“秀一大隊”、“秀一管理區”,小河與中村有如三國演義,時合時分,合併時稱“秀中”,分村時各取“秀”、“中”一字。

走馬秀河畲族村~秀河村新農村建設之構思

  因為村落中藍姓的少數民族人口超過三分之一,2014年按政策定後為“秀河畲族村”。村委辦公地點一直以來設“營盤崗”嘴下,上世紀九十年代遷崗上面的公路邊,今遷址牛嫲塘坑口。

走馬秀河畲族村~秀河村新農村建設之構思

  秀河畲族村東瀕小東江,西接街鎮,北方向與中村、洋坑、陶錫聯通,南連貝墩鎮和龍川車田,秀河村四面環山。北邊的赤石嶂似一通屏障,為村民扺禦寒流;南面雙山奇秀,婉若乳峰,一挺一盤,美在其中,是福澤秀河的妙峰山。遠處的大帽山蘊含神韻,極像一襲帽子官星正照,福廕村上的俊才平步青雲。村落華宇連雲,良田千頃,水域縱橫、俗美戶殷,這裡是“黃沙花眉塅,小河膨塘下”的人靈地靈之福地。

走馬秀河畲族村~秀河村新農村建設之構思

  也有人說秀河的奶姑嶂奇特獨秀,孕育的男兒多俊才,女子多俏媚,難怪人們稱“長塘妹子下車米,柔情萬鍾得人惜”。

秀河畲族村有人口1300多,藍朱兩姓各領風騷,而鈡、餘、鄒、刁、黃、鄧、李、歐陽等姓氏的人口總和,僅及二三百人,這裡雖是氏姓眾多,但長期以來村民和睦共處,互相照應,攜手揮寫秀河輝煌。

走馬秀河畲族村~秀河村新農村建設之構思

  耀武揚文話秀河

走馬秀河畲族村~秀河村新農村建設之構思

  據村上老人說,秀河村最早落居的是歐陽氏,有樊、唐等姓因故外遷他鄉。秀河藍氏是宗昌公後裔,由六世祖仲紋公於明朝中期從龍川甘陂遷入此地發祥。據說第八世孫輩藍松、藍柏兄弟倆武功高強,他們會飛簷走壁,身夾兩笠可騰雲行空,常常會飛身定南街市買肉購物,讓人稱奇。村民為保一方安寧,曾聯合辦團練,尚武習藝,保疆安民,村中曾有一個叫歐陽觀運的武士,每日聞雞起舞,拳擊柯樹,樹搖山動,樹皮飛濺,練就自成一格的“歐家打”,曾與名冠三鄉的安坳“林家打”在擂臺拳王爭霸,東江揚名。

走馬秀河畲族村~秀河村新農村建設之構思

  自古以來,秀河村人崇文重教,作育人才,藍、朱兩姓設有書墪學館,村中適齡學童,不分姓氏,可擇塾就讀,雖無孕岀官宦之材,但生員秀才,大有人在,每年村落中有十數書籠岀門教書,有數名武師外岀授徒使刀,讓秀河文經振振,武緯斌斌。

走馬秀河畲族村~秀河村新農村建設之構思

  秀河人民擁護共產黨

走馬秀河畲族村~秀河村新農村建設之構思

  上世紀大革命時期,共產黨領導人民鬧革命,在江西一帶創立蘇維埃政權,當時國民黨對蘇區實行“計口售鹽”,封鎖食鹽流入蘇區,根據形勢發展,為掙脫敵人的封鎖,1933年2月,蘇維埃政府贛南採辦站羅東榮同志在小河設地下鹽站,暗中將北上的鹽在藍屋古驛道邊設一地下鹽站,然後讓秀河村的肩客挑鹽上江西,當時小水村有朱門瑞、朱石瑞、朱來添,藍振漢,藍振玄,藍東學,藍振新,劉雲龍,劉石日等人為鹽站運鹽。

  1934年5月,羅東榮同志被調回蘇區,汕頭劉南輝同志接替他的工作,到了1935年8月,劉南輝同志回蘇區開會,他委託秀河村朱紀光代理,紅軍撤離蘇區後,紅軍鹽站完成光榮使命,為革命作岀貢獻。在為蘇區擔鹽期間,秀河麻茶坑的李明甫和下新屋朱門瑞等,上江西后直接參加紅軍鬧革命。

