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未来没有城中村,“广漂”该何去何从?

若未来没有城中村,“广漂”该何去何从?

记得有一位初来广州的北京朋友曾跟小编吐槽过:“来到广州真的被吓到,这里居然有这么多村屋!我在北京从来没见过。”

这位朋友口中的“村屋”就是城中村。同作为一线城市,与北上深不同的是广州是唯一一座在中心城区仍保留着大量城中村的城市。据不完全统计,广州有304条城中村,居住人口近600万,其中,外来人口约500万,村域面积共716平方公里,占地相当于新加坡的国土面积。

城中村

数百万“广漂”梦开始的地方

若未来没有城中村,“广漂”该何去何从?

正是因为城中村的存在,“广漂”们才能在广州落下脚跟。外来务工人员、刚毕业的大学生,甚至是那些在广州周边有房,但因上下班时间成本过高而不得不在市区租房的房贷族都会被城中村低廉的租金、物价、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城中村彰显了广州的城市包容性,无论你工资多少,你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合适价位的房子。即使城中村的街道脏乱差、外露电线遍布各处、房间阴暗潮湿、人口密度极大,但这里却是数百万人“广州梦”开始的地方。

可是,城中村也在慢慢消失

广州自2009年以来就采取“全面改造”和“微改造”相结合的方式,对现有的城中村进行逐一改造。数据显示,据此前政府公布的数据,自广州启动“三旧”改造以来,截至2017年11月底,广州市已批复旧村改造项目42个、面积19.28平方公里。其中,猎德、杨箕等8个村已完工,横沙、潭村等17个村正在建设。今年年初广州市城市更新局公布了广州2018年城市更新年度计划,广州至少有18条村(或村的部分经济社)被纳入全面改造计划。

若未来没有城中村,“广漂”该何去何从?

但对于居住于城中村的“广漂”来说,城中村改造就意味着涨房租。如潭村、杨箕、林和、猎德在全面改造后租金翻了5-9倍。猎德村在改造前,40平方米的一房一厅租金在1200元/月以内。改造后,珠光新城国际中心一套49平方米的单间租金已达9000元左右一个月。

“城中村本就是给收入低的人住的,

不需要改造。”

一张贴在深圳富士康厂区的《致富士康员工的公开信》揭开了城中村改造的矛盾。

据第一财经报道,近日万科进入富士康在深圳龙华工厂北门的清湖新村改造,富士康的员工在厂区张贴《致富士康员工的公开信》指出,目前清湖新村单间租金达到了七八百元一个月,已占据工资的三分之一,而被万科改造后租金要大幅上涨。富士康员工要求涨工资,跟上房租的涨幅。

若未来没有城中村,“广漂”该何去何从?

随着房企业务的转型,万科、碧桂园等房企巨头已看到了“长租房”未来的发展空间,这次深圳万村改造项目正是万科踏入城中村的第一步。企业从房东手中将房子整栋租下来,改造成精装修的长租公寓,在这一过程中,城中村的住户需要进行腾退,为企业的改造让步。

虽然房租每年都会涨,但自万科入驻城中村以来,房租涨幅已经远超从前。由于要配合改造进行房屋腾退,城中村房屋供应量减少,但租房需求却没有下降,供需的不平衡导致周围城中村租金猛涨“两个村的人都到这个村来了,房子一下就不够住了,条件好一点的三房一厅租金从三千多涨到五千多。”大梅沙村的住户老田说道。

若未来没有城中村,“广漂”该何去何从?

而改造后的房租更是不敢想。“万科做改造有成本投入的,改完房租肯定要涨。打个比方,两公婆打工每个月收入五六千,以后房租最少都要一千多,谁住得起?”老田反问,“低收入者不需要那么好的房子。到时谁还在这里打工?生存不了。”

矛盾突显

“广漂”该何去何从

“长租房”、“公租房”或许就是未来落脚的地方。

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租赁市场规模已超1.3万亿元,预计2030年我国租赁人口将达2.7亿人,市场规模将达4.2万亿元。目前,广东、浙江、北京、上海分别有47%、41%、37.2%、38.3%的城镇家庭通过租赁解决居住需求,租赁市场的规模和发达国家已经非常接近。

若未来没有城中村,“广漂”该何去何从?

对于中高收入的年轻人来说,他们为了工作必须要留在大城市,但大城市的房价他们望尘莫及,他们对生活品质有一定的要求,一辈子住在脏乱差的城中村绝不是他们所追求的未来,因此“长租房”的概念便应运而生。7月7日人民日报发文《贷款租房,叫好还要叫座》,其中提到了“长租社区”、“个人房租贷款”、“落实租购同权”等概念,可见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已经被纳入了国家方针;许多房企也早已将眼光放至“租赁性住房”这块香馍馍上,如碧桂园的品牌公寓项目“碧家”和年初万科在北京推出的首批企业自持租赁房。“租房代替买房”、“长租房”、“长租社区”或许会成为未来年轻人“扎根”在广州的主要方式。

若未来没有城中村,“广漂”该何去何从?

中低收入者的租房问题或许就需要公租房来解决了。近日,广州再推4720套公租房,月租金多在20元/平方米左右,多为单间和一房一厅户型,总租赁期最长不超过10年,需由单位整体租赁。7月10日开始,广州市住保办正式受理用人单位申请公租房。

那低收入的外来务工人员

就该离开大城市吗?

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都无法像大学生一样,住城中村只是一个过度,对他们来说,只要留在广州,就离不开城中村。他们从未奢望过能在大城市买房,等到老了干不动了,儿女长大成人了,钱也挣得差不多了,他们就会回到自己的老家安享晚年,但若城中村消失了,在工资不变的情况下,他们可能就要提前结束他们的“广州梦”。而一个城市的发展固然不能离开低收入人群,他们是每一座大城市的奠基人,是支撑起这座庞大金字塔的“底座”,也是最庞大的群体,

他们的租房需求正是城中村改造的最大矛盾。

若未来没有城中村,“广漂”该何去何从?

因此小编认为政府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应当考虑到改造的合理性以及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应当将规范城中村租金、将微改造作为城中村改造的主要方式并且给予外来务工人员一定的租房补贴,这样既能降低改造成本,也能为低收入人群留下一个容身之地。

若未来没有城中村,“广漂”该何去何从?

但自古以来,中国人的家就与房子划上了等号,房子似乎就是中国人生存的信仰。在高昂房价、限购措施的多重压力下,想要在广州买房的确是非常不容易,多少人为了一套房咬着牙在大城市奋斗一辈子,为了一套房几代人要掏空钱包。虽然国家不断的倡导“租购并举”,但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租房仍然只是暂时的,买房才是最后的归宿,只有在房产证上实实在在写上了自己的名字时,才是真的有了“家”。想要国人能完全接受“租房安家”,可能还需要等一等,再等一等。

在不久的将来

广州会有一盏灯为你而亮起

人民网

了不起的广州

羊城晚报

若未来没有城中村,“广漂”该何去何从?
若未来没有城中村,“广漂”该何去何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