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天,一個市值破萬億!一個被股東告了……這兩家企業要火啊!

蘋果公司在週四(8月2日)美東時間中午11點48分左右,股價觸及207.05美元。統計了最新的流通股數之後,

市值正式突破1萬億美元大關。

同樣是8月2日,美國Bronstein和Gewirtz & Grossman等六家知名律師事務所宣佈,已代表拼多多股東對拼多多銷售山寨商品一事展開調查,誓要為投資者捍衛權利。

同一天,一個市值破萬億!一個被股東告了……這兩家企業要火啊!

兩條新聞放在一起是不是很諷刺?

人家市值破萬億,咱們公司IPO還沒一禮拜就被調查。

正值中美貿易戰第一回合之際,也許我們能從中得到某些啟示。

先說蘋果,1萬億美元是個什麼概念?

深圳2017年GDP總量為2.24萬億元人民幣,蘋果市值相當於3個深圳的GDP;騰訊控股目前市值2.84萬億人民幣,蘋果市值相當於2.5個騰訊;同時也是美國GDP的十八分之一。

是不是吊炸天?

然而我們可以告訴你,在美國像蘋果那麼能打的還有四個。

同一天,一個市值破萬億!一個被股東告了……這兩家企業要火啊!

分別是臉書Facebook,亞馬遜Amazon,微軟Micosoft,谷歌Google母公司Alphabet。

儘管還比不上蘋果的逆天市值,然而相差也並不是很遙遠。

同一天,一個市值破萬億!一個被股東告了……這兩家企業要火啊!

作為霸佔全球市值前幾位的美國公司,它們無一例外地都屬於科技股。而反觀中國最出色的兩家科技公司——阿里巴巴和騰訊,也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美股上市。

所以,在美股的前十名構成中,我們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信息技術板塊共有5支,佔絕對優勢;金融板塊和可選消費板塊各有3支,能源和醫療保健板塊各1支。總的來說,結構分佈較為合理。

反觀我們的A股,金融股成為絕對主力,7家公司都屬於金融板塊,2家公司屬於能源板塊,1家屬於日常消費,科技公司數量為0。

再來看A股的科技股,目前市值最大的是近期剛剛上市的工業富聯,市值不足3200億;位居第二的是海康威視,市值不足3000億;位居第三的是美股私有化後借殼上市的360,市值僅1600億左右。整體來看,市值超過1000億元的科技股也僅4只。

同一天,一個市值破萬億!一個被股東告了……這兩家企業要火啊!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問,A股就這麼弱雞嗎?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當然不是,好歹我們也是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場...哦,不對,從今天開始應該是第三,被日本給反超了。

咱們有個行業,那可真是冠絕全球,即便在今年《財富》雜誌的世界500強排名中,也是笑傲全世界滴~

說到這裡,相信大家應該都猜到了,那就是:房地產。

在這個排名裡,所有上榜的房企均來自中國,有恆大、綠地、保利、萬科、碧桂園等。

多麼整齊。

在他人付出高額研發,孜孜不倦地在高新技術領域進行攻堅時,我們的房企則在瘋狂拿地,高週轉進行低質量建設,榨乾無數年輕人的“六個錢包”,還奢望憑此發債,在愈發嚴厲的政策下繼續收割市場。

同一天,一個市值破萬億!一個被股東告了……這兩家企業要火啊!

什麼叫高下立判?這就是。

再聊聊拼多多。

說實話,拼多多也是運氣不好,IPO正巧趕上了這波經濟下行的潮水。

國民心裡本就一腔怒火,看到你個賣假貨的都敢明目張膽上市,更加氣不打一處來。什麼“引導消費降級”“山寨鼻祖”的髒水一股腦都潑了過來。

憑良心講,消費降級這碼事跟一個企業沒有半毛錢關係,我在之前的文章 中說的很清楚。

真正摧毀人們消費能力的,還是以房地產為主的高槓杆。拼多多隻不過恰逢其會,成了那隻替罪羊而已。

“山寨鼻祖”就更沒譜了,要知道真正的鼻祖,那可是如今在美股都混得風生水起的阿里巴巴。拼多多和這位老前輩比起來,差的不是一兩個檔次。

同一天,一個市值破萬億!一個被股東告了……這兩家企業要火啊!