走馬秀河畲族村~秀河村新農村建設之構思

1948年5月,和東遊擊隊飛虎隊在優勝與遭遇戰,因猝不及防,部隊退至優河一帶,因天下暴雨,同志們又飢又累,敵人緊追不捨,他們居高臨下,同志們在艱難困苦中衝殺岀去,戰鬥直至黃昏,才擺脫敵人,在馬鞍坳(當地人稱慢坳)的密林處集結,全中隊集中22人,有3個戰士在戰鬥中不幸犧牲,秀河村民火速為戰士們送來食物,為裝備部隊槍支,有人去動員富戶朱連玉家一支短槍、二支長槍交給部隊,隊伍在秀河山間安扎下來。

走馬秀河畲族村~秀河村新農村建設之構思

據86歲老人朱德坤先生說:“1949年8月,有游擊隊從龍川背嶺方向岀發,準備攻打中村聯防隊,晚上大部隊入駐“蟹形屋”和“下朱屋”,隊伍在廊廳宿營,不擾民,不搶物,第二天一早將地板打掃乾淨,秋毫無犯,體現人民軍隊的嚴明。

走馬秀河畲族村~秀河村新農村建設之構思

  傳承畲族好風尚

走馬秀河畲族村~秀河村新農村建設之構思

  秀河畲族村是多元文化村,有崇尚中原文化,,有崇尚閩南文化,,有崇尚客家文化,而藍姓獨鍾“畲族文化”。秀河藍姓畲族歷史悠久,民族文化獨特,有畲族舞蹈、畲族鑼鼓等。秀河藍姓立有“狗神廟”,每年農曆四月初九是畲族的民族傳統節日。是日,畲民屠豬宰牛,殺雞宰鴨,拜祭“狗神”。

相傳,畲族藍大將軍原本是犬神,藍大將軍後剿賊兵被招為駙馬,因護國有功,被高辛帝封為“護國將軍”。他麾下有五名統領,分統“三秦兵”、“五狄兵”、“六戌兵”、“八蠻兵”和“九夷兵”五路兵馬。有一年農曆四月初九,藍大將軍和他的部下打勝仗歸來,當時畲民和殺牛宰豬犒勞將軍,載歌載舞慶祝了一天一夜,場面非常熱鬧。後來,在每年的農曆四月初九,這裡的藍姓村民為了紀念藍大將軍勝利歸來的這個日子,首先進行“招兵”儀式,然後敲鑼打鼓,抬著藍大將軍牌位挨家挨戶去巡遊,由五路兵馬“護駕”,每家每戶都出來迎接,放鞭炮,爭著把香火點插在藍大將軍的靈位前,以求福驅邪、除害滅災、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走馬秀河畲族村~秀河村新農村建設之構思

  隨著時代演變和與漢族同化,晚清時期,村民們在村東水口新建一座“福善宮”,每年的七月十五農事節期間為禮拜吉辰,“福善宮”規模宏大,與赤石嶂“紫微宮”齊名。

  在這個漢畲同化的節日,鄉親們為祈平安福祉,方圓十里的人齊集秀河舉行“福善宮”大神巡遊,巡遊的程序是七月十四日到“福善宮”拜神祈福,“紫微宮”供奉:盤古大王、紫微大帝、玉皇大帝、文昌大帝、華光大帝、杏公法師、大白星君、財神大帝、旗鼓大王、王十三郎、浩靈大帝、龍王公公、長生大帝、五顯神官、石古大王、鎖口大王諸神。

農曆七月十五日請神用轎子游行到中村,十六日到徑尾村,十七日到陽坑村,十八日是大神回宮,每日所到之處彩旗招展,爆竹連天,祥龍醒獅隨隊舞臺,村民們爭先恐後湧動,最後一天是活動高潮,陽坑村的龍獅伴送,藍屋的龍獅早早在“佛祖坳”相迎,二隊匯合,鑼鼓喧天,雙龍雙獅各師各法,盡興施展真功夫,也體現畲漢文化的交合,成為秀河村最俱特色的風俗傳統節日。

走馬秀河畲族村~秀河村新農村建設之構思

  秀河醮事展芳華

走馬秀河畲族村~秀河村新農村建設之構思

  舊時,秀河有打醮的習俗,這是一種集道、佛二教同臺獻藝的大型宗教活動,內容類似北方的廟會。打醮其實就是凡人想著法子,為所謂的天上的神仙,提供聚會的一個機會和禮儀形式.村民們虔誠地將各處供奉的神靈搬動在一起,進行迷信的禮典活動後,狂舞龍燈獅子,盡興演戲唱歌。

