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天,一个市值破万亿!一个被股东告了……这两家企业要火啊!

苹果公司在周四(8月2日)美东时间中午11点48分左右,股价触及207.05美元。统计了最新的流通股数之后,

市值正式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

同样是8月2日,美国Bronstein和Gewirtz & Grossman等六家知名律师事务所宣布,已代表拼多多股东对拼多多销售山寨商品一事展开调查,誓要为投资者捍卫权利。

同一天,一个市值破万亿!一个被股东告了……这两家企业要火啊!

两条新闻放在一起是不是很讽刺?

人家市值破万亿,咱们公司IPO还没一礼拜就被调查。

正值中美贸易战第一回合之际,也许我们能从中得到某些启示。

先说苹果,1万亿美元是个什么概念?

深圳2017年GDP总量为2.24万亿元人民币,苹果市值相当于3个深圳的GDP;腾讯控股目前市值2.84万亿人民币,苹果市值相当于2.5个腾讯;同时也是美国GDP的十八分之一。

是不是吊炸天?

然而我们可以告诉你,在美国像苹果那么能打的还有四个。

同一天,一个市值破万亿!一个被股东告了……这两家企业要火啊!

分别是脸书Facebook,亚马逊Amazon,微软Micosoft,谷歌Google母公司Alphabet。

尽管还比不上苹果的逆天市值,然而相差也并不是很遥远。

同一天,一个市值破万亿!一个被股东告了……这两家企业要火啊!

作为霸占全球市值前几位的美国公司,它们无一例外地都属于科技股。而反观中国最出色的两家科技公司——阿里巴巴和腾讯,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美股上市。

所以,在美股的前十名构成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信息技术板块共有5支,占绝对优势;金融板块和可选消费板块各有3支,能源和医疗保健板块各1支。总的来说,结构分布较为合理。

反观我们的A股,金融股成为绝对主力,7家公司都属于金融板块,2家公司属于能源板块,1家属于日常消费,科技公司数量为0。

再来看A股的科技股,目前市值最大的是近期刚刚上市的工业富联,市值不足3200亿;位居第二的是海康威视,市值不足3000亿;位居第三的是美股私有化后借壳上市的360,市值仅1600亿左右。整体来看,市值超过1000亿元的科技股也仅4只。

同一天,一个市值破万亿!一个被股东告了……这两家企业要火啊!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A股就这么弱鸡吗?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当然不是,好歹我们也是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哦,不对,从今天开始应该是第三,被日本给反超了。

咱们有个行业,那可真是冠绝全球,即便在今年《财富》杂志的世界500强排名中,也是笑傲全世界滴~

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应该都猜到了,那就是:房地产。

在这个排名里,所有上榜的房企均来自中国,有恒大、绿地、保利、万科、碧桂园等。

多么整齐。

在他人付出高额研发,孜孜不倦地在高新技术领域进行攻坚时,我们的房企则在疯狂拿地,高周转进行低质量建设,榨干无数年轻人的“六个钱包”,还奢望凭此发债,在愈发严厉的政策下继续收割市场。

同一天,一个市值破万亿!一个被股东告了……这两家企业要火啊!

什么叫高下立判?这就是。

再聊聊拼多多。

说实话,拼多多也是运气不好,IPO正巧赶上了这波经济下行的潮水。

国民心里本就一腔怒火,看到你个卖假货的都敢明目张胆上市,更加气不打一处来。什么“引导消费降级”“山寨鼻祖”的脏水一股脑都泼了过来。

凭良心讲,消费降级这码事跟一个企业没有半毛钱关系,我在之前的文章 中说的很清楚。

真正摧毁人们消费能力的,还是以房地产为主的高杠杆。拼多多只不过恰逢其会,成了那只替罪羊而已。

“山寨鼻祖”就更没谱了,要知道真正的鼻祖,那可是如今在美股都混得风生水起的阿里巴巴。拼多多和这位老前辈比起来,差的不是一两个档次。

同一天,一个市值破万亿!一个被股东告了……这两家企业要火啊!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痛骂拼多多?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事实,中国的穷人数量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贫困程度也足以击穿我们的世界观。

以此为基础,拼多多的战略几乎是为这一用户群体量身定制:对价格极度敏感,对产品质量要求不高,甚至可以放弃购物体验。

所以,在拼多多上,我们经常能看到5块的“杰克琼斯”,10块钱的PS4,以及200块钱的40寸大彩电。

同一天,一个市值破万亿!一个被股东告了……这两家企业要火啊!

也许拼多多可以辩解说,有需求就有市场,但是侵权假冒商品的横行,不仅侵害了相关品牌的知识产权,同时也倒过来伤害了市场本身的积极性。

有研究报告显示:在拼多多家电销售额排名TOP100的商品中,前30个交易日的交易额合计7923万元,销售量13.71万台;其中,涉嫌假冒品牌的商品共39个,这些品牌对应销售额合计占比是57.82%,销量占比是63.37%。

对此,拼多多的负责人给出的回答是,“拼多多只是3岁的孩子”,“阿里爬过的坑,我们也得爬”,“这是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然而我们得提醒拼多多一下,经过10多年的发展,当今社会的法制环境、消费者的法制意识早已不同于电商的初创期。

用早已时过境迁的社会环境来为今天的低劣行径做辩解,无疑是可耻的。

同一天,一个市值破万亿!一个被股东告了……这两家企业要火啊!

这几年来,中国商业界的总体氛围相当浮躁。

在产品业务流程中,后端的营销、服务是难度最低的,中段的制造是相对有难度的,而前端尤其是涉及高科技的研发是异常艰难的。中国商业界大多喜爱在后端发力,我们看到的各类高调的互联网公司与创业公司大多都是如此。

麻烦的是,由于中国商人敏锐的商业嗅觉,当出现了一个“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商机,并且又发现不用花大量时间与力气去研发时候,他们便会扎堆而上。

那么商人们会发现,一旦新生出来一套“打法”,没做多久周围就会充斥操着同样“打法”的人,于是各方借助同样热血沸腾的资本方烧钱,寄希望看谁钱多能烧成老大,最后往往烧出泡沫。

同一天,一个市值破万亿!一个被股东告了……这两家企业要火啊!

前段时间,长江商学院某位教授有一段话被广泛流传:“中国受到极良好教育的年轻人们,聚集在被称为‘创业导师’的中年男人们周围,一起彻夜不休地燃烧生命,只为了在一轮又一轮如何送菜送饭、洗车洗脚、美甲美容、搭讪艳遇、借高利贷、联结窗帘和电冰箱的挑战赛中搏出更好的名次,然后击鼓传花,快速传给下一棒...”

拼多多、OFO,以及各种所谓的“互联网金融”,不都是这种套路吗?

中国未来发展要依靠的核心,不是电商,不是社交软件,不是O2O。就像我们刚才提到的,美国的国家基础也不是由现在看来风光无比的Google、Apple、Facebook支撑的,而是通用、陶氏、杜邦、波音、英特尔、德州仪器等高端工业构建的。

一个国家,如果只愿在容易赚钱的“舒适圈”里打转,而不愿在攸关未来竞争力的行业里下功夫,那么它终究只能成为二、三流国家,和“伟大”无缘。

有才君友情提示:本文禁止转载到其他平台,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你们激情转发~

有才金银头条号,为你解读身边正在发生的财经大事!

金融圈里无小事,风里雨里,有才等你,老板,点个关注再走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