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奇葩說,爲什麼中國足協永遠是錯的

足協官網昨天發佈《張修維年齡造假事件敲響青少年球員“誠信”警鐘》,還原了張修維年齡造假的事實情況,並呼籲足球界要樹立起“誠信”意識,為足球運動發展營造良好的職業環境。面對大家關注的焦點問題,中國足協也算恪盡職守去處理,但是沒想到,依舊被吐槽,被球迷在自媒體平臺發文稱:中國足協這一聲明,又被球迷嘲笑。

這篇足協發佈的文章中稱,張修維的確存在年齡造假,但不是此前外界懷疑的“大改小”而是“小改大”,根據調查顯示,張修維的確是1996年3月13日出生,1999年其家長將他的年齡改為1994年3月13日出生,是為了上學。據此,有球迷就發表“高論”:3歲改年齡,為了4歲上學,這孩子真天賦異稟……

足球奇葩說,為什麼中國足協永遠是錯的

暫且不管這位寫手的本意如何,先從邏輯角度看,張修維2000年9月份上小學一年級,此時應該是4歲半,4歲半上學就一定不可能嗎?按照規定,學校是不能收的,要想入學,只有將年齡改大至少2歲。再說4歲半入學就一定天賦異稟嗎?具體到入學年齡,真是一個個案,寫手用自己的簡單的線性思維去考慮這個問題,還真有些可笑。每個人、每個家庭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張修維的父母為什麼讓他提前上學,肯定有他們的考量,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張家是什麼情況咱們不必知道,但誰規定上學早一年半的孩子就是“神童”?

足球奇葩說,為什麼中國足協永遠是錯的

很多寫手邏輯混亂、荒誕不經,也已經司空見慣了,但像這樣奇葩的邏輯思維,也能在平臺上傳播,卻非常值得擔憂。

由於中國足球長期積貧積弱,不受球迷待見,中國足協長期和稀泥,總遭大夥詬病。於是乎久而久之,球迷有了條件反射,只要提到足協,一定是吐槽對象。以前沒有自媒體平臺,還只能在評論區罵街解恨,哪說哪了,現在可不同了,有了自媒體平臺,基本上是衝著數萬人的廣場上用大喇叭廣播。跟足協多大仇恨,非要整的這麼不共戴天似的嗎?其實也不是,罵足協的成本太低了,可以忽略不計,罵好了,圍觀的人多了,平臺還有塊兒八毛的流量廣告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