大凡太平盛世,喜慶財盈糧豐之年,鄉民們都喜歡打醣,想以娛樂昇平來酬謝神明保佑.祈求來年更好。如或遇上災年(多為蝗災、旱災),時日多了仍不見緩解,村民們也會湊合策劃打醮,祈求神明速速消災除害,保境安民。秀河舊時策劃喜慶醮會,大體上定在秋後,那是因為地裡的莊稼己收,天氣晴朗、氣候爽人,適宜舉辦大型活動。建醮對聯是秀河名紳藍雲清所撰:“醮建一堂二教,門迎百福千祥”。

走馬秀河畲族村~秀河村新農村建設之構思

  打醮時,除祭神外,還有“上刀山”、“過火煉”等法術表演,上刀山是用刀鋒搭梯,赤腳攀爬,“過火煉”是一條几米長的鐵煉用木碳燒紅,然後法師赤腳如飛而過,顯示其超群的法力,這是整個活動的高潮,故村子裡常常萬人空巷。打醮神位,排列順序是:如來佛祖、觀音娘娘、海龍王、太上老君、三聖法師、五顯華光、楊公仙師、順風耳、千里眼、文曲星君、藥王大師、五穀大神、坤山大將、文武帝、趙公元帥、茅山師爺、土地伯公、水母娘娘、灶王君諸神位。各村的迎神隊抬著本村的神像,沿著議定的迎神線路,一路鑼鼓喧天,燃炮隨行,巡遊的神仙隨同儀仗隊、鼓樂隊隨之蠕動,最後面是醒獅隊和舞龍隊。

走馬秀河畲族村~秀河村新農村建設之構思

  秀河村落百業旺

走馬秀河畲族村~秀河村新農村建設之構思

  秀河村是一個小盆地,村裡有角塘坑、南蛇坑、江坑、狗形塘四個水庫,這裡水足均勻,適合農作物生長,這裡不但是“萬家香優質水稻種植基地,還盛產黃豆、花生、紅薯等五穀雜糧,山上有茶葉和茶油,還有栗子、柿子、楊梅、李子、橙桔、枇杷、百香果等傳統水果,百香果園紫紅青黛,棚架上掛著累累香果,逗得人情不自禁地想伸手,大有一嘗果鮮之衝動。果棚架下涼陰處,是雞的樂園。池塘裡鵝兒引頸,群鴨戲水。

走馬秀河畲族村~秀河村新農村建設之構思

  秀河村土肥水美,這裡種植的黃豆顆粒飽滿,當地人製作的腐竹遠近聞名,色澤金黃,通體光滑,質地透亮,原汁原味,純淨無雜,無焦糊味,耐煮易爛,嫩滑鬆脆,富有彈性”是秀河腐竹最大的亮點。

走馬秀河畲族村~秀河村新農村建設之構思

  秀河山水故事多

走馬秀河畲族村~秀河村新農村建設之構思

  秀河曲橋渡口河段是一個大港灣,是天然的泊、船扎木排的好地方。上世紀大量的木材,自山林地砍筏後,搬運到這裡紮成大排,放運到背嶺、黎嘴、老隆、東莞、省城等地,所以秀河曾經是浰東地區木材集散地。

秀河朱屋蟹形屋,原本是先一脈朱姓的宅院,後來因故外遷廢棄,後遷的朱姓宗人,請來懂堪輿的風水師察看屋場,再衍沛國家風,風水師依據當地老蟹形狀的地貌,建成了這一“蟹形屋”,具有典型的客家建築風格。尤其是祠堂內結構,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據說還有很多關於逸聞趣事,比如不得用石灰,宅內有樹根爆岀龍壇。

走馬秀河畲族村~秀河村新農村建設之構思

  有一說“角塘坑”的歷史,說是當年樊姓人立基之地,樊姓極為興盛,取鶴立雞群之意,取地名為鶴塘坑,後來尋得更好的福地外遷,若干年後,曾有一樊姓後人任和平知縣,他前來搜尋先祖墓地和遺物,村民為避免招致麻煩,將鶴塘坑改稱角塘坑。