既然如此,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痛罵拼多多?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個事實,中國的窮人數量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貧困程度也足以擊穿我們的世界觀。

以此為基礎,拼多多的戰略幾乎是為這一用戶群體量身定製:對價格極度敏感,對產品質量要求不高,甚至可以放棄購物體驗。

所以,在拼多多上,我們經常能看到5塊的“傑克瓊斯”,10塊錢的PS4,以及200塊錢的40寸大彩電。

同一天,一個市值破萬億!一個被股東告了……這兩家企業要火啊!

也許拼多多可以辯解說,有需求就有市場,但是侵權假冒商品的橫行,不僅侵害了相關品牌的知識產權,同時也倒過來傷害了市場本身的積極性。

有研究報告顯示:在拼多多家電銷售額排名TOP100的商品中,前30個交易日的交易額合計7923萬元,銷售量13.71萬臺;其中,涉嫌假冒品牌的商品共39個,這些品牌對應銷售額合計佔比是57.82%,銷量佔比是63.37%。

對此,拼多多的負責人給出的回答是,“拼多多隻是3歲的孩子”,“阿里爬過的坑,我們也得爬”,“這是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

然而我們得提醒拼多多一下,經過10多年的發展,當今社會的法制環境、消費者的法制意識早已不同於電商的初創期。

用早已時過境遷的社會環境來為今天的低劣行徑做辯解,無疑是可恥的。

同一天,一個市值破萬億!一個被股東告了……這兩家企業要火啊!

這幾年來,中國商業界的總體氛圍相當浮躁。

在產品業務流程中,後端的營銷、服務是難度最低的,中段的製造是相對有難度的,而前端尤其是涉及高科技的研發是異常艱難的。中國商業界大多喜愛在後端發力,我們看到的各類高調的互聯網公司與創業公司大多都是如此。

麻煩的是,由於中國商人敏銳的商業嗅覺,當出現了一個“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商機,並且又發現不用花大量時間與力氣去研發時候,他們便會扎堆而上。

那麼商人們會發現,一旦新生出來一套“打法”,沒做多久周圍就會充斥操著同樣“打法”的人,於是各方藉助同樣熱血沸騰的資本方燒錢,寄希望看誰錢多能燒成老大,最後往往燒出泡沫。

同一天,一個市值破萬億!一個被股東告了……這兩家企業要火啊!

前段時間,長江商學院某位教授有一段話被廣泛流傳:“中國受到極良好教育的年輕人們,聚集在被稱為‘創業導師’的中年男人們周圍,一起徹夜不休地燃燒生命,只為了在一輪又一輪如何送菜送飯、洗車洗腳、美甲美容、搭訕豔遇、借高利貸、聯結窗簾和電冰箱的挑戰賽中搏出更好的名次,然後擊鼓傳花,快速傳給下一棒...”

拼多多、OFO,以及各種所謂的“互聯網金融”,不都是這種套路嗎?

中國未來發展要依靠的核心,不是電商,不是社交軟件,不是O2O。就像我們剛才提到的,美國的國家基礎也不是由現在看來風光無比的Google、Apple、Facebook支撐的,而是通用、陶氏、杜邦、波音、英特爾、德州儀器等高端工業構建的。

一個國家,如果只願在容易賺錢的“舒適圈”裡打轉,而不願在攸關未來競爭力的行業裡下功夫,那麼它終究只能成為二、三流國家,和“偉大”無緣。

有才君友情提示:本文禁止轉載到其他平臺,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歡迎你們激情轉發~

有才金銀頭條號,為你解讀身邊正在發生的財經大事!

金融圈裡無小事,風裡雨裡,有才等你,老闆,點個關注再走唄。


分享到:


相關文章: