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而亡與秦始皇陵有什麼關係

很久沒更新了,抱歉各位。

今天來講講陰宅風水方面的東西吧。中國的術數皆起源於易經,風水也不例外,而真正讓風水獨立出來,則開始從《青囊經》成書萌芽,然後從《葬書》自成體系的。

秦二世而亡與秦始皇陵有什麼關係

為什麼是《葬書》呢?大家都知道我們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農耕民族,農耕民族最講究的就是經驗,而老人家的經驗最為豐富。這樣久而久之,我們演化成了一個非常敬愛老者,崇拜祖先的文化,讓逝去的老者能得到很好的安息,並且能庇佑他的子孫成為我們喪葬文化的核心。

秦二世而亡與秦始皇陵有什麼關係

於是找一塊好的地方安葬祖先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一環,尤其對於有錢有權的人家來說更是會費勁心思要找一塊寶地,古時候的皇帝則更是將此事拔高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所以一開始風水堪輿之術更多的是服務於統治階層幫助統治階層找尋龍穴的一門技術,後來才慢慢傳到民間,為普通老百姓所用,然後有了後面專講山川地貌的《撼龍經》,講各種龍脈形狀的《博山篇》,又後來加入了理的成分,演化出了氣運的學說《靈城精義》,到了明朝,陽宅方面的理論開始總結產生了《八宅明鏡》《陽宅十書》《陽宅三要》等著作。到了清朝理和形融合並且總結出了紛繁複雜的各類公式算法,玄空風水也得以成書立著,成為為其中一大代表。

言歸正傳,不掉歷史書袋了。

今天就來講講千古第一帝秦始皇的陵墓風水。

直到現在我們都還有有一種宗教觀念即人死後靈魂不滅,死是生活方式的轉化,是由陽世轉到陰世生活。因此,人生前所需和所擁有的一切,死後仍要繼續享用。所謂

“事死如事生,禮也”(《左傳哀公十五年》),“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禮記中庸》)。違者就是非禮、不孝。這是人死後入葬進入冥間世界需要遵守的一條重要的喪葬原則。因此,歷代帝王在陵墓的選址和營造上都非常講究。

秦二世而亡與秦始皇陵有什麼關係

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帝國的締造者,贏政不僅要他的基業傳至萬世,而且還要在死後繼續享受他生前的榮華富貴,這一切都在他的陵園整體規劃和建設中得以體現。同時,他的臣下李斯等也不遺餘力地將他的這~想法表現在陵墓的選址、營造、規劃及其內涵的包容上。最終,陵址選在了驪山之阿,渭水之傍,這裡成為秦始皇的永久歸宿。秦始皇帝陵極其壯觀且內涵豐富,營造它則耗費約40年之久。

秦始皇陵的官方網站上有一段話其實已經講得比較全面了,秦始皇帝陵位於驪山北麓的洪積扇上,地勢高拔,環境秀美。驪山林木蔥鬱,谷峰相問,山體在陵南略作弧形展布,狀似盛開的蓮花,秦陵猶如蓮蕊居於正中,呈祥瑞之象。在帝陵北部,可見渭河橫貫關中平原,至此處迂迴流轉,似銀蛇橫臥,灼灼可觀。秦陵依山傍水,周邊形式之美、環境之秀為關中之冠,以當時的實用角度和後代的風水觀念來看,此處均為設置陵園的理想之地。

秦二世而亡與秦始皇陵有什麼關係

秦二世而亡與秦始皇陵有什麼關係

網上有一個流傳比較久的傳說,無從考證了,版本差不多,細節會有些出入,說的是當年有一個非常著名的風水先生,但是這個風水先生的子女是被秦始皇抓走去修長城,受到迫害而死的,所以這個風水先生也是毛遂自薦找到朝廷裡相關的人物呢,說幫秦始皇來挑這個陵。這個風水先生就悄悄將陵墓的方位設計偏移了些角度,從而導致本來是上好的格局變成了極壞的形制。最終導致秦朝急速滅亡。

我要說的是這個傳說並不可信,首先,秦始皇陵墓早在他登基那年就開始選址修建的,據《史記》可知,秦始皇帝陵園的整體修建工程以統一六國為標誌,可分為前後兩個階段,前期工程的主持人是呂不韋,統一之後大規模修建時的主持人,先是隗狀和王綰,後期是馮去疾和李斯。

秦始皇陵當初選擇這個位置立陵更多的是出於當時禮制。秦始皇先祖已確知葬在芷陽的有秦昭襄王、秦莊襄王和秦宣太后。既然先祖墓均葬在臨漳縣以西,作為晚輩的秦始皇只能埋在芷陽以東了。

作壁上觀若將陵墓定在芷陽以西,顯然有悖於傳統禮制,所以秦始皇陵園選在驪山腳下完全符合晚輩居東的禮制。

再說你想想一個13歲的小孩,怎們知道給自己選墳?而當時主導選陵地址的是宰相呂不韋,民間和正史當中都有傳說他是嬴政的親生父親,父親給自己的兒子選的墳不會差到哪裡去。所以說的在大的風水格局上,秦始皇陵可以說是完美的。

秦始皇陵的建造分為兩大部分,一個是在統一六國前,一個是在統一六國後,統一前嬴政他爸幫他選的址是不錯的,統一後,秦始皇為了表達他“德兼三皇,功過五帝”的歷史功績,在他的陵墓設計上也是煞費苦心,丞相李斯則是統一後主要的設計者和督造者。然後恰恰是後期的無以復加的極端設計反而造成了秦朝的加速滅亡,這裡歷史書上都有講到了,我們就不深究了。

那為什麼秦始皇陵在風水上有到底什麼不對的地方呢?其實它是有犯三個很明顯大忌諱,而每一忌都是斷子絕孫,三個合在一起真是前所未見,這三個忌諱也為後世風水師當成重要案例傳習。這裡我斷然不想去猜測任何陰謀論,說是有高人在從中佈局導致的,我更願意相信其實就是始皇帝自己挖的坑然後把自己埋了,怪不得別人。

我們來看看這幾個“坑”。

第一“坑”平地一高崗,官出必後絕。我們似乎都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秦始皇陵是自建一山,自成一陵,他的周圍都是平原。而這其實恰恰犯了 平地一高崗,官出必後絕大忌。始皇死後,他的二兒子做了皇帝,相當於做了最大的官,他之後呢,秦三世子嬰只做了幾十天的皇帝便被項羽屠盡全族。

秦二世而亡與秦始皇陵有什麼關係

秦二世而亡與秦始皇陵有什麼關係

第二“坑”是墳墓兩肩現窪風,其家必然絕男丁。

秦二世而亡與秦始皇陵有什麼關係

從上圖可以清晰的看出,秦始皇在他的陵墓右邊和左邊都挖了大坑,而這些坑有用來埋他生前所獲得的寶貝的,有埋戰車軍馬的。左邊除了有坑外還有河道,這真是完全印證了這一大忌。墳墓兩肩現窪風(窪風,深坑聚氣不散極容易生成煞氣)其家必然絕男丁。

第三個“坑”更絕,在陵墓的北邊還有一個坑,這在風水上來講是絕戶坑,更厲害的是,這個坑還是陪葬坑,無數怨靈集聚於此,千年不散,戾氣極大。

秦始皇為了打造的自己死後的地下世界,無形之中個自己挖了不少坑,終於將自己一手建立的帝國給斷送了。秦二世而亡,有太多的歷史原因,但是最直接的原因恐怕還要算到他這座墳上。

下一次,我來講講萬古第一帝主席的紀念堂風水格局,問題很多,不知道能否發出來。感興趣可以先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