走馬秀河畲族村~秀河村新農村建設之構思

  秀河村乳姑嶂,傳說七仙女偷下凡塵,在長塘邊戲水洗澡。因大風將七仙女的羽衣紅裙吹落水中,她不識水性,沉下塘底,幸被秀河藍天宇所救,後結為夫妻。

玉帝大帝聞知後,惱羞成怒,派天兵天將捉拿七仙女上天庭,七仙女不從,玉皇下令雷擊,七仙女雙乳化成了乳姑嶂,專門為七仙女修了一座聖母娘娘廟。

走馬秀河畲族村~秀河村新農村建設之構思

  據歷史資料顯示,長塘一帶在和平立縣前,應是百業興旺的商貿之地,也是一帶一路主幹線,沿途有重兵防守,如今秀河小學的地方叫“鹽盤崗”,其實應為“營盤崗”,因為鹽倉不應在山崗,駐兵卻需處高臨下,體育場舊時稱“營汛裡”,這就營房圍柵之地。至於社片的“唐屋”,肯定是唐姓人居住的地方了。

走馬秀河畲族村~秀河村新農村建設之構思

精準扶貧展新顏

走馬秀河畲族村~秀河村新農村建設之構思

在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紮實推進精準扶貧工作和鄉村振興戰略,市住建局、安監局、外事僑務局三個單位聯合掛鉤幫扶秀河村。工作組第一書記羅文幹同志與隊員們結合實際,制定扶貧工作方案,做好因地、因戶施策,充分利用當地優越的自然條件和土地資源,引導村民合理發展種養業和現代農業,走科學發展、持續脫貧致富的道路;

走馬秀河畲族村~秀河村新農村建設之構思

  扶貧工作組認真做好調查研究,掌握政策、核實對象、制定可行計劃,紮實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確保取得實效。目前,秀河畬族村的美麗鄉村建設村呈現出生態環境優美、生產生活好、鄉風文明和諧的新氣象。

走馬秀河畲族村~秀河村新農村建設之構思

  目前,秀河村建起了新的村委會辦公樓,新建成黨建廣場,圍起了村後的大水塘,建好了鄉村衛生醫療站、老人活動中心,鋪設了運動場,組建畲族風情文藝隊。通過整治,解決了村民行路難、看病難、排水排汙難”等熱點問題,整治溪河、改造道路、原來髒亂差的邊角地,經過整治建起了各具特色小公園,村容村貌發生喜人變化。

走馬秀河畲族村~秀河村新農村建設之構思

  工作組順應振興鄉村新形勢,決定把秀河的鄉村特色旅遊與長塘鎮總體旅遊相互整合,羅文幹書記提出:將粵贛古驛道贛南紅色蘇區“鹽站”舊址和搶救民主文化人士省港特殊通道作為重要景點。以紅色文化、畲族文化、和諧文化、南粵古道、和民間傳說等,打造以黨建廣場、村史展覽、荷塘夏韻、畲族泥塘捉魚、民宿燒烤營地、古驛道、蘇區鹽站、百畝果園、綠色長廊、鍾氏宗祠、畲族風情、和諧文化、畲鄉一條街、蟹型屋、福善宮、田園風光、角塘坑農家樂、野營部落、乳姑嶂風光等串珠式黃金線路。與陶錫東江源頭、暖水特色溫泉、黃沙仙人橋、赤石嶂景區、等形成全域旅遊景區。

走馬秀河畲族村~秀河村新農村建設之構思

  長期以來,秀河畲族村人聽黨話,跟黨走!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每一個階段,都作岀非凡的貢獻,特別是在黨的“十九大”春風鼓舞下,依託粵贛古驛道的旅遊開發,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在省市縣各級部門關注下,在精準扶貧駐村工作組和村委會的指導下,秀河畲族村人群情激盪,眾志成城,同心同德,努力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圓夢中華偉大復興。

走馬秀河畲族村~秀河村新農村建設之構思

連線全域旅遊

走馬秀河畲族村~秀河村新農村建設之構思

搶晴天,鬥雨天,不忘初心,艱苦奮鬥,只爭朝夕建設秀河社會主義新農村!

走馬秀河畲族村~秀河村新農村建設之構思

走馬秀河畲族村~秀河村新農村建設之構思

走馬秀河畲族村~秀河村新農村建設之構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